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芦荟苦素对体外培养的黑素细胞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3,自引:5,他引:13  
目的:研究芦荟苦素对体外培养的正常人表皮黑素细胞的作用效应。方法:利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为主要有丝分裂原建立正常人表皮黑素细胞培养系,MTT法测定芦荟苦素对黑素细胞活力的影响,以左旋多巴为底物测定酪氨酸酶活性,图像信号采集与分析系统测定黑素含量,并与熊果苷及茶多酚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芦荟苦素对体外培养的正常人黑素细胞酪氨酸酶活性呈浓度依赖性抑制,可显著减少黑素生成量,对黑素细胞活力影响很小。结论:芦荟苦素对体外培养的人黑素细胞的酪氨酸酶活性及黑素生成有显著抑制作用,且细胞毒性很低,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两种培养状态下黑素细胞的生物学特征比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比较角质形成细胞无血清培养基(KC-SFM)和含血清的黑素细胞培养基培养的人类黑素细胞的生物学特征的差异,寻找适合黑素细胞移植治疗的黑素细胞培养方法。方法:以KC-SFM和含血清的黑素细胞培养基培养黑素细胞,在培养7d内倒置显微镜观察黑素细胞形态,MTT法观察生长曲线,并测定酪氨酸酶活性和黑素含量。结果:KC-SFM培养的黑素细胞具有较多树突且树突明显延长,增殖活性低于含血清的黑素细胞培养基培养的黑素细胞,而酪氨酸酶活性、黑素含量测定吸光值分别为0.385±0.036、0.276±0.022,和含血清的黑素细胞培养基培养黑素细胞比较均有显著差异。结论:KC-SFM可促进黑素细胞树突增多和树突延长,提高酪氨酸酶活性和黑素含量,适合用于移植治疗的黑素细胞培养。  相似文献   

3.
于晓云  李强  孙林潮  高天文 《中国美容医学》2006,15(4):364-366,i0001
目的:探讨如何获得人源性表皮高色素性纯黑素细胞,并鉴定其生物学特性。方法:以包皮组织作为细胞来源,消化法获得表皮细胞悬液,用两种不同的培养基培养细胞,参照文献并结合本实验室设计的方法对细胞进行纯化,Dopa染色和S-100染色鉴定细胞来源,酪氨酸酶活性、生长曲线及MTT法观察细胞生长状态。结果:获得的黑素细胞色素颗粒较多,未见成纤维细胞和角质形成细胞污染,生物学特性观察显示:高色素性黑素细胞具有贴壁时间长、高酪氨酸酶活性和生长增殖慢的特点。结论:获得了大量人源性表皮高色素性纯黑素细胞。  相似文献   

4.
目的:体外构建黑素细胞与角质形成细胞直接接触的混合培养模型,观察芦荟苦素、熊果苷及茶多酚对此模型中黑素细胞的影响。方法:以包皮组织作为细胞来源,分别培养角质形成细胞、黑素细胞;体外构建黑素细胞与角质形成细胞直接接触的混合培养模型,检测芦荟苦素、熊果苷及茶多酚作用于此模型后对黑素细胞酪氨酸酶活性以及黑素合成的影响。结果:黑素细胞与角质形成细胞混合培养5天后出现浅灰色,继续培养,颜色逐渐加深。三种退色剂对酪氨酸酶活性及黑素的合成均呈浓度依赖性抑制。结论:成功构建了黑素细胞与角质形成细胞直接接触的混合培养模型,三种退色剂均对黑素细胞酪氨酸酶活性及黑素合成产生浓度依赖性抑制,以茶多酚作用最强,芦荟苦素次之。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人源Dickkopf1原核表达产物(DKK1蛋白)对体外培养的黑素细胞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MTT法测定细胞增殖情况;光学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氢氧化钠裂解法测定黑素合成;多巴氧化法测定酪氨酸酶活性。结果:DKK1蛋白对黑素细胞的增殖有抑制作用,能使细胞数明显减少(P<0.05);光学显微镜观察到DKK1蛋白作用的黑素细胞胞体较大,形态略呈多角形,树突较粗短;并能使黑素合成显著下降(P<0.05);使酪氨酸酶活性显著减弱(P<0.05)。结论:DKK1蛋白能抑制黑素细胞增殖、黑素合成、酪氨酸酶活性,为DKK1蛋白应用于治疗色素增多性疾病奠定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6.
