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天人相应的整体观念,以《内经》为典范,中医学倡行顺应自然、因时制宜而形神共葆的养生之道,注重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等四气调神的根本大法,并特别强调:只有顺从阴阳四时而养生,才能“苛疾不起,是谓得道”。中医学依据其对自然界阴阳消长与人体本身阴阳消长的时间变化规律的认识,在指导养心神、安起居、适劳逸、勤练功、固肾精、调饮食与重胎教等具体养生方法时,均阐发了丰富而深刻的时间医学思想,从而形成了中医养生之道的一大特色和优势。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析先秦道家“贵生”思想启蒙下的中医养生源流和承袭思想,为现代中医养生找寻理论依据和借鉴意义。[方法] 围绕“贵生”思想,查阅相关古籍和现代研究,探究“贵生”思想内涵与中医养生之道的关系。[结果] “贵生”内涵可分为“气化自然”“重生轻物”“全生全德”三个方面:“气化自然”的思想与中医基础理论“气一元论”“阴阳学说”一脉相承;“重生轻物”的理念则将中医养生原则分为顺应自然、顺应规律、顺应自我;“全生全德”的养生方法是中医养生的方法论,在饮食、生活起居、运动导引等各方面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结论] 中医养生之道受先秦道家“贵生”思想的启发,对先秦道家思想的探究可更好地传承古人养生之道,为现代中医养生提供更好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内经》“神”原分析,可见顺应自然,保持乐观舒达的情志,建立平衡的心理状态,建立健康的行为习惯是摄生长寿的要素。从中显示了中医顺应自然,天人合一观;七情、内因发病观;注重机体反应性的整体观;调神扶正的治疗观等优势理论,及其对临床、心理、行为医学的杰出贡献。  相似文献   

4.
中国传统养生以整体论指导养生实践,重视人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形与神的融合,人与社会相适应。新安医家徐春甫对养生尤为重视,将儒、道、释三教中的养生思想与中医传统文化中养生思路相互融合,体现在其顺应自然、啬神养形的调养之理,以及慎医忌药、情志养生的调养之法这四个养生理法中。具体表现为,顺应自然规律,天人合一;养神甚于养形;生病要及时请医生就诊,但应慎用虎狼之剂;老年人通过自我调节使心情舒畅,而子孙敬老也很重要。徐春甫顺应自然的养生原则和四时养生的理法值得后世借鉴。  相似文献   

5.
祖国医学强调人的生命活动与自然环境及时令演化密切相关,并称此为“人与天地相应”或“天人合一”。一年四季,自然规律是春温、夏热、秋凉、冬寒四种气候,即“四气”。人体必须顺应“四气”的变化,使体内产生“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内在养生之道,才能达到身心康泰和益寿延年的目的。以下谈谈中老年夏季养生的要点。  相似文献   

6.
在生活中,不少人都将养生之道等同于养生之术,其实不然。中医将养生的理论称为养生之道,而将养生的方法称为养生之术。养生之道,基本概括了几千年来医药、饮食、宗教、民俗、武术等文化理论。其内容不外以下四点:1.顺其自然体现了“天人合一”的思想。强调在养生的过程中,既不可违背自然规律,同时也要重视人与社会的统一协调性。正如《内经》主张“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可以长久”。2.形神兼养在养生过程中既要注重形体养护,更要重视精神心理方面的调摄,正所谓“形神兼养”、“守神全形”和“保形全神”。3.动静结合现代医学主张“生…  相似文献   

7.
《千金方》记载了多样而实用的养生之道及相关养生方剂,分类明确,系统详尽,至今仍有指导和实用价值。方剂内容丰富,养生用药灵活适宜,在四时、啬神、服食、居处、房事等方面创造性地提出了养性为核心的养生之道,加之配以不同的方剂调理预防对现代养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文章从顺应四时,啬神养心,节食养性,居处有节,房中补益等方面对《千金方》中养生方剂的适时应用进行总结和探讨。  相似文献   

8.
以整体观念为指导,对《内经》中的养生观点:固护正气、顺应自然、调摄情志,饮食调养等进行了阐述,指出养生要“形神并重,天人合一”才能延年益寿。  相似文献   

9.
论中医康复医学之整体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整体观是中医学的理论基础 ,也是中医康复医学理论与实践的出发点 ,中医康复医学对于疾病的康复治疗、养生康复以及病后的摄生调养都主张从整体出发。整体观在中医康复学中的指导作用反映在中医康复学之“全面康复”的思想 ,即利用综合性治疗的方法达到人体形神功能和社会活动能力的恢复。具体体现在 :人与自然一体观 ,人与社会一体观 ,形神康复一体观方面。1 天人相应观中医康复医学以天人相应观为指导 ,强调天地自然的规律对人体康复进程的影响 ,顺应自然 ,因时因地制宜也是中医康复医学的重要法则。《素问·五常政大论》说 :“圣人治病 …  相似文献   

10.
老子之“道”对中医养生观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的养生观,在《黄帝内经》中已自成体系.而《内经》的医学思想追溯其源,是以中国哲学的朴素辨证法为鼻祖的。继《易经》之后,老子的哲学思想对中医理论乃至中医养生思想的形成起了相当程度的积极作用。本文试从对老子哲学“道”的认识中,谈谈其对中医养生观的影响,兹述如下。 老子的道,“一身而数任焉”(《老子》),它即是宇宙本体,又是万物之源,又是客观规律。而《黄帝内经》直接运用了法则和规律意义上的“道”作为其医学指导思想。 老子之道,是无为自化的自然主义,所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二十五章》)。自然,就是天然,就是自然如此。用老子的话说,就是无为自化,自然而然。因此,“道法自然”就是“道”性自然而法其自性。老子之道还体现在“清静自然”,“无为而治”的思想中。”清静无为”的思想,在《老子)一书中  相似文献   

