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切削痂植皮术联合纳米银敷料在面部深度烧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笔者医院烧伤外科收治的面部深Ⅱ度、Ⅲ度烧伤患者84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42例。实验组切削痂植皮术后应用纳米银敷料覆盖创面,对照组应用传统无菌凡士林敷料覆盖。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创面愈合时间、发热持续时间、术后VAS疼痛评分及第7、14天创面病原菌感染情况。结果: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62%高于对照组的80.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创面愈合时间、发热持续时间及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7、14天实验组感染例数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切削痂植皮术后联合应用纳米银敷料治疗面部深度烧伤创面,可提高治疗有效率,降低感染率,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
纳米银敷料在修复Ⅱ度烧伤创面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38,自引:1,他引:37  
目的观察纳米银敷料在Ⅱ度烧伤创面的防治感染作用及对创面愈合时间的影响。方法将Ⅱ度(深、浅)烧伤创面患者随机分为纳米银敷料组(A组,65例),1%磺胺嘧啶银霜组(B组,63例)和凡士林油纱组(C组,63例)。创面敷料或用药每天更换1次,使用前后进行创面细菌培养,观察创面愈合时间并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在防治创面细菌定植方面,治疗后创面细菌培养阳性率A组(0%)与B组(1·6%)相似,均较治疗前下降,而C组治疗后细菌培养阳性率(14·3%)较治疗前(4·8%)明显增加。A组浅Ⅱ度创面愈合时间为(9·6±1·6)d,与B、C两组比较均明显提前(P<0·01);A组深Ⅱ度创面愈合时间为(19·1±2·6)d,与C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Ⅱ度烧伤创面应用纳米银敷料,可以降低患者创面感染的风险,缩短创面愈合时间。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重组人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ecombinant human acid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rh-aFGF)与纳米银敷料联合应用治疗深Ⅱ度烧伤创面的疗效。方法:深Ⅱ度烧伤创面患者98例,随机采用自身对照选择相同深度的两个创面分为应用重组人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h-aFGF)与纳米银敷料联合应用治疗组(简称治疗组);应用重组人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h-aFGF)与凡士林纱布治疗(简称对照组)。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创面愈合时间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抑(杀)菌效果显著。结论:重组人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h-aFGF)与纳米银敷料联合应用治疗深Ⅱ度烧伤创面能明显促进深Ⅱ度创面愈合,有效抑制或杀灭烧伤创面病原菌,明显缩短深Ⅱ度烧伤创面愈合时间。  相似文献   

4.
纳米银敷料治疗烧伤创面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观察纳米银外用敷料对烧伤创面的治疗作用。方法 选择浅Ⅱ度及深Ⅱ度创面共116例,分别随机分为对照组54例(用皮维碘纱布换药)和治疗组62例(用皮维碘纳米银敷料换药),观察创而渗出、炎症反应、浅Ⅱ度7d创面愈合率和深Ⅱ度创向14d创面愈合率、创面愈合时间,随访观察瘢痕增生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纳米银组创面下燥结痂快,炎症反应轻,创周炎症消退快。纳米银组:浅Ⅱ度7d愈合率68.4%,平均愈合时间8.3d;深Ⅱ度14d愈合率87.5%,平均愈合时间16.4d.对照组:浅Ⅱ度7d愈合率31.3%,平均愈合时间11.2d;深Ⅱ度14d愈合率59.1%,平均愈合时间19.8d。两组7d、14td愈合率和平均愈合时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随访10例瘢痕增生程度较轻。结论 纳米银是一种有效控制炎症反应,促进创面愈合的良好外用敷料,其能否减轻瘢痕增生尚需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纳米银敷料联合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治疗深Ⅱ度烧伤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20年5月笔者医院收治的180例深Ⅱ度烧伤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凝胶组和敷料组,每组各60例。凝胶组给予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治疗,敷料组给予纳米银敷料治疗,联合组给予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联合纳米银敷料干预治疗。记录并对比三组患者的不同时间愈合情况、细菌检出率、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创面愈合时间及完全溶痂时间。结果:治疗2、4周后,联合组创面愈合情况均优于凝胶组和敷料组,联合组患者细菌检出率低于凝胶组和敷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创面愈合时间及完全溶痂时间均少于凝胶组和敷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VAS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凝胶组和敷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纳米银敷料联合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治疗深Ⅱ度烧伤创面疗效佳,愈合时间快。  相似文献   

