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儿血流动力学、呼吸生理、肾脏生理、新生儿体温调节等方面的知识,是理解和应用小儿麻醉基本原则的必需先决条件,新生儿出生时血流动力学方面的适应性改变导致对低氧血的耐受极差;出生时呼吸的适应性改变对新生儿呼吸监护的特殊要求;肾脏的功能不成熟导致对水、盐、酸的负荷的反应减弱;体温调节机制的特殊性要求保持温热环境十分重要。小儿与成人在心理、生理、药理学上存在的差异,使得小儿临床麻醉具有诸多特点。  相似文献   

2.
刘勇  王朝忠 《安徽医药》2016,20(3):563-566
目的 探讨全身麻醉下吸烟病人体温与体温调节性血管收缩阈值的变化。方法 43 例ASA 1~2 级,分为吸烟组(n=22)与对照组(n=21 组)。麻醉诱导:丙泊酚、芬太尼、维库溴铵。麻醉维持:异氟烷、瑞芬太尼、维库溴铵。用呼吸机行间歇正压肺通气(IPPV)。记录麻醉诱导前(T0)至诱导后180 min(T180)内的体温、血压、心率的变化。结果不同时间点心率和平均动脉压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心率和平均动脉压之间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吸烟与否对心率和平均动脉压的影响和时间之间无交互作用(P>0.05),两组间不同时间点的食道温度和平均皮肤温度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食道温、平均皮肤温度、食道—皮肤温度差和前臂—指尖温度差在不同人群之间的变化与时间之间均无交互作用(P>0.05),而前臂—指尖温度差随着麻醉时间的增加而先降低后升高,且吸烟组的食道皮肤温度差在T30、T60、T120、T150及T180值均低于对照组,吸烟组的前臂—指尖温度差在T120、T150以及T180的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血管收缩阈值及其增益:对照组与吸烟组血管收缩阈值分别为(35.48±0.18)、(34.89±0.20)℃,吸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对照组与吸烟组血管收缩阈值的增益分别为(6.57±2.31)、(6.83±1.68)℃,两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全身麻醉下吸烟病人核心温及体温调节性血管收缩阈值显著下降。其原因可能与长期吸烟致体温调节中枢受体与神经递质改变、周围血管功能障碍及压力感受器受损等有关。吸烟病人全身麻醉时更应加强体温管理。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不同麻醉药物用于牙体牙髓病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该院2012年1月1日—2013年6月30日间收诊的牙体牙髓病患者100例,分成2组,即利多卡因组和碧兰麻组;利多卡因组患者给予1/10万肾上腺素和2%利多卡因麻醉,碧兰麻组患者给予1/10万肾上腺素和4%阿替卡因麻醉,评价两组患者手术的麻醉效果。结果:两组牙体牙髓病患者麻醉后,其生命体征的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利多卡因组患者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为20%,麻醉的总有效率为88%;碧兰麻组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为4%、麻醉的总有效率为96%;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和手术麻醉效果的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碧兰麻组患者手术麻醉效果优于利多卡因组,对于牙体牙髓病患者的治疗应首选1/10万肾上腺素和4%阿替卡因麻醉。  相似文献   

4.
充气温毯体温保护技术在全麻患者复苏期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麻醉和手术期间体温降低现象较为常见,主要是由麻醉对体温调节功能的损害和手术室的低温环境所致~([1]).  相似文献   

5.
老年人器官功能的储备低下,机体活力降低及易损性增加,通气储备功能的下降加上麻醉和手术的影响,可能诱发呼吸功能不全.因此在围术期应该注意监测,维护和支持呼吸功能,防止呼吸系统并发症和呼吸衰竭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老年患者麻醉方式和麻醉药物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老年人口数量的日益增多,老年患者的手术量也日趋增多。老年人全身各器官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减退,组织、细胞都逐渐改变而使其具有独特的生理特点[1]。了解这些生理变化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麻醉医师还必须掌握麻醉的特殊性、药物的药理作用等,只有这样才能使老年患者安全渡过围手术期。笔者现对老年患者麻醉方式的选择、麻醉药物的特点、术后常见并发症等综述如下。1术前用药及麻醉方式的选择1.1选择原则在给患者选择麻醉方式之前要全面了解患者  相似文献   

7.
定量药物脑电图在麻醉深度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麻醉深度的监测对提高麻醉质量和术中管理的安全性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选择一种客观精确的麻醉深度监测方法一直是麻醉医生关注和亟待解决的难题.脑电图(EEG)作为一种与脑功能密切相关的无创性检查方法引起了广泛关注,本文综述常规EEG到定量药物脑电图(QPEEG)的发展过程以及QPEEG在麻醉深度监测中应用的现状和前景.  相似文献   

