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关于人类肝外胆道系统的神经支配还有一些未解决的问题。本文的目的在于证明肝外胆道壁内神经节的存在,它们与壁内神经丛的关系,神经纤维的分布与终末情况。并将形态学的所见与肝外道系统的机能联系起来,说明肝外胆道是人体内唯一的腺管系统具有内在神经节的神经反射器官。  相似文献   

2.
对30具新生儿(男18、女12)肝外胆道系统进行观察。胆囊形状分四型;以梨形(16例)居多数,占53.33±9.11%。胆囊底的体表投影点,位于腹直肌外侧缘内侧8.84±10.89mm,肋弓下方39.10±13.26mm。测量了肝左右管、肝总管、胆囊管及胆总管的长度和外径。胆总管的长度为21.59±2.32mm。外径为2.14±0.20mm。  相似文献   

3.
胆道系统的疾病,是腹部外科常见的疾病之一。上腹部的大部分器官如:肝、胃、十二指肠和胰,均与胆道系统密切相邻。根据裘法祖等和Hicken的意见,在以上器官的手术中,若操作不慎,均可造成胆道系统的损伤。甚至单纯性的胆囊手术,也会发生意外。其原  相似文献   

4.
我科于1980年1月至1983年9月,共行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术(PTC)87例,其中19(21.8%)例经手术证实为原发性胆管结石。本文就PTC 在此19例原发性胆管结石中的诊断和治疗价值略作探讨。临床资料本组女11例,男8例,年龄20~60岁。黄胆16例,无黄疸3例,其中9例曾作过胆道手术。本组PTC 技术均采取右侧腹径路,并用细针穿刺在电视监护屏下进行。  相似文献   

5.
随着胆道外科在广大基层医疗单位的日益普及和发展,提供肝外胆道系的外科解剖学资料,对提高胆道手术的质量是十分重要的。本文就肝外胆道系,包括副肝管,肝外吻合肝管和胆囊肝管进行了观察。在200具尸体中,发  相似文献   

6.
肖庆成  沈康 《吉林医学》2014,(6):1232-1232
目的:探讨放疗化疗手段用于肝外胆道系统肿瘤(EBSC)不能行手术治疗时的疗效。方法:选择16例患者,9例行放疗化疗结合治疗,7例行单纯放疗治疗,观察肿瘤的治疗效果及患者反应。结果:16例患者近期总有效率为18.75%(3/16),其中,CR 0例,PR3例,SD 11例,PD 2例。生存期为2.5~27.5个月,平均9.0个月。治疗中,急性的消化道反应1~2级和3级各为4例、10例,2例为1~2级血液不良反应。结论:临床医师以放疗化疗手段为肝外胆道系统晚期肿瘤实施治疗,可取得一定疗效,患者可以耐受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7.
肝脏CT检查的主要适应证是占位性病变的发现和诊断,它能确定病灶的性质、数量、侵犯范围、有无转移及门静脉系统、腔静脉系统内有无瘤栓等,对临床制订治疗方案很有价值.对表现典型的肝癌、血管瘤、肝局灶性增生等,通过增强扫描及延迟扫描可获明确诊断.本文将详细说明肝脏CT检查的方法 及步骤.  相似文献   

8.
包虫病在内蒙古地区并不少见,但肝包虫囊肿破入胆道系统却不多见.作者近期诊治1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包虫病在内蒙古地区并不少见,但肝包虫囊肿破入胆道系统却不多见。作者近期诊治1例,现报告如下。患者男,36岁,因上腹部疼痛10天,加重3天伴发热2天,于2002年5月27日以腹痛待查收入院。患者于10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部持续性疼痛,3天前疼痛明显加重,伴恶心、纳差、食欲  相似文献   

10.
胆囊的解剖生理 1.胆囊和胆囊管胆囊是胆囊管的终末扩大部分,呈梨形,位于肝脏下面胆囊窝内,容积约为30~60m1,位置通常相当于右锁骨中线和第九肋软骨相交之处。胆囊可分底、体和颈三部分。底部突出在肝脏下面,贴近十二指肠和横结肠,且时与腹前壁相接,体部呈漏斗状,紧贴在肝脏的胆囊窝内。颈部常呈S状弯曲形成囊状称为Hartman氏袋,胆囊结石常藏匿此处,颈部常与胆总管或十二  相似文献   

