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1 毫秒
1.
溃疡性结肠炎(UC)又称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慢性直肠和结肠疾病,临床以腹泻、黏液脓血便、腹痛、里急后重为特征。本病病程漫长,病情轻重不一,常反复发作,并与结肠癌的发病存在一定的关系,已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现代难治病之一。本病属中医“久痢”、“泄泻”、“腹痛”、“肠痹”、“肠游”等范畴。  相似文献   

2.
范清霞 《中国现代医生》2007,45(9Z):102-103
痢疾是以腹痛、里急后重、下痢赤白、脓血为主症,多发于夏秋季节。经云:“谓之肠癖,有赤白痢、血痢、脓血痢、热痢等名称”,本病多由于外受湿热、疫毒之气,内伤饮食生冷,损伤脾胃与阳腑而形成,其发病多与季节有关,称为殆泄、肠癖,滞下者谓气食滞于下焦,肠癖者谓湿热积于肠中,即今之痢疾也,故日:“无积不成痢。”痢乃湿热食积三者,又日:“生冷油腻留滞于内,湿蒸热瘀伏而不作,偶为调摄失宜,风寒暑湿干触秽浊,故为此疾。”[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病因不明的直肠和结肠炎性疾病,病变主要限于粘膜与粘膜下层。以腹泻、粘液脓血便、腹痛为临床表现。病情轻重不等,多呈反复性病程。属中医学“肠潞”、“泄泻”、“久痢”范畴,采用保留灌肠在治疗本病方面颇有特色且效果显著。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痢疾是以腹痛、里急后重、下痢赤白、脓血为主症,多发于夏秋季节。经云:"谓之肠癖,有赤白痢、血痢、脓血痢、热痢等名称",本病多由于外受湿热、疫毒之气,内伤饮食生冷,损伤脾胃  相似文献   

5.
朱玉娟  王艳 《河北医学》2000,6(12):1146
痢疾是以腹痛、里急后重、下痢赤白脓血为主症 ,多发于夏秋季节 ,其病理关键是邪滞肠中 ,大肠传导失司 ,通降不利 ,脾胃肠腑脂膜血终受损所致 ,其病具有强烈的传染性。早在金元时代就有疫痢之名的记载。如《丹溪心法·痢篇》指出 :“时疫作痢 ,一方一家 ,上下传染相似。”《三指禅·痢症脉论》说 :‘风之所过 ,行于一家 ,则病一家 ,行于一境 ,则病一境。……气之所触 ,染于一人 ,则病一人 ,染于一方 ,则病一方。”等等。本病发生的原因与感受时邪及饮食不节有关。其病位在肠 ,湿热、疫毒、寒湿之邪壅塞肠中 ,气血与之相搏结 ,使肠道传导失司…  相似文献   

6.
细菌性痢疾是一种急性传染病,在我国数千年以前,已有了流行,祖国第一部医学理论书籍“内经”已有记载,不过那时还没有“痢疾”这个病名,在当时只称为“肠澼”“滞下”“下注”等?仂吨⒆吹男鹗?则有“少腹病,注下赤白,便脓血,肠澼下脓血”;对於病原的推求,则有“天时不正,起居不慎,饮食不节……”等等。虽然还没有具体地指出病原是由於细菌的侵害所致,但却已经知道本病的发生与气候和起居饮食的关系了。至秦汉时代,对本病的症状描写,已逐渐具体起来。难经上说:“大瘕泄,里急后重,数至(?)不能便,茎中痛……”等,特别是后汉张仲景  相似文献   

