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正>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delayed graft function,DGF)是肾移植术后早期常见的并发症,常导致肾移植术后早期无尿、少尿,增加急性排斥发生率,降低了移植肾长期存活率~([1])。本研究对DGF定义为术后少尿或无尿,在第1周内恢复血液透析,或未恢复血液透析,但术后第7天血清肌酐>400μmol/L。根据文献,DGF多数患者如诊治及时,肾功能可在7~30 d内恢复;但DGF常发生急性肾小管坏死、急  相似文献   

2.
王旭  刘宏  徐丽  陈庆才  张玉坤  周好  陈军 《江苏医药》2021,47(6):577-581
目的 分析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CD)肾移植患者发生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DGF)的影响因素及预后.方法 肾移植患者167例,捐赠者均为DCD供体.术后,62例发生DGF(DGF组),105例未发生DGF(非DGF组).于术后7 d和术后1、3、6个月以及术后1、2年6个时间点检测SCr和GFR水平,采用logistic回...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估前列地尔在肾移植术后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DGF)患者早期应用对促进移植肾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肾移植术后发生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应用前列地尔患者16例,与同期未使用前列地尔的DGF患者14例进行比较,比较两组间术后尿量、血肌酐(SCr)、移植肾血流阻力指数、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率及1年人/肾生存率.结果 应用前列地尔的患者术后尿量明显大于对照组(P <0.05);SCr浓度、移植肾血流阻力指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 <0.05);两组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肾移植受者术后DGF患者早期应用前列地尔有利于促进移植肾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4.
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原因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DGF)的原因及防治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肾移植术后76例DGF的原因、治疗方法及转归.结果 发生DGF的肾前性因素占2.6%,肾性因素占91.9%(其中急性肾小管坏死(ATN)占60.5%,主要由术中术后的低血压及供肾缺血时间延长引起),肾后性因素占5.3%.经血液透析和综合治疗,91%的患者(69例)肾功能恢复正常.结论 肾移植术后ATN是导致DGF的主要原因,合理调整患者术中术后的血压,控制热冷缺血时间是降低DGF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5.
移植肾动脉狭窄病因及介入治疗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移植肾动脉狭窄(TRAS)的病因、介入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2005至2009年经移植肾动脉造影确诊为TRAS的2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男19例,女4例。年龄23~62岁,平均44岁。23例术后均采用环孢素(CsA)或他克莫司(FK506)加吗替麦考酚酯(MMF)加泼尼松(Pred)三联免疫抑制治疗,其中以CsA治疗为主者14例(60.9%),以FK506治疗为主者9例(39.1%)。结果 23例TRAS患者中发生急性排斥反应(AR)者13例(56.5%);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DGF)者4例(17.4%);吻合技术原因致吻合口狭窄者1例(4.3%),移植术后1周切除移植肾,再次移植成功;TRAS原因不明者5例(21.7%)。经造影确诊为移植肾动脉狭窄时间为移植术后1周~4年,平均(12±11)个月。单纯吻合口狭窄12例,单纯主干狭窄9例,吻合门并主干狭窄1例,吻合口并受体髂动脉狭窄1例。22例经介入治疗,13例(59.1%)肾功能于1周内恢复,8例(36.4%)2~3周内恢复,1例(4.5%)随访3个月,肾功能无变化;对比剂肾毒性导致血肌酐一过性升高者5例,发生移植肾动脉血栓和腹股沟血肿各1例。结论同种异体肾移植术后TRAS与移植肾血管吻合技术、AR及DGF有关。移植肾动脉造影是确诊动脉狭窄的金标准,一经确诊应立即行球囊扩张或血管内支架治疗,注意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正>肾移植是目前治疗终末期肾病的有效手段,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delayed graft function,DGF)已成为肾移植术后一种常见的并发症,可增加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率[1],是影响肾移植近期和远期效果的重要因素[2]。本研究连续收集2007—2011年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09医院行肾移植手术的患者1104例,810例纳入研究,其中196例发生DGF。现对其资料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早期排斥反应致肾功能延迟恢复(DGF)的诊断、治疗方案及对移植肾功能远期存活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1999年10月~2002年10月间肾移植术后诊断为早期排斥反应致肾功能延迟恢复的1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5例患者术后即无尿,3例术后2d肾功能改善后又出现血尿、少尿。经临床、B超及移植术后病理诊断为排斥反应。患者接受ATG FK506 MMF Pred的免疫抑制方案。患者术后平均来尿时间35d,患者肾功能全部恢复,随访至今,肾功能良好存活。结论:早期排斥反应致肾功能延迟恢复应早采用ATG FK506 MMF Pred的免疫抑制方案,绝大多数都能恢复,恢复后移植肾功能及远期存活末见影响。  相似文献   

8.
总结68 例急性或慢性肾功能衰竭紧急透析患者,均采用四肢浅动脉直接穿刺,进行血液透析,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68 例,男47 例,女21 例,年龄16 岁~78 岁。原发病:药物性急性肾功能衰竭5 例;糖尿病肾病14 例;多囊肾2 例;慢性肾功能衰竭43 例;肾移植术后3 例;外伤性肾衰1 例。  相似文献   

