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外固定支架治疗桡骨远端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外固定支架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2004年3月至2008年8月以外固定支架或辅以克氏针、可吸收螺钉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37例。结果:31例获得4~28个月(平均14个月)的随访,所有骨折均临床愈合,平均愈合时间8周。腕关节功能按Sarmiento标准进行评定,优17例,良9例,可4例,差1例,优良率83.9%。结论:外固定支架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疗效可靠,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张文祥  陈宇  陈嘉  谭相齐 《临床医学》2011,31(11):68-69
目的探讨外固定支架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自2005年5月至2010年11月应用闭合复位外固定支架治疗桡骨远端骨折51例,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 51例获得4~24个月(平均12个月)的随访,所有骨折均临床愈合,平均愈合时间8周。腕关节功能按Sarmiento标准进行评定,优31例,良16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为92.2%。结论闭合复位外固定支架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疗效可靠,操作简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探讨桡骨远端骨折以钢板、外支架治疗的临床应用。为达到较满意的临床效果,对各种类型的骨折菜用钢板、外支架或钢板、外支架联合运用,治疗桡骨远端骨折61例,结果 56例随诊,均获得较满意的效果,桡骨远端骨折涉及关节面,对骨折复位要求较高,采用钢板、外支架或钢板、外支架联合应用,可以起到骨折牢固固定,防止骨短缩,可以进行早期腕关节功能锻炼,以更好地恢复腕关节的功能活动,是可行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4.
回顾性分析2008年10月2012年12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65例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临床记录资料。治疗后,治疗组的优良率和对照1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治疗组和对照1组的优良率均大于对照2组,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外固定支架和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均可有效治疗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11):2082-2083
探讨桡骨远端骨折采用外固定支架治疗的临床效果。研究对象为收治的72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按不同手术方法将其分为研究组(n=36)和对照组(n=36),对照组行闭合复位治疗,研究组行外固定支架治疗,比较两组腕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及骨折复位情况,观察并记录两组手术指标。研究组腕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为90.00%,对照组为55.5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骨折复位优良率为90.00%,对照组为69.4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并发症等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桡骨远端骨折采用外固定支架治疗能促进腕关节功能恢复,骨折复位良好、操作简单、稳固和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单臂外固定支架治疗桡骨远端骨折临床疗效及分析。方法:自2003年12月至2005年12月采用单臂外固定支架治疗桡骨远端骨折23例,患者仰卧,臂丛麻醉生效后,在C型臂透视机帮助下完成骨折初步复位,然后安装外固定支架再复位。其中如骨折粉碎不稳定者,给予加用经皮钢针固定,或开放复位螺丝钢板固定加外固定支架。其中单纯外固定支架固定14例,经皮钢针加外固定支架固定7例,开放复位螺钉或钢板加外固定支架固定2例,一期植骨2例。结果:术后均获得随访.随访6~16个月,平均8个月。术后5~10周去除外固定支架,平均7周。关节功能根据Dienst功能评估标准进行评定:优16例、良5例、可2例,优良率达到91.3%。结论:外固定支架可较好地维持挠桡骨远端骨折的稳定,其操作简单、固定可靠、疗效满意,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较好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外固定支架在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中的疗效。方法 2007年1月~2010年6月,采用手法复位、外固定支架跨关节固定术,必要时辅以克氏针经皮撬拨复位固定,治疗69例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按照AO分型,其中A3型占16例,C2型31例,C3型22例。结果所有患者骨折均顺利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5.4周。影像学方面,改良的sarmiento系统评估骨折复位优良率85.5%。采用Dienst标准评估腕关节功能,优良率达91.3%。结论闭合复位外固定支架固定术是治疗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的有效手段之一,尤其适合在广大基层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8.
不同固定方法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不同分型的桡骨远端骨折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分析102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治疗方法,根据AO分型分为A、B、C共3种类型,分别采用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外固定支架固定及切开复位“T”形锁定加压钢板(LCP)内固定3种固定方法,比较3种固定方法的骨折复位评分及功能评分优良率。结果102例患者术后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20个月,平均14.6个月。石膏固定组、外固定支架组与LCP组在A型骨折治疗中无显著差异(P〉0.05);B型骨折治疗方面,LCP组明显优于其他2组(P〈005),而石膏固定组和外固定支架组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在复位评分和功能评分方面,LCP组优良率明显优于其他2组,且外固定支架组显著优于石膏固定组(P〈0.05)。结论A型、B型稳定骨折首选手法为复位石膏外固定,不仅能获得良好疗效,还减轻了患者经济负担;粉碎性骨折(C3型骨折)、开放性骨折等可选择外固定支架技术,或者配合克氏针、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等技术即可取得满意效果;不稳定骨折、累及关节面骨折(B型、C型骨折)首选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  相似文献   

9.
桡骨远端骨折是临床常见疾病,为桡骨远端3cm以内发生的骨折,其发病率占急诊骨折病人的17%。临床上,对于移位不明显的关节内骨折和关节外骨折,以及短缩不明显的稳定型嵌插骨折,可通过闭合复位、石膏管型或石膏托外固定的方法进行治疗。但多数情况下,桡骨远端骨折常涉及桡腕关节及下尺桡关节,同时由于断端缺损,桡骨高度丢失,关节面不平整,极易导致后期的桡腕、桡尺关节创伤性关节炎,为了降低创伤后关节炎的发生率,并尽可能恢复腕关节的功能,常需要进行手术复位固定治疗。本文回顾性分析海宁市人民医院骨科自1998年12月至2005年9月采用切复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68例,经过早期骨折复位后选择合适的T型钢板及螺钉固定,术后功能锻炼,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0.
