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目的观察中药保留灌肠(联合改良肛管润滑剂)治疗激素依赖型溃疡性结肠炎(UC)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90例激素依赖性UC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基础治疗及硫唑嘌呤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基础治疗联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有效率、症状评分、病情严重的程度及血沉(ESR)、白介素-17(IL-17)的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腹痛、腹泻、血便、里急后重评分均下降,且观察组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Baron分级、Sutherland疾病活动指数(DAI)及组织病理评分均下降,且观察组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ESR、IL-17水平均下降,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激素依赖型UC临床疗效显著,能缓解症状和病情,与血清中血沉、炎性因子下降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中药方剂热瘀散联合中药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肠道湿热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4月—2016年10月收治的溃疡性结肠炎肠道湿热证患者共54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予以热瘀散口服联合灌肠,对照组予以美沙拉嗪口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疗效、电子结肠镜下黏膜病变表现,并检测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变化。结果:各项结果对比显示,治疗组患者在临床疗效及电子结肠镜下黏膜病变变化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均比治疗前下降(P0.01),且治疗组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下降较对照组更显著(P0.01)。结论:热瘀散联合中药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肠道湿热证,可明显改善患者症状,提高临床疗效及患者治疗依从性,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中药灌肠对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血清细胞因子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及循环免疫复合物(CIC)的影响.方法:将入选的80例UC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研究组患者给予中药保留灌肠,对照组患者给予柳氮磺胺吡啶治疗,两组疗程均为20 d,分别采用ELISA法和放射免疫法检测患者治疗前、后血清sIL-2R和CIC水平及变化.结果:重度、中度和轻度UC患者血清sIL-2R、CIC水平变化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0 d后,研究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血清sIL-2R、CIC水平变化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血清sIL-2R、CIC水平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细胞因子与UC患者发病密切相关,中药灌肠可以明显改善UC患者血清sIL-2R、CIC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阴阳平衡散对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血清IL-6、IL-8的调节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68例UC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35例,采用阴阳平衡散灌肠治疗;B组33例,采用柳氮磺胺吡啶肛栓剂治疗。采用双抗体夹心法ELISA法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和35例健康志愿者血清IL-6、IL-8的水平。结果A组显效率为88,6%(31/35),B组显效率为63.6%(21/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治疗后血清IL-6、IL-8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A组血清IL-8和B组治疗后血清IL-6、IL-8水平治疗后仍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阴阳平衡散灌肠治疗UC有效,能够下调IL-6、IL-8的表达及生成,可能是其治疗UC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PMN)凋亡的变化,并检测C反应蛋白(CRLP)、IL-6水平的变化,探讨UC患者PMN凋亡与CRP、IL-6水平的关系。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28例UC病人外周血PMN凋亡。结果 活动期UC患者PMN凋亡率明显低于健康人对照组和缓解期UC患者。缓解期UC患者PMN凋亡率与对照组无差别。不同病情活动期UC患者PMN凋亡有显著性差异。活动期UC患者外周血中CRP、IL-6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和缓解组,且与PMN凋亡呈负相关,与病情呈正相关。缓解组患者CRP、IL-6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UC患者PMN凋亡延迟,且与病情及疗效密切相关。IL-6产生过多可导致肝脏合成CRP增高,同时可能是导致PMN凋亡延迟的重要因素。适度调控PMN凋亡。有可能会成为治疗UC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慢性肾衰竭患者延长中药保留灌肠时间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将78例行中药保留灌肠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采用不同肛管型号、不同插入深度、不同体位的灌肠,对比观察保留灌肠的时间,比较不同方法灌肠后患者血肌酐变化.结果观察组较对照组保留时间明显延长(P<0.01),且观察组患者肌酐下降较对照组明显(P<0.01).结论 选择左侧卧位抬高臀部10cm、相对细软的肛管、增加插管的深度,能明显增加中药保留时间,且提高了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美沙拉嗪配合中药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疗效与不良反应.方法:选择68例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随机分两组,两组均给予美沙拉嗪0.5g,3次/日口服;治疗组配合中药保留灌肠,1次/日,疗程均8周.根据患者治疗前、治疗结束时以及停药6个月后临床症状缓解情况,并结合结肠镜检查结果,判定疗效及复发率.