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通过观察传动直丝弓技术矫治的俺氏Ⅱ类错患者软组织侧貌、牙的特征性改变,探讨该技术的矫治要点。方法:应用传动直丝弓技术矫治13例(女8例,男5例)安氏Ⅱ类错双颌或上颌前突患者,平均年龄13.2岁。所有患者均拔除4颗第一前磨牙,按照传动直丝弓技术矫治程序进行矫治。结果:与矫治前相比,矫治后上、下切牙显著内收,软组织侧貌改善明显。结论:传动直丝弓矫治器利用口内支抗、细丝轻力,快速倾斜移动牙齿,准确转矩并正轴的方法,可有效矫治安氏Ⅱ类错双颌或上颌前突患者。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正畸治疗替牙早期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的疗效,探寻临床对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选取20例8.5~9.1岁替牙早期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患者,将治疗进行双期矫治.第Ⅰ期:给予上颌前方牵引配合快速扩弓;第Ⅱ期:应用多曲方丝弓技术矫治,直至(牙合)关系达到理想状态,给予保持,将治疗前、后的头颅侧位片测量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20例正畸治疗后,Ⅲ类骨面型得到改善;上颌及上前牙前移;下颌骨发生逆时针旋转;软组织侧貌改善,且(牙合)关系调整理想.结论 对于处于替牙早期的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患者,应用前方牵引结合多曲方丝弓技术进行双期矫治,矫治后患者的Ⅲ类骨骼关系、高角骨面型及软组织侧貌均可获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固定矫治技术配合分裂簧式改良斜面导板,矫治恒牙列后期伴上颌缩窄、下颌后缩的骨性安氏Ⅱ类Ⅰ分类错牙合患者矫治前后软组织侧貌变化。方法:选取30例恒牙列后期伴上颌缩窄、下颌后缩的骨性安氏Ⅱ类Ⅰ分类错牙合患者,采用标准方丝弓固定矫治技术配合分裂簧式改良斜面导板进行矫治,测量矫治前后代表软组织侧貌的各项指标并对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矫治后面角、鼻突度增大,颏部软组织增厚,H角、下唇突点-H线距离、鼻下点-H线、上唇凹深、颏唇沟深度减小,矫治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鼻突角、上唇基部厚度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标准方丝弓矫治技术,同时配合分裂簧式改良斜面导板,可有效减小恒牙列后期骨性安氏Ⅱ类Ⅰ分类错牙合患者侧面型突度,改善其软组织侧貌。  相似文献   

4.
探讨微螺钉种植体支抗联合MBT直丝弓矫治技术治疗安氏Ⅱ类上颌前突错颌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择我院2019年1月-2023年9月收治的70例安氏Ⅱ类上颌前突错颌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 组与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予传统支抗与MBT直丝弓矫治,观察组予微螺钉种植体支抗与MBT直丝弓 矫治,比较两组颌骨指标、上颌牙位置及软组织状态。结果 两组干预后SNA、SNB、ANB、GoGn-SN比 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干预后OP-SN角小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干预后U1- NA、Apg-U1以及Ptm-U6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干预后U lip-E、L lip-E距离短于对照 组,Z角大于对照组(P <0.05)。结论 对安氏Ⅱ类上颌前突错颌采用微螺钉种植体支抗结合MBT直丝弓 矫治效果确切,能有效改善上颌及唇突状态。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Ⅱ类1分类错(牙合)的病例采用上颌单颌拔牙模式矫治的适应证和疗效.方法:选择18例Ⅱ类1分类错(牙合)患者,上颌拔除第一前磨牙或第二前磨牙,下颌不拔牙,采用方丝弓技术进行矫治,应用X线头影测量技术对其矫治前后的硬软组织的变化进行测量,分析其测量结果.结果:18例Ⅱ类1分类错(牙合)患者,平均治疗时间20.3±3.8个月.矫治完成后均达到理想的侧貌外形,磨牙关系为Ⅱ类关系,尖牙为Ⅰ类关系,前牙覆(牙合)覆盖正常,尖窝关系良好.ANB角从5.55°减小到3.93°;Z角增加4.18°;上、下唇突度分别减小1.83mm和1.06mm.结论:上颌单颌拔牙模式适用于下唇突度小的伴轻度拥挤的轻度骨性和牙源性的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患者.  相似文献   

6.
