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通过对31例患者(4例膀胱乳头状瘤、6例膀胱炎及21例膀胱移行上皮细胞癌)做膀胱镜检的同时进行膀胱粘膜随机活检,对活检标本分别进行流式细胞计(FCM)分析和病理检查,结果提示膀胱粘膜随机活检与FCM结合可早期发现原位癌,并能正确估计肿瘤的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回顾性分析比较经尿道2μm激光膀胱部分切除术与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T1G3膀胱癌的疗效,了解前者的技术特点和优势。方法在我科2009年1月-2013年12月的浅表性膀胱癌病例中筛选出T1G3膀胱癌49例,分别采用经尿道2μm激光膀胱部分切除术(n=23)与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n=26)。将两组术中、术后并发症、二次活检阳性率及术后复发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电切治疗组术中发生闭孔反射6例、膀胱穿孔2例,术后发生血尿、严重膀胱刺激征明显多于2μm激光治疗组(P<0.05);2μm激光治疗组二次活检无阳性结果,电切治疗组二次活检阳性率23.1%(6/26),术后肿瘤总复发率激光治疗组明显低于电切治疗组(21.7%vs 42.3%,P<0.05)。结论经尿道2μm激光膀胱部分切除术并发症明显少于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组,切除肿瘤彻底,作为保留膀胱的微创手术,在治疗T1G3膀胱癌方面有优势。  相似文献   

3.
    
江敦勤  黄玉良  陆兆祥 《安徽医学》2012,33(12):1607-1609
目的评估同期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和前列腺电切术(TURP)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合并前列腺增生患者的可行性。方法对同期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及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的20例非肌层浸润膀胱癌合并前列腺增生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部患者术中均未出现经尿道电切综合征。5~7 d后拔尿管均排尿通畅(I-PSS评分<5分)。术后随访,3例出现膀胱癌异位复发,复发率15%,复发位置均未见于膀胱颈、前列腺及尿道。结论同期行TURBt+TURP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合并前列腺增生安全可靠,不增加膀胱颈、前列腺窝和尿道的肿瘤种植性转移几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在TURBt术中膀胱粘膜下注射羟基喜树碱化疗进行研究。方法对我院2000年后在TURBt术中行羟基喜树碱膀胱粘膜下注射32例患者进行分析,并和TURBt术中不作注射组进行比较。结果TURBt术中膀胱粘膜下注射羟基喜树碱化疗除少数有轻微消化道反应和一过性尿频尿急,无其它不良反应发生,术中肿瘤基底部注入液体,使肿瘤基底显示更清晰,术中定位更准确,两组术后复发率经χ2检验膀胱粘膜下注射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TURBt术中羟基喜树碱膀胱粘膜下注射不良反应少,方便了手术,明显减少了膀胱癌术后复发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绿激光联合盐酸吡柔比星(THP)术前术后膀胱灌注对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诊断与治疗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 选取28例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将30mg THP溶入30ml 5%葡萄糖液中配成溶液.于术前15min将配好的溶液灌入已排空的膀胱中,保留10~15min.镜检辨认膀胱肿瘤及膀胱染色区域.对肿瘤组织及染色区域的膀胱粘膜取病理后即用绿激光汽化.术后即刻(24h内)将配好的THP溶液灌入已排空的膀胱中,保留30min后排出.术后每周灌注1次,连续8周.灌注8周后每月1次,连续8个月,并随访1~3年.结果 28例手术经过顺利,常规镜检未见异常膀胱粘膜区域灌注THP后呈深着色区76处,术后病理病变区域54处阳性率71%,尿路上皮癌与非典型性增生占阳性病变63%,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检出率10.5%.28例患者均未见全身性药物不良反应.5例出现轻微膀胱刺激症状.复发4例,复发率为14.28%.结论 术前膀胱灌注盐酸吡柔比星(THP)提高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病变检出减少漏诊漏治.绿激光联合THP术前术后灌注对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小,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6.
<正> 膀胱粘膜活检是诊断膀胱各种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就我们所收集的215例膀胱粘膜病变资料对其临床及病变特征,肿瘤和炎症的关系,肿瘤复发因素等方面进行探讨。材料和方法 215例膀胱粘膜活检为芜湖市第一医院和皖医弋矶山医院1978~1987年12月底的病例,根据武汉医学院等编著的外科病理学一书中膀胱移行上皮癌的分级标准和炎症的分类进行复查,并选87例活检后手术切除标本为对比。标本均用10%福尔马林液固定,常规石蜡切片,HE染色,部分作PAS染色。  相似文献   

