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老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危险因素及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老年TIA患者112例(观察组)和健康体检者80例(对照组)的临床资料。结果单因素分析及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影响老年TIA的独立危险因素为体质指数(BMI)≥30 kg/m~2、吸烟、颈动脉粥样硬化及糖尿病(DM)(P0.05)。观察组合并颈动脉粥样斑块的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χ~2=29.380,P0.001);观察组颈动脉硬化斑块为不稳定性斑块的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χ~2=4.671,P=0.031)。结论肥胖、吸烟、颈动脉粥样硬化及DM是影响老年TIA的独立危险因素,不稳定颈动脉粥样斑块可能是TIA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早期卒中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关系。方法选取100例TIA患者,采用HDL5000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检测其是否存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其性质,记录TIA患者发病后7、90 d的卒中发生情况。结果 100例TIA患者中,68例发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其发病后7、90 d的卒中发生率均高于未发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者,P均<0.01。68例发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TIA患者中,不稳定性斑块46例,其发病后7、90 d的卒中发生率均高于稳定性斑块患者,P均<0.01。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及不稳定性可能会增加TIA患者早期卒中的危险。  相似文献   

3.
老年TIA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超声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超声表现,探讨其意义。方法对近年有TIA发作史的50位老年病人与对照组150例同期正常体检者应用B型及多普勒超声观察颈动脉粥样硬化情况。结果TIA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率达76·0%,粥样硬化斑块好发于分叉部(BIF),以混合回声及低回声者多见。结论TIA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有密切关系,为预防和减少发病风险,有必要充分了解颈动脉的状况。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对140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行颈部血管超声及血液检查;根据颈部血管超声结果分为不稳定斑块组和稳定斑块组,比较两组间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性及危险因素的差异.结果 不稳定组血清总胆固醇(CHO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三酰甘油(TG)、纤维蛋白原(FIB)、同型半胱氨酸(HCY)、性别、糖尿病史、吸烟与稳定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IA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84.29%.结论 TIA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与CHOL、HDL-C、LDL-C、TG、HCY、FIB、性别、糖尿病史、吸烟有关,控制其危险因素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颈动脉粥样硬化是脑血管病重要的危险因素。诊断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方法包括颈部听诊、血管造影、超声波、磁共振血管造影。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有关的危险因素除了一般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之外,尚有脂蛋白(a)、抗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抗体、载脂蛋白E(Apo E)多态性、纤溶功能异常和抗热休克蛋白抗体。治疗方法包括内科治疗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血脂水平的关系。方法 180例老年T2DM患者根据颈动脉超声多普勒超声检查分为有颈动脉斑块患者(斑块组)104例、无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无斑块组)76例,检测两组血脂指标、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等指标,并分析颈动脉不同斑块性质、狭窄程度与血脂等指标的关系。结果斑块组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po)B测定值均显著高于无斑块组(P<0.05);斑块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Apo A-I水平均显著低于无斑块组(P<0.05)。钙化斑块组TG、TC、LDL-C、Apo B测定值均显著高于软斑块组和中间斑块组(P<0.05),钙化斑块组HDL-C、Apo A-I显著低于软斑块组和中间斑块组(P<0.05)。重度狭窄组TG、TC、LDL-C、Apo B测定值均显著低于中度狭窄组和轻度狭窄组(P<0.05),重度狭窄组HDL-C、Apo A-I显著高于中度狭窄组和轻度狭窄组(P<0.05)。结论老年T2DM伴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血脂水平发生显著的改变,同时血脂水平与斑块的性质、狭窄程度具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糖化低密度脂蛋白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通过比较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与对照组之间的糖化低密度脂蛋白的血浆含量 ,寻找颈动脉粥样硬化与糖化低密度脂蛋白之间的关系。方法 颈动脉粥样硬化组 1 0 3例 (其中合并糖尿病组 47例 ,不合并糖尿病组 56例 ) ,对照组 43例。应用微柱亲和层析法分别测定两组糖化低密度脂蛋白的含量。结果 颈动脉粥样硬化组 (糖尿病组和非糖尿病组 )糖化低密度脂蛋白含量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 (P <0 .0 1 )。颈动脉粥样硬化造成动脉的狭窄程度与糖化低密度脂蛋白呈明显正相关 (r =0 .40 93 ,P <0 .0 1 )。非糖尿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组的患者午餐后 2h血糖增高 ,同时胰岛素也明显增高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提示葡萄糖耐量异常和高胰岛素血症的存在。结论 糖化低密度脂蛋白在糖尿病和非糖尿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病方面均起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脑梗死是临床上中老年人最常见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其主要病因是颈动脉粥样硬化并狭窄,本文收集40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彩超)资料,探讨彩超检查在颈动脉粥样硬化诊断中的价值。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收集我院2003年1月~2005年10月40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3例,女17例,平均年龄60岁。临床均有高血压,血脂、胆固醇均不同程度增高,其中16例患有糖尿病。经CT或MRI检查36例患者有基底核腔隙性梗死灶或/和大面积脑梗死及软化灶。1·2方法超声检查使用Sequoia512、HP-IP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为5~1…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超声表现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 收集2006年8月-2011年6月门诊及住院行颈动脉超声检查的患者804例,其中404例冠,心病患者,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其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的关系.结果 404例冠心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83.4%)和斑块发生率(62.4%)均高于非冠心病患者(P<0.05),≥80岁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与冠心病有密切的关系.高频率彩色多普勒起声可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对冠心病发生的预测及临床早期干预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
