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膀胱癌肉瘤的临床特征、病理特点及诊治方案。方法:复习我院自1999年~2009年收治的3例膀胱癌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结果:3例患者均为男性,临床表现均以无痛性肉眼血尿为主要症状,IVP提示膀胱充盈缺损,CT提示膀胱占位性病变。1例患者行膀胱部分切除术,1例行膀胱部分切除加左输尿管再植术,1例行膀胱血块清除术+膀胱肿物等离子电切术,其中1例术后辅以膀胱灌注治疗8周。术后病理检查均呈双重形态,由上皮成分和间质成分两种不同恶性成分组成,免疫组化结果:2例Vi mentin(++),CK(++),1例CK(++)、Vi mentin(++)、MyoD1(+)、Moglobin(+)、Desin(-)、SMA(-)、S100(-)。3例均诊断为膀胱癌肉瘤。1例术后存活12个月,死于全身多器官转移。1例术后随访6个月无特殊异常,后失访。1例术后随访已满6月,无异常,仍在随访中。结论:膀胱癌肉瘤临床罕见,其组织分化低,恶性程度高,发展迅速,预后极差,根治性膀胱切除术是治疗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2.
膀胱癌肉瘤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 ,男 ,73岁。血尿 10天入院。入院前 10天突发无痛性全程肉眼血尿 ,少许不规则血块 ,无尿路刺激征。查体 :全身浅表淋巴结不肿大 ;肛指检 :前列腺5cm× 4cm ,弹性好 ,无结节 ,膀胱后壁与直肠无粘连。B超和MRI示 :膀胱内实质性占位病变 ,周围组织无浸润 ;膀胱镜检 :膀胱左侧壁、膀胱颈左侧三个半球状新生物 2cm× 2cm× 1cm ,左输尿管口显示不清 ;活检 :膀胱移行细胞癌Ⅲ级。行经尿道膀胱电汽化术治疗 ,术后 7天拔导尿管 ,痊愈出院。其病理切片经华西医科大学会诊 ,确诊为 :膀胱癌肉瘤 ,含移行细胞癌Ⅲ级、鳞状上皮细胞癌、软骨肉瘤、…  相似文献   

3.
患者男性,19岁,住院号:227629。因无痛性血尿伴血块1日于1984年10月17日入院。无尿路刺激症状。患者在5岁,7岁、11岁时出现血尿3次,无血块。注射青霉素后“血尿消失”。5月前出现无痛性血尿伴血块,曾服复方新诺明、安咯血片10天后血止。膀胱镜检查:右侧顶部有1.5×1.5cm肿块。表面坏死  相似文献   

4.
患者,男,33岁。因间歇性肉眼血尿1年,加重10天于1988年3月16日入院。1年前血尿伴有尿频、尿急、尿痛,2月后膀胱刺激症状清失,但仍有间断血尿。10天前血尿加重出现血块。检查:一般状态好。耻骨上区有轻压痛。肛检前列腺正常,膀胱底部及膀胱下侧韧带无增厚变硬,双合诊未触及明显肿物。化验:小便常规RBC满视野,WBC 0~2,蛋白( ),尿沉渣找癌细胞(-)。X线: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腹膜后脂肪肉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收集整理2016年1月~2022年5月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第二医院收治的12例腹膜后脂肪肉瘤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 12例腹膜后肿瘤联合使用P16、MDM2与CDK4免疫组化检查均诊断为脂肪肉瘤,其中高分化脂肪肉瘤6例,去分化脂肪肉瘤4例,炎症性脂肪肉瘤1例,混合性脂肪肉瘤1例。结论 P16、MDM2与CDK4免疫组化检查可以很好地帮助诊断脂肪肉瘤,为没有实验条件做FISH检查的临床病理医生提供了新方法。  相似文献   

6.
患者 ,男 ,5 8岁。因左侧腹股沟区及阴囊渐大肿块 1a于 2 0 0 0年 1月 19日入院。体查 :一般情况好 ,心肺腹正常 ,左侧腹股沟及阴囊可扪及一 8cm× 9cm大小之分叶、质中肿块 ;术中所见 :左侧精索多发黄色、质中肿块 ,大者 8cm× 8cm ,小者2 5cm×1cm ,行左侧精索脂肪肉瘤根治术 (左侧精索、睾丸及肿块完整切除 )。病理报告 :左侧精索脂肪肉瘤 (低度恶性 )。  讨论 脂肪肉瘤是最常见的软组织肉瘤之一 ,多起源于深部软组织 ,最常发生于下肢 ,约占总数的 40 %左右 ,特别好发于大腿内侧及窝 ,后腹膜也是脂肪肉瘤好发部位。临…  相似文献   