桡骨远端骨折为临床常见病,尤其是中老年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致骨折粉碎,波及关节面。对中远期疗效影响最大的是桡骨短缩问题。为恢复桡骨长度,自2001年7月至2006年12月,我院采用闭合复位外固定架结合克氏针撬拨固定治疗桡骨远端粉碎骨折47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型桡骨远端骨折治疗方法。方法:采用外固定架固定及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骨质疏松型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28例,其中9例单纯手法牵引复位后行外固定架固定,19例经皮钢针撬拨复位克氏针固定加外固定架固定。结果:术后随访6~18个月,关节功能疗效按Garland与werley评分标准,优9例,良16例,可3例,全部病例均无针道感染、神经血管损伤等并发症。结论:外固定架固定结合有限内固定是治疗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合理有效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外固定支架和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伸直型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比较。方法:选用60例伸直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30例采用动力性外固定支架治疗(治疗组),30例采用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对照组)。结果:术后均随访1年,外固定支架组的复位评分及功能评分均明显优于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组(P〈0.01或P〈0.05)。结论:治疗组的复位及功能的恢复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对照组骨折位置再失位程度也明显高于治疗组。是治疗伸直型桡骨远端骨折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13.
桡骨远端骨折是一种多发性骨折,约占全身骨折发生率的14%[1]。老年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是临床上较难处理的骨折,传统的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治疗对大多数简单的骨折可获满意的疗效,但对于不稳定骨折,尤其是合并关节内骨折时行单纯石膏外固定很难做到良好的对位和稳定,往往导致畸形、骨关节炎、握力下降、肌萎缩及手指僵直等并发症^[2]。我科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方法,治疗老年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患者,并进行系统的护理,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15.
16.
目的探讨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治疗方法及临床效果评价。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0年12月手术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64例,根据AO分型及粉碎程度分别采用钢板内固定、外支架结合钢板内固定2种治疗方法。结果对59例平均随访18月。根据Cooney腕关节功能评价:优25例,良24例,可8例,差2例,优良率为83%。结论对不同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采用不同的手术方法,最大限度恢复桡骨与尺骨的相对长度、关节面的平整,掌倾角与尺偏角,术后配合合理的康复锻炼,能使腕关节功能得到最大恢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比较钢板内固定和外固定支架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22年6月无锡市锡山区中医医院收治的50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观察组患者通过钢板内固定治疗,对照组患者通过外固定支架治疗。术后2个月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分别于术前及术后2个月对两组患者复位情况(掌倾角、尺偏角、桡骨长度)、腕关节活动度(掌屈角、背伸角、旋前角、旋后角)进行比较,比较两组患者术后2个月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总有效率和整体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掌倾角、尺偏角、桡骨长度均大于术前,且观察组大于对照组(P<0.05);术后两组患者掌屈、背伸、旋前、旋后角度大于术前,且观察组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钢板内固定与外固定支架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相当,但钢板内固定对患者的骨折复位效果更好,能够明显恢复患者腕关节功能,且安全性较高,具有临床应用价值,但临床仍需根据患者情况选用不同固定方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自2002年1月至2009年3月,根据不同的骨折类型分别采用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石膏外固定、切开复位板钉内固定、切开复位外固定架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56例(59侧)。结果 56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25个月(平均13.7个月),腕关节功能按修正的Gren和O'Brien评定方法,优27侧,良23侧,中7侧,差2侧。结论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应根据不同的骨折类型采用不同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9.
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治疗:内固定还是外固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回顾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行切开复位内固定和闭合复位外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5年9月至2008年2月本科同一术者收治的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患者共44例,平均年龄61.5岁;按照AO分型,A型11例,B型9例,C型24例。外固定(external fixation,EF)21例,切开复位内固定(open reduction and internal fixation,ORIF)23例,EF组行闭合复位、跨腕关节外固定架固定,ORIF组行切开复位、掌侧钢板内固定。手术均由同一术者完成,记录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3个月、1年、2年随访,测量桡骨长度、尺偏角和掌倾角,评估Gartland-Wertley(GW)腕关节评分、腕关节活动度和握力。记录所有并发症。结果术后3个月44例患者均获随访,1和2年获得随访患者分别为40和36例。ORIF组有愈合延迟1例,螺钉断裂1例;EF组有愈合延迟1例,针道感染1例。EF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小于ORIF组。术后3个月随访,ORIF组GW评分、腕关节掌屈活动度、背伸活动度和握力均好于EF组;1年随访,ORIF组腕关节掌屈活动度和握力好于EF组;2年随访,ORIF组腕关节掌屈活动度好于EF组。影像学指标两组无明显差异。结论对于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外固定手术创伤较小,而内固定术后2年内临床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对比手术与非手术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寻找老年桡骨远端骨折适宜的治疗方法。 方法选取北京老年医院2012年3月至2016年9月采用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非手术组,72例)及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组,56例)治疗老年人桡骨远端骨折病例128例。骨折类型按AO分型:非手术组,A型33例,B型23例,C型16例;手术组,A型10例,B型12例,C型34例。对非手术组与手术组治疗的优良率采用χ2检验进行比较。 结果128例患者中119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5.2±1.9)个月。对两组患者腕关节功能评定依据Cooney功能评分标准:手术组优良率高于非手术组(94.6% vs 83.3%),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0.67,P=0.037)。两组患者并发症:非手术组手法复位外固定失败转为手术治疗者5例;手术组有1例切口感染,1例骨折延迟愈合。 结论切开复位内固定在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折中较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能够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但对于稳定或相对稳定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仍可作为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