结果:两组患者症状及肠镜检查结果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治疗组总有效率91.6%,对照组68.8%,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停药6个月内复发率,治疗组21.2%,对照组50.0%,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美沙拉嗪配合中药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有较好的疗效,且疗效持久不易复发.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槐绛方保留灌肠对急性放射性肠炎的临床疗效及炎症反应。方法 90例急性放射性肠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用放疗加槐绛方保留灌肠治疗,对照组用放疗加地塞米松等药物保留灌肠治疗,1个疗程结束后观察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临床症状、及血清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结果治疗组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1);对照组临床症状评分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CRP含量随着治疗时间延长,两组水平均不断升高,治疗组在各阶段增长速度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槐绛方保留灌肠可抑制CRP的水平,提高有效率,改善患者基础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究急性脑梗死患者使用舒血宁注射液治疗前后的疗效,并进一步探究患者在住院期间并发肺炎后的临床护理.方法 对纳入该院神经内科因急性脑梗死住院治疗并发肺炎患者77例,根据临床上使用药物的不同,分为舒血宁组和对照组,舒血宁组38例,对照组39例.并对患者进行住院后第一天、第七天及第十四天体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采用免疫比浊法进行检测,及疗效评估和肺炎并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护理.结果 ①治疗后舒血宁组和对照组间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存在差异,治疗后第十四天,舒血宁组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二组疗效比较发现,舒血宁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③合适的临床护理有助于患者病情的恢复.结论 舒血宁治疗脑梗死并发肺炎患者疗效显著,可能通过抗炎途径发挥作用,适当的临床护理有助于患者病情恢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个体化营养支持对溃疡性结肠炎(UC)临床辅助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60例UC患者,均按常规UC临床治疗方式;给予个体化营养支持患者列入治疗组,其余列入对照组,评价两组营养状况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病变程度较重,为复发型,累及全部结肠的患者所占比例较大,总蛋白和白蛋白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营养风险评价法(NRS2002)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经单纯临床常规治疗后,BMI、总蛋白显著性降低,而治疗组在单纯临床治疗的同时经个性化营养治疗后BMI、总蛋白、白蛋白均显著性升高(P<0.05).结论 对病情较重UC患者应及时进行营养风险筛查,给予合理的营养支持,可改善其营养状态.  相似文献   

11.
刘博 《广西医学》2016,(12):1711-1714
目的 观察含强化精氨酸的肠内营养支持辅助治疗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HAP)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0例HAP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两组均给予急性胰腺炎规范化治疗,同时对照组给予肠外营养支持,观察组先给予肠外营养支持,后经空肠营养管给予含强化精氨酸的肠内营养支持.观察两组患者腹部体征缓解所需时间和血、尿淀粉酶恢复正常所需时间;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4 d后营养指标、体液免疫指标、细胞免疫指标和炎症反应指标水平.结果 观察组腹痛、腹胀缓解所需时间及血、尿淀粉酶恢复正常所需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14 d后,两组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IgA、IgG、IgM、淋巴细胞总数、CD3、CD4水平均较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以上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水平均较前下降(P<0.05),且观察组以上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含强化精氨酸的肠内营养支持辅助治疗HAP能更加有效地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改善营养状况及免疫功能、降低患者急性反应期炎症反应,预后和提高临床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锡类散对中药灌肠保留时间及胱抑素-C、血尿素氨、血肌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60例,简单随机分成锡类散组30例及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取单纯中药保留灌肠,锡类散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在灌肠液中加入锡类散;观察保留时间及胱抑素-C、血尿素氮、血肌酐水平的影响。结果:锡类散组和对照组在保留时间方面相比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在灌肠一个月对胱抑素-C,血肌酐水平影响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锡类散能延长中药灌肠保留时间,对降低胱抑素-C、血尿素氮、肌酐水平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地马煎剂对肠道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清8-异前列腺素F2α水平的调控及其对UC症状、炎症活动水平的影响。方法将所观察的UC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21例。治疗组以地马煎剂每次水冲150 mL口服,每日早晚2次服用;美沙拉秦每次1.0g口服,每日口服3次。对照组以美沙拉秦每次1.0g口服,每日口服3次。2组患者连续给药4周。观察实验前后各组8-isoPGF2α水平、Mayo症状评分、血沉、C-反应蛋白及安全性指标(血常规中白细胞、血小板计数)的变化。结果实验前各组观察指标间不存在统计学差异,试验后治疗组8-isoPGF2α水平、Mayo症状评分、血沉、C-反应蛋白的下降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且8-isoPGF2α变化水平与Mayo症状评分、血沉、C-反应蛋白的变化水平呈正比。结论联合地马煎剂灌肠治疗UC可以显著对抗氧化应激,并进一步缓解临床症状、改善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中药保留灌肠联合美沙拉嗪肠溶片口服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肠镜疗效.