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5 毫秒
1.
袁耀宗  于大江 《上海医学》1997,20(10):562-565
本研究观察导向在黄素脂质对急性重症胰腺炎大鼠胰腺腺泡细胞中自体吞噬现象的影响。用超微结构,CMP酶细胞化学和形态计量技术观察重症状胰腺炎大鼠胰腺腺泡细胞和自体吞噬现象,并观察应用导向大黄素脂质体后的自体吞噬现象。结果示发病3小时后,细胞浆内自噬体和自体吞噬泡增多,初级溶酶体比例高于次级溶酶体,6小时后,自体吞噬泡数量及体积明显增多增大,内含物为细胞器或髓鞘样结构,CMP酶阳性反应部位以次级溶酶体为  相似文献   

2.
①目的探讨脑垂体前叶细胞线形溶酶体的功能及与圆形溶酶体之间的关系。②方法应用高压电镜细胞化学方法,观察小鼠脑垂体前叶5种内分泌细胞中酸性磷酸酶阳性的线形溶酶体。③结果线形溶酶体存在于脑垂体前叶5种内分泌细胞中,线形结构可一侧膨大或与圆形溶酶体相连并发出分支互相连接,形成一个立体的网状结构。④结论线形溶酶体并不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溶酶体,线性结构及其相连的圆形溶酶体可以认为是一个整体。  相似文献   

3.
溶酶体是一种富含酸性水解酶的细胞器,是胞内主要的降解工厂,参与物质分泌、质膜修复、细胞信号传导和能量代谢等过程,其功能异常与多种疾病相关。近年发现,肾固有细胞溶酶体功能障碍参与慢性肾病的发生发展:溶酶体功能障碍可导致足细胞自噬受阻,诱发足细胞的转分化和损伤;近端小管上皮细胞溶酶体损伤可通过诱导氧化应激诱导其凋亡;系膜细胞溶酶体损伤可导致其Ⅰ型胶原蛋白降解减少;溶酶体组织蛋白酶-S及α-半乳糖苷酶-A表达异常与肾内皮细胞功能障碍密切相关。综上,溶酶体功能障碍与肾固有细胞的病理生理过程密切相关,阐明溶酶体在肾固有细胞的作用,有望为明确慢性肾病肾固有细胞的损伤机制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缺碘大鼠弓状核神经细胞中 NLB 进行了电镜观察。结果表明:NLB 数量增多,大小不等,形态各异。结构疏松,边界不清的 NLB 与粗面内质网和游离核蛋白体关系密切。结构略致密,电子密度较强的 NLB 常被粗面内质网半包绕。结构致密边界清楚的NLB 常孤立存在于细胞质中。在 NLB 存在的细胞中,细胞核形态不规则,核仁易见并靠近核膜。有的细胞中,次级溶酶体数量增多,体积增大。  相似文献   

5.
超高压电镜小脑浦氏细胞线状溶酶体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应用电镜ACP酶细胞化学技术,显示小脑浦肯野氏细胞线状溶酶体,进行了超高压电镜的观察。结果表明:小脑浦肯野氏细胞存在线状溶酶体。为进一步探讨中枢神经细胞线状溶酶体的功能提供超微结构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对三例分别取材于病理组织和体外培养的骨巨细胞瘤的细胞进行了透射电镜观察,电镜发现单核间质细胞有三种亚型,多核巨细胞胞浆中有大量的粗面内质网、线粒体和初、次级溶酶体,说明多核巨细胞有很高的代谢活性,Ⅰ、Ⅱ型间质细胞具有成纤维细胞的特点,Ⅲ型间质细胞具有组织细胞的特点,而多核巨细胞很可能也是构成肿瘤的主要细胞成份。  相似文献   

