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胃苏颗粒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照组15例采用莫沙必利治疗,5mg/次,3次/d,餐前半小时服用;治疗组15例采用胃苏颗粒1包3次/d,餐前半小时服用;联合治疗组15例采用胃苏颗粒1包+莫沙必利5mg,3次/d,餐前半小时服用,疗程均为4周。结果:对照组1周后有效9例,4周后显效12例,有效3例;治疗组1周后有效8例,4周后显效11例,有效4例;联合治疗组1周后有效12例,4周后显效15例。结论:胃苏颗粒是治疗糖尿病胃轻瘫(肝气机郁滞型)、改善胃肠功能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卢玲  浦菊芬  恽芬娟  刘鹏飞 《医学综述》2012,18(17):2724+2937
目的探讨胃电刺激对糖尿病胃轻瘫患者胃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糖尿病胃轻瘫患者72例,在控制血糖,改变饮食结构和习惯的同时,接受胃电刺激治疗,并在治疗前后检测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总胆固醇、三酰甘油;行胃电图检测,记录胃电慢波主频、振幅和胃动过缓发生率(胃动过缓次数/总胃动次数),并行糖尿病胃瘫症状评分。结果治疗前、后患者餐后振幅均较餐前增高(P<0.05);治疗后,胃动过缓发生率餐前和餐后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结论胃电刺激可使糖尿病胃轻瘫患者的胃动力学发生变化,改善胃运动功能,减轻胃瘫症状。  相似文献   

3.
糖尿病合并胃轻瘫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糖尿病合并胃轻瘫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糖尿病合并胃轻瘫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糖尿病合并胃轻瘫的临床表现有厌食、恶心、早饱、呕吐及腹胀等1,0例采用多潘立酮治疗的患者显效8例,有效2例;11例采用莫沙比利治疗的患者显效11例。结论糖尿病合并胃轻瘫应引起临床医务工作者的重视,对症治疗,预后均较好。  相似文献   

4.
糖尿病性胃轻瘫3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治疗糖尿病性胃轻瘫的临床疗效。方法30例糖尿病性胃轻瘫患者在常规糖尿病治疗基础上,给予促胃动力药联合电针治疗,30天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判定疗效。结果30例病人中,显效20例,有效7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0.0%。结论促胃动力药联合电针治疗糖尿病性胃轻瘫疗效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加味四逆散治疗糖尿病胃轻瘫5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临床资料1 1 一般情况 本组糖尿病胃轻瘫患者112例,均为我院门诊病例,按其就诊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5 6例,其中男30例,女2 6例;胰岛素依赖型11例;非胰岛素依赖型4 5例;糖尿病史1~1 5年,应用胰岛素治疗11例,饮食控制及口服降糖药4 5例;胃轻瘫病史3~12个月。对照组5 6例,其中男2 9例,女2 7例;胰岛素依赖型10例,非胰岛素依赖型4 6例;糖尿病史1~3年,应用胰岛素治疗10例,饮食控制及口服降糖药4 6例;胃轻瘫病史3~13个月。1 2 临床表现 反复发作上腹部不适、胃脘部饱胀感、早饱感、腹胀,饭后更甚;并嗳气、纳差、恶心,重者…  相似文献   

6.
六味邦消安治疗糖尿病胃轻瘫29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六味邦消安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的疗效。方法 :对 2 9例糖尿病胃轻瘫患者 ,口服六味邦消安治疗 4周 ,与对照组 2 8例糖尿病胃瘫者未用六味邦消安治疗相比较。结果 :治疗组症状明显改善 ,且胃排空率显著提高。结论 :六味邦消安对治疗糖尿病胃轻瘫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三联疗法针灸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6例糖尿病胃轻瘫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4例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32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三联疗法针对糖尿病胃轻瘫患者病情分层次予以治疗的一种方法,同时配合针灸。2组均1周后观察疗效。结果显效率和总有效率治疗组分别为77%和91%,对照组分别为48%和76%,2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三联疗法加针灸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6 4例老年二型糖尿病糖尿病胃轻瘫患者的护理介入。方法:选择住院治疗的老年二型糖尿病糖尿病胃轻瘫患者64例,随机分为2组,各32例,试验组患者胰岛素泵降血糖和系统管理治疗强化方案对症治疗,对照组采用三餐皮下注射胰岛素降血糖营养神经对症治疗。结果:试验组对老年二型糖尿病糖尿病胃轻瘫患者症状减轻程度优于对照组。结论:试验组的系统化治疗方案有利于老年二型糖尿病糖尿病胃轻瘫患者胃神经功能病变的控制。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糖尿病胃轻瘫和非糖尿病胃轻瘫临床症状的差别。方法:对糖尿病胃轻瘫48例与非糖尿病胃轻瘫48例的临床症状及Hpylori检测阳性率进行比较分析,来观察两组之间有无差别。结果和结论:糖尿病胃轻瘫和非糖尿病胃轻瘫临床症状无明显的差别。  相似文献   

10.
莫沙必利与多潘立酮治疗糖尿病性胃轻瘫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胃肠动力药物莫沙必利与胃动力药多潘立酮治疗糖尿病性胃轻瘫的疗效对比.方法 52例确诊为糖尿病性胃轻瘫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莫沙必利组和多潘立酮组,治疗4周后观察药物的临床疗效、胃固体排空时间变化和不良反应.结果 莫沙必利治疗糖尿病性胃轻瘫疗效明显好于多潘立酮,两组比较临床总有效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莫沙必利能明显缩短糖尿病性胃轻瘫患者胃固体排空时同(P<0.01),多潘立酮也缩短胃固体排空时间(P<0.05).两组不良反应轻微.结论 莫沙必利治疗糖尿病性胃轻瘫疗效明显,优于多潘立酮,不良反应小,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姚乃礼教授治疗脾胃病重视调整相关脏腑的气化功能,尤重脾肾两脏。临床运用补脾助运、升阳散火、化湿运脾、顾护脾气等法,亦重视肾气对于脾的温煦蒸腾作用。脏腑气化功能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脾胃气机升降相宜,肝脾气机密不可分,调肝理脾可以助其运化。  相似文献   

