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计门诊儿科输液室根据不同季节不同时段的护理工作量对护士人力责源的高效调配.方法:通过统计门诊儿科输液室不同季节不同时段的护理工作量,进行分析,再根据不同季节和时段的护理工作量,重新科学合理的调配护士资源,结果:不同季节不同时段的护理工作量有显著性的差异,按传统方法排班,护理人员调备不合理.结论:门诊儿科输液室根据不同季节不同时段的护理工作量的差异,对护士资源重新进行高效调配,提高了护士的使用效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儿科门诊输液室优化管理程序,提高护士专业理论水平和服务水平.方法:针对性地实施各项规范化的护理服务和管理程序,重点优化护理流程,细化管理,加强护士的业务培训,提高头皮静脉穿刺成功率,增强护士病情观察和与患儿及家长的有效沟通能力.结果:护理工作满意度逐年提高,儿科门诊输液室连续10年无护理差错发生.结论:儿科门诊输液室的优化管理,显著提高了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有效地构建了和谐的医患关系,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呼应答查对医嘱法防范护理差错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呼应答查对医嘱法对防范医嘱差错的作用.方法 采用呼唤应答法进行医嘱查对,即1条医嘱查对过程中,由主班护士宣读医嘱内容中的药名和剂量(呼);由治疗班宣读执行方法 (应),由护理班护士核对计算机相关项目(答).结果 实施前共查对3 875条医嘱,发现错误医嘱24条,7条医嘱漏执行和错误执行;实施后共查对3 883条医嘱,其中发现错误医嘱20条,均及时查对处理,无执行错误医嘱,无漏查错误医嘱,无漏执行医嘱.结论 呼应答查对医嘱法可有效减少或杜绝医嘱相关护理缺陷差错,有助于提高护理质量,增进护患关系.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呼应答查对医嘱法对防范医嘱差错的作用。方法采用呼唤应答法进行医嘱查对,即1条医嘱查对过程中,由主班护士宣读医嘱内容中的药名和剂量(呼);由治疗班宣读执行方法(应),由护理班护士核对计算机相关项目(答)。结果实施前共查对3875条医嘱,发现错误医嘱24条,7条医嘱漏执行和错误执行;实施后共查对3883条医嘱。其中发现错误医嘱20条,均及时查对处理,无执行错误医嘱,无漏查错误医嘱,无漏执行医嘱。结论呼应答查对医嘱法可有效减少或杜绝医嘱相关护理缺陷差错,有助于提高护理质量,增进护患关系。  相似文献   

5.
目的减少儿科门诊液体漏输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确保患儿安全。方法成立质控小组,应用根本原因分析法(RCA)进行输液管理,即对儿科门诊预防液体漏输防范措施落实情况进行调查,查找根本原因,针对要因利用PDCA循环进行改进,确保各种查对及告知制度的落实,对临时续加液体加强管理,输液高峰期增加护理人力等。结果干预期门诊液体漏输率降至0,明显低于干预前。结论根本原因分析法可有效降低儿科门诊液体漏输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静脉输液不良事件发生的相关因素,制定防范措施,提高输液安全。方法回顾53例次静脉输液不良事件的类别,分析原因,提出护理对策。结果 53例次静脉输液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依次为:护士责任心不强,查对制度落实不到位,护士业务素质差,多发生于新上岗护士、实习生。结论加强护士责任心教育,认真落实查对制度及患者身份识别制度,合理利用人力资源,科学排班,加强护士规范化培训,强化质量控制,可有效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常规临床治疗护理单由主班护士将长期医嘱输入电脑后,如:静脉输液、测量生命体征、病情观察、雾化、排痰、灌肠等项目集中在一张治疗单上,需每日打印,各班护士执行时不仅须翻阅每张治疗单,而且内容多容易遗漏,不方便医嘱执行和查对。为此我科设计了表格式治疗护理单,将静脉输液以外的治疗集中在一张治疗单上,执行时不需要翻阅每一个病人的治疗单。护士使用时直观、方便、省时,每班(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太和医  相似文献   

8.
传统输液卡每张只能用一天,护士每天转抄耗时费力易忙中出错.长期医嘱执行单有漏签,补签,代签,错签情况,造成不真实证据入病历.探索将传统输液卡及长期医嘱执行单合二为一,设计出竖式连用输液执行卡,此卡可连续使用4天,真实客观反映转抄者,配液者,输液者,核对者行为,可粘贴入病历备案.  相似文献   