6.
纳米银用于烧伤患者创面后银代谢的变化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目的 观察烧伤创面外用纳米银敷料后银离子在人体内的代谢变化。 方法 正常对照组 :健康志愿者 30例。治疗组 :选择烧伤面积为 6 %~ 12 %TBSA的患者 2 6例 ,均为深、浅不等的Ⅱ度烧伤。采用纳米银敷料外敷创面 ,覆盖面积规定为 5 %TBSA,连续使用 5d。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正常对照组及治疗组使用敷料前后不同时相点血清银、2 4h尿银离子的水平 ,检测肝、肾功能。另取纳米银敷料覆盖 14d的创面和创缘组织标本 ,用石墨炉 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组织中银含量 ,并用透射电镜观察有无银沉积现象。 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 ,应用纳米银敷料后第 3天和第 5天 ,治疗组患者的血清银及尿银水平均有所升高 ,但第 14天下降至正常 ;其中 7例患者使用纳米银敷料后第 7天出现轻度的肝功能异常 ,但肾功能均正常 ;创面和创缘组织标本中银的质量分数为 (0 .7±0 .1)× 10 -6,透射电镜未见银沉积现象。 结论 纳米银敷料用于中、小面积Ⅱ度烧伤创面 ,银代谢在安全范围。患者肝功能异常的原因是应用纳米银敷料所致还是与烧伤本身有关 ,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基因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recombinant 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gel,rh EGF)联合纳米银抗菌凝胶治疗深Ⅱ度烧伤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4例深Ⅱ度烧伤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32例。对照组采用磺胺嘧啶锌软膏换药治疗,治疗组采用rh EGF凝胶联合纳米抗菌凝胶换药治疗。在治疗后7 d、14 d、21 d、28 d分别对2组患者进行创面分泌物的细菌培养和鉴定,并观察记录2组创面的愈合率和愈合时间。结果治疗组烧伤创面总体细菌培养阳性率低于对照组,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烧伤创面在治疗7 d后及28 d后愈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在治疗14 d后,21 d的愈合率均高于对照组,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rh EGF凝胶联合纳米银抗菌凝胶治疗深Ⅱ度烧伤创面愈合率高,愈合时间短,不良反应少,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首次将研发的中空活性炭纤维和纳米银结合医用敷料在创面治疗中的抗菌效果,以及对创面愈合时间的影响. 方法:制作动物感染手术创面模型为受试对象,中空活性炭纤维-纳米银敷料为实验组、磺胺嘧啶银敷料和新霉素-黄连素敷料为对照组.结果:对每组创面进行细菌培养计数,观察创面感染情况和创面愈合时间.三组相比,中空活性炭纤维-纳米银组创面细菌检出率最低,创面愈合时间最短. 结论:中空活性炭纤维一纳米银敷料能有效抑制创面细菌的生长和繁殖,可间接促进创面愈合,是目前临床上较为理想的创面敷料.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外用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M-CSF)联合水凝胶敷料治疗深Ⅱ度烧伤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四肢部位有深Ⅱ度烧伤创面的住院患者24例,48处研究创面,每例患者2个创面,分别位于不同肢体.研究分为4组.随机选取12例患者,每例患者随机选取一个创面作为rhGM-CSF联合外用水凝胶敷料治疗组(联合治疗组,创面清创后外涂外用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刺激因子凝胶,覆盖医用水凝胶敷料),另一个创面作为rhGM-CSF联合外用凡士林油纱治疗组(rhGM-CSF对照组,创面清创后外涂外用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刺激因子凝胶,覆盖凡士林油纱);余12例患者每例随机选择一处创面作为水凝胶敷料治疗组(水凝胶对照组,创面直接覆盖医用水凝胶敷料);另一处创面作为凡士林油纱对照组(凡上林对照组,创面直接覆盖凡士林油纱).每组12处创面.观察各组创面愈合时间及创面感染情况,创面分泌物行细菌培养,比较创面细菌感染阳性率.结果:联合治疗组创面愈合时间较其他3组明显缩短(P<0.05);rhGM-CSF对照组和水凝胶对照组创面愈合时间较凡士林对照组缩短(P<0.05).rhGM-CSF联合外用水凝胶敷料治疗组创面洁净,细菌检出率低(16.7%):rhGM-CSF治疗组感染状况也较轻,细菌检出率较低(25.0%),凡士林对照组感染状况重,细菌检出率最高(83.3%,P<0.01).结论:深Ⅱ度烧伤创面外用rhGM-CSF联合水凝胶敷料治疗,可以明显减少创面细菌感染概率,缩短创面愈合时间.  相似文献   

