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了解四川省高县钩端螺旋体病(钩体病)流行特征,为制定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1976-2013年高县钩体病疫情报告及其相关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976-2013年累计发病3 814例,死亡16例,年均死亡率和发病率为0.09/10万和21.42/10万,年均发病率经趋势卡方检验,χ2=604.74,P0.01。1976-1983年发病率波动在5.39/10万~38.10/10万之间,年均发病率为27.63/10万;1984-1993年发病呈现3次暴发流行,发病率波动在7.55/10万~169.95/10万之间,年均发病率为58.43/10万;1994-2013年发病率波动在0.21/10万~7.84/10万之间,年均发病率为1.34/10万。发病主要集中在8~10月,占病例总数的94.87%,流行形式以稻田型为主,流行菌群以黄疸出血群为主。病例集中在10~34岁,年均发病率为66.05/10万,男女病例性别比2.63∶1,职业主要集中在农民,其次是学生分别占总病例数的77.66%和14.55%。结论四川省高县钩体病年均发病率呈现逐年下降趋势,提示钩体病综合防治措施成效显著。8~10月为高发季节,男性发病高于女性,10~35岁的农民和学生是高危人群。  相似文献   

2.
为掌握钩端螺旋体病(简称钩体病)流行规律,制定有效的防治措施,对1997~2000年我省钩体病流行特征及监测结果分析如下. 1.流行特征:全省累计发病4 412例,死亡42例;平均发病率为1.314/10万,平均死亡率为0.013/10万;病死率为0.95%.除甘孜、阿坝2州外,其余市州均有病例报告,平均发病率居前6位的是雅安市(7.982/10万),乐山市(4.762/10万),宜宾市(3.761/10万),眉山市(2.867/10万),绵阳市(2.322/10万),凉山州(2.262/10万).全年均有病例报告,有明显的季节性.6月份开始逐渐增多,9月份达到高峰,10月份开始下降,11~12月为最低水平.发病最小年龄为1岁,最大为85岁,其中15~39岁组占发病数的69.73%.男性占66.70%,农民占82.26%.  相似文献   

3.
钩端螺旋体病 (下称钩体病 )是由致病性钩端螺旋体引起的动物源性传染病 ,严重危害群众身体健康。 195 8年在大竹县被临床证实 ,以后每年均有病例发生。为了解钩体病在大竹县的流行特征及影响发病因素 ,为制定钩端螺体病防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现将 1970 - 2 0 0 2年钩体病发生和流行情况统计分析结果报告于后。1 资料来源统计资料来源于全县法定传染病月报表、年汇总表。人口资料摘自县统计局每年统计的人口数。2 结果2 1 流行概况 共报告病例 1340 6例 ,年均发病率4 7 17/ 10万 ,死亡 98例 ,死亡率 0 34/ 10万 ,病死率0 73%。 33年…  相似文献   

4.
四川省1997—2000年钩端螺旋体病流行特征有监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掌握钩端螺旋体病 (简称钩体病 )流行规律 ,制定有效的防治措施 ,对 1997~ 2 0 0 0年我省钩体病流行特征及监测结果分析如下。1 流行特征 :全省累计发病 4 4 12例 ,死亡 4 2例 ;平均发病率为 1 314 / 10万 ,平均死亡率为 0 0 13/ 10万 ;病死率为0 95 %。除甘孜、阿坝 2州外 ,其余市州均有病例报告 ,平均发病率居前 6位的是雅安市 (7 982 / 10万 ) ,乐山市 (4 76 2 / 10万 ) ,宜宾市 (3 76 1/ 10万 ) ,眉山市 (2 86 7/ 10万 ) ,绵阳市(2 32 2 / 10万 ) ,凉山州 (2 2 6 2 / 10万 )。全年均有病例报告 ,有明显的季节性。 6月份开始逐渐…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广西壮族自治区1960-2010年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流行趋势和特征,掌握其流行规律,为制定防控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广西壮族自治区1960-2010年乙脑的疫情资料,对该地区乙脑的流行趋势和特征进行统计学描述。结果广西1960-2010年共发生乙脑65 384例,死亡11 875例,年均发病率为3.38/10万,年均死亡率为0.61/10万,病死率为18.2%;发病主要集中在20世纪60和70年代,年均发病率分别为8.59/10万和9.24/10万,此后发病呈明显下降趋势;广西14个市均有病例发生,主要以贵港、防城港、北海、来宾、和玉林市发病较多,发病率分别为5.40/10万、4.12/10万、4.02/10万、3.88/10万和3.81/10万,分别占全省总病例数的14.3%、1.9%3、.4%、5.7%和12.5%;乙脑发病呈明显季节性,主要集中于5~9月份,占总发病例数的95.8%;患者以0~14岁散居儿童为主,男性发病多于女性。结论广西壮族自治区乙脑发病呈明显下降趋势;病例高度散发,发病有明显季节性;患者主要为低年龄散居儿童。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山东省1964~2006年钩端螺旋体病流行趋势,探讨钩体病流行规律。方法采取回顾性研究方法对山东省1964~2006年钩体病流行病学调查和监测点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964~2006年钩体病共报告133 594例,死亡81例。除鲁北地区滨洲,其余16市均发生过钩体病,分布在89个县,占全省的66.92%(89/133)。发病时间为7,8,9月份,流行形式主要为雨水型,其次是洪水型,临床类型以流感伤寒型为主,主要流行菌群为波摩那群。带菌猪是山东钩体病的主要传染源,猪带菌率与雨水型、洪水型钩体病流行密切相关。结论20世纪80年代前钩体病在山东省流行较严重,年均发病率在13.50/10万,20世纪90年代后钩体病基本得到了控制,年均发病率在0.071/10万。  相似文献   

