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新生儿窒息预防与急救的最佳管理方法。方法:分析148例新生儿窒息的临床资料,预防,急救,治疗及护理措施。结果: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下降了6.29%,窒息后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下降了20.9%:坏死性小肠炎的发生率减少为0。通过对1~3周岁窒息患儿的定期随访,148例窒息复苏成功小儿DDST(丹佛智力筛查)与正常出生的小儿无明显区别。无1例因新生儿窒息而造成脑瘫和死亡。结论:及早地预防和及时、有效、迅速地复苏是降低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减少并发症的最佳管理办法。如果每一步骤都能很好地落实,窒息儿的死亡率大大降低,大多数缺血、缺氧性脑损伤可得到预防。  相似文献   

2.
分析总结在围产期有窒息史的婴儿24例,以探讨窒息与智能的关系。其中属轻度窒息的15例,无任何并发症及后遗症,智力均在中等、中上水平;重度窒息9例,智力超常、中下及低下者各1例,其他在中等及中上水平。低智发生率11.1%,4例出现神经系统后遗症(脑瘫3例,癫痫1例),其发生率为44.4%。对5例患儿进行了智力追踪,提示早教可提高智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产前胎心监护对围产儿预后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该院2008年1月至2009年7月1200咧孕妇,从妊娠36周起每周行无应激试验检查,根据有无反应型,把反应型1128例为对照组,无反应型72例为观察组,观察两组的新生儿窒息率及死亡率。结果本组1200例孕妇无应激试验检查中,对照组1128例(94%);观察组72例(6%);观察组72例中共有31例发生新生儿窒息,其发生率为43.1%,有2例为重度窒息,无死产及新生儿死亡;而对照组1128例中仅有15例发生新生儿窒息,且都为轻度窒息,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孕36周起每周进行产前胎心监护,发现胎心监护异常者及时处理,对降低围产儿窒息率及死亡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新生儿窒息的抢救与护理。方法:对123例新生儿窒息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抢救123例患儿在出生后5 ̄10分钟再次Apgar评分为8 ̄10分钟的有121例占99.16%,仅1例抢救无效死亡。结论:及时抢救争取早期复苏是关键,助产士、护士具有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并能熟练掌握抢救和护理技巧,能减少死亡率和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新生儿窒息新发症的发生率,及发生并发症的相关因素。方法;对108例窒息后出现并发症的90例新生儿进行分析。结果:窒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83.3%。以吸入性肺, 解质紊乱,心肌损害,心肌,缺氧缺血性脑病,糖代谢紊乱,肾损害发病率高。分别为57.8%,48.9%,43.3%,36.7%,25.6%,23.3%。并发症的发生与窒息程度,宫内缺损,产科技术及患儿来源有关。结论:加强围产期保健,提高产科技术,对有窒息的新生儿作好心,脑,肺,肾,电解质,血糖的监测,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黄婵姿 《广西医学》2009,31(10):1478-1479
目的探讨胎儿窘迫的合理诊治措施。方法对503例孕足月急性胎儿宫内窘迫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03例中发生新生儿窒息66例,发生率13.12%。符合胎儿窘迫诊断标准中其中一项者354例,发生新生儿窒息17例,发生率4.80%。符合诊断标准两项及两项以上者149例,新生儿窒息49例,发生率32.89%。结论符合胎儿窘迫诊断标准指标项数多,新生儿窒息率高。胎儿窘迫诊断应多指标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7.
新生儿窒息1374例,轻度占85%,重度15%。对患儿做了复苏处理,吸疾、吸氧、口对口呼吸、气管插管、胸外心脏按压及药物治疗等。经复苏处理的914例,其死亡率为1.2%;未经复苏处理的460例死亡率3.0%。复苏处理病例伴肺炎、肺出血的发生率明显低于未复苏处理病例。1374例新生儿窒息及复苏预后分析@王曼文  相似文献   