7.
<正> 膀胱肿瘤多由上皮而来,非上皮性者少见。国内共报导膀胱横纹肌肉瘤5例。我院一年来收治膨胱横纹肌肉瘤2例报告如下: 例1 杨×、男、2个月,住院号121468因排尿困难14天,反复导尿均不成功,行多次膀胱穿刺后于79年7月入院。从无肉眼血尿。 检查:体温37.3℃、脉搏120次/分。贫血貌,腹部膨满。两肾未触及,膀胱明显充盈。膀胱造影未看到明显充盈缺损。肾超声右肾3.0cm,肾盂反射正常。左肾5.0cm,其中有3.0cm液平反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膀胱内血块的单一的超声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经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及超声引导下治疗后证实的7例膀胱内血块病例。结果7例患者经抗炎和膀胱内冲洗,数日后复查超声,膀胱内血块变小或消失,膀胱内回声在1d-7d内恢复正常。结论单一超声诊断膀胱内血块准确率为100%,可避免膀胱镜有创检查。  相似文献   

9.
我科于1999年8月收治1例肺部巨大脂肪肉瘤患者,现报告如下:1 病历摘要  男患,38岁。因胸闷10d,伴咯痰带血5d入院。患者既往16a前因右眼部脂肪肉瘤行肿瘤切除术,10a前复发行右眼球摘除术,6a前行右颈部脂肪肉瘤切除术,术后恢复良好。查体:颈软无项强,气管右偏1.0cm。左侧呼吸运动减弱;触觉语颤左侧减弱,右侧正常;叩诊左侧第五前肋以上呈实音,以下呈清音;听诊左肺上部呼吸音消失。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肝功等均正常。胸片示:左上肺实质性巨大占位性病变,以脂肪肉瘤可能性大,左上叶不张。经充分准备于1999年8月全麻下行剖胸探查,术中见左肺上…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电切镜加ELLIC冲洗器与金属空心尿管在膀胱填塞中的应用效果,以分析两种处理方式优缺点,.方法 统计云南省曲靖市第一人民医院微创泌尿外科9年来处理膀胱填塞患者共87例,其中采用电切镜配合ELLIC冲洗器清除血块45例,采用金属空心尿管处理患者42例.电切镜组先用电切环将膀胱血块分块切割后换用ELLIC冲洗器清除血块,检查有活动性出血患者电切镜下止血,直视下观察至膀胱内血块清除后留置一22F双腔尿管接持续膀胱冲洗;金属空心尿管处理组采用金属空心尿管接20 mL注射器反复抽吸将血块逐渐碎屑化后吸出,配合反复少量注水加抽吸有助于将血块顺利吸出,待冲洗与抽吸均顺利,膀胱区膨隆消失后留置一22F双腔尿管持续膀胱冲洗.比较两组不同处理方式的手术时间、术后冲洗时间、有效率、再次出血例数、患者投诉例数.结果 87例膀胱填塞患者均能通过两种不同方法顺利清除血块.两组患者处理后再次出血分别为4例(8.89%)、7例(16.7%).手术有效率两组分别为100%、95.2%.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分别为(53.2±6.5)min、(45.1±5.5)min,术后冲洗时间为(21.4±3.0)h、(22.7±2.8)h.手术投诉率两组分别为13.3%、2.3%.两组患者在术后再次出血、术后冲洗时间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通过金属空心尿管清除血块患者在手术时间上较经尿道电切镜处理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投诉率亦明显较前者减少.结论 膀胱填塞是泌尿外科常见急症.电切镜鞘配合ELLIC冲洗器及金属空心尿管均可有效清除膀胱内血块,电切镜鞘下直观、可视,并可有效处理活动性出血,但多需在硬膜外麻下进行;金属空心尿管可在床旁局麻下进行,从而可尽快解决患者痛苦,减少患者二次手术之苦,同时可有效减少医疗投诉隐患.  相似文献   

