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糖尿病炎性脱髓鞘性周围神经病--附5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讨论糖尿病炎性脱髓鞘性周围神经病(DM-CIDP)的临床表现及诊断.方法:对5例DM-CIDP进行临床及辅助检查资料分析.结果:DM-CIDP好发于50岁以上糖尿病患者,表现为慢性或复发性对称性远、近端肢体无力和/或感觉障碍,伴有腱反射消失.其临床表现及电生理特点不易与特发性慢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I-CIDP)鉴别,对IVIgG、血浆置换及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结论:糖尿病炎性脱髓鞘周围神经病是糖尿病周围神经病中的一型.  相似文献   

2.
身1948年Denny—Brown报告了两例肺癌病人伴周围神经病后,肿瘤的周围神经病开始受到注意.伴有周围神经病的肿瘤多见于肺癌、自血病和淋巴瘤(包括HD和NHL)等,其周围神经病变可与肿瘤同时出现或在病程中出现,也可为肿瘤的首发表现。临床上可表现为格林—巴利综合征,多发性神经炎,多数性单神经炎,亚急性感觉或运动神经病等。多数淋巴瘤病人经化疗及激素等治疗后其周围神经病可消退或改善,但以感觉神经病为主者予后不良。大脑浸润是进展性NHL的常见并发症,占10%,但目前已有NHL合并周围神经病的报道。  相似文献   

3.
周围神经病与脊髓灰质炎的康复王瑞华中国康复研究中心(100077)周围神经病(包括格林-巴利综合征、多发性周围神经病及外伤性神经病等)与脊髓灰质炎的发病原因、病变部位及临床表现各不相同,但均为脊髓前角细胞、神经根或周围神经的损害,亦称之为下运动神经元...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道了3例临床诊断为格林—巴利综合征(GBS)的尸检材料。一例为周围神经炎性节段性脱髓鞘等典型的GBS病理改变,另外两例以运动神经特别是前根轴索变性(瓦勒样变性)为主要改变的周围神经病,作者认为这是GBS的一种新亚型,称之为急性运动轴索神经病。结合临床及病理改变特点,对GBS、脊髓灰质炎及急性运动轴索神经病鉴别要点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王盼  吴仲敏  凡馨  叶文秀 《四川医学》2009,30(6):978-980
糖尿病(DM)周围神经病(DPN)通常指伴有DM的各种周围神经病,是临床上常见的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包括DM痛性神经病和自主神经病,随着对DM并发症的重视和诊断技术的发展,近来又提出了DM前或糖耐量异常周围神经病和胰岛素介导的周围神经病。本文就DM周围神经病的相关病理改变、发病机制以及检测技术等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不同病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DPN)患者的临床及肌电图的特点.方法 选取本院2015年12月~2016年12月肌电图室检查的150例不同病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患者,对这150例不同病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患者的临床及肌电图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在150例不同病程糖尿病患者中,病程5年以下的患者最常见的为正常肌电图,肌电图异常的患者中SSR(交感神经皮肤反射)异常最常见,病程10年以上患者有3种常见的神经病,包括远端对称性多发性周围神经病变、自主神经病以及嵌压性周围神经病,这3种类型在不同年龄组患者中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病程患者的临床和肌电图表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影响糖尿病周围神经病进展速度的最主要因素就是糖尿病的病程不同,患者年龄与病情的进展无明显的相关性.肌电图检测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患者早期的诊断有很好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针对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出现周围神经病的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展开探讨。方法选择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这个时间段在我院进行血液透析的尿毒症患者120例,将其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其中有62例出现周围神经病的为研究组,另外58例患有常规性尿毒症的为参照组,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临床症状检查以及血液检查,分析检查指标相关因素。结果研究组的尿毒症周围神经病患者体内血清C反应蛋白(CRP)和血清甲状旁腺素(PTH)的含量明显比参照组的高,且研究组患者体内前白蛋白(PA)、血红蛋白(Hb)和白蛋白(Alb)的含量明显比参照组的低。均存在统计学差别。结论尿毒症患者出现周围神经病几率较高,且CRP和PTH与周围神经病的发生存在正相关关系,PA、Hb和Alb与周围神经病的发生存在负相关。  相似文献   

8.
《皖南医学院学报》2015,(5):440-442
目的:探讨双下肢肌电图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共选取110例糖尿病患者,分为A、B两组。A组均经临床诊断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余下患者为B组。同时选取3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C组。测定研究对象的腓总神经及胫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及其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的波幅,腓浅神经、腓肠神经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及其感觉神经动作电位(SNAP)的波幅。结果:经比较后发现,A、B、C三组之间MCV、SCV、CMAP波幅及SNAP波幅等多项检测指标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双下肢肌电图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的早期诊断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文拉法辛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神经痛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45例糖尿病神经病变性疼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口服文拉法辛和对照组,进行随机、双盲对照研究,疗程21天。采用0~1O数字强度分级法对疼痛的疗效进行评估,取治疗前后的差值作为疼痛的改善值。结果 (1)文拉法辛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神经痛的缓解明显有效(P0.05)。(2)文拉法辛对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的影响不显著(P0.05)。结论文拉法辛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神经痛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药物中毒性周围神经病的神经电生理特点,为临床早期诊断及判断预后提供依据。方法对确诊的病人进行初发时、3个月、9个月、2年的随访肌电图分析。结果感觉传导速度(SCV)减慢及运动终末潜伏期(ML)延长是该类病人早期最典型的表现;经过积极治疗,该类病人2年内多能痊愈。结论感觉传导速度及运动终末潜伏期的检测可作为药物中毒性周围神经病的早期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11.
肌电图检测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肌电图检测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05例糖尿病患者进行肌电图检测并与45例健康人进行对照.结果:糖尿病组之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与健康人组比较均存在显著差异(P<0.01),正中神经、尺神经、腓总神经及胚神经之MCV的远端潜伏期及正中神经、尺神经之SCV的波幅与健康人之间也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SCV与临床症状比较:有症状肢体SCV异常率高于无症状肢体(P<0.05).结论:神经传导速度的减慢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确实可靠的指标,并且提出MCV的远端潜伏期及SCV的波幅也应作为测定指标之一,同时加强有症状肢体的检测有助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的诊断.  相似文献   

