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是规范慢性乙型肝炎预防、诊断和治疗的指导性文献,但对于慢性HBV携带者的处理,仍没有统一的意见.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肝组织病理诊断对指导治疗是非常重要的,目前,我们对慢性HBV携带者和HBeAg阳性的轻度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共74例的肝穿刺病理进行比较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HBV DNA的表达与肝组织炎症活动度及纤维化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定量PCR技术测定了170例慢性乙型肝炎(乙肝)患者的血清HBV DNA,同时应用肝穿刺活检对肝组织的炎症活动程度及纤维化活动度进行了观测。结果 慢性乙肝患者血清HBV DNA载量越高,其肝组织的炎症活动度越强,且HBV DNA阳性的慢性乙肝患者发生肝纤维化的比例明显增加。结论 HBV复制是启动慢性乙肝患者肝组织病变的一大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高病毒载量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抗病毒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 我院门诊72例HBsAg阳性患者,病程均超过6个月,血清HBV DNA≥105拷贝/m l(HBeAg阴性者为≥104拷贝/ml),ALT水平正常,所有患者均接受超声引导下自动活检枪经皮肝穿刺,肝组织学检查由病理科医师完成,对于肝组织学评分Knodell HAI≥4(和或≥G2、S2)的病例行抗病毒治疗.结果 72例患者肝脏均有不同程度炎症或纤维化,其中21例肝组织学评分Knodell HAI≥4(和或≥G2、S2),12例接受抗病毒治疗,且均产生病毒学应答和部分血清学应答.结论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肝脏病理检查可作为判断是否需要抗病毒治疗的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60例经皮肝穿刺活检术在小儿肝病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本院在2017年7月至2020年10月收住院的60例小儿肝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采取经皮肝穿刺活检术,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免疫组织化验和特殊染色,分析病理结果和临床诊断相关性。结果 60例患者中,经皮肝穿刺活检术的成功率为100%,在手术中没有出现穿刺和取材失败的情况。肝活检患者的病例诊断构成情况为:轻度慢性乙肝占30例(50.00%),中度慢性乙肝占7例(11.67%),轻度非特异性炎症肝炎占4例(6.66%),非酒精性脂肪肝占8例(13.33%),药物性肝损害占7例(11.67%),肝内胆汁淤积占2例(3.33%),糖原贮积症占1例(1.67%),慢性丙型肝炎占1例(1.67%)。37例慢性乙型肝炎中,根据谷丙转氨酶升高水平的不同,将其分为3组:即谷丙转氨酶2倍正常值上限组(共18例);谷丙转氨酶1.0~≤2.0倍正常值上限组(共12例);谷丙转氨酶≤1.0倍正常值上限组(共7例)。这3组间肝炎炎症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P0.05)。8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6例(75.0%)肝脏组织学表现符合脂肪性肝炎诊断标准。其中7例(87.5%)合并肥胖症,1例(12.5%)合并超重,6例(75.0%)合并胰岛素抵抗,4例(50%)合并代谢综合征,4例(50%)合并高脂血症,4例(50%)合并低HDL-C血症。结论采取经皮肝穿刺活检术在小儿不明原因肝病诊断中有重要的价值,尤其在是慢性乙型肝炎炎症分级中价值较大。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轻度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肝组织中的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2(TIMP-2)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06年12月至2011年12月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感染内科收治入院的慢性HBV感染者68例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轻度慢性乙型肝炎(CHB)组(35例)和慢性HBV携带组(33例).采集患者血清,行HBV血清学标志物、HBVDNA、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检测及肝穿刺活检,光镜下观察肝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MMP-2和TIMP-2的表达,并进行阳性表达评分及肝组织纤维化分级.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轻度CHB组和慢性HBV携带者组血清肝纤维化指标透明质酸(HA)、层黏连蛋白(LN)、Ⅲ型胶原(PC Ⅲ)和Ⅳ型胶原(C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5,1.65,1.88和1.89,P>0.05).轻度CHB组肝组织中MMP-2和TIMP-2评分分别为(4.42±1 37)和(3.89±1.12)分,慢性HBV携带组分别为(3.61 ±1.23)和(3.31±1.0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6和2.18,P<0.05).CHB组的MMP-2/TIMP-2比值为1.15±0.17,而慢性HBV携带组为1.08-±0.1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4,P<0.05).MMP-2和TIMP-2评分与纤维化分级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372(P =0.002)和0.439(P =0.000).结论 轻度CHB患者的肝组织中MMP-2和TIMP-2表达增加,且与纤维化分级具有相关性,可用于评估患者肝纤维化的程度.  相似文献   

6.