芦荟苦素对色素化皮肤类似物模型中黑素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芦荟苦素、熊果苷及茶多酚对色素化皮肤类似物模型中黑素细胞的影响.方法 体外构建色素化皮肤类似物模型,检测芦荟苦素、熊果苷及茶多酚作用于此模型后对细胞形态、黑素细胞酪氨酸酶活性以及黑素合成的影响.结果 在色素化皮肤类似物模型中3种退色剂对黑素细胞酪氨酸酶活性有明显抑制作用,可显著减少黑素生成,其中以茶多酚的抑制作用最强,芦荟苦素次之.但茶多酚对细胞的毒性最大,熊果苷和芦荟苦素毒性均较小.结论 3种退色剂对色素化皮肤类似物中黑素细胞的酪氨酸酶活性和黑素合成均呈浓度依赖性抑制,而茶多酚则显示出较大的细胞毒性(P<0.05).芦荟苦素所表现出的对酪氨酸酶和黑素的合成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及对细胞较低的毒性作用,有可能成为一种比较安全的退色剂.  相似文献   

7.
目的细胞黑素的产生与色素基因表达量有关.本研究旨在建立体外黑素细胞色素基因高表达模型,为基因调控、基因治疗、化学治疗的效果和机理的研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应用黑素细胞培养技术培养人皮肤黑素细胞,行Dopa染色和Fantana银染法.黑素细胞经紫外线和内皮素处理后,检测黑素细胞的黑素含量和酪氨酸酶mRNA表达状态.结果黑素细胞经紫外线照射后, 细胞黑素含量由(11±1.5)pg/cell上升至(54±2.3)pg/cell (P<0.01), 而酪氨酸酶mRNA的表达相对值由(64±1.2)%上升至(142±2.8)% (P<0.01);内皮素(ET-1)处理黑素细胞后, 黑素的含量也上升至(68±1.9)pg/cell (P<0.01), 而酪氨酸酶mRNA的表达量上升至(187±3.4)%.结论紫外线和内皮素可以增加黑素细胞的黑素含量和增加酪氨酸酶mRNA的表达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驱虫斑鸠菊黄酮对体外培养的人表皮黑素细胞(MC)黑素合成和酪氨酸酶活性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噻唑兰比色法(MTT)测定药物对细胞增殖率的影响,选择高、中、低3种浓度(30、10、3μg/ml)的驱虫斑鸠菊黄酮作用体外培养的人表皮黑素细胞,观察对黑素细胞的形态、酪氨酸酶活性、黑素含量的影响。免疫印迹法测定药物作用前后MC酪氨酸酶(TYR)、酪氨酸酶相关蛋白1(TRP1)和酪氨酸酶相关蛋白2(TRP2)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90μg/ml驱虫斑鸠菊黄酮可明显抑制MC的增殖;试验浓度范围内可明显促进MC黑素合成和酪氨酸酶活性增加,并以浓度依赖方式促进TRP-1的蛋白表达,但对TYR、TRP-2的表达没有影响。结论:驱虫斑鸠菊黄酮在体外能直接刺激表皮MC黑素合成,上述变化可能通过促进TRP-1的蛋白表达和TYR的翻译后修饰作用来完成。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芦荟苦素与熊果苷协同对体外培养的正常人表皮黑素细胞的效应。方法 在体外建立正常人表皮黑素细胞培养系 ,通过MTT法测定芦荟苦素与熊果苷的混合物对黑素细胞活力的影响 ,以左旋多巴为底物测定酪氨酸酶活性 ,用图像信号采集与分析系统测定黑素含量 ,并与单纯芦荟苦素组及熊果苷组进行比较。结果 芦荟苦素与熊果苷的混合物对体外培养的正常人黑素细胞酪氨酸酶活性有明显抑制作用 ,可显著减少黑素生成量 ,与单一药物对照组相比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而对黑素细胞活力影响很小 ,与单一药物对照组相比 ,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 芦荟苦素与熊果苷的混合物对体外培养的黑素细胞的酪氨酸酶活性及黑素生成有显著抑制作用 ,并较单一药物作用增强 ,说明两者呈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细胞黑素的产生与色素基因表达量有关。本研究旨在建立体外黑素细胞色素基因高表达模型 ,为基因调控、基因治疗、化学治疗的效果和机理的研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应用黑素细胞培养技术培养人皮肤黑素细胞 ,行Dopa染色和Fantana银染法。黑素细胞经紫外线和内皮素处理后 ,检测黑素细胞的黑素含量和酪氨酸酶mRNA表达状态。