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6 毫秒
1.
目的:了解南京地区丙型肝炎病毒(HCV) 感染及乙型肝炎病毒(HBV) 抗原亚型分布情况。方法:对1993 ~1995 年住院肝病患者2 157 例,应用RT- PCR、HCV 进行基因型、阳性克隆序列分析及HBV亚型的检测。结果:HCVRNA 阳性率为8.7 % 。对100 例HCV 基因型分析:Ⅱ型占91% ,Ⅲ型占6% 。HBV亚型分析:adr 占55.6% ,adw 占38.4% 。2 例HCV 阳性克隆均为Ⅲ型,与日本株(HC- J5 、HC-J6)密切相关。结论:中国南京的HCV可能是近代从日本传入的,HBV亚型以adr、adw 为主  相似文献   

2.
乙型肝炎病毒的基因分型对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临床有独特的意义,在致病力方面:D基因型较A基因型的致病力强,预后差,C基因型较B基因型的致病力强,预后差。在治疗方面:C基因型干扰素抗病毒疗效优于B基因型,A基因型干扰素抗病毒疗效优于D基因型;A、B基因型拉米夫定抗病毒疗效优于D、E、C基因型等。可见乙型肝炎病毒的基因分型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临床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本文回顾了近年来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分型研究进展,分析了基因亚型和嵌合基因型的基因特征,对进一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推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河南省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的分布.方法:随机选择HBV表面抗原携带者7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80例,应用PCR方法检测血清HBV DNA含量,采用微板核酸杂交-ELISA技术进行血清HBV基因分型.结果:HBV携带者76例中,43例HBV DNA定量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80例,HBV DNA定量均为阳性.HBV DNA定量阳性的123例中,B型65例(52.85%),C型38例(30.89%),B、C混合型5例(4.07%),B、D混合型3例(2.44%),C、D混合型4例(3.25%),未分型者8例.结论:河南省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以B、C型为主.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与血清HBV DNA水平的关联性.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5月21日-2016年5月21日收治的90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并进行HBV DNA基因分型与血清HBV DNA水平检测.结果:B、C基因型的血清HBV DNA、HBeAg检测水平比较差异显著,P<0.05;C基因型患者的TBIL、ALT、AST检测值相比B基因型明显较高、白蛋白相比B型明显较低,P<0.05.结论:本地区的CHB患者主要为B基因型,相比B型,C基因型的血清HBV DNA水平明显更高,肝损伤情况相比B型明显更高.  相似文献   

6.
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与抗病毒药物疗效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德云  赵连三 《西部医学》2005,17(4):389-391
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与抗病毒药物疗效的关系的研究是目前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就HBV基因型与干扰素、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等药物抗病毒疗效相关性的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乙型肝炎病毒(HBV)是乙型肝炎的病原体,于1970年被Dane所鉴定。HBV感染流行率高,范围广,对人群健康危害严重。虽然随着HBV病原学检测技术的发展,血源性、基因工程疫苗的免疫预防接种,以及干扰素、拉米夫定等抗病毒药物的临床应用,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HBV感染的流行,同时也改变了  相似文献   

8.
黄爱霞 《现代医学》2014,(7):787-789
目的:探讨湖北地区不同HBV基因型患者乙型肝炎的严重程度。方法:运用sanger测序法对HBV RT区序列进行比对分析,分别对100例HBV无症状携带者和170例慢性乙肝、肝硬化以及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患者进行HBV基因分型。结果:HBV基因型以B和C型为主,其中C型主要诱发HBV患者发生肝硬化(占60%),导致老年患者发生HCC(51%),而B型主要导致年轻的肝炎患者发生HCC(占80%)。结论:HBV基因C型与重症肝炎、肝硬化密切相关,导致老年患者患HCC;而B型则更易导致年轻患者患HCC。  相似文献   