7.
痢疾的辨治     
痢疾是一种肠道传染病。有细菌性痢疾和阿米巴痢疾两种。中医文献《黄帝内经》称为“肠澼”。《金匮要略》称为“下利”。《诸病源候论》分赤白痢、血痢、脓血痢、热痢等。《丹溪心法》有时疫痢之称。《景岳全书》认为结肠直肠病衰,所以里急后重;并有久痢、休息痢、噤口痢等内容。兹将中医中药的辨证施治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8.
溃疡性结肠炎属中医“久泻、久痢、休息痢、冷痢、下痢、血痢、疳痢、疳湿痢、滞下、肠风下血、脏毒”等,而肠氵辟又是对痢疾的统称。 1 病因病机 1.1 外感六淫《诸病源候论》指出“由脾胃大肠虚弱,风邪乘之,则泄痢虚损不复,遂连滞涉引岁月,则为久痢也”。本条指出脾虚虽为本,但风邪侵袭是本病的病因,久而不愈则为“久痢”,是本病的病机。 1.2 饮食不节《内经》云“饮食不节,起居不时者,阴受之……,阴受之则入五脏……入五脏则月真满闭塞,下为飧泄,久为肠氵辟”。肠氵辟之主症是便血、下白沫、下脓血、飧泄、身热,与溃疡性结肠炎症状甚相吻合。 1.3 湿热滞肠《血证论》中总结出“是以大肠之病,有由中气虚陷,湿热下著者。有为肺经遗热,传入大肠者。有由肝经血热,渗入肠者”。其所论虽中气虚为本,但湿热下注、肺经遗热、肝经血热渗入肠则为客邪。 1.4 肝气乘脾《内经》云:“厥阴之胜……肠鸣餮泄、少腹痛”。即因抑郁恼怒、情志不遂为病因,肝木克脾土为病机。  相似文献   

9.
临床以腹痛、里急后重和便脓血为主证.本病根据不同的临床表现又称腹疾、肠辟、大肠泄、小肠泄、大瘕泻、水谷痢、赤白痢、热痢、冷痢、脓血痢、白痢、噤口痢、休息痢、疫痢、疫毒痢、奇恒痢等.本病多由外感湿热疫毒之气,内伤生冷之物,邪积交阻,损伤肠胃而成,无论男女老幼,皆可罹患此病.儿童因卫生习惯差,抗病能力低,感染本病的机会较成年人多,占发病总数的一半以上.  相似文献   

10.
中医痢疾以腹痛、里急后重、下痢赤白脓血为症。本病在《素问·通评虚实论篇》中,称为肠僻。《金匮要略,呕吐哕下利病》篇中有"热利下重者,白头翁汤主之","下利便脓血者,桃花汤主之",故以下利称之。《诸病源候论,痢病诸候》中又有赤白痢、血痢、脓血痢、热痢等名称。槟榔扁豆汤治疗痢疾1例,治愈者1例,疗效满意。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痢疾是夏秋季节的一种常见疾病,其临床症状主要为腹痛、里急后重、下痢赤白脓血等。由于病因病机的不同,一般可分为湿热痢、疫毒痢、寒湿痢、虚寒痢、休息痢等等。如治疗不当,可导致脾肾亏虚,形成下痢不止,直接危胁生命与人体健康。刘河间在《素问病机气宜宝命集》中指出:“调气则后重自除,行血则便脓自愈。”  相似文献   

12.
<正> “急性西痢”是常见多发病。由于痢疾杆菌对氯霉素类药物扰药性的增强,常规服用合霉素、痢特灵、地霉素等药物,临床症状控制缓慢,疗效较差。我们采用克泻痢宁、TMP、强的松、阿托品联合短程治疗50例,与往年用氯霉素、痢特灵疗效对比,具有疗程短、临床症状控制快的优点。一、病例选择1、急性起病,伴有发热、腹痛、腹泻,里急后重,脓血便,并除外其他疾患者,2、大便常规检验有红细胞、脓球、巨噬细胞;3、大便培养痢疾杆菌阳性者。二、治疗方法克泻痢宁(OQPST) 2.0克,TMP0.2克,强的松10毫克、阿托品0.6克均为每日二  相似文献   

13.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病因尚不明确的直肠和结肠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肠病,以腹痛、腹泻、粘液脓血便、里急后重等为主要症状,属中医“久泻”、“久痢”、“肠风”等范畴。因其病因不明,发病环节多,缠绵难愈,易癌变,故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现代难治病之一。  相似文献   

14.
<正> 60.“汗出詀语者”,何以知“有燥屎在胃中,此为风也”? 答:阳明的詀语,是出现于大便硬或者有燥屎这两种情况下。但是一般的大便硬,是由于肠中燥所致,肠中既燥,就必周身无汗,甚至皮肤干涩。如果詀语的同时又见全身汗出,这说明肠中尚不甚燥,所以不是一般情况下的大便硬,而是肠中有燥屎。燥屎的形成,是未消化好的宿食停留变化而成,它比一般的大便硬更为顽固难下,也不一定完全是肠中水液干枯,因为它有时能和溏粪混杂在一起。正因为燥屎的形成,不完全是肠中燥,所以詀语的同时又周身汗出,胃中有燥屎的诊断便可以成立。至于“此为风也”,是因为风邪常见汗出的缘故。但只见汗出不见恶风,要诊断为风邪就有一定  相似文献   

