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健康人的红骨髓含有较多的水分及脂质,在血液性疾病时,骨髓内的细胞及其相应的脂肪-水的比例可显示明显的变化。作者采用标准的MRI以及新近发展起来的脂肪-水选择性成象方法以及~1HMRS评价白血病病人骨髓变化。  相似文献   

2.
地塞米松对脂肪栓塞综合征防治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7,自引:2,他引:25  
在用同种异体犬骨髓脂肪建立脂肪栓塞综合征(FES)动物模型的基础上,通过检测动脉血氧分压、血浆游离脂肪酸(FFA)、静脉血凝块内脂滴、肺组织形态及病理学检查,对比观察了地塞米松在FES中的防治作用.对照组只单纯静脉注射骨髓脂肪,而治疗组在注射骨髓脂肪后2小时,静脉滴注地塞米松1mg/kg,每6小时一次,连续观察48小时.结果发现治疗组由于应用地塞米松,使其动脉血氧分压无明显下降;血浆FFA不升高而逐渐下降;静脉血凝块冰冻切片油红“0”染色显示脂滴数量和直径都低于未用地塞米松的对照组;病理检查肺组织的损害程度也明显轻于对照组.上述结果说明地塞米松对FES有较好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主动脉及血浆中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及脂质过氧化水平与糖尿病心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采用Ins2^Akita糖尿病小鼠模型的主动脉及血浆为标本,以Western blot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主动脉VCAM-1蛋白表达情况,以ELISA检测血浆中VCAM-1的表达水平,以脂质过氧化反应试剂盒检测小鼠主动脉及血浆中脂质过氧化物的水平。结果与对照小鼠相比较,糖尿病小鼠主动脉及血浆中VCAM-1蛋白表达水平及脂质过氧化物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结论主动脉和血浆中VCAM-1蛋白表达水平增高及脂质过氧化反应增强可能是糖尿病小鼠出现血管功能异常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代谢综合征大鼠肥胖特征及ERK1/2和p38MAPK的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ERK1/2和p38MAPK在脂肪组织生长中的作用。方法Wistar雄性大鼠20只,随机均分为代谢综合征组和正常对照组,观察代谢综合征大鼠的代谢指标及体重、内脏脂肪含量、脂肪细胞大小和组织病理学改变,Western blot法检测ERK1/2及p38MAPK蛋白在脂肪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代谢综合征大鼠血压、血浆游离脂肪酸、甘油三酯、空腹血糖及胰岛素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其体重、腹围、内脏脂肪含量、脂肪系数和各部位脂肪细胞大小亦比对照组显著增高(P〈0.01),肝细胞存在脂肪变性。在棕色脂肪组织中ERK1/2蛋白的表达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皮下脂肪和内脏脂肪中ERK1/2蛋白的表达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而p38MAPK蛋白的表达在所有脂肪组织中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代谢综合征大鼠肥胖特征为腹型肥胖,脂肪组织生长以肥大性增生为主,并存在脂质异位沉着(脂肪肝)。代谢综合征大鼠脂肪组织增生可能与ERK1/2和p38MAPK信号通路激活有关。  相似文献   

5.
脂肪代谢异常与机体代谢性疾病和炎症反应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可引起全身多脏器功能障碍。传统的脂肪组织检查方法多为有创性检查,多模态MRI技术能够对脂肪组织的功能以及异位脂质沉积进行全面的评估,可为脂肪相关代谢性疾病的诊断、疾病进展监测和治疗效果的评价提供大量信息。就多模态MRI技术在定量评价脂肪组织和脂肪肝中的技术进展与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 采用3.0T磁共振波谱(1H-MRS)动态评估糖皮质激素诱导的兔骨质疏松模型骨髓脂质变化规律.方法 将20只(5个月)雌性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肌肉注射甲泼尼龙琥珀酸钠组(MPS组),每组10只.分别于0、4、8、12周行L3~L4及股骨近端MRS扫描及骨密度测定,获取骨髓脂质分数(LF).第8周及12周各处死实验兔10只行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 第4、12周时,MPS组LF较基线时分别增高35.9%和75.2%(P值均<0.001).第4周始,组间LF有显著性差异,而组间骨密度至第8周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8、12周MPS组骨髓脂肪细胞密度较对照组分别增高57.1%和35.4%,而骨髓脂肪细胞直径分别降低13.3%、增高22.7%,骨髓脂肪细胞面积分别增高30.8%和53.8%.结论 MRS可以动态评估骨髓脂质变化规律.糖皮质激素诱导的骨质疏松初期骨髓脂肪以小尺寸脂肪细胞为主,后期以大尺寸脂肪细胞为主.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肾脏病人红细胞膜(RBCm)及血浆胆固醇(CHO)、载脂蛋白(A_(PO))A_1,B进行了测定与分析,并同36名健康人作对照比较,结果显示:慢性肾功衰竭(CRF),肾移植状态、慢性肾炎等患者RBO_m的A_(PO)A_1明显高于健康人,CHO明显高于健康人;血浆中ApoA_1,B均低于健康人,CHO高于健康人。直线相关分析显示RBC_m脂质成分改变与血浆蛋白水平有明显相关性。结果表明肾脏病人脂质代谢紊乱与RBC_m脂质成分改变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使用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MRI)IDEAL-IQ技术对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患者髂骨骨髓脂肪含量进行精准量化,评价其在再障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健康志愿者28例及经骨髓活检确诊的再障患者35例,均行双侧髂骨MRIT1WI、T2WI及IDEAL-IQ序列扫描.定性、定量分析髂骨骨髓脂肪含量在影像分型与临床分型间的...  相似文献   

9.
