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 评估粉尘螨滴剂治疗过敏性哮喘和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对177例由粉尘螨引起的过敏性哮喘和变应性鼻炎患儿使用标准化粉尘螨变应原药物进行舌下脱敏治疗.定期随访,记录患儿的哮喘症状和鼻炎症状、对症用药情况、临床自我疗效评价以及治疗期间发生的不良反应,并在试验开始和结束时检测患儿的粉尘螨特异性抗体.结果 患儿治疗后的哮喘症状评分和鼻炎症状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对症用药评分:变应性鼻炎治疗前、后分别为(4.07±2.10)分、(1.32±0.99)分;过敏性哮喘分别为(6.31±2.94)分、(2.86±1.5.7)分(P<0.01).粉尘螨特异性IgE在治疗结束时并没有发生显著的变化.但sIgG4浓度与治疗前相比明显上升(P<0.01).治疗过程中无一例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粉尘螨滴剂是治疗过敏性哮喘和变应性鼻炎安全、有效的舌下特异性免疫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2.
梁毫 《中国基层医药》2005,12(12):1753-1754
目的观察盐酸西替利嗪治疗过敏性鼻炎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120例患者,平均年龄37岁,病程10d至45年,每日口服盐酸西替利嗪10mg,连续6d。结果使用盐酸西替利嗪后患者打喷嚏、鼻痒、流涕、鼻塞、下鼻甲肿胀改善率分别是75.0%、79.7%、55.4%、54.1%、42.1%,总积分下降率66.2%。120例患者中显效76例,有效40例,无效4例。发生轻度不良反应4例。结论盐酸西替利嗪作为新一代抗组胺药治疗过敏性鼻炎有明显疗效,而且不良反应极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通窍鼻炎颗粒联合西替利嗪滴剂治疗儿童过敏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儿童过敏性鼻炎患儿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观察组患儿应用通窍鼻炎颗粒联合西替利嗪滴剂治疗;对照组患儿应用西替利嗪滴剂治疗。评估患儿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评分、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后临床症状总评分为(2.31±0.81) 分,低于对照组的(3.70±0.8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25,P<0.05);观察组患儿总有效率为95.0%(38/40),高于对照组的80.0%(32/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81,P<0.05);观察组治疗后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5%(7/40),低于对照组的 37.5%(15/4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9.27,P<0.05)。结论:通窍鼻炎颗粒联合西替利嗪滴剂治疗儿童过敏性鼻炎临床效果较好,能够显著改善患儿临床症状,促进患儿恢复,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联合用药治疗过敏性鼻炎的疗效.方法 对120例常年性过敏性鼻炎患者口服地塞米松,通窍鼻炎胶囊,鼻部滴用麻黄碱地塞米松,逐周减量,连续4周.结果 治疗一年后随访所有患者,88例(73.3%)有效,24例(20%)有效,8例(6.7%)无效.总有效率达到93.33%,不良反应轻微.结论 联合用药治疗常年性过敏性鼻炎具有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等优点,且价格低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鼻内窥镜下微波治疗变应性鼻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鼻内窥镜下微波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疗效。方法 190例变应性鼻炎在鼻内窥镜下利用微波凝固筛前神经分布的鼻丘、下鼻甲和鼻中隔黏膜治疗;随访1年以上,采用治疗前后的症状分级记分和体征分级记分对远期疗效进行对比。结果总有效率为91.7%,症状分级记分和体征分级记分明显低于治疗前症状及体征分级记分,其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结论鼻内镜下微波热凝治疗变应性鼻炎可在直视下准确定位,视野清楚,操作简单,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左西替利嗪治疗常年性过敏性鼻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本研究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阳性药物平行对照临床试验,选取年龄为18~65a常年性过敏性鼻炎病人144例。随机分成2组,试验组(72例)给予左西替利嗪片(5mg,po,qd);对照组(72例)给予西替利嗪片(10mg,po,qd),均连续14d。结果:完成病例共140例,2组各70例。以症状积分下降指数计算,治疗7d和14d后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89%,83%和94%,93%,2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均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的病例,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1%和18%,其中试验组困倦发生率为6%,对照组困倦发生率为11%。结论:左西替利嗪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常年性过敏性鼻炎药物,与西替利嗪的疗效相似。  相似文献   

7.