9.
杨夏  黄艳  张跃新  朱滨 《中国热带医学》2011,11(10):1177-1179
目的建立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分型检测芯片方法,并检测其特异性、敏感性和稳定性。方法收集HBV各基因型序列,并对比分析后,设计7支探针,制成HBV基因型检测芯片;对芯片检测的实验条件进行探索,分析其检测特性。结果实验条件优化为杂交温度39℃,试验统计结果判定为荧光信号软件输出值在30以上为阳性,30以下为阴性。正常对照组的健康人和非HBV的常见病毒芯片检测结果均为阴性,实际应用检测30份HBV DNA阳性临床留取的样本,结果 19份为C型,11份为B型,抽查2份标本测序观察,结果与芯片检测结果完全一致。用HBV基因B型、C型标准品考察,检测符合率为100%,芯片检测的最低病毒拷贝数为104拷贝/ml,芯片检测的总变异度为9%、芯片内变异度为2%,芯片能同时检测不同基因型的重叠感染。用加速试验评价芯片的稳定性,结果检测荧光信号值有所下降,但下降后的信号值未低于检测临界值30,试剂盒性能较为稳定。结论使用HBV基因型检测芯片进行HBV基因分型操作简便、敏感性高、特异性好、方法可靠。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大理地区白族人群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的分布。方法对202份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血清采用基因型特异性引物-PCR法进行基因型检测。结果202份血清标本中100份(49.5%)HBV基因分型阳性。其中,B基因型41份,占41%;C基因型25份,占25%;B+C混合基因型34份,占34%。在HBV基因型B、C、B+C中HBeAg阳性率分别为:68.3%(28/41)、40.0%(10/25)、58.8%(20/34),B、C基因型比较HBeAg阳性率有显著性差异(x^2=5.089,P=0.024)。结论大理地区HBV基因型主要为B基因型、C基因型和B+C混合基因型,最显著的特点是B+C混合基因型感染占很大比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不良结局家族聚集性乙肝感染者HBV基因分型情况。方法 A组选择15个家系中54份HBV感染者血清,其中HBV携带者(ASC)30例,慢性乙型肝炎(CHB)7例,肝硬化(LC)13例,肝细胞癌(HCC)4例。B组选择非家族聚集性乙肝感染者60份血清,其中HBV携带者(ASC)36例,慢性乙型肝炎(CHB)10例,肝硬化(LC)9例,肝细胞癌(HCC)5例;应用HBV基因型特异性引物进行聚合酶链反应,经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其基因型并进行HBVDNA定量检测。结果 114份血清标本中109份HBVDNA阳性,A组有5份血清HBVDNA检测失败,余49份血清标本中,HBV基因型为C型46例,B/C混合型3例,未检测到其他基因型。B组60份血清标本中,HBV基因型为C型44例,B/C混合型5例,B型11例。两组相比在不同临床类型分布方面均无显著差异。但在肝硬化及肝细胞癌患者中,C型所占比例高,分别为80%和100%。结论 不良结局家族聚集性乙肝感染者,以C型为主,基因型与乙肝病情发展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阿德福韦酯治疗过程中出现耐药变异与HBV基因型的关系,为优化临床抗病毒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近年来山西地区122例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阿德福韦酯抗病毒治疗过程中出现病毒学反弹患者,采用巢式PCR法检测血清HBV基因型;采用巢式PCR-DNA测序法检测患者血清标本HBVDNA位点,观察是否存在rtA181V/rtN236T变异,并分析其与基因型的关系。结果 122例患者中B基因型7例占5.74%;C基因型115例,占94.26%;在性别上,B、C基因型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C型肝硬化率明显高于B基因型(P〈0.05);均发生了rtA181V和/或rtN236T位点变异。结论 C基因型可能与阿德福韦酯耐药变异及肝硬化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家族聚集性乙肝感染者HBV基因型和基础核心启动子(BCP)、前C/C区变异的特征,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家族聚集性慢性乙型肝炎(CHB)98例(来自38个家族)作研究组和非家族聚集性CHB 110例作对照组;应用型特异性引物巢式PCR法检测HBV感染者的HBV基因型,PCR测定BCP、前C/C区核苷酸序列,并且检测患者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ALB)、乙型肝炎两对半和HBV-DNA载量等临床指标。结果 家族性乙肝母亲和(或)父亲与子女感染组以C基因型为主(52.9%),家族水平成员感染组和对照组以B基因型为主(分别为73.3%、67.3%),仅检测到少数B/C和B/D混合型(共8.7%),并且乙肝家族中母亲和(或)父亲与子女感染组C基因型所占百分比高于家族水平成员感染组及非乙肝家族(P<0.05)。家族内HBV聚集感染的基因型基本相同,不一致者为混合型。HBV C基因型的家族CHB患者比非乙肝家族具有更高的HBV-DNA载量,更高的BCP区A1762T/G1764A双突变率(P<0.05)。结论 家族聚集性CHB患者HBV基因型可能与传播途径有关,C基因型更易发生垂直传播。家族聚集性HBV C基因型感染的患者更易发生BCP区A1762T/G1764A双突变,HBV C基因型感染并且BCP区A1762T/G1764A双突变可能是家族聚集感染者病情进展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患者血清自身抗体特征和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的分布情况,探讨HBV基因型与自身抗体的相互关系。方法对196例CHB患者进行HBV基因分型和血清自身抗体检测,对30例健康体检者进行自身抗体检测。分析HBV基因型、HBV-DNA载量、生化指标、年龄、性别与自身抗体的关系。结果 196例CHB患者中67例(34.2%)自身抗体阳性,阳性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196例CHB患者中基因B型41例,C型134例,B+C型21例,其自身抗体阳性者分别为12例(29.3%)、46例(34.3%)、9例(42.9%),自身抗体阳性率在不同基因型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自身抗体阳性组和阴性组、高滴度组和低滴度组患者比较,其性别比例、年龄分布、HBV-DNA、生化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HBV慢性感染可以诱导机体产生低滴度非器官特异性自身抗体,且不同HBV基因型诱发自身免疫反应的能力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5.
山西省地区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分型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山西省地区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的分布特征,探讨HBV各基因型与血清HBV-DNA水平的关系以及各基因型与疾病的进展和转归的临床意义。方法法随机收集山西省HBV阳性病例128例,包括慢性乙型肝炎78例,肝硬化34例,急性肝炎8例,重型肝炎患者8例。取其外周静脉血,采用型特异性引物巢式PCR方法对血清中的HBV进行基因分型,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山西省地区乙型肝炎患者HBV基因分型存在B型、B+C混合型和C型,以C型和B+C型为主;基因型C型的HBV-DNA载量的均值水平为2×108,显著高于其他型(p〈0.05);C型HBeAg阳性率较B型和B+C型高(p〈0.05);混合型及C基因型与较严重的肝脏疾病有关,更易发生重症肝炎、肝硬化。结论山西省地区基因型以C型和B+C型为主;基因型C的HBV-DNA载量水平均值显著高于其他型;混合型及C型与较严重的肝脏疾病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HBV基因B,C基因型患者间HBV特异性T淋巴细胞应答的差异。方法以我国主要流行的B,C基因型为病毒学背景,设计覆盖HBV全基因序列的重叠多肽池,PCR-RFLP方法检测患者HBV基因型,通过酶联免疫斑点试验检测30例基因B,C型慢性HBV感染者的特异性T淋巴细胞分泌IFN-γ差异。结果在30例慢性HBV感染者中基因B型有21例(70%),基因C型有9例(30%);在特异性T淋巴细胞应答方面,HBV基因B型患者明显高于基因C型患者(P=0.021)。结论HBV基因B型较高的特异性T淋巴细胞反应水平对于解释HBV基因B型患者与基因C型患者临床转归差异提供了细胞免疫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山东地区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CHB)和乙肝肝硬化(LC-B)构成比变迁及基因型。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分析了1996、2001和2006年1~6月住院的全部CHB和LC-B患者共2?561例。采用特异性引物巢式PCR法,检测了220例山东籍CHB和LC-B患者的基因型。结果HBeAg阴性LC-B比例(50.0%)高于CHB(23.8%),P=0.000。HBeAg阴性LC-B构成比由1996年的46.1%上升至2006年的54.4%,P=0.047。山东地区HBeAg阴性CHB和LC-B的C、B/C基因型分别为94.7%、5.3%和90.0%、10.0%,与HBeAg阳性患者无差异;未见B和其他基因型。结论山东地区住院患者中,CHB仍以HBeAg阳性为主;近年来,LC-B中HBeAg阴性患者超过50%。HBeAg阴性和阳性患者,均以C基因型占绝对优势;在HBeAg阴性患者中,未见B基因型。  相似文献   