8.
黄波  甘精华  叶晓明  李柏 《广西医学》2006,28(8):1275-1276
新生儿窒息是指患儿出生时无呼吸或呼吸抑制者,若出生时无窒息,数分钟后出现呼吸抑制亦属窒息.新生儿窒息是围产儿发生率较高的严重病症,是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积极临床防治,早期干预,对降低新生儿的死亡率及致残率,提高新生儿的生存质量有重要意义.现对202例新生儿窒息急救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9.
3573树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为9.48%。同期新生儿死亡48例,死亡率为13.4%0、其中死于窒息21例,占耕生儿死亡的43.75%。新生儿窒息原因臀位为第一位占19.2%,其次是脐带异常15%,净产127%,过期妊娠11.2%,股股早被8.9%,早产儿74%,妊高征71%,巨大儿5.6%,产前出血50%,急产5.0%,其他2.9%。新生儿窒息与分娩方式的关系,是横位内倒转术新生儿窒息的发生串最高,其次产钳助产。新生儿窒息339例临床分析@李桂芝  相似文献   

10.
刘雪迎 《海南医学》2004,15(8):59-59,61
目的 分析探讨新生儿死亡原因.以提高围产医疗保健质量,降低新生儿的死亡率。方法 对60例住院死亡新生儿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住院新生儿的病死率为10.34%。导致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并发症及死因为早产、妊娠并发症。新生儿死亡以新生儿重度窒息、颅内出血、重度肺炎、肺透明膜病、先天畸形、出血症、败血症为主。结论 加强孕期保健,预防窒息,早产,预防孕期并发症发生,是降低新生儿发病率和病死率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1.
婴幼儿体外循环术后的并发症分析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目的:分析婴幼儿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为婴幼儿术后的监护提供指导。方法:分析1998年9月-1999年12月共256例婴幼儿患者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死亡率。结果:256例患儿术后肺部并发症占6.6%,低心排出量综合征5.1%,消化道出血占4.7%,心脏猝死综合征占3.1%,急性肾功能衰竭占2.3%,术后死亡12例,占总人数的4.7%,结论:由于婴幼儿机体发育及体循环的特殊性,术后以肺部并发症发生率最高,依次为低心排出量综合征,消化道出血,心脏猝死综合征,急性肾功能衰竭,并发症发生率的不同应引起医护人员在术后监护量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中度肺通气功能减退肺癌患者术后并发症的情况,了解中度肺通气功能减退患者手术耐受情况。方法 同期对照分析31例中度肺通气功能减退与62例肺功能正常两组病例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进行t检验及卡方检验作比较分析。结果 中度肺通气功能减退患者术后常见低氧血症(41.9%),心律失常或心功能不全(25.8%),肺部感染(25.8%)等一般并发症,呼吸衰竭、心力衰竭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为9.2%;院内死亡率为3.2%;而正常组此四类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6.1%、8.1%、9,6%及3.2%,无院内死亡。结果 中度肺通气功能减退肺癌患者术后出现低氧血症等一般并发症机率较正常组明显增高,而严重并发症及院内死亡发生率并无明显增高,一般无手术禁忌。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西咪替丁在预防新生儿上消化道出血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05年5月~2007年6月在我院收住治疗的60例危重新生儿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在积极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治疗组加用西咪替丁,比较两组上?肖化道出血发生率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出血后患儿死亡率。结果两组患儿共发生上消化道出血18例,其中治疗组5例,对照组13例,发生率分别为16.7%和43.3%,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全部患儿死亡9例,有上i肖化道出血者死亡6例,死亡率为33.3%,未出血者死亡3例,死亡率为7.1%,出血者死亡率明显高于没有出血者(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应用西咪替丁预防新生儿上消化道出血,安全有效,副作用少,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该文对50例新生儿窒息进行总分析。结果表明:其发生率占同期患病新生儿的17.78%,病死率8%,占同期新生儿疾病死亡总数的40%,37~40孕周组发生率高,占76%,体重≥3000g者为60%,产钳、胎头负压吸引助产为40%。根据以上结果提出了新生儿窒息的预防措施,对降低围产儿死亡率、致残率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1996-1998年宁夏泾源县婴儿死亡210例,婴儿死亡率40.9‰,死因主要为肺炎(30.5%),和窒息(23.3%)婴儿死亡中以新生儿死亡为主,死亡130例,死亡率为25.34‰,新生儿死亡占婴儿死亡的61.9%。新生儿死亡以早期(7天内)死亡为主,死亡102例,占新生儿死亡的78.06%,死因第一位是窒息(47.06%)。  相似文献   