邓智建  曹冬梅  卢振民 《中国药师》2010,13(7):1008-1009
目的:观察吡嘧司特钾片治疗过敏性鼻炎的疗效.方法:60例过敏性鼻炎患者根据就诊次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口服吡嘧司特钾片,5 mg,bid;对照组口服盐酸西替利嗪片,10 mg,qd,连续用药2周后进行疗效评定.结果:2组治疗后症状总积分分别为(0.13±0.22)和(0.55±0.41),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8.9%、19.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吡嘧司特钾片治疗过敏性鼻炎疗效显著,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8.
林凌  袁琨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20):3062-3063
目的 评价屋尘螨变应原疫苗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对屋尘螨过敏的变应性鼻炎47例患者进行特异性免疫治疗(SIT)51周,采用病例自身对照方法分别比较治疗前后症状评分、鼻气道阻力,统计其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47例患者治疗前后症状评分分别是(7.40±1.64)分、(3.40±1.50)分,鼻气道阻力分别是(2.02±0.72)kPa·s-1·L-1、(1.06±0.81)kPa·s-1·L-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15.49、44.44,均P<0.01),所有患者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结论 坚持长期SIT能明显缓解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症状,降低鼻气道阻力,屋尘螨变应原疫苗治疗变应性鼻炎有效、安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眯唑斯汀(Mizolastine)治疗季节性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180例季节性变应性鼻炎患者,服用咪唑斯汀,10mg,qd,疗程为14d,患者将当天的病情以记分的形式记录在日记中,服药后每2周随访1次,共随访2次。治疗结束后计算出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的症状积分。并计算出治疗前、后的症状积分下降指数(SSRI)。结果:治疗后180例患者症状体征分级记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且治疗结束时和用药1个月后有效率分别为98%和97%。结论:咪唑斯汀是治疗季节性变应性鼻炎的有效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咪唑斯汀治疗荨麻疹并发过敏性鼻炎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本院收治的88例荨麻疹并发过敏性鼻炎患者,通过电脑随机的方式将患者分为研究组与参比组各44例。参比组患者使用西替利嗪治疗;研究组44例患者接受咪唑斯汀治疗。对两组患者的疗效、症状评分改善情况以及用药安全性结果进行观察对比。结果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参比组,对比差异结果显著(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荨麻疹与过敏性鼻炎症状评分显著下降,对比差异显著(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较小,结果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咪唑斯汀治疗荨麻疹并发过敏性鼻炎的疗效好,能够同时改善荨麻疹与过敏性鼻炎症状评分,且安全性高,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估粉尘螨滴剂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伴过敏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4例5~14岁粉尘螨过敏的患儿分常规组和脱敏组,分别采用常规治疗和粉尘螨舌下含服脱敏治疗,定期随访,记录患儿的哮喘症状和鼻炎症状,用药情况,并在治疗2 a后复查粉尘螨皮肤点刺。结果脱敏组和常规组治疗前哮喘症状评分分别为(2.55±0.52)和(2.60±0.49)分,治疗2 a均明显降低,分别为(0.30±0.59)和(0.85±0.87)分;鼻炎评分治疗前分别为(5.86±2.61)和(5.72±2.41)分,治疗2 a明显降低分别为(1.34±0.79)和(3.66±1.87)分;用药评分治疗前分别为(5.21±1.13)和(5.02±1.26)分,治疗2 a也明显降低,分别为(0.17±0.43)和(0.77±0.92)分。粉尘螨点刺结果分级评分治疗前(3.63±0.48)和(3.56±0.50)分,治疗2 a分别为(2.43±0.43)和(3.39±0.60)分。各项评分免疫组与常规组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01)。