9.
刘航  梁思敏  吴小候 《中国药房》2008,19(35):2777-2779
目的:观察前列地尔在肾移植术后早期的应用对促进移植肾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比较93例肾移植受者术后2周内给予前列地尔20μg.d-1(治疗组),同期85例术后未使用前列地尔的肾移植受者(对照组),比较2组术后尿量、血肌酐、彩色多谱勒监测移植肾血流阻力指数、肾功能延迟恢复和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率以及1a人/肾存活率。结果:治疗组术后1d的24h尿量(9.40±1.9)L明显高于对照组(8.11±1.8)L(P<0.01),而术后1d血肌酐、术后5d血流阻力指数、肾功能延迟恢复的发生率((553.4±51.8)μmol·L-1、0.642±0.035、7.53%)则明显低于对照组((624.6±65.2)μmol·L-1、0.689±0.037、14.12%)(P<0.01);2组之间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9.68%,10.59%)和1a人/肾存活率(98.9%/95.7%,98.8%/95.3%)无明显差异。结论:肾移植受者术后早期应用前列地尔有利于术后移植肾功能的恢复,但对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率和1a人/肾存活率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DGF)的病理学分析及防治措施。方法选取我院器官移植中心2007年12月至2010年9月肾移植术后患者84例为研究对象,其中32例为肾移植术后移植DGF,在B超引导下应用BARD(美国)活检穿刺针行移植肾穿刺活检,活检组织经石蜡包埋、切片后行常规苏木素-伊红(HE)染色,组织化学染色,同时常规行C4d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依据Banff′05标准进行病理分型,通过移植肾的病理状态明确诊断,并进行相应的临床治疗,观察治疗效果。所有患者均顺利接受移植肾穿刺活检,穿刺后平卧4 h,予以抗炎止血治疗,无一例并发症出现。结果穿刺组织中,DGF的主要原因为急性肾小管坏死(ATN)20例,急性排斥反应(AR)8例,免疫抑制剂毒性肾损害4例。血液透析治疗31例,外科手术1例。31例DGF移植肾功能恢复正常,1例AR所致DGF最终切除移植肾,恢复规律血液透析。结论肾移植术后DGF是一种常见并发症,发生率高,ATN和AR是引起肾移植术后DGF的主要因素;具体情况选择适宜的血液净化方式,宜早不宜迟;在确定以血液净化为主的方案后,其他辅助措施亦为重要,绝大多数DGF可以恢复。  相似文献   