目的:简单"2×6"矫治技术在成人安氏Ⅰ类错牙合畸形中的临床应用,研究成人安氏Ⅰ类前牙错牙合的矫治与简单"2×6"矫治器的矫治方法.方法:对20例成人安氏Ⅰ类前牙错牙合患者,通过采用简单"2×6"固定直丝弓矫治技术矫治,矫治后对患者的咬合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对20例成人安氏Ⅰ类前牙错牙合患者的研究分析,采用简单"2×6"矫治器矫治,都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矫治时间4~10个月,平均6个月.结论:应用简单"2×6"直丝弓矫治器矫治成人安氏Ⅰ类前牙错牙合畸形是一种有效的矫治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上颌扩弓前方牵引辅助直丝弓矫治技术对恒牙早期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的矫治效果。方法:选择河北省文安县医院2012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12例恒牙早期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采用上颌扩弓前方牵引辅助直丝弓矫治技术治疗,矫治前后拍摄头颅定位侧位片,测量分析其头颅定位侧位片并对所有患者的临床矫治效果进行比较。结果:12例患者治疗后,SNA角、ANB角、U1/SN、SN/MP、OP/FH、Y轴角、上唇突角、下唇倾角、下唇至审美平面均大于治疗前;SNB角、L1-MP、U1-NA、L1-NB、鼻唇角、下唇颏突角、上唇至审美平面均小于治疗前。治疗后患者的软组织侧貌明显改善,前牙覆(牙合)覆盖正常,磨牙中性关系,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上颌扩弓前方牵引辅助直丝弓矫治技术矫治恒牙早期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效果显著,能够使患者的软硬组织得到显著改善,便于纠正牙性、骨性关系。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0PA-K直丝弓矫治器双颌减数治疗安氏Ⅱ1类错(牙合)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机制和使用方法.方法:临床选择1 5~23岁安氏Ⅱ1类错(牙合)患者22例,应用0PA-K直丝弓矫治器进行双颌减数治疗,并对治疗前后X线头影测量值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矢状方向上,U1-NA和U1-SN分别减小14.26°和10.32°,U1-NA(mm)减小4.1 6mm,U1-L1增加17.06°,以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SNA、SNB、ANB、L1-NB、L1-MP的变化均无显著性(P>0.05).垂直方向上,SN-MP和Y轴的变化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应用0PA-K直丝弓矫治器治疗安氏Ⅱ1类错(牙合)可取得令人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安氏Ⅲ类错(牙合)面部软组织侧貌与切牙位置之间的相互关系,为临床正畸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对26例安氏Ⅲ类错(牙合)患者矫治前后X线头影测量片进行分析,包括测量19个硬组织项目和6个软组织项目,用统计软件SASv 8.0分析矫治前后面部软组织与切牙倾斜度的变化及相关关系.结果 上下切牙倾斜度对侧貌美学指标均有相关性.结论 安氏Ⅲ类错(牙合)通过增加上切牙的倾斜度,减少下切牙的倾斜度可使侧貌协调,上下切牙位置关系影响软组织协调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传动直丝弓技术矫治广西壮族青少年双颌前突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4例双颌前突畸形的广西壮族青少年采用传动直丝弓技术进行矫治,24例患者均拔除4颗第一前磨牙。对矫治前后的X线头颅侧位定位片进行相关项目的测量并统计分析其变化。结果:矫治后上下切牙明显内收,U1-L1角增加26.1°(P<0.001);软组织侧貌明显改善,接近直面型,鼻唇角(NLA)平均增加21.71°,Z角平均增加7.33°,治疗前后变化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双颌前突畸形的广西壮族青少年经传动直丝弓技术矫治后,可以获得良好的牙合关系及较为理想的侧貌。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SUS~2矫治器治疗恒牙早期安氏Ⅱ类错畸形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3例12~15岁安氏Ⅱ类错患者,采用直丝弓矫治器常规排齐整平上下牙列后,配戴SUS~2矫治器治疗6~9个月,对矫治前后X线头颅侧位片进行头影测量分析。