均未见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粉尘螨滴剂吞下含服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伴过敏性鼻炎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玉屏风颗粒联合西替利嗪治疗过敏性鼻炎的疗效观察及对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浙江省中医院2021年1月至2022年3月诊治的过敏性鼻炎患者162例, 采用前瞻性对照研究方法,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 各81例。对照组给予西替利嗪治疗, 观察组给予玉屏风颗粒联合西替利嗪治疗, 两组疗程4周。观察比较两组治疗4周后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与治疗后4周主要症状积分, 鼻功能指标[总鼻气道阻力(NAR)、鼻腔最小横断面积(NMCA)和0~5 cm鼻腔容积(0~5 cmNCV)], 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 及鼻结膜炎生活质量调查问卷(RQLQ)评分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2.59%(75/81)]高于对照组[79.01%(64/81)](χ2=6.13, P < 0.05)。治疗后4周, 观察组鼻塞(0.63±0.20)分、鼻痒(0.70±0.21)分和喷嚏(0.54±0.17)分, 均低于对照组的(1.07±0.23)分、(1.08±0.24)分和(0.89±0.22)分(t=12....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西替利嗪片联合布地奈德鼻喷雾剂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HT6K将2014年1月至2016年9月我院门诊的86例变应性鼻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43例患者,对照组单独口服西替利嗪片,实验组采用西替利嗪片联合布地奈德鼻喷雾剂治疗,疗程为2周,观察两组患者鼻炎症状、临床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实验组鼻炎症状评分为2.36±0.98分,显著的低于对照组的3.67±0.87分(P<0.05);实验组中总体有效率为95.3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40%(P<0.05).两组患者均未有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西替利嗪片联合布地奈德鼻喷雾剂可以有效的改善变应性鼻炎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有效率,在临床中具有推广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西替利嗪在治疗过敏性鼻炎方面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从2011年5月至2013年5月来我院诊治的患者中,随机抽取接受西替利嗪治疗和扑尔敏治疗的过敏性鼻炎患者各88例,对两组疗效、不良反应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经过相应治疗后,两组患者鼻部症状鼻塞、喷嚏、流涕、鼻痒的有效率分别为西替利嗪治疗组的84.1%、95.5%、87.5%、86.4%和扑尔敏对照组的50.0%、63.3%、62.5%、67.0%;治疗组17%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比对照组的52%低,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过敏性鼻炎方面,采用口服西替利嗪的疗效明显,安全性高,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微波双极等离子消融治疗难治性过敏性鼻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微波双极等离子消融治疗难治性过敏性鼻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用微波双极等离子消融治疗仪,对38例难治性过敏性鼻炎患者进行下鼻甲和腺样体粘膜消融治疗.手术当天和术后5个月,用VAS评分法对过敏性鼻炎的鼻塞、鼻痒、喷嚏、流清涕四个主要症状进行评分,比较手术前后的分值变化,确定其疗效.结果 术后患者鼻塞、鼻痒、喷嚏、流清涕的VAS分值分别是(2.8±1.1)分、(3.2±0.9)分、(4.9±1.4)分、(3.1±0.7)分,与治疗前比较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其中显效21例,有效14例,总有效率达92.1%(35/38).术中、术后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微波双极等离子消融术是治疗过敏性鼻炎安全、有效、简便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6.