慢性无症状HBV携带者及慢性乙型肝炎(CHB)是临床常见的疾病,按照国内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中的规定,ALT≥2x正常上限(ULN)为抗病毒治疗的指征。然而,对于ALT正常参考值的范围,目前尚无可被广泛接受的标准。引。美国有学者建议将ALT的ULN定为30U/L(男)或19U/L(女)。基于以上背景,笔者回顾性调查了进行肝穿刺活组织检查(肝活检)的ALT正常或轻度升高的CHB患者及慢性无症状HBV携带者,分析了这些患者的肝组织学改变与ALT之间的关系,以期为正确界定ALT的ULN提供循证医学证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肝组织学、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等因素与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疗效的相关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2005至2010年住院行肝组织活检后抗病毒治疗的慢性HBV感染者共81例,采集患者抗病毒治疗基线人口学、生化学、病毒学及肝组织学结果并收集患者抗病毒治疗随访过程中病毒学指标动态下降情况,分析此类患者抗病毒治疗应答相关因素。 结果共纳入患者81例,其中男性60例;平均年龄36.5岁。肝组织学活检提示,肝脏炎症和纤维化≥ G2S2者54例(66.7%);肝脏炎症和纤维化< G2S2者27例(33.3%);治疗24周病毒学应答患者63例(77.8%)。肝组织学炎症或纤维化等级、ALT水平及患者平均年龄在抗病毒治疗应答组与无应答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抗病毒药物类型[干扰素/核苷(酸)类似物]与患者病毒学应答无显著相关。 结论ALT持续正常或轻度异常(< 2 × ULN)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疗效与患者肝组织学炎症/纤维化程度及ALT水平显著相关,建议此类患者行肝组织活检以评价抗病毒指征及预测抗病毒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面部五色诊断与临床病理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临床诊断为轻、中、重度慢性乙型肝炎以及乙肝肝硬化的患者,在日常光线下,采用Canon Power Shot G5数码相机拍摄患者面部照片,根据色调、色泽对比初步确立面色分级,并行肝穿刺病理组织活检确立病理炎症分级和纤维化分期.结果 经SPSS 11.0统计学相关性分析,慢性乙型肝炎面部五色变化(包括颜色和光泽度)与病理炎症分级、纤维化分期之间存在等级正相关关系.结论 慢性乙型肝炎轻度、中度、重度以及早期肝硬化患者面部五色诊与肝脏病理炎症和纤维化程度之间存在正相关性,即随着炎症程度的加重,或者纤维化程度的进展,相应的会出现面色善恶变化的趋势.这一结论可以用于指导临床中西医结合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ALT正常或轻度异常尤其年龄偏大,有HBV感染家族史的患者行肝组织活检,了解该部分患者肝组织学特征及其肝脏炎症及纤维化程度,以便实时地给患者进行抗病毒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2005至2010年住院行肝组织活检的慢性HBV感染者,入组者符合慢性乙型肝炎诊断标准,排除合并其他病毒感染及其他肝病、严重心肺疾病等。采集患者基本信息包括性别、年龄、乙型肝炎家族史、饮酒史及用药史。肝组织学穿刺术前需检查血常规、凝血酶原活动度、肝功能、HBV DNA、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常规肝组织活检,结果用肝脏炎症分级(G0~G4)及纤维化分期(S0~S4)表示。以肝组织炎症分级分成轻度炎症(G0~G1)和明显炎症(G2~G4),以肝组织维化分期分成轻度纤维化(S0~S1)和明显纤维化(S2~S4)。