结果:23例患者矫治后侧貌改善明显,覆、覆盖正常,磨牙关系为Ⅰ类或接近Ⅰ类。头影测量分析显示ANB、UL-E、LL-E、OB、OJ、PP-FH及Y轴治疗后显著减小(P0.05);SNB、Go-Gn、Ar-Go、L1-MP治疗后显著增大(P0.05);OP-FH、SNA、SN-MP、U1-SN治疗后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SUS~2矫治器联合直丝弓技术治疗恒牙早期安氏Ⅱ类错时可有效地利用下颌骨的生长潜力,刺激下颌骨的生长从而获得明显的骨骼及侧貌改变,值得临床推荐。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Activator矫治器与滑动直丝弓矫治器(MBT appliance)双期矫治安氏Ⅱ1类错牙合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17例混合牙列期以下颌后缩为主的安氏Ⅱ1类错牙合患者,Ⅰ期采用Activator矫治器,Ⅱ期采用MBT直丝弓矫治器。每位患者均拍摄矫治前、后头颅定位侧位片、曲面断层片,以X线头影测量方法评价疗效。结果:硬组织主要测量项目的变化:SNB角增加2.9°,ANB角减小2.9°,下中切牙切缘至鼻根点与下齿槽座点连线的垂直距离L1-NB(mm)减小3.5°,下颌体长度Go-Gn(mm)增加3.0mm,前面高N-Me(mm)增加5.6mm;软组织主要测量项目的变化:鼻唇角Cm-Sn-UL增大7.2°,颏唇沟角Li B’Pg’增大12.1°,面凸角Ns-Sn-Pos减小2.0°,上唇-审美平面Ls-E(mm)减小1.6mm,下唇-审美平面Li-E(mm)增大2.1mm。治疗结束时磨牙和尖牙均为安氏Ⅰ类关系,前牙覆盖明显减小,侧面型有所改善。结论:安氏Ⅱ1类错牙合患者在替牙期采用双期矫治能改善其面部侧貌,显著改善上下颌骨骨性关系。Activator能有效促进下颌生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应用微螺钉种植体和口外弓支抗矫治成人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将30例成人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5例,分别采用微螺钉种植体支抗和口外弓支抗结合直丝弓技术矫治,分析治疗前后头影测量指标的变化和正畸疗程的差异。结果:实验组的OJ、U1-SN、U1-NA和U6-Ptm治疗前后的变化较对照组明显,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正畸疗程平均为(19.35±1.29)个月,对照组平均为(24.02±1.21)个月,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口外弓支抗,微螺钉种植体支抗能更好地保护磨牙支抗,缩短正畸疗程,更有效地改善成人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患者的面型凸度及覆牙合覆盖关系。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微种植体支抗在上下颌不对称拔牙矫正病例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30例年龄13~20岁,安氏Ⅱ类,严重拥挤需上下颌不对称拔牙矫治的错牙合畸形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使用微种植体支抗辅助进行矫治,对照组仅使用常规直丝弓矫治技术,通过治疗前后模型和头颅侧位片测量进行分析,比较两组病例矫治前后的临床效果。结果:30例错牙合畸形患者均解除拥挤,排齐牙齿,但实验组上颌切牙的后移距离大于对照组,而支抗牙(下颌第二磨牙)的前移距离却小于对照组(P<0.001)。结论:微种植体支抗在上下颌不对称拔牙矫正病例中不仅能更好地内收前牙、改善侧貌,而且可以更加有效地防止支抗丧失,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赵红  杨智桥 《中国美容医学》2013,22(14):1530-1533