尘螨变应原疫苗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尘螨变应原疫苗治疗变应性鼻炎伴哮喘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病例自身对照方法,比较120例尘螨变应性鼻炎伴哮喘患者在尘螨变应原疫苗脱敏治疗前后的症状积分、肺功能及血清sIgE及IL-4水平.结果:120例患者中有115人坚持完脱敏治疗,治疗前后的症状积分分别为(11.2±3.6)及(5.2±2.8),肺功能FEV1分别为(1.86±0.62)L,(2.24±0.72)L,PEFR分别为(6.4±2.'2)L·s-1,(7.6±2.7)L·s-1,血清尘螨sIgE水平分别为(18.3±3.2)KUA·L-1及(4.2±1.8)KUA·L-1,IL-4水平为(624.8±86.4)μg·L-1及(372.3±78.4)μg·L-1,均具统计学意义(P<0.01).115人中有47人出现局部不良反应,未出现1例全身不良反应.结论:尘螨变应原疫苗是治疗变应性鼻炎伴过敏性哮喘的有效、安全的药物.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中西药联合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过敏性鼻炎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试验组予玉屏风散联合西替利嗪治疗,对照组单用西替利嗪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8.3%高于对照组的7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药联合治疗过敏性鼻炎疗效显著,具有标本兼治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微波治疗血管运动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73例血管运动性鼻炎患者在鼻内镜下采用微波治疗仪进行微波凝固治疗,随访1年以上,根据治疗前后症状分级记分和体征分级记分对比,对远期疗效进行评估。结果:术后1周,全部病例显效。1年后随访,显效61例(83.6%),有效9例(12.3%),无效3例(4.1%),总有效率95.9%。结论:鼻内镜下微波治疗是血管运动性鼻炎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在舌下含服粉尘螨滴剂治疗过敏性鼻炎中应用微信管理对患者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140例2016年5~11月门诊诊治的过敏性鼻炎患者,研究组90例,对照组50例,均给予舌下含服粉尘螨滴剂治疗,在治疗过程中对照组给予常规随访宣教,研究组实施微信管理,观察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和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治疗依从率分别为85.6%和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鼻炎症状评分为(1.7±0.5)分,对照组症状评分为(2.6±0.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临床有效率为81.1%,对照组有效率为6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信管理在舌下含服粉尘螨滴剂治疗患者中的应用,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缓解患者临床症状,从而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联合孟鲁斯特钠咀嚼片治疗儿童中重度过敏性鼻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研究对象选自2011年9月至2012年3月在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门诊就诊的6~12岁中重度过敏性鼻炎患儿.将患儿按就诊时间的先后顺序用随机数字法分为2组:联合用药组和单独用药组.联合用药组采用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100 μg/d联合孟鲁斯特钠咀嚼片5 mg/d,单独用药组单用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100 μg/d治疗,疗程均为2周.治疗第7、14天采用0~10 cm视觉模拟量表进行过敏性鼻炎总体症状和喷嚏、流涕、鼻痒、鼻塞症状评分,记录不良反应.结果 共入选患儿252例.联合用药组127例,男54例,女73例,平均年龄(8.1±2.6)岁;单独用药组125例,男58例,女67例,平均年龄(8.7±3.0)岁.2组患儿性别、年龄分布、病程、鼻炎总体症状及单个症状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联合用药组有2例患儿因用药后出现关节疼痛、腹痛和睡眠障碍而退出研究.与治疗前相比,治疗第7、14天鼻炎总体症状评分联合用药组分别下降(4.7±1.9)和(5.5±2.2)分[(2.6±1.7)、(1.8±1.7)分比(7.3±1.3)分],单独用药组下降(3.9±2.2)和4.9±1.7分[(3.2±2.0)、(2.3±2.1)分比(7.2±1.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联合用药组改善程度优于单独用药组(P<0.05).单项症状评分中,治疗第7、14天联合用药组对流涕和鼻塞症状的疗效均优于单独用药组(均P<0.05).联合用药组有5例发生不良反应(3.9%),其中与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相关的不良反应为鼻出血(2例)和鼻腔干燥(1例),与孟鲁斯特钠咀嚼片相关的不良反应为关节疼痛、腹痛(1例)和睡眠障碍(1例);单独用药组有4例发生不良反应(3.2%),鼻腔干燥和鼻出血各2例.2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儿不良反应均较轻微,停药后很快自行缓解.2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联合孟鲁斯特钠咀嚼片治疗儿童中重度过敏性鼻炎疗效优于单用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