7.
六味地黄丸对肾脏近曲小管超微结构作用的定量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六味地黄丸具有滋阴补血,强壮身体的功能。对服用六味地黄丸的大鼠肾近曲小管上皮细胞用透射电镜技术、电脑图像分析技术和立体学方法定量计算溶酶体的形态参数后发现:(1)服用六味地黄丸后细胞生成溶酶体的速度明显加快,溶酶体的个数比对照组增多57%,单位细胞体积内溶酶体的表面积比增大;(2)服药后细胞内溶酶体占细胞体积的百分比与对照组接近,不受服药的影响。由于上述(1)使溶酶体在胞浆内的个体密度以表面积增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罗哌卡因对HeLa细胞自噬及自噬溶酶体的影响方法:采用HeLa、HeLa-GFP-LC3、HeLa-RFP-LAMP1等细胞系进行研究,并将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饥饿组(饥饿处理0、4、12 h)和罗哌卡因组(10 mg/mL罗哌卡因,处理0、4、12 h),使用显微成像技术联合多种生化手段检测罗哌卡因处理的细胞中自噬的诱导、自噬溶酶体形态及溶酶体数目.结果:罗哌卡因组与空白对照组细胞相比产生大量LC3点状聚集,并且LC3Ⅱ蛋白水平明显提高(P<0.05);相比于空白对照组细胞,罗哌卡因组和饥饿组细胞经4h处理后产生大量自噬溶酶体,罗哌卡因组细胞自噬溶酶体体积大于饥饿处理组;饥饿组细胞溶酶体数目在4 h减少,而在12 h有所恢复,但是罗哌卡因组细胞溶酶体数目持续减少无法恢复.结论:罗哌卡因可引发HeLa细胞自噬并破坏自噬溶酶体.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究哺乳动物细胞中高尔基体磷酸化蛋白3(GOLPH3)通过mTORC1信号通路调控溶酶体发生的分子机制。方法 利用CRISPR Cas9建立GOLPH3敲除稳定细胞株。通过Western blot分析比较对照细胞与GOLPH3敲除细胞的mTORC1活性、TFEB(转录因子EB)以及pTEFB水平,进一步用免疫荧光方法标记溶酶体联系膜蛋白LAMP1,比较两种细胞中溶酶体数量的差别。结果 细胞中敲除GOLPH3将显著抑制mTORC1活性,减少细胞质中pTEFB水平,增加活化TFEB的细胞核定位,促进溶酶体的生物发生。结论 高尔基体蛋白GOLPH3通过mTORC1信号通路调控溶酶体发生。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超微结构和形态计量两方面对生后1~90天的27只大鼠肝细胞溶酶体的变化进行了动态观察。结果表明,在这一发育阶段中,溶酶体的体积密度和数目密度有显著增加,位置由散在于胞浆中逐渐移向胆小管周围,同时,次级溶酶体的某些类型所占的比例也发生了明显变化,其中自噬泡的改变较为突出。本文就溶酶体数量、分布和类型等变化的意义进行了初步讨论。综合本文的观察结果,作者推测,生后5天左右可能是大鼠肝细胞溶酶体发育的一个重要转折时期。  相似文献   

11.
The changes of lysosomes of the hepatocytes in 27 rats aged 1,5,15,30,50 and 90 days respectively were observed with morphometry andby studying the ultrastructures.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during thisperiod of development,the volume density and the numerical density ofthe lysosomes markedly increased.Lysosomes originally scattered inthe cytoplasm of the hepatocytes gradually migrated to the peripheryof the bile canaliculi,and the changes of the proportions amongcertain forms of secondary lysosomes were also observed.The author,considering from all the results,suggest that the first 5 days of the lifeof the rats is a critical period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lysosomesof the hepatocytes.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高原实验家兔骨髓幼红细胞岛中心巨噬细胞的超微结构形态计量研究。发现在急性低氧时期,该细胞内线粒体数量有所下降,线粒体平均体积增大,同时各级溶酶体数量平缓上升,但其平均体积急剧增大,其中次级溶酶体和残余体所占比例,随停留高原时间延长有增大趋势。细胞内粗面内质网体积分数增加不显著,上述细胞器结构和数量的改变提示,低氧对骨髓内巨噬细胞的功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本文就上述研究结果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采用健康小鼠进行腹腔注射25%酒精,三天后杀死制样,超薄切片,透射电镜观察,结果为:线粒体、粗面内质网、溶酶体、狄氏间隙等均发生异常改变。  相似文献   