目的:双垫矫治器(Twin block矫治器)及直丝弓固定正畸联合矫治安氏Ⅱ类1分类错畸形的效果。方法:选择11例(男5例,女6例)10~13岁以下颌后缩为主的安氏Ⅱ类错畸形患者应用Twinblock及直丝弓固定正畸联合矫治。每位患者治疗前拍摄头颅侧位片、曲面断层X线片。对Twin block及直丝弓固定正畸联合矫治前后头颅侧位X线片进行测量。结果:SNA、ANB、OJ、UI\SN减小,SNB、LI\MP、Sn-A’-UL、LL-B’-Pos增大,下颌升支、下颌体长及下颌综合长度均有增长,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Twinblock矫治器治疗恒牙早期安氏Ⅱ类1分类错畸形,能明显减小前牙覆、覆盖,增加上颌弓宽度,促进下颌生长,有效改善患者下颌后缩的面型。联合固定正畸可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介绍Keles滑动杆的一种改良方法,评价应用改良Keles滑动杆远中移动双侧上颌磨牙矫治安氏Ⅱ类错(牙合)疗效.方法:6例安氏Ⅱ类错(牙合)伴上前牙拥挤患者(男2例,女4例),年龄11.5~13岁,不拔牙矫治,用改良Keles滑动杆远中移动双侧上颌磨牙结合直丝弓矫治器矫正.结果:所选病例后牙均由远中变成中性,磨牙向远中整体移动,前牙拥挤得到矫正.结论:改良Keles滑动杆可以整体移动上颌磨牙,快捷而有效,同时支抗丢失少,容易取得患者配合,取材容易制作简便,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介绍Keles滑动杆的一种改良方法,评价应用改良Keles滑动杆远中移动双侧上颌磨牙矫治安氏Ⅱ类错(牙合)疗效.方法:6例安氏Ⅱ类错(牙合)伴上前牙拥挤患者(男2例,女4例),年龄11.5~13岁,不拔牙矫治,用改良Keles滑动杆远中移动双侧上颌磨牙结合直丝弓矫治器矫正.结果:所选病例后牙均由远中变成中性,磨牙向远中整体移动,前牙拥挤得到矫正.结论:改良Keles滑动杆可以整体移动上颌磨牙,快捷而有效,同时支抗丢失少,容易取得患者配合,取材容易制作简便,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AngleⅡ类1分类成人错(牙合)畸形的矫治资料、评估疗效、探讨矫治程序.方法:选择就诊的AngleⅡ类1分类错袷畸形成年患者42例,均采用方丝弓矫治器.矫治中针对成人的生理特点,以轻力作为原则,以滑动力学机制快速移动牙齿,并在术前术后作x线投影测量分析比较.结果:42例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患者,平均治疗时间为22.6月,矫治完成后均达到理想的侧貌外形,前牙覆(牙合)、覆盖正常,后牙尖窝关系良好.X线头影测量结果:U1-SN角、U1-NA距、L1-MP距有高度显著性变化,L1-MP角、L1-NB距、U1-PP距有显著性变化.结论:将轻力、滑动技术运用于成人错(牙合)畸形的矫治中,可缩短临床操作时间,简化治疗程序.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究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应用Twin-block矫治器矫治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20年 4月-2022年5月收治的50例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 各2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直丝弓固定技术进行矫治,研究组采用Twin-block矫治器进行矫治,比较两组 矫正效果、上下颌骨位置改善情况及侧面正畸效果。结果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00%,高于对照组的 68.00%(P<0.05);两组矫正后SN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矫正后SNB、ANB均优于 矫正前,且研究组优于对照组(P <0.05);两组矫正后Go-co、Co-Pg、Elime、LL-Elime优于矫正前, 且研究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使用Twin-block矫治器治疗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可有效诱导下颌功 能前移,改善上下颌关系,有效改善患者侧貌,临床治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儿童骨性安氏Ⅲ错在替牙早期进行双期矫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骨性安氏Ⅲ类错替牙早期患者50例,男22名,女28名,年龄范围6.0~8.5岁,平均年龄7.2岁。应用直丝弓矫治器,上颌加辅弓,进行扩弓、前方牵引和颌间Ⅲ类牵引,矫治前牙反,并进行正畸矫治前后头影测量,统计学分析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SNA角增大,平均增大1.20度,SNB角缩小,平均缩小1.15度,ANB角平均增大3.07度。结论:对儿童替牙期骨性安氏Ⅲ错早期矫治,采用直丝弓矫治器加辅弓,进行扩弓、前方牵引、颌间Ⅲ类牵引治疗,使双期矫治相连贯和结合,能够促进上颌骨生长,下颌骨抑制、后缩,前牙反纠正,面型改善。将双期矫治相连贯和结合,有利于Ⅲ类骨骼畸形的调整,矫治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