18.
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与拉米夫定疗效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与拉米夫定治疗疗效的关系及其机理。方法 收集拉米夫定治疗的51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HBV基因型与拉米夫定治疗疗效的关系。结果 HBV基因型B型对拉米夫定的应答率为45.4%(10/22),C基因型的应答率为20.7%(6/29),两组应答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B基因型的HBeAg的血清转换率为31.8%(7/22),C基因型为13.8%(4/29),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B基因型疗效较C基因型好,HBV基因型可能是预测拉米夫定治疗效果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9.
ECLIA定量检测HBsAg及HBeAg与HBV-DNA相关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电化学免疫发光法(ECLIA)定量检测HBeAg和HBsAg,并分析与DNA(HBV-DNA)含量之间的相关性,为临床提供诊断治疗依据。方法筛选乙肝病人标本500份,以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BV-DNA(以HBV-DNA>500 copies/ml为阳性),按DNA含量不同分9组,同步以ECLIA检测HBeAb、HBeAg、HBsAg。结果HBeAg的含量(IU/ml)与HBV-DNA的含量(copies/ml)成正相关(r=0.99),在HBV-DNA 5×102~1×106copies/ml时,HBV-DNA的阳性率比HBeAg高(P<0.05),在HBV-DNA大于1×106copies/ml时,HBV-DNA的阳性率与HBeAg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HBV-DNA在500~1×106copies/ml之间,HBeAb有较高的阳性率,并随着HBV-DNA含量增加而逐渐下降。HBsAg的含量COI(cut off index)与HBV-DNA含量呈负相关(r=-0.94)。结论ECLIA的HBeAg定量检查可指示病人的传染性强弱,但尚不是最可靠的指标;HBeAg阴性、HBeAb阳性不是传染性消失的可靠指标;HBsAg的定量检测意义不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在原发性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发生中的病因学意义及其与Survivin及p53蛋白表达的相关性及对HCC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利用血清学指标检测61例HCC的HBV感染情况,采用免疫组化检测癌组织中Survivin及p53蛋白的表达.结果:HBV感染组中Survivin及p53蛋白表达率分别为69.23%(27/39)和71.97%(28/39);非HBV感染组中二者的阳性表达率为31.81%(8/22)及40.90%(9/22);分别有显著性差异(P<0.05).p53及Survivin表达与门脉癌栓形成、肿瘤直径大小及AFP增高相关,与分化程度及肝内转移无关;p53表达与Survivin表达正相关.在HCC中HBV感染与肿瘤的Edmondson分级、AFP增高、门静脉癌栓形成、肝内转移及转氨酶升高相关(P<0.05).结论:HBV感染可能与p53及Survivin共同作用导致HCC的发生及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