14.
研究肝豆状该变性(HLD)的病理机制。以培养的皮肤成纤维细胞为模型,利用电镜X射线显微分析技术研究HLD不同等位基因组成及不同病程患者溶酶体内外铜、硫分布,并进行定量分析。结果:HLD早期患者细胞中溶酶体外的铜含量高于溶酶体内,而随病程延长,铜逐渐呈现溶酶体内分布的特点,且溶酶体外铜含量和硫含量呈正相关。杂合子和对照组溶酶体内外铜含量无显著差异。结论:溶酶体外存在含硫的铜结合蛋白,它和铜的结合降低了游离铜的毒性。细胞膜的铜转运ATP酶的缺陷可能是导致HLD一系列病理变化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5.
本文应用电镜技术观察了实验性甲状腺机能低下SD大鼠附睾上皮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显示各段主细胞超微结构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退行性改变,呈现出顶部小泡及微绒毛减少;线粒体肿胀;高尔基复合体结构紊乱、数量明显减少;次级溶酶体和髓样结构增多,内质风扩张和空泡化。头、体段细胞质中脂滴沉积。提示附睾正常结构和功能的维持需要适当的甲状腺素存在。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培养的皮肤成纤维细胞为离体细胞模型,用电镜观察8例肝豆状核变性(HLD)患者,10例正常对照者的培养细胞。经图像分析仪定量测定的结果表明,早期患者细胞溶酶体的体积密度、数密度与对照者无显著差异,但溶酶体的体积密度与病情的进展呈正相关关系(r=0.98,tr=12.06,p<0.01)。由此讨论了溶酶体在病理发生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本文报道了妊娠14~19日大鼠胚胎十二指肠电镜观察结果。胚胎14~18日,十二指肠上皮是分层的。形态变化明显时期是15~18日。胚胎14~15日,在原始管腔周围出现连接复合体、被膜小泡及细胞分裂像。由于上皮增生,原始管腔极度缩小,甚至闭塞。胚胎16~17日,细胞增生和更新明显。在多层的上皮内出现细胞间腔,不断扩大并开始与主腔联合。与此同时,间充质伸入上皮基底部,形成绒毛原基。胚胎18~19日,复盖于绒毛表面的上皮层数减少,变成单层柱状上皮。在绒毛形成同时,上皮由未分化细胞分化为吸收上皮细胞,杯状细胞和基底颗粒细胞。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原发性肝癌经皮微波凝固治疗前、后局部免疫活性细胞功能变化。方法:C地38例病理诊断原发性肝癌,并接受超声导引下经皮微波凝固治疗的患者。分别治疗前及治疗后17d,超声导引下经皮用18G组织切割针于病灶及其周边肝组织取活检标本,取出的组织标本石蜡包埋,采用特异性单克隆抗体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CD3^ 、CD56^ 、CD68^ 细胞及T淋巴细胞表面Fas配体;并在光镜下观察,用病理图像分析仪测量治疗前后、后阳性细胞直径、阳性细胞占单位面积百分比、T淋巴细胞Fas-L阳性表达率及治疗前后巨噬细胞内次级溶酶体变化。结果:治疗前肿瘤内仅有少量免疫细胞浸润,多数浸润的CD3^ 和CD56^ 细胞最大径小于10μm,CD68^ 细胞最大径小于18μm。治疗后病灶内浸润的CD3^ 、CD56^ 和CD68^ 细胞数量较治疗前明显增加,细胞体积明显增大(同治疗前相比CD3^ 细胞和CD56^ 细胞t和P值分别为3.48,-4.76和0.025,0.000,巨噬细胞t和P值分别为-2.46和0.028)。最大径大于10μm的CD3^ 和CD56^ 细胞分别由治疗前的10.4%和20.1%增至24.9%和30.2%,最大径大于18μm的CD68^ 细胞由10.2%增至33.4%。T淋巴细胞Fas-L阳性率由治疗前的7.2%增高至20.1%(P<0.01,巨噬细胞内次级溶酶体和T淋巴细胞内细胞器明显增多。结论:原发性肝癌经皮微波凝固治疗提高局部浸润免疫细胞的功能。  相似文献   

19.
Theeffectiveinternalizationoftheimmunotargetingdrugsisthepremiseforthemtodevelopaneffectiveimmunotargetingtreatment.Inrecentyears,scholarsbothhomeandabroadhaveaffirmedthecorrespondingprocessofinternalizationinthecelllinesofmelanoma,leukemia,gastriccarcinoma,etcLI'Zj,butuptonowtheproblemoftheinternalizationofimmunotargetingdrugsagainsthepatomahasnotyetbeenfullyunderstood.WeconjugatedADMparticleswiththemonoclonalantibodiesagainsthumanhepatocellularcarcinoma(HAb18andHAb25)byindirectconjugatin…  相似文献   

20.
氯喹对大鼠睾丸支持细胞溶酶体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氯喹灌胃大鼠可致生精障碍,电镜下发现服氯喹组最早有Sertoli细胞溶酶体变化。形态计量发现细胞溶酶体数目略减少(P>0.05),体积增大(P<0.01)。作者还讨论了Sertoli细胞溶酶体的变化对精子发生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