11.
魏仁波  张唯力  徐光勇  李强  卓晖 《四川医学》2012,33(10):1741-1743
目的探讨简易膀胱冲洗法对膀胱内血块清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反复膀胱内淤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肛管、前列腺电切镜、电动负压吸引器和Ellik联合使用,对膀胱内淤血患者进行血块清除,术后用恒温生理盐水进行持续膀胱冲洗。结果血块均顺利清除,前列腺电切镜检查均顺利进行,术后复发率低。结论简易膀胱冲洗法安全、可行,能够有效地清除膀胱内血块,且术前、术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的并发症更少。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四肢肢体脂肪肉瘤的MRI和CT检测结果,并与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对照,以提高术前诊断的准确率。方法:收集43例四肢脂肪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18例患者于手术治疗前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辅助诊断,16例患者于手术治疗前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辅助诊断,另外9例患者术前行MRI及CT平扫及增强扫描辅助诊断,所有患者均行手术切除肿瘤,术中取病变组织行病理检查。将其按照分型方式(分别为高分化型脂肪肉瘤、黏液型脂肪肉瘤、去分化型脂肪肉瘤及混合型脂肪肉瘤)评定其诊断结果。结果:43例患者中,发病部位在上肢者13例,在下肢者30例,病灶平均直径为(14.6±6.1) cm。所有患者病变组织均可见不同大小的脂肪细胞,病理学特征为脂肪细胞与脂母细胞混合存在,伴有可被深染的多形性细胞;CT检查,基本特征为病灶呈不规则低密度阴影但边界清晰,增强后显示病变部位分隔明显增强;MRI检查,基本特征为T1短信号、T2长信号及短时间反转恢复序列成像等信号,肿块内存在条索状和线状阴影,病变组织周围神经与血管呈被挤压样,但骨质结构相对完整。分化良好型脂肪肉瘤CT和MRI以脂肪信号为主,增强后轻度强化;黏液型脂肪肉瘤CT和MRI表现为囊性密度及信号,增强后可见云絮状、网格状轻中度强化;混合型脂肪肉瘤具有上述2种类型混合的影像学表现。结论:病理检查可为确诊脂肪肉瘤的类型提供确切依据,CT和MRI影像学检查可为判断肿瘤大小提供依据,MRI造影增强后扫描对明确肿瘤边界有重要作用,3种检查方法联合使用可为确诊该病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膀胱癌肉瘤的临床特征,提高对膀胱癌肉瘤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2例膀胱癌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男女各1例,1例以尿频、尿急、尿痛就诊;1例以间歇性肉眼血尿伴尿频就诊。术前影像学及膀胱镜检查均诊断膀胱肿瘤,膀胱镜活组织检查病理报告1例为坏死组织,1例为膀胱移行细胞癌,术后病理报告为膀胱癌肉瘤。结果1例行膀胱部分切除+左输尿管移植术,1例行膀胱部分切除术。1例术后随访4个月,盆腔、肝、肺转移死亡。1例术后随访5个月死于肝、肺转移。结论膀胱癌肉瘤是一种临床罕见的恶性肿瘤,恶性程度高、易复发、转移快、预后差,诊断主要依靠病理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早期根治性手术是治疗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腹膜后脂肪肉瘤的影像表现,提高术前诊断率。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腹膜后脂肪肉瘤患者10例,术前2例行B超和CT平扫+增强检查,8例行CT平扫+增强扫描,并与病理结果对照分析。结果不同组织学类型的脂肪肉瘤其CT表现有所不同,分化良好脂肪肉瘤7例,粘液型1例,混合型2例。结论本组中,腹膜后脂肪肉瘤多以分化良好形式存在,了解这些CT表现特点有助于脂肪肉瘤的术前诊断及分型。  相似文献   

15.
邓丽萍  章士正 《中华医学杂志》2002,82(22):1564-1564
患者女性 ,5 8岁。右上腹胀闷不适 10个月 ,与进食无关 ,无恶心、呕吐 ,大小便正常。查体 :皮肤、巩膜无黄染 ,右上腹扪及大小约 8cm× 10cm的肿块 ,界限不清 ,无压痛 ,浅表淋巴结不大。实验室检查 :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阴性 ,丙氨酸转氨酶为5 2IU/L(本院参考值为 5~ 4 5IU/L)、γ 谷氨酰转肽酶为 98IU/L(本院参考值为 2~ 30IU/L) ,其余均正常。影像学检查 :B超显示上腹部巨大肿块 ,考虑后腹膜来源的脂肪瘤或脂肪肉瘤。CT扫描显示肝右、左叶间有大小约 17cm× 11cm× 13cm的密度不均肿块 (图 1) ,内含脂肪及软组…  相似文献   