12.
运用神经电生理仪对69例糖尿病患者进行了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及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检查及研究。结果神经电生理异常33例,异常率47.8%。而在无神经损害症状主诉的44例中异常17例,异常率38.6%。通过MCV及SCV检查,将原来临床诊断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的确诊率17.4%提高到47.8%。提示神经传导速度的测定对早期诊断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是有价值的。文中结合临床对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发病与糖尿病病程的关系及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的病因、发病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3.
糖尿病病人可出现全身各系统的并发症,其中以神经系统较为突出,临床最多见的是末梢神经病,一般分为对称性多发性末梢神经病,单发性及多数型单发性末梢神经病,神经根神经病,自主神经病和脑神经病。此外,糖尿病还可引起脊髓综合征、脑病综合征,以及糖尿病母亲可引起婴儿神经异常。本文主要介绍对称性末梢周围神经病以及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的诊断。  相似文献   

14.
神经病理性疼痛(NP)是最常见的一种慢性疼痛,其特点为持续的自发痛、异常疼痛和痛觉过敏。神经病理性疼痛在普通人群的发病率为7%~10%,其发病机制复杂,涉及周围及中枢神经系统患者常伴有学习、记忆障碍及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改变,治疗困难。海马是学习、记忆及情绪反应的中枢,越来越多证据表明海马参与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形成与维持。文章就神经病理性疼痛时,海马所发生的微观结构、形态学的改变及功能异常等进行综述,探讨海马在神经病理性疼痛中的作用,以期为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前列腺素E1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疗效观察梁志清(广西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内分泌科桂林市541001)关键词前列腺素E1;糖尿病周围神经病;药物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是糖尿病最常见、最痛苦的慢性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其临床特征为四肢对称性疼...  相似文献   

16.
糖尿病周围神经电生理改变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显伍  卢瑛 《吉林医学》1999,20(4):207-208
为探讨糖尿病与周围神经电生理改变的关系,提高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早期确诊率,应用神经电生理检查方法,测定了 126 例糖尿病病人胫后、腓肠、正中及尺神经感觉传导速度( S C V)及相应肌肉的肌电图。结果异常 95 例(占 7539% ),多发性损害 87 例(占 6905% ),其中 23 例无自觉症状,19 例无周围神经病体征;糖尿病病程长短与神经电生理异常有非常显著差异( P< 001);血糖控制情况不同,神经电生理异常也有非常显著差异( P< 001)。结论: S C V 是糖尿病周围神经病早期诊断的敏感指标,随着病程的增加及血糖控制的不理想,易发生周围神经病。  相似文献   

17.
廉羚   《中国医学工程》2015,(2):197-198
<正>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DNP)是糖尿病常见并发症之一,常累及周围神经和自主神经,且随糖尿病的进展而加重,严重影响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因而近年来成为人们关注热点。现就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的诊治进展综述如下。1流行病学和临床表现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发病率较高,已明确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性别、血糖控制情况、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心脑血管疾病等。最新研究还表明,Vit D缺乏、血清同型半胱氨酸  相似文献   

18.
余晓琴 《医学综述》2011,17(15):2400-2400,F0003
目的探讨加巴喷丁对各种原因所致的顽固性痛性周围神经病的治疗效果。方法对我院2009年1月至2010年8月门诊及住院部诊断为顽固性痛性周围神经病且给予加巴喷丁治疗的共86例患者进行分析。将86例患者分为非糖尿病组及糖尿病组,给予加巴喷丁治疗,以症状缓解程度为评价的主要疗效指标。结果治疗后,非糖尿病与糖尿病组麦吉疼痛评分、治疗后生活质量影响、患者的评价间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两组睡眠影响程度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加巴喷丁可改善不伴有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的顽固性疼痛,尤其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顽固性三叉神经痛、慢性酒精中毒性周围神经痛等。因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疼痛发病机制的不同,治疗上还需不断探索。  相似文献   

19.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科7例网状青斑伴周围神经病患者的临床特点、辅助检查、皮肤及神经病理特点并进行分析。7例患者中, 5例为女性, 2例为男性。周围神经病起病年龄(39.8±21.3)岁, 病程(2.7±2.3)年。3例患者急性起病, 4例患者慢性起病。所有患者均有肢体麻木, 伴肢体无力6例, 伴疼痛5例。神经电生理检查提示单神经病1例, 多发单神经病2例, 多发周围神经病2例, 感觉神经元病2例。3例患者行皮肤活检, 提示真皮层血管增生扩张, 周围淋巴细胞浸润。3例患者行神经活检提示神经轴索损害。网状青斑伴周围神经病表现为肢体麻木无力, 多数伴有疼痛。电生理改变形式多样。病理改变以轴索损害为主。  相似文献   

20.
李楠 《当代医学》2016,(1):65-66
目的探讨免疫介导性周围神经病的临床特点及有效的治疗措施。方法抽取96例免疫介质性周围神经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的临床特征进行分析,并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措施,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GBS、CIDP、POEMS、CNS 合并PND、CTD 合并PND 以及其他类周围神经病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5.8%、100.0%、100.0%、50.0%、87.5%以及75.0%。结论免疫介导的周围神经病根据不同病情分类,一般需要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