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观察卡泊芬净治疗癌症患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IFI)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经氟康唑治疗无效和不能耐受两性霉素B的54例侵袭性真菌感染的癌症患者,其中氟康唑治疗无效的30例为A组,不能耐受两性霉素B治疗的24例为B组,两组都给予卡泊芬净治疗,治疗时间均持续至体温正常后5d或连续痰涂片阴性后3d,或者疗程达14d,观察并评价卡泊芬净的疗效和毒副作用。结果卡泊芬净治疗癌症患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患者的总有效率为72.2%,其中A组30例,有效率66.7%;B组24例,有效率79.2%。毒副作用少,发生不良反应者占20.4%,包括电解质紊乱、静脉炎、胃肠道反应、转氨酶异常等,但以上反应均不严重,经对症处理后缓解。结论卡泊芬净治疗癌症患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有效,且安全,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卡泊芬净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中对真菌二级预防的安全性与有效性。 方法 选择2013年1月—2017年4月河北燕达陆道培医院收治的40例资料完整,且诊断为真菌感染的allo-HSCT术后患者,参照2010版《血液病/恶性肿瘤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诊断标准与治疗原则》(修订版)标准对患者进行分层诊断,采用卡泊芬净进行治疗。对患者分层诊断情况进行分析,评价患者采用卡泊芬净治疗的临床疗效及相关不良反应。 结果 40例患者经分层诊断并采用卡泊芬净进行治疗后,4例确诊患者有效率为100.00%,22例临床诊断患者有效率为77.27%,14例拟诊断患者有效率为71.43%,临床诊断患者有效率与拟诊断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患者发生的不良反应主要以低血钾症(9例)、低血糖症(7例)为主,给予对症治疗后症状均得到缓解。 结论 卡泊芬净应用于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中,治疗效果较好,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性高,值得在真菌感染二级预防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正>具有广谱抗真菌作用的第二代三唑类药物泊沙康唑,指南推荐用于接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IFIs)的预防。但我们在临床上发现泊沙康唑亦适用于IFI的治疗。在此报道一例泊沙康唑成功治疗重症再生障碍性贫血(SAA)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侵袭性真菌感染的病例。患者,女性,25岁,2013年8月确诊为急性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VSAA),2013年12月行HLA(人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卡泊芬净治疗恶性血液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IFI)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40例接受卡泊芬净治疗(首日70 mg/d,之后50 mg/d,疗程依患者病情而定)恶性血液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患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40例患者男性26例,女性14例,中位年龄38(16~72)岁。确诊患者4例,临床诊断10例,拟诊26例。血培养光滑念珠菌及热带念珠菌阳性各1例,胸腔积液培养曲霉菌阳性2例;合格痰液培养阳性10例,其中白色念珠菌4例,曲霉菌2例,光滑念珠菌2例,克柔念珠菌1例,热带念珠菌1例。40例患者中痊愈17例(42.5%),显效8例(20.0%),进步8例(20.0%),无效7例(17.5%),总有效率为62.5%。有效患者中位退热时间为4.5(1~11)d。初治组21例,有效17例,有效率为81%;挽救组19例,有效8例,有效率为42.1%。卡泊芬净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较轻,一般经治疗可恢复。结论恶性血液病合并IFI应用卡泊芬净治疗疗效肯定,不良反应轻,可以作为IFI患者抗真菌的首选或挽救性治疗药物之一。  相似文献   