16.
高红英 《陕西医学杂志》2000,29(11):650-652
对103例窒息新生儿的器官功能损害进行分析,结果全组器官损害发生率为65.1%,脑损害发生率最高,达75.7%,其后依次为心脏(45.6%),肺脏(36.9%),肾脏(30.1%),胃肠(7.7%)。轻度窒息组多器官损害率为27.1%,重度窒息组为69.7%,x~2=4.53,P<0.05。无器官损害发生率,在轻度窒息组为47.1%,重度组为9.1%,x~2=12.66,P<0.01。本组病例共死亡7例,病死率6.8%,均为多器官功能损害病例。提示对有器官损害的窒息患儿,需要加强监护,综合治疗,积极保护重要脏器功能,降低多器官功能损害发生率,从而降低病死率,提高抢救成活率。  相似文献   

17.
将中卫星1994-1999年760例围产儿的死亡率、死亡原因进行了分析,6年围产儿平均死亡率28.54‰,分前后3年比较,围产儿死亡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760例围产儿死亡中死胎109例(14.34%),死产172例(22.63%),早期新儿479例(63.03%),各年围产儿死亡构成中均以早期新生儿死亡最高。围产儿死因前四位是窒息、早产低体重、先天畸形和肺炎,分别占47.36%、14.34%、12.37%和7.375。因此,降低围产儿死亡率的关键是广泛开展优生咨询,加强孕期系统管理,重点监护高危孕妇,提高产科质量,严密观察和处理各产程,产、儿科密切协作,提高窒息复苏率,降低早产和先天性畸形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新生儿窒息,将导致死亡或中枢神经后遗症。笔者通过对190例新生儿窒息原因的临床分析.探讨其产前、产时、产后的预防和监护要点。临床资料1995年1月1日~1995年11月30日分娩1445例。新生儿窒息190例,中轻度窒息91例、死亡7例;重度窒息99例,死亡36例。新生儿窒息诊断标准,以出生后1~5分钟,Apgar评分4~7分为轻度窒息,≤3为重度窒息,新生儿窒息原因及死亡率见表。表1新生儿窒息原因及死亡率结果新生儿窒息190例,占分娩总数的13.15%;轻度窒息占新生儿窒息总数的47.89%;重度窒息占新生儿窒息总数的52.11%;新生儿窒息死亡率…  相似文献   

19.
房师敏 《中国乡村医生》2010,12(22):125-126
目的:就窒息发生的相关因素及与预后有关的因素作回顾性分析,推广新法复苏,降低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和致残率。方法:1997年1月~2003年4月出生的活产婴儿9353例,发生窒息的391例,其中重度窒息128例。复苏步骤:评估新生儿;保持体温,纠正体位,(必要时)清理呼吸道,(必要时)供氧;评价呼吸心率和皮肤颜色,做相应处理。结果:胎儿宫内窘迫是造成新生儿窒息的主要原因占48.23%,其次是脐带因素。重度窒息并发症:并发吸入性肺炎107例(28.3%),心力衰竭5%,颅内出血7.9%.HIE30.4%。DIC12.4%。应激性溃疡15.8%5。5分钟阿氏评分〈3分者110例(85.9%),死亡9例(14.1%)。其中20例留有神经系统后遗症,仅30例完全正常。5分钟阿氏评分〈3分者占36.36%,两组患儿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极显著。而脑损伤发生率5分钟阿氏评分〈3分者占15.34%,而评分〉3分者占15.34%,两者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极显著(P〈0.01)。重度窒息气管插管时间与转归:本组于窒息5分钟内行气管且于20秒钟内完成动作45例,发生窒息并发症者12例,占26.66%,死亡5例,病死率11%,超过5分作气管插管的52例中发生窒息并发症者26例占55.7%,死亡12例,病死率23.07%,两者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极显著(P〈0.01)。结论:胎儿窘迫可发生于临产过程中也可以发生于孕期,故应加强产前保健及产前监护,对于早期发现胎儿宫内窘迫减少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双胎妊娠的危险因素及预后分析:附120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组双胎妊娠120例,有妊娠并发症占71.7%,低体重儿占74.0%,不足37周分娩占37.5%。高的低体重儿发生率主要来自IUGR和早产。新生儿病发率与死亡率都较高(P〈0.01)。不同的胎位与阴道手术产对新生儿窒息率的发生有明显关系。认为防治孕期并发症,降低早产儿及低体重儿发生率及围产儿死亡,合理选择分娩方式,是促进双胎预后诸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