颈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血管内介入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颈动脉狭窄伴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是老年人发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进而导致脑梗死的重要原因。2003年12月~2007年3月,我们对20例颈动脉系统TIA患者进行颈动脉血管成形和支架置入术(CAS)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骨密度对围绝经期女性发生颈动脉粥样硬化及颈动脉斑块易损性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7—10月在河北工程大学附属医院体检中心进行体检的1 000例围绝经期女性,收集受试者临床资料、生化指标、骨密度T值及颈动脉粥样硬化、颈动脉易损斑块发生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围绝经期女性发生颈动脉粥样硬化及颈动脉斑块易损性的影响因素。结果 根据骨密度T值将受试者分为骨量正常组(n=361)、骨量减少组(n=380)和骨质疏松组(n=259)。骨量减少组、骨质疏松组有冠心病史者占比及颈动脉粥样硬化、颈动脉易损斑块发生率高于骨量正常组,骨质疏松组有冠心病史者占比及颈动脉粥样硬化、颈动脉易损斑块发生率高于骨量减少组(P<0.05)。根据是否发生颈动脉粥样硬化将受试者分为颈动脉粥样硬化组(n=667)和无颈动脉粥样硬化组(n=333)。颈动脉粥样硬化组有高血压史、冠心病史者占比高于无颈动脉粥样硬化组,骨密度T值低于无颈动脉粥样硬化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冠心病史和骨密度T值是围绝经期女性发生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影响因素(P<0...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载脂蛋白A[apolipoprotein,Apo(a)]基因rs3798220多态性对他汀类药物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对2012年4月至2013年4月在广东省佛山市顺德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及高级诊疗区住院部已经确诊的103例患者进行基因分型,并对患者采用阿托伐他汀20 mg/d进行治疗,临床随访2年。检测治疗前、后患者的血浆脂蛋白。a[lipoprotein a,LP(a)]浓度及血清三酰甘油(triacylglycerol,TG),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浓度。结果他汀类药物治疗能够显著降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降低血清TC、TG、LDL-C浓度、升高血清HDL-C浓度,但是对血浆Lp(a)浓度没有显著影响。通过对他汀类药物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疗效进行分析发现,采用他汀类药物治疗时Apo(a)基因rs3798220的分型对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TG、Lp(a)以及HDL-C的改善没有影响,对LDL-C有一定的影响,而对TC有显著影响。结论他汀类药物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Apo(a)基因rs3798220多态性对他汀类药物治疗疗效有一定的影响,其能够成为他汀类药物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效果的辅助判断,为颈动脉粥样硬化以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的个体化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颈动脉狭窄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关系.方法 应用颈动脉超声分别对61例TIA患者(TIA组)和54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进行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斑块性质及颈动脉狭窄情况观察.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TIA组颈动脉狭窄中、重度狭窄发生率,斑块发生率及软斑块发生率,均明显升高(P<0.05).结论 应用颈动脉超声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检测,可协助临床医师发现病因,针对性干预治疗,达到预防卒中再发的目的 .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脑梗死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与MMP-9水平的关系。方法对82例颈内动脉系统的急性脑梗死患者(CI组)及20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TIA组)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同时检测患者血清MMP-9水平,并与健康对照组(40名)比较。根据斑块性质将CI组分为不稳定斑块组、稳定斑块组及无斑块组三个亚组,再进行组内比较。结果 CI组、TIA组斑块检出率、不稳定斑块率及血清MMP-9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脑梗死不稳定斑块组MMP-9水平又显著高于稳定斑块组,稳定斑块组较无斑块者明显增高(P<0.05)。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其稳定性与脑梗死发生有密切关系,MMP-9可能是不稳定性粥样硬化斑块及脑梗死的一个潜在的血清标志物。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和血清总胆红素(STB)水平之间的关系。方法 EH患者571例,根据颈动脉超声结果,按颈动脉粥样硬化不同分为内膜光滑组(95例)、内膜增厚组(118例)、散在斑块组(177例)、多发斑块组(79例)、狭窄斑块组(102例),同时检测五组患者的血常规(计算NLR)和STB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各组年龄、性别、体重指数(BMI)、糖尿病(DM)、糖化血红蛋白(Hb A1c)、NLR、STB、血红蛋白(HGB)、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BMI、LDL-C、NLR和STB为EH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EH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NLR和STB水平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中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方法对我院2009年5月—2011年10月内分泌科收治的269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患者血脂高低分为高脂血症组和血脂正常组,比较两组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以探讨高脂血症在颈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作用。结果高脂血症组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为60.96%,血脂正常组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为21.9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高脂血症是造成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颈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危险因素,与糖尿病患者固有的高血糖、高血压同时作用,导致了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7.