结果符合入组条件的患者共229例,其中男性160例,女性69例;ALT持续正常者(PNAL)104例,ALT轻度异常组125例。全部入组患者肝病理学分析显示:肝脏炎症分级≥G2期者占45.42%;肝脏纤维化分期≥S2期者占35.38%。随ALT水平的升高,患者的肝脏炎症分级与纤维化分期增高,148例未接受抗病毒治疗的慢性HBV感染者在2~5年随访中,29.7%(44/148)患者ALT水平波动在40~50 U/L,70.3%(104/148)的患者ALT水平、HBV DNA水平均无显著波动(P>0.05);3例(2.1%)患者发生HBeAg血清学转换,分别发生在27岁、31岁和19岁时。结论 ALT正常或轻度异常者中有相当一部分患者存在明显的肝脏炎症及纤维化;即使肝组织活检炎症、纤维化较轻,也有相当一部分患者在2~5年内会出现肝病进展,需引起注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寻HBeAg阳性且丙氨酸转氨酶(ALT)<2倍正常值上限(ULN)的慢性乙型肝炎(CHB)肝纤维化的影响因素,建立无创模型并验证其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4年10月至2020年12月浙江省人民医院感染病科收治入院的279例HBeAg阳性且ALT<2×ULN的CHB患者临床资料。根据肝穿刺病理结果进行肝纤维化分...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观察人类同种肝移植术后患者的肝穿刺活检组织学资料,总结并分析肝移植慢性排斥反应(CR)组织病理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6年12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病理科收治的16例因CR而进行肝穿刺活检的病理组织学资料。通过苏木素-伊红染色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对标本进行病理学分析。结果共纳入16例肝移植术后发生CR患者的资料,男性14例,女性2例;平均年龄(44.75±8.98)岁;原发病为乙型肝炎肝硬化3例,肝恶性肿瘤7例,慢性重型乙型肝炎5例,酒精性肝硬化1例。肝移植慢性排斥反应常见病理改变包括小叶间胆管损伤、减少或消失,小叶中央坏死性炎症;汇管区炎症细胞浸润。较少见的病理特征包括小叶间动脉损伤、肝细胞变性及坏死、淤胆、库普弗细胞增生以及纤维组织增生等。结论小叶间胆管损伤及数量减少是诊断CR常见且重要的病理特征;CR与其他肝移植术后病变的病理形态有重叠,须紧密结合临床、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进行鉴别。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血清补体C3和C4预测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程度的价值.方法 选择442例经肝组织病理学检查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补体C3和C4采用Beckman-Coulter Immage 800免疫化学系统及其配套试剂测定.血清补体C3和C4预测肝纤维化程度的评价采用ROC曲线法.结果 血清补体C3和C4预测显著肝纤维...  相似文献   

13.
肝胰肾三器官联合移植一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院2004年9月成功开展亚州首例肝胰肾联合器官移植,整个手术过程12h结束,术后8d患者突发心肌梗塞死亡,现将经验与教训总结如下。临床资料患者,男,36岁,糖尿病史15年,慢性乙型肝炎10年,视物模糊5年,大量腹水3个月,每天胰岛素注射量最高至90U。入院检查:体重45kg,血压150/100mmHg,血红蛋白59g/L,血球压积17.3%,白蛋白25g/L,总蛋白55g/L,PT54s,APTT70s,肌酐544μmol/L。心电图:各导联广泛ST段改变。心脏彩超:二尖瓣前叶斜率减慢,二尖瓣及三尖瓣轻度返流,肺动脉高压,心前包及底部积液。诊断:①慢性乙型肝炎,慢性肝功能衰竭,终末期糖尿病…  相似文献   

14.