9.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及相关配套文件的出台,规范了病历书写,护理文件中需增设长期医嘱执行单,且《病历书写基本规范(试行)》中第3章第29条规定了长期医嘱必须有执行时间和护士签名。为减轻护士书写负担,有效利用并保留医嘱执行的原始资料,我院于2003年将床旁输液卡与长期医嘱执行项目合并为注射治疗单,又于2007年通过持续改进设计为可粘贴的医嘱执行卡,经临床应用,受到护患双方的好评,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我院原有的医嘱查对记录本有查对日期、有无差错、医嘱执行者、转抄输液卡者、摆药者、核对者等项目。医生每日上午大查房后开出批量医嘱,护士基本上11:00处理核对完毕,记录于医嘱大查对本上。但此轮医嘱查对结束后出现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手足口病门诊治疗的输液护理.方法:根据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及本院门诊就诊情况和治疗条件,采取了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完成手足口病患儿输液人次共11711,未发生其他患儿和全科护士及家中儿童感染手足口病,无护理不良事件及护患纠纷.结论:充足的护理人力及有效的护理措施是防止手口病在门诊输液室扩散、提高护理安全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2.
临床工作中,医生由于工作繁忙,有时出现开医嘱后未与护士及时沟通,致使医嘱漏执行的情况。笔者设计一种医嘱提示卡,经临床使用、效果满意,介绍如下。制作方法:选色泽鲜明(红、蓝、绿色等)儿童塑料垫板,裁成10 cm×3 cm的条状,对折,开口向内,一面用双面胶粘于病历夹上。使用方法:当医生开医嘱后,随后将对折的提示卡活面打开,合上病历后,提示卡露在病历外一部分,提示护士有医嘱需要执行,护士执行完毕后将卡合上放回病历夹内。优点:此卡避免了医嘱漏执行的情况,方便了医疗护理工作,受到医护人员的一致好评。介绍一种医嘱提示卡$哈尔滨医科大学…  相似文献   

13.
目的构建儿科门诊静脉血管分级与护士能级匹配系统,为患儿自动精确匹配最佳穿刺护士,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方法建立患儿血管分级及护士穿刺能级标准,并构建血管分级与护士能级匹配系统,包括血管分级数据模块、护士穿刺能级数据模块及输液室决策支持模块,通过儿科门诊输液护理管理信息系统和HIS系统进行数据对接和传输,系统自动生成每例患儿的推荐穿刺护士。统计并比较系统应用前后护士每班平均穿刺例次、人均一次穿刺成功率、静脉穿刺相关护理投诉、护士满意度和患儿及家长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结果应用后护士日均每班穿刺例数、人均一次穿刺成功率显著高于应用前(P0.05,P0.01),患儿家长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及护士工作满意度均提高。结论儿科门诊静脉血管分级与护士能级匹配系统的建立,能提高静脉一次穿刺成功率,改善外周静脉管理质量,并最终提高护患双方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门诊输液反应的预防.方法:通过对门诊输液室48600例次患者实施静脉输液的分析,以及每个环节积极有力的预防.结果:无l例发生输液反应.结论:门诊输液室护士只要增强责任心,严格规范无菌操作,熟悉输液反应的原因、诊断及处理方法,是完全可以杜绝输液反应发生的.  相似文献   

15.
集体核对医嘱的实施与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集体核对医嘱的实施效果.方法 采取医嘱双核对制度,即白班医嘱由主班护士处理,总责任护士(或护士长)核对后再组织4名护士集体核对,小夜班护士处理医嘱由大夜班护士及次日主班护士核对,大夜班护士处理医嘱则由主班护士及总责任护士核对的制度.结果 实行白班集体核对医嘱10个月,无医嘱执行错误,其中发生3起临时医嘱漏处理,11起计算机录入错误,均及时发现并纠正.结论 白班集体核对医嘱能及时发现并纠正护理缺陷,减少或避免了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提高了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6.
住院双层输液卡的设计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静脉输液是住院患者必不可少的护理操作,以往的输液程序是由医生开出医嘱单后,由护士转抄成单层输液卡并与其他护士核对后执行输液,这易导致转抄时错误.鉴此,我院于2005年设计双层输液卡,经过3年的临床应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7.
护理记录方法改进及其成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索符合法律规范、适合我院护理工作实际的护理记录模式,对护理记录内容、文档管理方式、记录运作职责等进行了改进,并形成了一套管理措施:建立规范手册,指导护士记录;严格质量控制;规范网络套餐医嘱;落实奖罚制度;加强专科训练.一年多的实践表明,改进后的护理记录方法提高了护理病历内涵质量;增强了护士的工作责任心和法律意识;体现了整体、个性护理;变形式管理为实质性管理;提高了全员专科护理水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流程管理在门诊输液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方法:运用流程管理的理论和方法,调查门诊输液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流程改善,制定出规范、科学的输液新流程及安全管理规定,实施并进行评价.调查统计新流程执行前后输液相关安全事件发生率、病人满意度、护士依从性.结果:新流程执行前后:(1)门诊输液相关安全事件发生率明显降低;(2)病人满意度明显提高;(3)护士依从性明显提高.差异有极显著意义.结论:运用流程管理的科学理论和方法,能有效提高门诊输液安全管理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小儿静脉输液不良事件发生的相关因素,制定防范措施,提高患儿输液安全。方法回顾我院儿科40例次静脉输液不良事件的类别、时间及护理人员情况,分析其发生原因,并提出护理对策。结果 40例次静脉输液不良事件发生原因依次为护理人员查对不严、责任心不强、业务素质差、环境嘈杂;发生时间主要为白天治疗比较集中时和中夜班时段;多发生于实习生、新入科护士及工作5年内人员中。结论严格执行查对和临床教学制度,对实习生、低年资护士进行个性化、规范化培训,是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的根本措施;科室改革排班模式,按照患者需求进行弹性排班是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及相关配套文件的出台,规范了病历书写,护理文件中需增设长期医嘱执行单,且<病历书写基本规范(试行)>中第3章第29条规定了长期医嘱必须有执行时间和护士签名[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