<正>1资料与方法选择2010年7月~2011年4月在宝鸡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64例,其中男性84例,女性80例,年龄61~76(69.2±5.4)岁,根据颈部血管超声结果分为颈动脉粥样硬化组(硬化组)122例,非颈动脉粥样硬化组(非硬化组)42例。硬化组患者中稳定性斑块58例,不稳定性斑块64例;斑块严重程度Ⅰ级37例,Ⅱ级45例,Ⅲ级40例。入选患者均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骨密度及骨代谢指标的关系。方法 选取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100例,收集人口学特征和临床指标,使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检测患者骨密度,检测部位:腰椎L1~4、股骨颈、Ward三角区、全髋部,骨质疏松诊断标准:≥1个部位骨密度值低于骨量峰值2个标准差。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分为颈动脉粥样硬化组、无颈动脉粥样硬化组。抽取患者清晨空腹状态下的肘静脉血,检测血清甲状旁腺激素、骨钙素、N-端骨钙素(N-MID)、25-羟维生素[25-(OH)]D浓度、总Ⅰ型胶原氨基端肽(PINP)、Ⅰ型胶原羧基端肽交联(β-CTX)浓度。结果 颈动脉粥样硬化组糖尿病病程、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低密度脂蛋白、尿酸水平明显高于无颈动脉粥样硬化组(P<0.05)。颈动脉粥样硬化组腰椎L1~4、股骨颈、Ward三角区、全髋部骨密度水平明显低于无颈动脉粥样硬化组,骨质疏松发生率明显高于无颈动脉粥样硬化组(P<0.05)。颈动脉粥样硬化组骨钙素、N-MID、25-(OH)D、总PINP水平明显低于无颈动脉粥样硬化组,β-CTX水平明显高于无颈动脉粥样硬化组(P<0.05...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应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测定高血压病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ACE)基因多态性 ,旨在探讨ACE基因多态性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一、对象与方法1 对象 :选择高血压患者 10 2例 ,年龄在 35~72 ( 5 8 3± 3 6)岁 ,男 61例 ,女 4 1例。依据颈动脉有无粥样硬化分为颈动脉粥样硬化 (CAS)组 ,颈动脉正常 (CN)组。高血压病入选遵循 1999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的标准 ,并经实验室及其他相关检查除外继发性高血压。2 方法 :( 1)颈动脉粥样硬化测定 :由同一医师应用B型超声 ,探头频率 7 5MHz ,对受试者双侧颈动脉测定 ,颈动脉内膜 -中层厚…  相似文献   

20.
原发性高血压(EH)常合并外周血管尤其是动脉血管的粥样硬化,颈动脉是反映EH冠状动脉、脑动脉及全身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视窗。脉压(PP)的大小反映血管硬化的程度,是心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子,PP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受到日益重视。本文旨在探讨EH颈动脉粥样硬化和PP关系,并研究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对二者的影响。1对象与方法1·1对象入选2003-07-2005-07我院入院EH患者126例,年龄37~81(65·3±10·5)岁,其中男性67例,女性59例。高血压病史0·1~40年,至少2周内未服用降压药物或初诊者,均符合“2004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实用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