7.
朱光标  邹滨  陈弋生  徐磊  王家伟 《吉林医学》2011,32(22):4620-4621
目的:探讨膀胱癌合并前列腺增生患者同期行经尿道膀胱肿瘤加前列腺电切术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膀胱癌合并前列腺增生患者的手术方法,19例同期行经尿道膀胱肿瘤加前列腺电切术(A组);26例单纯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B组)。结果:随访12~36个月,A组有3例术后复发,复发时间为术后14.5个月,无尿道及前列腺窝转移;B组有5例复发,复发时间为术后11.2个月,均无前列腺窝和原位复发。结论:膀胱肿瘤合并前列腺增生患者同期行经尿道电切术是安全可行的,并不增加前列腺窝种植的风险。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尿道丝裂霉素C(MMC)膀胱粘膜下注射并用凝切法治疗侧壁浅表性膀胱癌的疗效。方法用自制尿道膀胱注射针来注射MMC,并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利用凝切法切除浅表性膀胱肿瘤患者45例,术留署导尿管48小时。结果随访24个月,复发5例(11.1%)。结论经尿道MMC粘膜下注射并凝切法切除膀胱肿瘤操作简单而且彻底、安全、复发率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9.
表浅性膀胱癌25例在切除膀胱肿瘤后,加行部分膀胱粘膜剥离和部分膀胱粘膜下化疗。获随访2~5年23例,复发1例,与常用的术后长期、间歇性膀胱腔内灌注化疗相比,此法有望进一步降低术后肿瘤的复发率。  相似文献   

10.
章宗武  梁朝朝 《安徽医学》2007,28(3):198-199,202
目的探讨低剂量丝裂霉素C(MMC)术中膀胱粘膜下注射加术后膀胱内灌注预防膀胱肿瘤术后复发的效果。方法将63例膀胱肿瘤术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A组32例,用MMC10mg加生理盐水100ml(0.10g/L)行术中膀胱粘膜下注射,术后用MMC20mg加生理盐水50ml(0.40g/L)行定期膀胱内灌注;B组31例,仅用MMC20mg加生理盐水50ml术后定期膀胱内灌注。结果随访6个月~5年,A组复发3例,复发率9.38%;B组复发10例,复发率32.26%。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5.04,P<0.05)。结论低剂量MMC术中膀胱粘膜下注射加术后定期膀胱内灌注预防膀胱肿瘤复发疗效明显优于单用MMC膀胱内灌注,尤其对低分期(T1~2)和低分级(G1~2)膀胱肿瘤效果较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诊断膀胱肿瘤的理想手段。方法 从 1996年 1月~ 1999年 6月采用直肠粘膜下注入造影剂膀胱造影对 4 3例血尿患者进行诊断。结果 造影提示膀胱明显病变的 33例 (76 .7% ) ,可疑病变 8例 (18.6 % )。经手术和病理检查确诊的 31例膀胱肿瘤中 2 8例 (90 .3% )膀胱有明显病变 ,3例 (9.7% )可疑病变。结论 直肠粘膜下注入造影剂膀胱造影是诊断膀胱肿瘤的一种新的可靠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膀胱肿瘤并前列腺增生症患者同期施行膀胱肿瘤切除术和保留尿道粘膜前列腺切除术的可行性.方法 对同期施行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及保留尿道粘膜前列腺切除术的16例膀胱癌合并前列腺增生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 该组患者均顺利康复,无明显合并症,术后复诊,随访时间2~4年,3例出现肿瘤复发.结论 同期施行膀胱肿瘤切除术和保留尿道粘膜前列腺切除术,安全、效果肯定,值得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经尿道膀胱肿瘤整块切除术(EBRT)与传统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对膀胱癌患者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CTCs)变化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8月至2020年7月宁波市第一医院连续收治的初发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患者48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EBRT(27例)和TURBT(21例).抽取...  相似文献   

14.
膀胱粘膜下注射顺铂预防膀胱癌复发34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膀胱癌患者在施行膀胱肿瘤切除术后,采用顺铂作膀胱粘膜下注射的方法,以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方法:治疗组34例,在距肿瘤2cm的正常粘膜处工铂,以顺铂40mg稀释后,作膀胱粘膜下注射;对照组30例,仅作膀胱肿瘤切除;术后两组均常规采用顺铂膀胱灌注,并随访复发情况。对复发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两组经1-6年随访,治疗组复3例,复发率8.8%;对照复发9例,复发率30.0%;两组差异有显著  相似文献   