10.
温泉水浸浴治疗大面积烧伤残余创面51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 5 1例 ,其中男 4 3例、女 8例 ,年龄 8~ 4 3岁。致伤原因 :火焰烧伤 34例 ,热水烫伤 15例 ,化学烧伤 2例。烧伤总面积 31%~ 85 %TBSA,深Ⅱ、Ⅲ度。残余创面形成时间为伤后 2个月~ 4年 ,创面直径 0 .5~ 8.0cm。创面数 1~ 15处 人 ,创面有不同程度的感染 ,有脓液渗出、味臭 ,在当地医院治疗后未愈收入笔者单位。创面细菌培养示 :金黄色葡萄球菌 2 8例 ,铜绿假单胞菌 4例 ,大肠杆菌 3例 ,无菌生长 16例。本组患者入院后接受温泉水浸浴治疗。浸浴前去除外层敷料 ,用温泉水浸浴 5min,然后用无菌纱布擦除创面分泌物 ,继…  相似文献   

11.
46例大面积深度烧伤顽固性残余创面治疗体会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大面积深度烧伤患者后期顽固性残余创面常迁延不愈 ,临床治疗较为棘手 ,笔者单位自 1998年 3月以来治疗此类患者 4 6例 ,均取得了满意效果。临床资料 :本组 4 6例 ,男 31例 ,女 15例 ,烧伤总面积30 %~ 85 % ,残余创面总面积 0 .5 %~ 9.0 %TBSA,残余创面时间为 5 0~ 15 0d。作创面细菌学检查 4 8次 ,结果阳性率97% ,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 4 1株 (占 79% ) ,铜绿假单胞菌6株 (占 12 % ) ,其他占 6 %。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对大多数抗生素耐药。治疗方法 :若患者无全身感染症状 ,则不必全身应用敏感抗生素。通常对创面污染重 ,分泌…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水凝胶敷料(斯茯)联合复方紫草油在治疗Ⅱ度烧伤创面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13年2月~2014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Ⅱ度烧伤患者共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统计并比较创面愈合时间、疼痛程度、治疗费用、3个月瘢痕生长、不同时期基底分泌物细菌培养阳性率。结果:水凝胶敷料联合复方紫草油治疗组创面愈合时间缩短、疼痛程度明显降低、治疗费用减少、3个月瘢痕生长降低、细菌培养阳性率降低(P0.05)。结论:应用水凝胶敷料可有效缩短创面愈合时间,降低患者换药疼痛程度、创面感染率及3个月瘢痕生长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纳米银抗菌凝胶联合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对深Ⅱ度烧伤创面的疗效。方法:将85例深2度烧伤创面分为治疗组(n=47)和对照组(n=38),其中治疗组应用纳米银抗菌凝胶联合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对照组应用磺胺嘧啶银乳膏。于7天、14天、21天、28天比较创面愈合率。结果:自14天起,治疗组创面愈合率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纳米银抗菌凝胶联合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可以促进深Ⅱ度烧伤创面。  相似文献   

14.
烧伤创面大面积使用纳米银敷料一例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患者男 ,2 0岁 ,火焰烧伤后 1h入院。烧伤总面积 97% ,其中浅Ⅱ度 2 %、深Ⅱ度 2 0 %、Ⅲ度 75 %TBSA,伴重度吸入性损伤。伤后 2周内 ,双小腿后侧、双上肢部分创面切痂植皮 ,其余部位创面外涂纳米银敷料 (深圳安信纳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并用纱布垫全包扎 ,覆盖面积在 80 %TBSA以上。纳米银敷料持续使用 10d,每天换药 1次 ,并在使用前及每次换药后进行创面棉拭子细菌培养。结果显示使用纳米银敷料前 ,右下肢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用药后 7d培养结果转阴 ;左下肢为河生肠杆菌 ,5d后转阴 ;后躯干为阴沟肠杆菌 ,9d后转阴 ,以上创面…  相似文献   

15.
铜绿假单胞菌常寄生于烧伤创面,可引起移植皮片的坏死、创面扩大甚至全身感染,局部用药作用有限,抗生素常因耐药而无效。Smith已证实噬菌体能有效治疗埃希大肠杆菌感染。现研究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对豚鼠皮肤移植存活的影响和噬菌体的控制作用。伯明翰医院烧伤科临床分离铜绿假单胞菌3719菌株,对小鼠有很强的毒性。用Adams的方法从污水中分离获得铜绿假单胞菌噬菌体。本实验所用的是从169份噬菌体标本中筛选出最有效的噬  相似文献   