结果 黑素细胞经紫外线照射后 ,细胞黑素含量由 (11± 1.5 ) pg/cell上升至 (5 4± 2 .3)pg/cell (P<0 .0 1) ,而酪氨酸酶mRNA的表达相对值由 (6 4± 1.2 ) %上升至 (14 2± 2 .8) % (P <0 .0 1) ;内皮素 (ET - 1)处理黑素细胞后 ,黑素的含量也上升至 (6 8± 1.9) pg/cell (P <0 .0 1) ,而酪氨酸酶mRNA的表达量上升至 (187± 3.4 ) %。结论 紫外线和内皮素可以增加黑素细胞的黑素含量和增加酪氨酸酶mRNA的表达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Q开关激光不同能量照射对黄褐斑动物模型黑素细胞的增殖、黑素生成及酪氨酸酶活性的影响。方法:用Q开关激光不同能量照射黄褐斑动物模型,取表皮黑素细胞进行细胞培养,采用MTT法测定细胞活力的影响;氢氧化钠裂解法测定黑素的含量;体外多巴氧化反应法测定酪氨酸活性的变化;光学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结果:除高能高频组外各能量密度和频率组激光照射后即刻黑素细胞形态无明显变化。第5次治疗后高能量密度照射组明显可见黑素细胞数目减少、体积变小、树突数量减少,长度缩短。而低能量高频率照射组仅黑素细胞体积变小,树突数量减少,长度缩短。与术前比较,低能量低频率照射组黑素细胞增殖、黑素含量、酪氨酸活性无显著差异,但其他三组显著性下降。然而,3周术后黑素细胞增殖、黑素含量、酪氨酸活性增强趋势,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当激光能量和频率达到一定阈值时能抑制黑素细胞的合成和酪氨酸活性,而这种损伤在一定范围内是可逆性的。从而为临床应用Q开关Nd:YAG 1064nm激光治疗色素性疾病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含己烯雌酚(DES)血清对体外培养人黑素细胞的增殖和酪氨酸酶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MTT法测定黑素细胞增殖情况;参考Nakajima M方法测定酪氨酸酶活性;NaOH溶解法测定黑素含量。结果:己烯雌酚血清不同剂量对人黑素细胞增殖及酪氨酸酶活性均有促进作用。结论:己烯雌酚能促进体外培养人黑素细胞增殖及酪氨酸酶活性,对相关皮肤色素性疾病可能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氨甲环酸对中波紫外线照射后黑素细胞增殖及酪氨酸酶代谢的影响。方法:设立紫外线照射组和非照射组,以不同浓度的氨甲环酸作用于黑素细胞,cck-8法测定黑素细胞增殖;多巴氧化方法测定酪氨酸酶活性,RT-PCR方法测定酪氨酸酶mRNA表达水平。结果:氨甲环酸对两组黑素细胞的增殖均无明显抑制作用(P0.05);而对酪氨酸酶活性和酪氨酸酶的mRNA表达有抑制作用(P0.05),两组结果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氨甲环酸对黑素细胞的酪氨酸酶的抑制作用与中波紫外线照射无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14.
川芎嗪对中波紫外线诱导黑素细胞黑素生成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金颂良  苏荣健  朱健伟  骆丹 《中国美容医学》2006,15(9):1001-1003,i0001
目的:研究川芎嗪(TMP)对不同剂量中波紫外线(UVB)诱导正常人黑素细胞黑素合成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机理。方法:常规分离培养正常人黑素细胞,分别用30mJ/cm2、90mJ/cm2的UVB照射细胞,然后加入100μg/ml、300μg/ml、600μg/ml的TMP孵育至72h,采用噻唑蓝(MTT)法测定细胞增殖情况;多巴氧化法测定酪氨酸酶活性;NaOH裂解法测定黑素含量。结果:30mJ/cm2的UVB能诱导黑素细胞增殖,加强酪氨酸酶活性,促进黑素生成,TMP能显著抑制该效应,并呈剂量依赖性;90mJ/cm2的UVB对黑素细胞产生明显的细胞毒作用,细胞增殖下降,黑素合成减少,TMP则能减轻其细胞毒作用,并也表现为剂量依赖性,以600μg/ml的TMP作用最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TMP不但能抑制低剂量UVB照射诱导的黑素细胞增殖和黑素合成,而且还能减轻高剂量UVB照射对黑素细胞的细胞毒作用,对黑素细胞起一定的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