11.
“天人合一”观是中国古代哲学的基本命题,先秦时期的“天人合一”观以人与宇宙共体为特征,人与自然界和谐统一为准则,中医学汲取《周易》人与宇宙共体整体思想观念,提出了“人与天地相参”的整体观念;儒家“天人合一”体现在中庸思想上的“和”的概念,使中医学运用阴阳五行学说构建了人体五脏六腑四肢九窍和谐统一的理论体系;道家“天人合一”观中人与“道”为一的认识,使中医学进一步在生理、病理、养生诸方面确立了顺应自然的观念。  相似文献   

12.
中医顺势思维研究(续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3 .顺势思维与养生养生即保养生命 ,增强体质 ,为历代医家所重视 ,并在中医理论指导下 ,形成了顺应自然、养性全神、固护肾精、慎事摄身、饮食调养、动静结合等养生原则及方法 ,顺势思维则贯穿于上述养生原则与方法的多个方面。3.1顺应天时自然之势《素问·宝命全形论》指出 :“人以天地之气生 ,四时之法成。”人类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 ,各种生理功能与天地自然变化之间形成了近乎同步的节律性 ,故养生当顺应天时自然变化 ,特别是四时气候、阴阳变化的规律 ,从精神、起居、饮食、运动等方面综合调理。对此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已提出了根…  相似文献   

13.
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 ,作为我们民族传统文化、精神体现的中国古代哲学对中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尤其是老、庄的道家思想与中医养生理论有着非常直接的渊源关系。老、庄理论认为 :天地人三者合一于道 ,即天地人三者都遵循一种“自然之道”而运行着。《老子·二十五章》云 :“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人法地 ,地法天 ,天法道 ,道法自然。”《庄子·养生主》强调养生要“依乎天理”。老、庄思想认为顺应自然环境与人的相互协调、一致和融通 ,而构成一自然与人结合的整体。这种“天人相应”的整体观是《内经》养生思想的立足点。“夫人生…  相似文献   

14.
张琴 《开卷有益》2021,(3):56-57
人类是自然界的一部分,生活在天地之间,就应该顺应天地变化的节奏,就是中医所说的"天人合一".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春为四时之首,万象更新之始.那么在春季我们如何进行养生保健,对于我们肝病患者来说又如何进行自我调理呢? 中医经典著作《黄帝内经·素问》有一篇专篇叫《四气调神大论》就是专门论述四时节气人们该如何进行顺应天地,进行自我调节和养生的.《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指出"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春归大地,阳气升发,冰雪消融,蛰虫苏醒.自然界生机勃发,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所以,春季养生在精神、饮食、起居诸方面,都必须顺应春天阳气升发,万物始生的特点,注意保护阳气,着眼于一个"生"字.  相似文献   

15.
作为“六经之首”的《周易》不仅蕴涵着丰厚的哲学思想,同时也对中医养生理论的形成发挥着重要影响。本文从《周易》的贵人重生、居安思危、天人合一、中和协调等观念着手,分别探讨了其对中医养生理论建构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论因时养生     
因时养生,就是按照时令节气的阴阳变化规律,运用相应的养生手段保证健康长寿的方法。这种“天人相应,顺应自然”的养生方法,是养生学的一大特色。为了使大家对因时养生有更加清晰的认知,在此对因时养生给予全面阐述。1 因时养生的基本原则1.1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易·系辞》曰:“变通莫大乎四时”。四时阴阳的变化规律, 直接影响万物的荣枯生死,人们如果能顺从天气的变化,就能保全“生气”,延年益寿,否则就会生病或夭折。《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对此有明确论述:“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逆其根, 则伐其木,坏其真矣。故四时阴阳者,万物之始终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这就告诉我们, 四时阴阳之气,生长收藏,化育万物,为万物之根本。春夏养阳, 秋冬养阴,乃是顺应四时阴阳变化的养生之道的关键。所谓春夏养阳,即养生养长;秋冬养阴,即养收养藏。  相似文献   

17.
《黄帝内经》中所传承的养生经典是现代养生学研究的热点之一。《黄帝内经》把养生放在首要位置,强调防重于治。《黄帝内经》以“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为比喻,说明“病已成而后药之,不亦晚乎”的道理。养生不是一时,养生应贯穿从出生到老年的全过程。因此,笔者认为应分胎儿养生、小儿养生、青壮年养生及中老年养生等,从而分别研究其养生之道,以丰富和发展中医养生学。  相似文献   

18.
欲晓 《看医生》2004,(2):43-44
祖国医学最早的经典著作《内经》中有这样的记载:“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劳作,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这是对养生之道的高度概括。其“起居有常”是指“日出而作,日入而息”,而“息”的方面,主要是睡眠。可见睡眠在养生中所占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9.
中医养生理论历史悠久,我国最早的医学典籍《黄帝内经》就提出调节情志、注重养生的观念。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人们生活节奏加快,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心理压力也随之增加。遵循中医养生理论,只有顺应四时阴阳变化,适应自然环境,使身体与自然相协调,才能达到身心健康;把握"少欲""守中"原则,保持健康平稳的心态,当产生不良情绪时要学会自我调节,不要过悲过喜过怒;适度用神,避免过度熬夜劳作,方能使神气充足,精神内守而提升自身应对能力;合理饮食,适当进行体育运动,形神兼养,达到形充神养的健康状态。  相似文献   

20.
中医遵循天人合一的医学模式,富有哲理,且抽象、深奥。为了使抽象的哲理更加充实,深奥的知识更加通俗,用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分析方法,把所有的医学防治知识归纳成与天人合一内涵相对应的白话文形式,以促进中医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治的全方位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