7.
达川地区1979~1998年狂犬病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狂犬病是近 2 0年发生在我区的一种人畜共患的病毒性传染病。为了解本病的流行特征 ,探索流行因素 ,评价防制效果 ,特对我区近 2 0年发生的狂犬病进行流行病学分析如下。全区 1979~ 1998年共发生人间狂犬病 893例。发病以 1984、1982和 1983年较多 ,发病数分别为 16 8例、139例和10 3例 ,发病率分别为 1.83/ 10万、1.5 2 /10万和 1.12 / 10万。 1979、1993、1994年分别发病 1例 ,发病率分别为 0 .0 1/ 10万、0 .0 2 / 10万、0 .0 2 / 10万 ,1995~ 1998年无狂犬病例发生。年间发病率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P <0 .0 1)。年均发病率为0 .5 7/ 10…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2010—2012年资阳市钩端螺旋体病(1eptospimsis,钩体病)疫情流行病学特征,为钩体病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0—2012年全国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的报告数据和四川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检测数据,利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2010—2012年,资阳市钩体病累计报告85例,年均发病率0.71/10万,合计死亡7例,合计病死率为8.24%。不同地区间发病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86.753,P〈0.01);仅8、9、10月份有病例报告,发病高峰为9月,占病例的84.7l%。病例中农民占92.94%,35岁以上中老年病例占82.35%。2010年乐至县发生1起钩体病疫情。85例钩体病病例均有田间劳动和游泳戏水史,流行的主菌群是黄疸出血群。结论2010—2012年资阳市钩体病疫情维持在较高水平,流行因素广泛存在,病死率较高,夏秋之交高发,典型的稻田型钩体病流行,中老年为钩体病主危害人群。  相似文献   