15.
“超声膀胱软镜”可辅助用于初发膀胱肿瘤术前分期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采用超声支气管镜作为"超声膀胱软镜"进行膀胱肿瘤分期诊断,探讨其可行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010年6月至2010年11月我院收治的36例初发膀胱尿路上皮肿瘤患者术前行"超声膀胱软镜"检查以判断分期。"超声膀胱软镜"镜检后行常规膀胱镜检及活检术,所有患者均行静脉肾盂造影及盆腔CT检查,对于无法确诊肌层浸润的膀胱癌患者行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TURBT),并取肿瘤基底送病理。超声内镜检查结果与传统影像学检查结果及术后病理进行对照分析,比较超声内镜检查及常规膀胱镜检时患者的视觉疼痛评分(VAS)。结果 "超声膀胱软镜"检查术中VAS明显低于常规膀胱镜检(1.3±0.5 vs 4.3±0.9,P<0.01)。36例初发膀胱尿路上皮肿瘤患者经"超声膀胱软镜"诊断为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on-muscle-invasive bladder tumor,NMIBT;Ta+T1)28例,肌层浸润性膀胱癌(muscle-invasive bladder tumor,MIBT;T2+T3)8例。与术后病理分期相比,"超声膀胱软镜"诊断NMIBT与MIBT符合率均为100%。结论 "超声膀胱软镜"检查操作可行,痛苦小,能显示肿瘤浸润膀胱壁的深度,可辅助用于初发膀胱肿瘤术前分期诊断。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同期行经尿道膀胱肿瘤加前列腺电切术治疗膀胱癌并发前列腺增生症患者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58例膀胱癌并前列腺增生患者的手术方法,30例同期行经尿道膀胱肿瘤加前列腺电切术(A组);28例单纯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B组)。结果随访12~36个月,A组:术后复发6例(占20.00%),无尿道、前列腺窝及膀胱造瘘口的转移或种植;B组复发8例(28.57%),3例随访期内因前列腺增生症再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结论膀胱肿瘤并发前列腺增生患者同期行经尿道电切术,在切除肿瘤后应用Ellick吸除器吸尽切下膀胱内组织后再切除增生的前列腺组织,可以减少膀胱内肿瘤细胞种植机会,缩短住院时间,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7.
保留性功能膀胱全切回肠新膀胱术(附2例报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99年 8月~ 1999年 11月 ,我院分别对 2例膀胱肿瘤患者行保留性功能膀胱全切除及回肠新膀胱术 ,术后患者尿自控 ,性功能状态良好 ,效果满意 ,现将手术方法及结果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2例患者 ,男性 ,年龄分别为 71岁、6 1岁。病程 3~ 4年 ,术前性功能存在。第 1例患者 3年前因膀胱移行上皮乳头状癌行膀胱部分切除术 ;第 2例患者因反复发作无痛性肉眼血尿入院 ;术前均行膀胱镜检并活检、CT、IVU检查。例 1为膀胱癌复发 ,呈多发性。例 2为膀胱左侧壁巨大乳头状新生物 ;尿道、膀胱颈部均未见肿瘤浸润 (活检证实 )。术后病理检查…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全反式维甲酸(ATRA)联合丝裂霉素C(MMC)膀胱腔内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临床价值.方法60例浅表性膀胱癌患者行TURBt或膀胱部分切除术后随机分为二组,每组30例,分别采用ATRA联合MMC膀胱灌注和单纯MMC膀胱灌注治疗.结果60例随访12~28个月,平均23.8个月,ATRA联合MMC灌注组肿瘤复发2例,单纯MMC灌注组肿瘤复发8例,两组肿瘤复发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ATRA联合MMC膀胱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癌的术后复发疗效好,临床应用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保留部分前列腺的全膀胱切除术的临床价值.方法:29例患者,年龄42~70岁,平均61岁.入选条件:①肿瘤距膀胱颈0.5 cm以上;②膀胱颈及前列腺部尿道粘膜随机活检阴性;③PSA小于4 ng/L;4)肛指检查前列腺表面光滑无硬结,手术前B超前列腺未发现异常回声.手术后病理检查全为膀胱移行细胞癌.其中浸润性(T2~T3)16例,复发性浅表性膀胱癌13例.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5年,平均38个月.术后6个月,最大尿流率均大于20 ml/s,4例(4/29)残余尿量大于100 ml.白天控尿率为100%(29/29),夜间控尿率为93%(27/29).术前有勃起功能的16位患者中手术后有勃起功能者11例,能够完成性交但没有射精的感觉.正常勃起23例(74%).结论:保留部分前列腺的膀胱癌肠代膀胱术,能有效保留神经和括约肌功能.提高术后控尿和勃起能力,不影响肿瘤切除原则,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比较浅表性膀胱癌惠者行膀胱部分切除术后,膀胱灌注羟基喜树碱(HCPT)和丝裂霉素(MMC)预防肿瘤复发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82例浅表性膀胱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HCPT组(42例)和MMC组(40例),于术后1周分别采用HCPT 15 mg或MMC 40 mg膀胱内灌注,随访2年,观察肿瘤复发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术后2年肿瘤复发HCPT组6例(14.3%),MMC组14例(35.0%),HCPT治疗组复发率明显低于MMC组(x2=4.76;P=0.029);不良反应HCPT组7例(16.7%),MMC组15例(37.5%),两组比较也具有统计学意义(x2=4.53 P=0.033).结论 浅表性膀胱癌术后以HCPT膀胱灌注降低肿瘤复发的疗效优于MMC,且不良反应少,患者耐受性好,可作为临床一线用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