8.
随着老年人口数量的日益增多,老年患者的手术量也日趋增多.老年人全身各器官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减退,组织、细胞都逐渐改变而使其具有独特的生理特点[1].了解这些生理变化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麻醉医师还必须掌握麻醉的特殊性、药物的药理作用等,只有这样才能使老年患者安全渡过围手术期.笔者现对老年患者麻醉方式的选择、麻醉药物的特点、术后常见并发症等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全身麻醉是由全身麻醉药可逆地改变行为和生理状态--意识消失、遗忘、镇痛以及肌肉松弛,同时伴随自主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和体温调节系统的变化[1]。全身麻醉药物导致意识消失的过程需要大脑不同区域共同参与,研究显示全身麻醉药的重要靶点γ‐氨基丁酸A型(γ‐aminobutyric acid type A ,GABAA)受体和N‐甲基天冬氨酸(N‐methyl‐Daspartate ,NMDA)受体广泛分布于皮层、丘脑、脑干和纹状体[2];脑功能成像研究发现麻醉药导致的意识消失与深睡眠之间有一定的相似性[3],毁损或失活睡眠‐觉醒相关核团,如蓝斑,桥脑脚被盖核和结节乳头状核,可增强全身麻醉的效能[4]。探寻全身麻醉意识消失机制需对中枢神经系统进行深入研究,即探讨全麻药物在特定神经环路的作用以及全身麻醉意识消失与睡眠‐觉醒环路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麻醉药物作用于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受体和(或)γ氨基丁酸(GABA)引起发育期动物大脑神经退行性变和成年后认知功能障碍,且神经元凋亡或功能受损具有年龄、接触时间和剂量的依赖性。然而麻醉药物诱导神经细胞凋亡的假说仍存在争议。麻醉药物引起的凋亡是病理性凋亡还是生理性凋亡及其与与神经认知功能障碍间的因果关系尚不清楚。动物实验中不同种属动物麻醉/镇痛所需要的药物剂量、发育易感期各不相同,因此动物实验结果不能直接应用于临床。临床上全麻药物对婴幼儿神经毒性的临床研究证据尚不充分,仍需进一步获取多中心、大样本人类研究数据,以证实麻醉药物与发育期大脑退行性变的因果关系,阐述其机制,指导临床医师的工作。本文综述了全身麻醉药物对发育期大脑影响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1.
王两忠  何斌  王雄 《现代医药卫生》2007,23(19):2887-2888
目的:探讨阿片类药物依赖性患者的麻醉选择。方法:回顾分析本院3年来阿片类药物依赖性患者实施麻醉的临床资料。结果:阿片类药物依赖性患者分别选择氯胺酮、丙泊酚或依托咪酯复合芬太尼实施静脉麻醉效果较差;选择神经阻滞麻醉和持续性硬膜外麻醉效果较佳。结论:药物依赖性患者以选择神经阻滞麻醉和持续性硬膜外麻醉为宜  相似文献   

12.
中剂量芬太尼诱导对甲状腺功能的影响山西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030001)王肇云,杨春燕芬太尼用于麻醉的诱导,能使病人应激反应减轻、循环系统功能稳定,已逐渐成为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麻醉的常用方法。为探索中剂量芬太尼诱导对甲状腺功能的影响,我们利用同位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方式对老年骨科患者术后短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骨科收治的98例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全身麻醉组和硬膜外麻醉组,分别46例和52例,观察并比较两组的手术情况以及术后的认知功能.结果:两组各手术监测项目基础值和手术观察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2h的MMSE评分均明显下降,硬膜外麻醉组术后24h的MMSE评分明显高于全身麻醉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硬膜外麻醉组术后24h的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全身麻醉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骨科患者的手术中采用硬膜外麻醉对于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较小,POCD发生率较低,值得临床优先选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七氟醚+右美托咪定+瑞芬太尼配伍对行腹腔镜下肿瘤切除手术的老年患者血流动力学及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行腹腔镜下肿瘤切除手术的老年患者119例,借助随机数表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给予七氟醚+右美托咪定+瑞芬太尼配伍行麻醉,对照组给予异氟醚+咪唑安定+芬太尼配伍行麻醉,对比两组血流动力学指标与认知功能评分.结果:观察组麻醉诱导后、拔管时及拔管后收缩压(SDP)、舒张压(DBP)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麻醉诱导后SDP、LVEF、心率(HR)及左室短轴缩短率(FS)组间对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认知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行腹腔镜下肿瘤切除手术的老年患者采用七氟醚+右美托咪定+瑞芬太尼配伍进行麻醉,有利于血流动力学稳定,且术后认知功能恢复较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某综合医院麻醉药利用现状及发展趋势。方法:对该医院1997 ̄1998年使用麻醉药及其辅助用药的品种、数量、价格、金额以及随机抽取的20份麻醉手术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麻醉药更新很快,局部麻醉(局麻)药的发展明显滞后于全身麻醉(全麻)药,而全麻药费用远高于局麻药;麻醉复合用药日趋普遍;疼痛治疗已被纳入麻醉用药范畴,麻醉用药在诊断治疗中的作用将有良好前景。结论:该医院麻醉用药基本合理,但在  相似文献   