9.
江西省钩端螺旋体病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江西省钩端螺旋体病的流行状况,为钩端螺旋体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江西省2001-2008年钩端螺旋体病疫情资料和监测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01-2008年全省共报告钩端螺旋体病病例1 405例,年报告发病率在0.11/10万~1.15/10万,年均发病率为0.42/10万;共报告钩端螺旋体病死亡病例38例,病死率为2.75%,病例以散发为主;病例主要发生在江西省的赣州市、宜春市和上饶市,3市病例占全省总病例数的74.59%;7-8月为钩体病发病高峰,占总病例数的71.96%;职业以农民为主,占总病例数的76.44%;发病年龄集中在10~59岁,占全部病例的91.74%;男女性别之比约为2∶1;2002-2007年钩体病监测发现流行菌群为黄疸出血群(32.61%)和澳洲群(15.94%)。结论2001-2008年江西省钩体病发病率呈逐年下降趋势,但部分地区发病率仍较高,7-8月为高发季节,与早晚季水稻"双抢"有关,也与职业人群相符,表现为稻田型流行特征;主要传染源及流行菌群分别为野外鼠和黄疸出血群钩体。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2002-2006年宜宾市钩端螺旋体病流行规律,为有效预防和控制钩体病的发生与流行提供依据。方法对宜宾市2002-2006年钩端螺旋体病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02-2006年宜宾市钩端螺旋体病共报告病例393例,死亡2例,平均发病率为1.52/10万;该病有明显的季节性,发病主要集中在每年8~9月份,男女性别比为2.14∶1,10~35岁组人群为该病的主要发病人群,职业分布以农民、学生为主,占发病总数的97.46%。结论宜宾市近5年钩端螺旋体病发病率处于相对较高水平,应该采取包括加强钩端螺旋体病传染源控制与管理、健康教育、接种钩端螺旋体菌苗等综合性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1.
苏家屯区10年细菌性痢疾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辛东文 《中国公共卫生》2001,17(10):940-940
为了解苏家屯区细菌性痢疾流行病学情况 ,我们对全区累计报告病例进行了分析 ,结果报告如下。结果分析  (1) 1991~ 2 0 0 0年全区累计报告细菌性痢疾 46 84例 ,平均报告发病率 113 80 / 10万。是苏家屯区主要传染病之一。发病率最高为 1991年 ,达 2 86 18/ 10万 ;最低为 1998年 ,达 5 0 6 6 / 10万。 (2 )病例在全区 2 0个街道、乡镇每年均有分布 ,且城镇病例明显多于乡镇。 (3)全年均有病例发生 ,但以夏秋季发病为主 ,7~ 9月份为发病高峰期 ,其病例占年报病例数为 74 83%。 (4)各年龄组均有病例发生 ,其中 10岁以下病例占 2 6 5 7% ,…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宜宾市钩端螺旋体(钩体)病疫情动态和流行规律,为有效预防控制钩体病的发生与流行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4—2007年宜宾市钩体病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4年共发病299例,无死亡病例,年平均发病率为1.51/10万;发病主要集中在8~9月,占发病总数的91.30%,男女性别比为2.69:1;病例主要集中在10~35岁年龄组,占报告病例总数的76.59%;农民、学生是发病的主要人群,分别占发病总数的59.87%和36.79%。结论宜宾市钩体病发病高峰在8、9月份,青壮年农民及学生为主要发病对象。  相似文献   

13.
钩端螺旋体病 (钩体病 )是江西省的常见传染病之一 ,发病遍及全省山区、丘陵、平原及湖滨地区 ,流行菌型分属 12个群、2 4个血清型。 1998年 ,江西遭受百年未遇的特大洪涝灾害 ,钩体病为全省灾期、灾后重点防治的传染病。为探讨钩体病的流行规律 ,更有效地控制钩体病的发生及流行 ,将我省 1994~ 1998年钩体病流行情况分析如下。1 资料来源 :全省各地区疫情报告统计资料。2 结果分析 :(1)流行强度 :1994~ 1998年全省共发病 13 2 2 4例 ,年发病率 4 96 /10万~ 9 0 7/10万 ,死亡 2 90人 ,死亡率 0 12 /10万~ 0 48/10万。1998年发病 3 70…  相似文献   

14.
陕西省1959~1999年钩端螺旋体病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陕西省钩端螺旋体病 (简称钩体病 ) 40年发病、死亡、三间分布情况及预防接种对该病的影响。方法 用病原培养和血清凝集试验调查疫区宿主动物。结果  195 9~ 1999年钩体病共发生 5 973 5例。年平均发病率 6 185 3 /10万 ,1960~、 1970~、 1980~、 1990~、 4个时期平均发病率为 2 8 4761/10万、1 863 1/10万、 0 63 5 0 /10万和 0 42 3 0 /10万 ,发病率逐期下降。累计死亡 65 8人 ,年平均病死率 1 14 %。累计发病 3 6个县 ,发病县数有扩大的趋势。主要发病季节、职业、性别、年龄和地区分别是 9、 10月 ( 91 81% )、农民 ( 83 40 % )、男性 ( 74 2 7% )、青壮年 ( 79 0 2 % )和汉中地区 ( 91 81% )。结论 构体病流行强度在使用菌苗 ( 1965年 )后较使用菌苗前减弱 (P <0 0 1)。啮齿动物为主要传染源 ,黑线姬鼠为优势种 ,黄疸出血群为主要的血清型。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2001-2010年峨眉山市钩端螺旋体病疫情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掌握其规律,为有效预防和控制钩端螺旋体病的发生与流行提供依据。方法采用Excel录入整理数据,对2001-2010年峨眉山市钩端螺旋体病疫情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1-2010年峨眉山市共报告钩体病例231例,年平均发病率为5.34/10万。2003年发病81例,年发病率为18.81/10万;2001年发病69例,年发病率为16.1/10万;2001-2004年间呈2年1次流行高峰的规律,疫情总体呈波浪式下降,2010年无病例发生。平坝和山区的发病率无显著差异;病例主要集中在10~50岁之间,占发病总数的86.15%,发病以青壮年为主;季节分布呈单峰型,仅集中在8~10月,9月为高峰期。结论 2001-2010年峨眉山钩体发病逐年下降,到2010年已无新病例发生,应进一步加强防制钩体病综合措施。  相似文献   