15.
慢性非特异性结肠炎的主要诊断依据是慢性腹泻的反复发作,排粘液、脓血样大便,但多次培养无病原体可发现,直肠乙状结肠镜检查及X线检查显示结肠炎性病变、伴有溃疡形成,且多发于20~40岁。祖国医学无慢性结肠炎之称,而有“肠癖”、“泄泻”、“肠风”、“脏毒”、“下利”、“滞下”等病症的描述,其症候颇似本病,其病因病理,  相似文献   

16.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病因不明的结肠慢性炎症疾病。此病多居于中医的“肠风”“久痢”“滞下”“血痢”等症的范畴。其症状是以泄痢为主症。内科学记载:“溃疡性结肠炎症状以腹泻为主,严重者每日10—30次”。外科学记载:“溃疡性结肠炎腹泻是主要症状,急性期常为每日10—20次,大便有血和粘液,有时出血很严重,直肠有病变常有里急后重症状”。许多书籍对此病极少有便秘的记载,个人多年来治疗的结肠炎除本文一例外很少发现过便秘的情况。现将个人治疗的一例由于溃疡性结肠炎长期便秘的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远在二千年前后祖国医学对痢疾就有了认识,在黄帝内经素间中就有“民病注泄赤白腹痛、溺赤、甚至便血”“肠辟便血”“肠辟下白沫”等记载,汉代张仲景著伤寒论也说过“热痢下重”“下痢便脓血”等话可见祖国很早对痢疾就有了认识,其病名先后曾有“肠澼”“下痢”“疾病”“赤白痢”“赤痢”“血痢”“滞下”等。痢病是夏秋季最常见的传染病,其传染性很普遍,一年四季皆可发生,每年三四月间开始逐渐增多,以八九月达最高峰,尤其在群众团体如学校工厂等地易造成流行。治疗痢疾的药物应用较普遍的如磺胺药、抗生素(如氯霉素)中药中治疗痢疾的药物亦众多,为了更好地发扬祖国医学遗产,故寻  相似文献   

18.
刘武 《求医问药》2008,(12):39-39
细菌感染性腹泻是小儿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该病常见的致病菌有大肠杆菌、肠球菌(属于链球菌科)、沙门氏菌属等。这些细菌可直接侵袭肠黏膜,产生广泛的肠道炎症和生成大量的肠毒素,干扰肠道的正常功能。大多数的小儿细菌感染性腹泻都是因感染了大肠杆菌所引起的。小儿感染大肠杆菌后,可出现肠道黏膜充血、水肿、炎性渗出、肠蠕动增强、肠道水分吸收障碍等病理改变,从而引起发热、排便次数增多、稀便、大便中有黏液或脓血等症状。  相似文献   

19.
慢性溃疡性结肠炎(又名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和特发性直肠结肠炎)是直肠与结肠部位一种原因不明的炎性疾病.其病程缓慢,主要表现为反复发作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和里急后重.祖国医学虽无此病名,但可归属于"肠辟"、"久痢"、"休息痢"、"肠风下血"、"滞下"、"泄泻"等范畴中.我们采用免煎中药配合复方谷氨酰胺肠溶胶囊灌肠治疗本病,取得了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20.
读者热线     
《中国乡村医生》2003,19(1):38-38
河南读者宋思齐:最近有一名腹痛、腹胀的病人,到上级医院就医,诊断为“肠易激综合征”。这是一种什么病?临床表现与对策如何?编者:“肠易激综合征”目前被认为是一种都市新疾病。它是以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和不同程度的心理异常为基础,相伴发生的腹痛、腹胀、排便习惯改变和大便性状异常等症状。诊断本病必须经过检查,除外器质性疾病后方可考虑。有人主张,最好经过1年左右的临床追踪观察,完全排除消化系统器质性病变之后,再诊断本病,则把握甚大,防止误诊而导致治疗延误。据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消化内科主任王江滨教授介绍,本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