我国是乙型肝炎高发流行区,成人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后,有大约5%~10%患者会持续感染、发展而导致慢性肝炎、肝纤维化、肝细胞癌.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多重病毒感染的病原学类型及其临床特征.方法 选取慢性乙型肝炎多重病毒感染患者88例,其中三重感染74例,四重感染14例,用日期随机法抽取同期单纯乙型肝炎100例作为对照组.结果 乙型肝炎多重病毒感染患者中合并丁肝病毒 (HDV)、巨细胞病毒 (CMV)、甲肝病毒 (HAV)与戊肝病毒 (HEV)者较多,分别为84.1%、43.2%、33.0%、26.1%.多重病毒感染患者的肝功能损害明显较单纯感染者重,疗效差,住院时间长.结论 与慢性乙型肝炎单纯感染相比,慢性乙型肝炎多重病毒感染肝功能损害严重,疗效较差.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还原型谷胱甘肽辅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临床疗效。方法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120例根据入院顺序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60例,两组都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给予苦参碱治疗,治疗组给予还原型谷胱甘肽片治疗,疗程1个月。结果治疗组的有效率为96.7%,对照组的有效率为80.0%,治疗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的血清ALT与AST含量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上述值都明显下降,与治疗前对比差异明显(P<0.05),同时组间对比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还原型谷胱甘肽辅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能有效提高治疗疗效,改善预后肝功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慢性肝病是否存在血栓前状态.方法检测51例慢性乙型肝炎及29例肝硬化患者血浆血管性假性血友病因子(vWF)含量、D-二聚体含量及血清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水平,并对肝组织进行vWF的免疫过氧化物酶染色观察. 结果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浆vWF含量、D-二聚体含量及血清FDP水平均较正常对照升高,但差异无显著性.而肝硬化患者血浆vWF含量、D-二聚体含量及血清FDP水平与正常对照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肝硬化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含量及血清FDP水平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51例慢性乙型肝炎肝组织中33例沿肝窦壁有vWF的阳性表达,阳性率为64.71%,随病变加重,阳性率增加.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凝血、纤溶系统已发生紊乱.当患者病情进展到肝硬化阶段,凝血、纤溶系统即已出现显著紊乱,存在一定程度的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与重型肝炎临床分型存在的问题,提出新的分型建议。方法对124例慢性乙型肝炎及重型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根据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红素(TBil)和凝血酶原活动度(PTA)3个生化指标进行临床分型。结果124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轻型、中型和重型患者分别占总例数的38.7%,31.5%和29.8%。ALT、TBil和PTA 3个指标在不同类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均存在显著性差异。轻型和中型患者的临床治愈好转率均为100%,而重型肝炎患者为51.4%;在重型肝炎患者中,有肝性脑病患者的病死率或无效率显著高于无肝性脑病患者(χ^2=,14.4,P=0.000)。结论根据ALT、TBil和PTA 3个生化指标对慢性乙型肝炎进行临床分型,简单实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通过临床分析,探讨对于肝外伤的诊断和治疗的有效方法 与原则.方法 自2001年1月至2008年12月间,我院共收治41例肝外伤患者.其中,29例行手术治疗以及12例行非手术治疗.结果 92.6%的患者经腹腔穿刺确定诊断;手术组中,2例患者死亡,术后死亡率为7.0%;非手术治疗的12例患者经保守治疗后痊愈,非手术治疗率为29.3%.结论 影像学检查以及诊断性腹腔穿刺相结合为急诊肝外伤的重要诊断方法 ;手术与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方式应根据肝外伤的分型与分级而决定.  相似文献   

20.
随着肝移植技术的迅速发展,供肝短缺已经成为制约临床肝移植的瓶颈,因此拓展供肝来源成为目前肝移植临床的重点.我国为乙型肝炎大国,如果能够利用乙型肝炎病毒相关联供肝,不但增加供体数量,还能增加患者的生存希望并挽救更多生命.据国外文献报道,采用抗-HBc阳性肝脏不会影响移植物或患者的存活率,但是供体的可靠性值得关注.随着对边缘供肝的研究,将抗-HBc阳性供肝移植给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肝病患者,并且术后应用单一拉米夫定预防治疗,对移植后降低乙型肝炎复发的感染十分重要.抗-HBc阳性供肝应用于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肝病患者为将来拓展供肝标准、基因治疗等前端技术在肝移植中的应用拓展思路.我们采用抗-HBc阳性供肝用于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肝病患者的新进展及术后预防乙型肝炎复发的措施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