脂肪耗失是发生在脂肪细胞中的自噬。肥胖患者机体的脂肪耗失水平改变,脂肪耗失通过调节脂质沉积及脂肪细胞分化而调节脂质平衡。运动是自噬的一种强有力的诱发因素,同时也是预防和治疗肥胖的有效手段,但运动是否对肥胖机体内的脂肪耗失产生影响,目前尚无定论。探索运动对脂肪耗失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研究提高脂肪耗失、促进脂肪代谢的有效运动负荷量及负荷强度,将对于防治肥胖等慢性代谢性疾病、提高全民健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用骨髓脂肪建立脂肪栓塞综合征动物模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观察脂肪栓塞综合征动物模型表明:①犬的静脉血凝块冰冻切片油红O染色,可以找到桔红色的脂滴,并可计算出脂滴数量和大小;②取实验犬的肺组织冰冻切片油红O染色,也可看到大量的桔红色脂滴沉着于肺组织内;③用气相色谱法检测血浆游离脂肪酸时,发现静脉注射骨髓脂肪后游离脂肪酸明显升高;④犬的动脉血氧分压下降,当降至7.99±0.30kPa时,犬出现呼吸困难等症状。上述结果说明,用骨髓脂肪静脉注射建立脂肪栓塞综合征的动物模型是可靠的。  相似文献   

11.
骨髓是人体内重要的造血和免疫器官,其内脂肪含量的变化对于疾病的精准诊断和疾病严重程度的分级至关重要。由于MRI对软组织和脂肪组织等具有较好的分辨力,因而对骨髓脂肪含量的定量评估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就扩散加权成像、磁共振波谱成像、化学位移成像以及水脂分离技术等MR脂肪定量技术在腰椎椎体骨髓脂肪含量定量评估方面的应用及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使用3.0T MR IDEAL-IQ序列定量测量T_1、T_2期直肠癌患者术后骨髓抑制情况。方法选取青岛市市立医院T_1、T_2期直肠癌术后进行化疗的男性患者41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化疗后14天、90天血常规结果将患者分为急性骨髓抑制组、慢性骨髓抑制组、无骨髓抑制组;化疗前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3.0 T MR成像仪,患者于化疗前1~3天、化疗后4~6天,化疗后85~90天分别进行盆腔IDEAL-IQ序列MRI扫描,定量测量患者髂骨、骶骨、股骨颈骨髓脂肪分数,并比较各组患者骨髓脂肪含量的差异。结果 T_1、T_2期直肠癌化疗后急性骨髓抑制组、慢性骨髓抑制组及无骨髓抑制组患者骶骨、髂骨、股骨颈骨髓脂肪分数与对照组骨髓脂肪分数比较均有差异,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0T MR IDEAL-IQ序列定量测量T_1、T_2期直肠癌术后化疗后骨髓脂肪分数,可以较外周血细胞检查更早发现骨髓抑制,对临床诊疗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利用双回波同反相位技术(DEI)、磁共振波谱技术(MRS)等方法评价2型糖尿病(T2DM)患者脂肪组织分布,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对58例T2 DM 患者进行人体学特征、血生化指标检测及磁共振扫描,测量肝脏脂肪含量、骨骼肌细胞内、外脂肪含量、腹壁皮下脂肪面积、腹腔内脂肪面积及腹部脂肪总面积。将不同部位脂肪含量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餐后2h血糖(2hPPG)、腹腔内脂肪面积(VAT)、腹部脂肪总面积(TA)、肝脏脂肪变指数(HFF)、肝脏相对脂肪含量(RLC)在是否合并脂肪肝组间有明显差异( P <0.05),身体质量指数(BMI)与脂肪面积指标(VAT、SAT、TA)及肝脏脂肪含量指标(HFF、RLC)呈明显正相关( P <0.01),且对脂肪面积指标(VAT、SAT、TA)有正向影响;2hPPG与VAT、TA呈正相关( P <0.05),2hPPG对VAT有正向影响,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与VAT、TA呈正相关( P <0.05);丙氨酸转氨酶(ALT)与HFF、RLC呈正相关。结论对于 T2DM 患者应积极预防、治疗脂肪肝,磁共振能更好的检测异位脂质。  相似文献   

14.