11.
急性肾小管坏死是肾移植术后短时间内发生的一种严重的并发症。6年(1994年12月~2000年8月)来我院共行尸肾移植者62例,其中发生急性肾小管坏死者10例,发生率为16.1%,其中1例采用大剂量甲泼尼龙琥珀酸钠冲击治疗,引起了严重并发症,其余各例除了继续常规抗排异处理外,辅以血液透析,经2~3周,移植肾的功能恢复。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围手术期持续应用小剂量多巴胺对低血压肾移植患者术后移植肾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总共419例肾移植患者,其中48例血压偏低患者自术中开始至术后72h以多巴胺(2~4μg·k^-1·min^-1)微量泵持续静注。观察患者移植肾血管开放后72h血压变化;术后3d尿量;手术开始前(T0)、移植术后12h(T1)、24h(T2)、48h(T3)、72h(T4)、及术后5d(T5)抽取静脉血检验血肌酐。结果:对比未应用多巴胺肾移植患者,此组病人肾移植术后早期尿量明显高于平均水平。多巴胺组患者术后血肌酐值下降优于对照组。多巴胺组术后发生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例数(2/48例,4.2%)明显低于对照组(35/371例,9.4%),P〈0.01。结论:肾移植受者围手术期持续应用低剂量多巴胺,能明显促进早期移植肾功能的恢复,并能减少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DGF)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小儿DCD供肾移植术后移植肾DGF的观察与护理分析。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22例肾移植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达法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11例。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给予研究组个性化护理,对移植肾DGF的情况进行观察。结果:研究组移植肾DGF发生情况和肾功能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患者接受小儿DCD供肾移植术后,给予个性化护理干预,可促进移植肾DGF的患者功能恢复,临床护理效果显著,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估应用二重血浆置换(DFPP)、免疫吸附(IA)联合IL-2受体单抗方案处理致敏肾移植受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56例致敏肾移植受者分为2组,35例试验组应用DFPP、IA联合IL-2受体单抗方案,21例对照组未进行上述处理。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方法检测肾移植受者体内群体反应性抗体(PRA)水平,比较2组急性排斥反应(AR)和肾功能延迟恢复(DGF)的发生率,随访2组人/肾1a存活率及术后6个月和12个月的血肌酐情况。结果:试验组PRA明显下降,PRA降为阴性者14例;试验组与对照组术后AR发生率分别为28.6%、42.9%(P<0.05),DGF发生率分别为8.6%、14.3%(P>0.05),1a人存活率分别为100.0%、95.2%(P>0.05),移植肾1a存活率分别为94.3%、76.2%(P<0.05),随访6个月/12个月血肌酐分别为(115.2±16.6)/(121.2±28.6)μmol.L-1和(128.4±27.4)/(134.6±33.7)μmol.L-1(P<0.05)。结论:DFPP、IA联合IL-2受体单抗方案可选择性去除受者体内的致敏抗体,可降低致敏受者术后AR的发生率,提高术后肾移植受者1a移植肾存活率,术后6个月和12个月的血肌酐水平也较低。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CD)肾移植临床护理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3年7月至2015年5月实施DCD供体肾移植术1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DCD供体肾移植护理方法,观察患者术后有无急性排斥反应、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DGF)、感染、尿漏等并发症发生。结果 11例患者均手术顺利,术后7例肾功能恢复正常,DGF 4例,肺部感染2例,切口感染1例,尿漏1例,无急性排斥反应发生,无一例死亡。结论 加强DCD供体肾移植围手术期护理,正确识别和判断术后并发症,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和护理对策,可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6.
肾移植术后(PRT)急性排斥反应(AR)多发生于术后第1个月,是移植肾丢失的主要因素[1],严重影响了肾移植的成功率及人/肾长期生存率。为此,正确的诊断治疗及有效的预防护理,对于减少AR的发生,促使移植肾功能的恢复极为重要,我院自1981年至今已做了986例此项手术。我们对1995年1月以来的118例调查分析,发现术后1个月内发生AR38例,占32%,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38例患者中,男23例,女15例,年龄最小16岁,最大62岁,平均41.8岁;原发肾性肾炎32例,红斑狼疮肾1例,糖尿病肾3例,多囊肾2例,术前透析2年以上15例,1年以上18例,3个月…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捐献心脏死亡器官供者肾移植后的近期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DCD供肾移植43例为DCD组,SCD供肾移植31例为SCD组,术前均对两组受者采用口服吗替麦考酚酯联合他克莫司的免疫抑制方案。术中通过静脉注射泼尼松,术后观察比较两组受者肾移植半年存活率、DGF发生率、血肌酐值(SCr)、肾小球e GFR滤过率、排斥反应发生率以及感染并发症率。结果 (1)两组受者在移植肾术后半年内存活率分别为90.1%,90.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DCD组肾移植延迟恢复功能发生率为20.9%(9/43),SCD组发生率为19.3%(6/31),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术后1、3、6、2个月后检测DCD组血肌酐值明显高于SCD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两组受者肾移植肾小球滤过率在术前及术后1、3、6、2个月的检测结果显示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DCD组排斥反应发生率为9.1%低于SCD组排斥反应发生率为11.4%,DCD组感染并发症率7.0%明显低于SCD发生率22.5%,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P<0.05)。结论心脏死亡器官捐献供者肾移植的近期效果与司法途径SC相比差异不大,有望成为在今后成为肾移植主要来源,但仍需在不断的观察中研究远期存活率为我国器官移植工作取得更大的突破。  相似文献   

18.
仇炜  王思旭  胡新一  田野  苏明 《河北医药》2022,(2):203-205,209
目的 分析心肌营养素样细胞因子1(CLCF1)在移植肾功能恢复延迟(delayed graft function,DGF)中的表达变化,探讨该因子与DGF之间的关系.方法 随机选择25例肾移植患者,其中DGF患者10例,无DGF患者15例,所有患者均进行术后血肌酐的动态监测.收集患者血浆,采用ELISA测定CLCF1的...  相似文献   

19.
<正>肾移植是目前治疗终末期肾脏病最理想的方法,它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1]。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AR)、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DGF)、感染等严重影响人、肾存活率[2,3],因此降低术后AR、感染等发生显得尤为重要。近年已证实应用抗人胸腺细胞兔免疫球蛋白(ATG-F)进行免疫诱导治疗可明显降低肾移植术后AR的发生率[4],但对ATG-F是否增加肺部感染发生率意见不一。为进一步总结、评价ATG-F在肾  相似文献   

20.
刘冀湘  康健 《河北医药》2006,28(3):180-181
目的研究硬膜外麻醉下老龄肾移植患者围术期血液动力学的变化以及对移植肾早期功能的影响.方法65~81岁老龄肾移植患者(老龄组)54例,硬膜外麻醉,阻滞平面控制在T7±1,并与同期肾移植手术其他年龄组(对照组)50例对比观察.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老龄组术中液体治疗量和局麻药用量小(P<0.05),舒张压(DBP)在T1~T6降低,差异非常显著(P<0.01);平均动脉压(MAP)在T4~T6降低,差异显著(P<0.05),放置容量性肺动脉导管24例中,容量超标者22例(91.7%);34例(62.9%)需用血管活性药(多巴胺、多巴酚丁胺、去甲肾上腺素),与对照组11例(22.0%)比较差异显著(P<0.05).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DGF)和急性肾小管坏死(ATN)两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结论老龄患者肾移植用硬膜外麻醉时,只要加强围术期的监测,必要时用容量性肺动脉导管指导容量治疗,围绕血压、心肺功能调控,致力改善患者的内环境,仍能较好地维护移植肾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