16.
1 病例介绍患者男性 ,6 0岁。因反复血尿一年余入院。入院后行膀胱镜检查示 :膀胱内出血多、视野不清、有凝血块 ,并可嗅到腐臭味。膀胱右侧壁肿物 ,菜花样凸入膀胱内、无蒂、约 6cm×6cm× 3cm大小。静脉肾盂造影检查双肾及输尿管无异常 ,膀胱右上方可见不规则充盈缺损。B超检查膀胱右侧壁中等回声团块影凸向膀胱内 ,厚度约 2 .6cm ,基底部宽约 5 .8cm。术前诊断 :膀胱癌。术中见膀胱右侧壁肿瘤约 6cm× 6cm×3cm大小 ,质韧、无蒂、表面有巨大溃疡并出血、浸润膀胱肌层、未浸透浆膜层。予以切除。病理诊断 :膀胱癌肉瘤。…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脂肪肉瘤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的影像表现,提高对脂肪肉瘤的认识水平。方法分析2008年7月至2014年2月由广西医科大第一、第四附属医院诊治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脂肪肉瘤病例28例,联系临床资料、病理结果,总结脂肪肉瘤CT动态增强扫描的影像特征。结果 28例脂肪肉瘤,CT检查肿瘤内脂肪成分的总检出率为71%(20/28,71%),其中硬化型、粘液型脂肪肉瘤CT检查肿瘤内脂肪成分的检出率较低(分别为:0/2,0%;5/10,50%)。粘液型脂肪肉瘤CT平扫均可见CT值0-20HU的"粘液成分"(10/10,100%)。CT动态增强扫描肿瘤内测量区、周围正常组织均有延迟强化趋势(总体P0.05,且各期两两比较P0.05),但肿瘤内测量区的强化更明显;单独分析粘液型脂肪肉瘤,有延迟强化趋势(总体P0.05),各期两两比较,平扫与动脉期CT值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平扫与静脉期、动脉期与静脉期CT值之间均有差异(均P0.05)。结论部分亚型脂肪肉瘤CT检查脂肪成分少见,一些粘液型脂肪肉瘤平扫表现为良性囊肿,动态增强扫描延迟强化对诊断有帮助。  相似文献   

18.
膀胱癌肉瘤的诊治(附2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付玉国  李秀芹 《当代医学》2009,15(18):67-67
目的探讨膀胱癌肉瘤的临床及病理特点,提高膀胱癌肉瘤的认知水平。方法回顾2例膀胱癌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进行分析讨论。2例均以间歇性肉眼血尿伴尿频就诊,术前超声检查膀胱实质性占位,膀胱镜活组织检查为膀胱移行细胞癌,术后病理为膀胱癌肉瘤。结果1例行根治性膀胱切除原位回肠代膀胱术,随访2年余至今健在;1例行膀胱部分切除术,现髓访半年,未见肿瘤复发及转移。结论膀胱癌肉瘤是一种临床罕见的恶性肿瘤,恶性程度高,预后差,诊断依赖于病理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早期根治性手术是治疗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19.
易立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3,26(8):1044-1045
<正>膀胱血块填塞系泌尿生殖系统常见急症,常见原因为:前列腺切除术、膀胱镜检、膀胱手术等常见并发症,少数患者甚至是在膀胱腔内药物灌注化疗、放射性膀胱炎、肾穿刺活检术后及产后出现膀胱出血。因血块填塞而致排尿梗阻,血块刺激膀胱收缩出现剧烈腹痛,采用术后三腔导尿管常规冲洗不能解除梗阻,或是出现导尿管反复堵塞,以往多在硬膜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恶性膀胱非上皮性肿瘤的临床诊断、治疗方法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从1974-2007年17例恶性膀胱非上皮性肿瘤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结果 17例患者中横纹肌肉瘤10例,恶性淋巴瘤2例,恶性嗜铬细胞瘤2例,平滑肌肉瘤2例,癌肉瘤1例.10例膀胱横纹肌肉瘤患者大多行手术、放疗及化疗的综合治疗,其中7例<5岁,5例随访8年仍存活,2例失访;3例成人膀胱横纹肌肉瘤均于1年内出现全身多发转移死亡.2例膀胱恶性淋巴瘤均采用膀胱部分切除术,术后行放疗或加化疗,随访3年均存活.2例膀胱恶性嗜铬细胞瘤中1例行转移淋巴结切除术加化疗,随访5年存活;另1例因转移的淋巴结未能切除,术后行放疗,2年后死亡.2例膀胱平滑肌肉瘤只行单纯手术治疗,分别随访1、5年均无瘤存活.1例膀胱癌肉瘤术后行化疗,1年内死亡.结论 恶性膀胱非上皮肿瘤以膀胱横纹肌肉瘤多见,幼儿多发,成人预后较幼儿差;其他类型肿瘤少见.不同的病理类型其治疗效果和预后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