肾上腺骨髓脂肪瘤影像及病理基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肾上腺骨髓脂肪瘤影像表现的组织学基础 ,评价影像方法对该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 2 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上腺骨髓脂肪瘤的影像表现和病理学表现。结果 该肿瘤组织学上表现为脂肪与骨髓组织混杂存在 ,无明确的分界边缘 ,骨髓血供丰富 ,瘤灶与正常肾上腺组织紧邻 ,CT、MRI表现为含脂肪夹杂不规则斑块、条状骨髓组织 ,无明显肿瘤包膜 ,少见有不规则局限性“包膜” ,则为被挤压的瘤外肾上腺组织构成。增强扫描可见骨髓组织强化 ,造成骨髓斑块扩大 ,边缘模糊 ,脂肪组织内“雾状”强化现象。超声显示肾上腺含脂肪的高回波团块 ;静脉尿路造影仅见肿瘤同侧肾脏移位 ,肾轴改变。结论 CT平扫是肾上腺骨髓脂肪瘤最准确的定性方法 ;MRI的冠状及矢状面扫描使定位更加准确 ;超声是该肿瘤检出的重要手段 ,而静脉尿路造影及腹部平片不能作为定性的标准。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再生障碍性贫血 (再障 )患者血浆及骨髓上清TNF -α、IFN -γ、G -CSF水平的变化 ,及其与再障发病的关系。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 (ELISA法 )对 2 8例再障患者及 2 0名正常人血浆及骨髓上清TNF -α、IFN -γ和G -CSF进行检测。结果 :再障病人骨髓上清G -CSF、TNF -α、IFN -γ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有明显统计学差异 (P <0 .0 5~ 0 .0 1) ,但与自身血浆水平相比无统计学差异 (P >0 .0 5 )。结论 :再障患者血浆及骨髓上清G -CSF、TNF -α、IFN -γ水平较正常对照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高 ,这些变化可能参与了再障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磁共振波谱成像(MRS)用于定量绝经后新诊断2型糖尿病(T2DM)病人骨髓脂肪成分的变化,并分析其与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5例绝经后新诊断T2DM女性病人,年龄(57.4±4.5)岁,以25例健康女性作为对照者,年龄(56.6±4.0)岁。两组均行腰3椎体1H-MRS扫描,计算骨髓脂肪含量(FC)及不饱和脂肪指数(UFI)。测定被检者空腹血糖及HbA1C。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组间年龄、体质量指数(BMI)、血糖、HbA1C、FC及UFI差异,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两组的FC、UFI与血糖及HbA1C的相关性。结果T2DM组骨髓FC值(63.2%±7.4%)与正常对照组(60.9%±6.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T2DM组骨髓UFI(6.1%±0.8%)较正常对照组(7.6%±0.9%)降低(t=-3.775,P0.001)。T2DM组HbA1C7.0%者的骨髓FC(66.0%±6.3%)高于HbA1C≤7.0%者(57.6%±6.5%)(t=2.893,P0.001)。T2DM组骨髓FC与HbA1C呈高度正相关(r=0.801,P0.001),而骨髓UFI与HbA1C水平呈负相关(r=-0.746,P0.001),但FC(r=0.226,P=0.206)和UFI(r=-0.184,P=0.589)与血糖无相关性。结论 T2DM病人腰椎骨髓FC可无明显变化,但UFI明显降低。T2DM骨髓脂肪成分与HbA1C密切相关,MRS测定骨髓脂肪组分可看作血糖控制程度的标志。  相似文献   

17.