12.
用脾胃升降理论,对胃病治疗,按胃气以降为和六腑以通为补,胃腑宜通的原则,归纳为疏肝降胃、宣肺舒胃、升脾益胃、益阴和胃、泻肝清胃、活血化淤、消食泻胃等七法。  相似文献   

13.
李时珍对人体生命的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与我国古代道家、医家比较中 ,探讨李时珍对人体生命的认识 ,认为李时珍在前人认识的基础上首次明确提出“脑为元神之府”、经脉为“内景隧道”、命门在“两肾之间”、“命门为体 ,三焦为用”等富有原创性学说 ,这些学说的提出均在同时代医家之前。此外李时珍还提出“脾乃元气之母”观点 ,虽非首创 ,却也是对前人的充实和发展。  相似文献   

14.
白术茯苓汤及其配伍对脾虚大鼠胃肠激素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益气健脾方剂治疗脾虚证的配伍规律。方法:采用苦寒泻下法复制大鼠脾虚模型,运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检测白术茯苓汤及其与补气药。行气药及除湿药的不同配伍对脾虚大鼠胃泌素(GAS)、胃动素(MTL)及血管活性肠肽(VIP)的含量影响。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脾虚模型大鼠GAS、MTL降低(P<0.01),VIP升高(P<0.01);与自然恢复组比较,各治疗组以上部分或全部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其中,以综合配伍组改善作用最优。结论:白术茯苓汤的脾虚大鼠胃肠激素的紊乱的某些指标,有一定的改善作用,综合配合组以上指标的改善,优于白术茯苓汤组及其余各配伍组,说明中医关于复方配伍的理论与实践,有其科学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螺旋藻胶囊对气虚证小鼠免疫系统和运动耐量的影响及对血虚证小鼠血液系统的改善作用。方法用限饲法复制气虚证小鼠模型,用放血法复制血虚证小鼠模型。经连续9d给小鼠螺旋藻胶囊灌胃后,分别检测气虚证小鼠运动耐量、脾脏指数、胸腺指数和血虚证小鼠的血象。结果螺旋藻胶囊可显著延长气虚证小鼠的游泳时间,增加其脾脏指数和胸腺指数;显著增加血虚证小鼠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红细胞比容及血小板数量。结论螺旋藻胶囊具有一定的益气养血功效。  相似文献   

16.
少阳病机的根本在于气机郁而不畅,少阳气郁导致多种病证,如发热、胃肠疾患、湿郁、痰郁、血淤、津液不布及阳证似阴。柴胡治疗诸多疾患在于开郁调气。  相似文献   

17.
"肺主气"本质与机体自稳调节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现代自组织理论,结合理论文献和实验研究结果,剖析了当前关于“肺主气”的不同学术见解,从机体自稳调节机制提出“肺主气”的实质是肺气对人体之气的自稳调节,认为肺气通过对人体之气的生成和运行的调节来维持机体反应性稳态“,肺调气以应秋”来维持机体预言性稳态。“肺旺于秋”实质不是肺气在秋季最强,而是肺气肃降作用在秋季最强,宣发作用相对减弱;其内在的免疫学基础是机体免疫力降低。这是秋季人体自稳调节的节律性变化特点之一,也是呼吸系统疾病在秋季高发的内在病理生理基础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外感疾病中关于中医学“正胜邪退”的机制,以期发现病人由急性期向痊愈期转变时人体“邪正发病”、"正胜邪退"与微生态及免疫平衡相关性的某些规律。方法:选择急性上感风热型患者30例,对同一病例均进行急性期与痊愈期两次上呼吸道拭物标本和唾液标本采集,检测菌群密集度、菌群多样性、优势菌,以及黏膜免疫球蛋白SIgA。并设健康对照组30例。结果:患者在急性期口咽部菌群密集度、优势菌种类构成、黏膜免疫球蛋白SIgA含量与正常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或P<0.05),菌群多样性与正常组相比无显著差异;痊愈期与正常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外感疾病由急性期至痊愈期的过程,是“正胜邪退”的过程,也是人体微生态与免疫由非平衡恢复平衡的过程。  相似文献   

19.
《温病条辨》滋养胃阴学术思想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温病条辨》滋养胃阴学术思想的探讨,强调胃阴在人体生命活动中的重要性,其充足与否,对温病的发生、发展和预后有重要影响,据此提出治疗三焦疾病“滋阴不厌频繁”,具体有“治上焦病,培土以生金”、“治中焦病,养胃以固中土”、“治下焦病,滋后天以养先天等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糖尿病合并脑血管病急性期中医证候及相关病情程度。方法:选择糖尿病合并脑血管病患者53例,非糖尿病合并脑血管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中医证型诊断分为风痰火亢、风火上扰、痰热腑实、风痰瘀阻、痰湿蒙神、气虚血瘀和阴虚风动等7个证型,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记录,进行两组比较。结果:两组气虚血瘀、阴虚风动证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合并脑血管病组气虚血瘀、阴虚风动证型较非糖尿病合并脑血管病组多见,病情较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