16.
影响小儿术中体温变化的因素分析及护理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小儿的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皮肤及周围血管运动神经调节功能不全,体温调节机能弱,体温易随周围环境温度而波动,容易发生高热和低温,故手术和麻醉期间应严密观察体温的变化,及时给予相应的处理,以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及术后的恢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在直肠癌根治术中全身麻醉+硬膜外麻醉的应用效果及对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50例行直肠癌根治术的患者,以单双号做为分组依据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25例。对照组行全身麻醉,实验组行全身麻醉+硬膜外麻醉。比较两组血流动力学指标、麻醉效果、睁眼时间、拔管时间、认知功能评分、发症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插管时、切皮时、拔管时平均动脉压和心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麻醉优良率为96%,高于对照组的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57,P<0.05)。实验组睁眼时间(4.91±1.00)min、拔管时间(7.88±1.50)min短于对照组的(10.05±2.50)、(14.01±5.00)min,认知功能评分(29.81±0.85)分高于对照组的(25.04±1.0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2%,低于对照组的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49,P<0.05)。结论在直肠癌根治术中应用全身麻醉+硬膜外麻醉,既能稳定血流动力学指标、提高麻醉效果,又能缩短睁眼时间及拔管时间,改善认知功能,减少不良反应,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不同的麻醉方法在支气管镜检查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I组36例,常规应用2%利多卡因对鼻腔、口腔、咽喉、声门、气管黏膜实施的表面麻醉;II组28例,应用丙泊酚和芬太尼行静脉复合麻醉,丙泊酚4-12mg/kg,芬太尼0.001-0.002mg/kg;III组19例,表面麻醉联合静脉复合麻醉。观察三组术前、经声门、术中和退镜后呼吸循环变化、镜检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和术后不适;观察II组和III组的丙泊酚用量。结果:静脉复合麻醉可减轻支气管镜检查对呼吸循环功能的不良影响,I组在检查过程中呼吸循环功能(呼吸频率、心率、血压)均较检查前有明显改变〈0.05,II III组无明显改变P〉0.05,但检查中均出现血氧饱和度明显降低,〈0.05;可减轻支气管镜检查中的不良反应,恐惧、剧咳及暂短呼吸抑制,中断操作明显减少,P<0.05;可减轻痛苦,增加耐受性,咽喉不适和胸部不适明显减少,〈0.05,术中不良记忆和“无痛”效果佳,〈0.001;表面麻醉联合静脉复合麻醉可减少丙泊酚的用量,其中年龄&lt;20岁组,〈0.05,其余各组均为〈0.001。结论:表面麻醉联合静脉复合麻醉具有安全、无痛苦,可进一步减少心肺不良反应并可减少静脉麻醉药物的用量的特点,患者易于接受,值得在临床支气管镜检查中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全身麻醉和硬膜外麻醉对老年骨科患者术后短期认知功能的影响进行研究分析。方法从我院实施手术治疗的老年骨科患者中选取74例进行研究分析,并按照患者麻醉方法将其分为治疗组(采用硬膜外麻醉)和对照组(采用全身麻醉),均37例,对比两组患者麻醉前后MMSE评分和短期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结果对比两组患者麻醉前MMSE评分,P>0.05;术后6 h和1 d MMSE评分显著优于麻醉前的,且治疗组患者术后6 h、1 d和3 d MMSE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的,P<0.05;治疗组患者术后6 h和1 d出现短期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P<0.05;术后3 d出现短期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相比没有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在老年骨科患者实施手术治疗过程中全身麻醉对患者术后短期认知功能障碍产生较为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老年患者实施不同的麻醉方法手术对早期认知功能产生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5月—2015年5月诊治的120例老年手术患者,根据手术采取麻醉方法的不同分为三组,每组40例。A组实施局部麻醉;B组实施硬膜外麻醉;C组实施全身麻醉。分别在术前及术后的1,3,5 d对其认知功能进行评定,同时运用Logistic分析可能对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产生影响的因素。结果:通过比较,C组患者术后1,3,5 d的简易智力状况检查(MMSE)评分明显比其他两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C组与A组和B组相比,术后出现认知功能障碍的概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运用单因素分析,对老年患者认知功能产生影响的因素主要有患者年龄、手术时间、术前MMSE评分等,通过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能够看出,年龄属于一个独立的危险因素。结论:老年患者手术操作实施全身麻醉对其认知功能影响明显,但是老年患者实施不同麻醉方法对其早期出现认知功能障碍未见明显差异,老年患者术后早期出现认知功能障碍的一个明显影响的因素是年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