方法:UC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观察组患者给予中药水煎剂保留灌肠配合美沙拉嗪肠溶片口服治疗,对照组给予美沙拉嗪肠溶片口服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7d、15d、30d、60d采用结肠镜观察肠黏膜,于治疗前和治疗后60d检测患者血浆CRP、ESR含量.结果:治疗7d后,观察组患者结肠镜下表现开始改善,对照组患者治疗15d后,结肠镜下表现开始改善(P<0.05);治疗30d后,观察组患者肠镜检查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60d后血浆CRP、ESR复常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中药保留灌肠联合美沙拉嗪肠溶片口服治疗UC临床疗效显著,结肠镜下表现明确,可有效改善患者CRP、ESR,抑制炎症及免疫反应,较好地修复结肠黏膜,促进溃疡面的愈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中药灌肠对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 UC)活动期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确定其疗效。方法收集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UC活动期患者70例,随机分为中药灌肠组37例,美沙拉嗪口服治疗组33例。观察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炎症因子,包括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a(TNF-a)以及白细胞介素-6(IL-6)的水平变化。对比分析两组差距。结果两组治疗后患者血清CRP、TNF-a及IL-6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中药灌肠组优于美沙拉嗪组(P0.05)。结论自拟方药青柏溃结汤保留灌肠治疗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可显著降低UC活动期患者血清CRP、TNF-a及IL-6水平,从而有效治疗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甲硝唑加激素联合中药灌肠对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的临床疗效.方法 50例UC患者随机分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25例,前组予常规治疗加甲硝唑加激素灌肠,后组予常规治疗加甲硝唑加激素联合中药灌肠,观察治疗前后血清CPR和ESR水平,以及结肠镜下表现.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缓解、血清CPR和ESR,以及结肠病理均较治疗前改善,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2%,远高于对照组的76%(P<0.05),两组疗效更佳(P均<0.05).结论 甲硝唑加激素联合中药灌肠能有效缓解UC患者的临床症状,减轻炎症反应和肠道病理损伤,该疗法疗效显著并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余晓  杨俊 《中国医刊》2013,48(5):46-48
目的 分析呋喃唑酮片、锡类散联合蒙脱石散剂保留灌肠对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纳入102例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呋喃唑酮片+锡类散+蒙脱石散剂保留灌肠;对照组给予呋喃唑酮片+柳氮磺胺吡啶保留灌肠.两组均为每天1次,14天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肠镜下病变改善情况、UC活动指数(DAI)、ESR及CRP水平变化、主要症状消失时间、不良反应及复发率.结果 治疗组肠镜下病变改善情况及综合疗效的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后,治疗组DAI、ESR及CRP下降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治疗组各主要症状消失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及6个月复发率均无显著差异.结论 呋喃唑酮片、锡类散联合蒙脱石散剂保留灌肠治疗UC可更好地改善肠黏膜病变,降低DAI及炎症指标水平,缩短症状消失时间,且不良反应轻微,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前白蛋白及C反应蛋白在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期前后的变化规律,以期为慢性阻塞性肺病的临床诊断和预后评估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0年1 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期患者71例;所有患者均于治疗前后取空腹静脉血,测定前白蛋白及C反应蛋白水平,并选取71例同期健康志愿者作对照,结合肺功能水平评估,分析其差异性.结果 前白蛋白:患者治疗前后前白蛋白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且治疗后稳定期患者前白蛋白水平均显著高于治疗前急性期(P<0.05).C反应蛋白:患者治疗前后C反应蛋白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治疗后稳定期患者C反应蛋白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急性期(P<0.05).血气分析:患者治疗前后PaO2和PO2/FiO2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aCO2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治疗后稳定期患者PaO2和PO2/FiO2水平均显著高于治疗前急性期(P<0.05) PaCO2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前白蛋白及C反应蛋白水平能够反应COPD的起病及进展,可用于AECOPD预测及预后评估.  相似文献   

19.
高血压病患者血CRP、尿酸和肌酐浓度的变化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高血压病患者血C反应蛋白、尿酸和肌酐浓度的变化和意义.方法检测80例原发型高血压患者和40例对照组血清中尿酸、肌酐和C反应蛋白的水平.结果高血压Ⅰ级组三种指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高血压Ⅱ级组三种指标显著高于高血压Ⅰ级组,P<0.01.结论尿酸、肌酐和C反应蛋白可能与高血压病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20.
中药液保留灌肠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肾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玉明 《医学争鸣》2007,28(23):2195-2196
目的:探讨中药液保留灌肠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肾功能的影响.方法:将90位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液100 mL保留灌肠,每日2次,疗程均为2 mo,治疗期间每半月测定血肌酐,尿素氮以及内生肌酐清除率,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肾功能变化.结果:治疗组在用药后肾功能变化值与对照组同期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中药液保留灌肠可作为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延缓肾衰进展的一种有效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