16.
治疗烧伤脓毒症患儿39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单位1995年1月-2005年11月共收治基层单位转送的烧伤后并发脓毒症患儿39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共39例,年龄1-6岁,其中1-4岁32例,占82%。患儿烧伤总面积8%-32%TBSA,深Ⅱ、Ⅲ度,均于伤后3-14 d入院。临床主要表现:持续高热(38.5- 40.2℃)、表情淡漠、反应迟钝,心率140-160次/min,呼吸32-46次/min;创面溶痂且脓性分泌物多或晦暗、干燥,33例患儿创面内层敷料呈淡绿色、有甜腥臭味,其中23例有坏死斑。创面分泌物细菌培养阳性率100%,其中铜绿假单胞菌35例(90%)、阴沟杆菌2例、不动杆菌1例、表皮葡萄球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超声清创法在烧伤残余创面中的应用及其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2017年8月—2021年8月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80医院收治64例符合入选标准的烧伤残余创面患者, 根据对残余创面采用的清创方法, 将患者分为超声清创组[34例, 男22例、女12例, 年龄(31±13)岁]和传统清创组[30例, 男19例、女11例、年龄(32±13)岁]。对2组患者创面行相应的清创后, 根据患者创面所在部位及皮源情况选择邮票皮片或大张皮片进行移植治疗。对于Ⅰ期手术后未愈合创面, 则行二次清创+植皮术, 2组创面的清创方式均分别同其Ⅰ期。术后3 d, 采用药物敏感试验检测创面中细菌情况并计算细菌阳性率。术后7 d, 计算创面中皮片成活率及皮下血肿发生率。出院时, 统计患者创面愈合时长及清创次数并计算二次清创率。对数据行独立样本t检验或χ2检验。结果术后3 d, 超声清创组创面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者2例、铜绿假单胞菌者2例, 传统清创组创面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者5例、铜绿假单胞菌者3例、鲍曼不动杆菌者1例、肺炎克雷伯菌者1例、阴沟肠杆菌者1例;超声清创组创面细菌阳性率明显低于传统清创组(χ...  相似文献   

18.
诺氟沙星湿敷治疗术后创面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吕英  汪明 《护理学杂志》2005,20(6):69-70
目的探讨治疗护理术后创面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有效方法。方法将46例术后创面感染铜绿假单胞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6例)和对照组(20例),观察组局部采用0.5%诺氟沙星溶液湿敷,对照组局部采用庆大霉素原液湿敷。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为100.0%,对照组为70.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0. 05)。结论0.5%诺氟沙星溶液湿敷对术后感染铜绿假单胞菌创面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应用表皮生长因子溶液冲洗封闭负压引流装置和创面治疗深Ⅱ度烧伤创面的疗效。方法:四肢深Ⅱ度烧伤患者60例,年龄18~60岁,烧伤创面面积5%~10%,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分别以表皮生长因子溶液(治疗组)或生理盐水(对照组)每日2次冲洗负压装置。伤后第5、10、15天更换负压装置,并观察体温变化、创面愈合率及创面完全愈合时间。结果:①治疗组11例(36.7%)患者出现发热,较对照组(12例,4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71,P =0.791)。②治疗组第10、15天创面愈合率[0.47670±0.02783和0.78070±0.02599]明显高于对照组[0.42570±0.02445比0.73130±0.02945],创面总体愈合时间[(19.27±1.82)d]短于对照组[(23.10±2.07)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均<0.05)。④治疗前,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有5例和6例患者创面分泌物细菌培养阳性,治疗后两组均有2例未愈创面,其分泌物细菌培养结果均为阴性。结论:表皮生长因子溶液配合密闭式负压吸引作为负压装置冲洗剂,能促进深Ⅱ度烧伤创面愈合,提高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深Ⅱ度烧伤创面的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应用冰石愈伤软膏治疗Ⅱ度烧伤创面及残余小创面的临床有效性与安全性。 方法 采用平行、单盲、完全随机分组方法 ,共观察病例 2 0 0例 ,试验组和对照组各 10 0例。对照组选用京万红软膏 ,试验组选用冰石愈伤软膏。观察用药后的疗效和安全性指标。 结果  (1)浅Ⅱ度创面用药后第 7天愈合率和愈合时间 :试验组分别为 6 7.35 %和 10 .0 8d,对照组分别为 4 5 .0 1%和 12 .6 6d。(2)深Ⅱ度创面用药后第 15天愈合率和愈合时间 :试验组各为 87.75 %和 15 .87d,对照组各为 70 .90 %和 18.81d。试验组和对照组平均愈合时间分别为 12 .5 3d和 15 .11d,试验组未见毒副作用和不良反应。结论 冰石愈伤软膏用于Ⅱ度烧伤创面的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