16.
德阳市1980-2000年钩端螺旋体病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钩端螺旋体病 (简称钩体病 )是一种流行范围广 ,严重危害人民健康和影响农业生产的疾病。自 195 9年什邡县报告发病后 ,至今在德阳市已有 41年历史 ,发病率和死亡率在全省较高 ,6 0和 70年代是德阳市重点防制的疾病之一。为掌握流行规律及变迁 ,制订有效的控制措施 ,现将德阳市 1980 -2 0 0 0年疫情资料分析如下。1 资料来源德阳市防疫站疫情资料档案及 1990年德阳市鼠类本底资料 ,录入微机分析。2 结果2 1 流行强度  1980 -2 0 0 0年德阳市报告钩体病人 1175例 ,年均发病率为 1 5 8/10万 ;死亡 46例 ,年均死亡率为 0 0 6 /10万。各年…  相似文献   

17.
1997—2006年宜昌市钩端螺旋体病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宜昌市1997—2006年钩端螺旋体病(钩体病)发病情况分析,为制定预防和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宜昌市1997—2006年钩体病的发病情况,揭示其流行病学特征。结果1997—2006年宜昌市累计发生钩体病病例526例,死亡18例,年均发病率为1.32/10万。高发人群为20~50岁年龄组男性青壮年,尤其是田间耕作的农民;高发季节为每年的8—9月;各地区发病不均,以枝江地区平均发病率最高。结论宜昌市1997—2006年钩体病发病率总体上呈下降趋势,但应继续开展监测工作,警惕因恶劣天气引起的雨水型和洪水型钩体病的暴发流行;加强灭鼠工作,强化预防接种,提高易感人群免疫力,控制钩体病的发生和流行。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广西1990~2007年流行件乙型脑炎(简称乙脑)流行趋势和流行特征,为制定乙脑预防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对1990~2007年全区乙脑传染病疫情报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990~2007年共报告乙脑病例7 839例,死亡600例,年均发病率为0.95/10万,年均死亡率为0.07/10万,年均病死率为7.65%,1990~1998年发病率较高,年均发病率为1.29/10万,1999年后发病率明显降低,1999~2007年年均发病率为0.62/10万;疫情以散发为主,偶有局部暴发疫情.结论 广西乙脑发病率总体呈下降趋势,但各年度发病率波动较大,局部暴发流行的威胁仍存在,应继续加强防控.  相似文献   

19.
湖北省洪涝灾区的气象因素与钩体病发病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洪涝灾区的气象因素与钩端螺旋体病 (钩体病 )发病关系 ,控制洪涝灾区钩体病流行。方法选择仙桃市、枝江县作为调查点 ,调查 6~ 10月平均降雨量、年平均降雨量、6~ 10月平均气温、年平均气温和钩体病发病率。结果 仙桃市、枝江县 8月份钩体病发病数占总发病数的 75 .74% ,仙桃市 8月份降雨量与钩体病发病率呈显著性相关 ,相关系数为r =0 .72 (P <0 .0 1) ,其余因子与钩体发病率均无显著相关性。结论 仙桃市的钩体发病率与当地 8月份的降雨量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东莞市企石镇1994~2003年麻疹流行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了解东莞市企石镇麻疹流行特征 ,为制定预防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 1994~ 2 0 0 3年企石镇麻疹报告病例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10年共报告麻疹病例14 2例 ,总年均发病率为 18 0 4 / 10万。常住人口年均发病率为 7 75 / 10万 ,外来人口年均发病率为4 2 0 8/ 10万 ,外地人口发病率高于本地人口发病率 (P <0 0 1)。 1994~ 1998年麻疹病例主要以 15岁以下儿童为主 ,1999~ 2 0 0 3年主要以 15岁以上人群 (工厂员工 )发病为主 ,两个时段的 15岁以下儿童病例构成比分别为 6 5 5 6 % (5 9/ 90 )、4 4 2 3% (2 3/ 5 2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全年各月均有病例报告 ,4~ 7月为发病高峰季节 ,占全年总病例数的 5 7 0 4 %。结论 本地常住人口的麻疹流行基本上得到有效控制。外来人口中的散居儿童和工厂企业外来员工是发生麻疹的主要人群 ,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