迄今为止,在用异位移植骨髓来研究造血微环境的工作中,人们多沿用整体骨髓移植法,其原因是异位移植游离的骨髓细胞,均未获成功。本文作者成功地用异位移植经初步分散的骨髓细胞方法,实现了异位骨髓移植。其方法如后。供体骨髓取自8周龄的CBA和F_1(CBA×C57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磁共振波谱成像(MRS)评估绝经前双侧卵巢切除术对腰椎骨髓脂肪的影响。方法收集32例接受子宫切除术和双侧卵巢切除术的患者(年龄47.4±2.8岁),分别在术前、术后第6个月、12个月行腰3椎体MRS扫描,测定骨髓脂肪分数(fat fraction,FF)。同时,定量CT测量L 3椎体松质骨容积骨密度(vBMD)。结果卵巢切除术后,腰椎vBMD呈现时序性降低而骨髓FF呈现急剧时序性增高。术后6个月骨髓FF及腰椎vBMD分别为(49.7±6.9)%、(134±22)mg/cc,FF急剧增加22.7%,而vBMD下降9.5%。术后12个月时骨髓FF及腰椎vBMD分别为(53.1±6.3)%、(128±24)mg/cc,分别较6个月时增高6.8%、降低4.5%。相关性分析示△vBMD6M-0M与△FF6M-0M(r=-0.801,P<0.001)、△vBMD12M-0M与△FF12M-0M(r=-0.769,P<0.001)以及△vBMD12M-6M与△FF12M-6M(r=-0.680,P<0.001)均存在负相关性。结论双侧卵巢切除术导致骨髓脂肪含量急剧增加,骨小梁密度减少。MRS测定卵巢切除术后骨髓脂肪或许可早于BMD探及骨髓分子生化成分变化。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健康成人受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注射前后腰椎和股骨近端骨髓MRI的变化特点。方法 对20名健康成人干细胞捐献者行SE T1 WI及T2 WI-脂肪抑制序列,分别在皮下注射rhG-CSF前,注射后近期(4~7 d)、注射后中远期(30 ~60 d,10名)行腰椎矢状面、股骨中上段骨髓正冠状面MRI,研究和总结各时间段腰椎和股骨近端骨髓变化的特点。对比度信噪比(CNR)组间比较采用秩和检验。结果 正常对照组骨髓像设为注射前腰椎、股骨近端骨髓MRI。20名rhG-CSF注射后近期组SE T1WI腰椎骨髓信号呈均匀降低,同时椎体内带状、片状高信号的脂肪成分明显减少,股骨近端转子间及下方见条带状或小片状等或稍低信号灶,T2WI-脂肪抑制序列骨髓呈等或稍高信号,同一捐献者腰椎、股骨近端骨髓MRI异常信号灶同时出现。10名中远期组腰椎骨髓MRI与20名注射前组对比大致相同,而与注射后近期组对比,异常信号灶已基本恢复到注射前水平;但股骨近端骨髓MRI注射后中远期组与注射前组对比可见异常信号,表现为对称性带状或大片状SET1 WI等或稍低信号灶,T2WI-脂肪抑制序列呈等或稍高信号,而与注射后近期组对比,异常信号灶可见向远端延伸、扩展现象。20名rhG-CSF注射前组CNR为114.11±15.11,近期组为71.04±12.25,10名注射后中远期组为91.64±11.68,注射前组与注射后近期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注射前组与注射后中远期组、注射后近期组与注射后中远期组CNR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注射rhG-CSF后,MRI可显示注射后近期骨髓内造血细胞和脂肪成分的变化,可为临床或骨髓移植提供骨髓变化时间与程度的无创性信息。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磁共振波谱成像(MRS)定量评估初发2型糖尿病(T2DM)骨髓脂肪含量变化及其与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方法初发T2DM患者及年龄匹配的正常对照组(n=32/组)行双能X线骨密度测定及股骨颈MRS扫描,分别获得骨密度(BMD)及骨髓脂肪分数(FF)。检查2组研究对象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胰岛素(FINS)及血脂指标(TC、TG、HDL-C、LDL-C),利用稳态模式评估法评价胰岛素抵抗(HOMA-IR)。结果初发T2DM组BMD值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初发T2DM组FF值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校正糖代谢、脂代谢及BMD值,2组间FF值仍存在统计学差异(F值=16.763,P=0.012)。FF与HOMA-IR呈中度正相关性(r=0.683,P0.001),校正BMI,FF与HOMA-IR仍然存在正相关性(r=0.592,P=0.018)。结论初发T2DM患者骨髓脂肪增高,骨髓脂肪增多可能是胰岛素抵抗的影响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