11.
对肝外梗阻性黄疸做出较准确的定性定位诊断,为手术提供有益的信息,以获得有效的治疗,或减轻恶性肿瘤病人的痛苦,延长寿命是临床工作的重要课题。为达此目的,我院自1982年以来进行30例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术(PTC)检查,其中3例进行了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TCD),现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2.
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术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3.
14.
排胆活动涉及肝脏的胆汁分泌,胆囊对胆汁的储存、浓缩和排出,总胆管末端部肌组织的舒缩和十二指肠运动及其内压等四个方面。现对肝外胆道运动的一些认识概述如下:肝外胆道运动的特点(一)胆囊的运动胆囊是富于肌纤维与弹力组织的器  相似文献   

15.
肝外胆道结石是胆道重建术的常见疾病之一。由于肝外胆管结石,胆汁淤滞使肝管在某种程度上引起扩张变粗,给手术创造了条件。既往学者认为肝外胆管越粗,胆肠吻合后效果越好,最少也要在1Cm以上,但近年来由于手术的改进和提高,较细胆管亦可得到好的效果。常用的术式有如下几种:  相似文献   

16.
张军  崔刚 《农垦医学》2005,27(4):257-258
目的:探讨肝包虫破入胆道系统的诊断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1985年~2004年收治21例肝包虫破入胆道的临床特点、诊断、手术方法、术后引流方式、拨管顺序及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1例均手术治疗。其中20例行肝包虫残腔引流加胆总管T型管引流,1例仅做胆总管T型管引流,21例均痊愈。结论:肝包虫破入胆道,手术治疗是主要方法。肝包虫残腔引流和胆总管T型管引流通畅对肝包虫残腔早日闭合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7.
《右江医学》2017,(5):580-583
目的研究改良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手术治疗肝外胆道系统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收治的肝外胆道系统结石患者76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配原则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四孔法创建腹腔镜手术路径,实验组给予改良后的五孔法创建腹腔镜手术路径,患者均先进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在剑突下11 mm放入胆道镜进行取石。对比分析两组术中出血量、胆管缝合时间和肝功能等指标。结果实验组腹腔流量、术中出血量、体重减轻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进食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早于对照组(P<0.05)。两组手术一周后肝功能各项指标检测结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后24小时疼痛评分为(4.17±1.32)分,对照组术后24小时疼痛评分为(3.98±1.04)分,两组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97,P>0.05);实验组发生胆汁漏1例,并发症总发生率为2.63%(1/38),对照组发生胆汁漏2例,切口感染6例,并发症总发生率为21.05%(8/38),两组总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37,P=0.033),实验组的并发症显著少于对照组。结论改良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手术对肝外胆道系统结石患者有很好的治疗效果,有效缩短了手术时间和缝合时间,减少并发症发生,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活化的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s,HSCs)可合成大量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并可分泌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latelet derived growth factor,PDGF)等促纤维化因子,在肝纤维化的发生发展中起着关键作用。近来研究发现活化的肝星状细胞具有多种免疫细胞的特性,可直接参与肝脏局部免疫调控,而免疫因素在肝纤维化发病机制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因此深刻认识肝星状细胞的免疫学特征有助于进一步阐明肝纤维化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一组动物实验,观察肝外胆管结扎后,高胆红素血症对肝、肾、肺的损害。实验资料与结果大白鼠23只,体重200~400克.乙醚麻醉下取上腹正中切口,将肝脏向上拉开,显露肝十二指肠韧带。大白鼠肝外胆管变异较多、极细、分支多少不一,有的可呈网状,除按一般部位进入十二指肠外,尚有小支直接进入十二指肠。故在结扎时须认真仔细,以防遗漏。术毕腹腔内注入5%葡萄糖液5~10毫升。术后喂养饲料与术前相同,唯多增加新鲜蔬菜。胆管结扎后一周即出现黄疸,少数动物于结扎后  相似文献   

20.
从1975年起,作者在对8例所谓“不能手术治疗型”胆道闭锁死婴进行其肝门区解剖学观察基础上,近年于临床上成功地开展了肝门、空肠Roux-Y吻合术(Kasai氏手术)获得较满意疗效。目前,由于对先天性胆道闭锁病因的进一步认识,以及在诊断技术方面的进展,早期确诊率有明显提高。Kasai氏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