5.
安杰  李建伟  肖倩霞 《当代医学》2014,(21):133-134
目的:分析采取卡泊芬净治疗重症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3年2月中山市人民医院收治的重症患者8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确诊治疗总有效率、临床诊断有效率、拟诊有效率分别为73.33%、73.33%和50.00%,真菌清除率为25.00%,真菌替换率为5.56%。患者中共检出145株真菌,非白念珠菌中76株,白色念珠菌60株,烟曲霉菌96.21株(4.16%)。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50%。结论卡泊芬净治疗重症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卡泊芬净治疗急性白血病患者合并肺侵袭性真菌感染(pulmonary 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PI-FI)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4月-2011年7月应用卡泊芬净和伊曲康唑治疗急性白血病并发PIFI疗程≥7 d的57例患者,比较卡泊芬净和伊曲康唑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卡泊芬净组中性粒细胞缺乏时间≤7 d和>7 d两组患者的疗效比较。结果:卡泊芬净组患者疗效优于伊曲康唑组(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药物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粒缺时间≤7 d组患者疗效与>7 d组患者相同(P>0.05)。结论:应用卡泊芬净治疗急性白血病合并PIFI患者,效果满意,药物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叶培富 《当代医学》2016,(33):180-181
目的 分析卡泊芬净在重症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44例重症侵袭性真菌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2例.对照组给予伏立康唑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给予卡泊芬净治疗,对比分析2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及安全性.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1.82%,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5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64%,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0.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卡泊芬净在重症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治疗中的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建议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卡泊芬净治疗重症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IFI)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使用卡泊芬净治疗IFI患者85例,其中确诊43例,临床诊断31例,拟诊11例,观察其临床疗效与安全性.结果 卡泊芬净治疗的痊愈率为36.5%(31/85),有效率为 64.7%(55/85),真菌清除率为66.2%(49/74),不良反应发...  相似文献   

9.
吴伟 《当代医学》2013,(23):59-59
目的探讨卡泊芬净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IFI)的临床疗效。方法 35例COPD合并IFI患者采用卡泊芬净治疗,分析其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35例患者治疗过程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总有效率82.86%(29/35),平均疗程(16.9±5.2)d。结论卡泊芬净治疗COPD合并IFI可取得安全、满意的疗效,值得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回顾性分析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geneic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llo-HSCT)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免疫重建与侵袭性真菌感染(invasive funga linfections,IFI)相关性。方法通过观察移植后T淋巴细胞亚群重建特点,比较真菌易感者与非易感者之间T淋巴细胞亚群数量间的差异,探讨移植后T淋巴细胞亚群数量与真菌易感性的关系。结果①移植后中位随访时间为29(5~45)个月。移植后出现IFI的患者57例(44.9%),首次IFI发生的中位时间为23(1~702)天;②CD8’T淋巴细胞重建明显早于CD4’T淋巴细胞;③真菌易感组与非易感组移植后12个月CD3’T淋巴细胞比例值间有统计学差异(P=0.034),但其预测真菌易感性却无统计学意义(P=0.072);移植后真菌易感组与非易感组间T淋巴细胞亚群绝对值均无统计学意义,考虑与病例数较少有关。结论①尽可能避免IFI各种高危因素,并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措施,减低IFI发生率及病死率;②移植后12个月CD3’T淋巴细胞比例值减少的患者易发生真菌感染,其可一定程度预测真菌易感性。  相似文献   

11.
周游  刘林  廖明燕  唐晓琼  王利  张红宾  肖青 《重庆医学》2015,(21):2904-2906
目的 了解血液系统恶性疾病患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术后侵袭性真菌病(IFD)的发病率、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2007年1月至2013年11月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HSCT中心接受allo-HSCT的患者82例,按照我国IFD诊断标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82例allo-HSCT术后患者,共诊断22例IFD,发生率为26.83%,其中确诊IFD者5例(22.73%),临床诊断者7例(31.82%),拟诊者10例(45.45%).3、6、12个月的累积发病率分别为11.10%、15.30%、22.60%.多因素分析中,移植前真菌感染史、HLA配型不合是IFD早期的危险因素;广谱抗菌药物使用、大剂量激素使用为IFD晚期的危险因素.结论 IFD是allo-HSCT术后严重并发症,其发生率和病死率均较高.HLA配型不合、移植前真菌感染史、持续中性粒细胞缺乏、大剂量激素使用、广谱抗菌药物使用、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是IFD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应用氟康唑和伊曲康唑预防侵袭性真菌感染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分析192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予短疗程(30 d)氟康唑或伊曲康唑行真菌一级预防,其中应用氟康唑134例,伊曲康唑58例,比较两组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发生和转归情况.结果 氟康唑组和伊曲康唑组移植30、60、90、180 d侵袭性真菌感染的发生率分别为9.0%和5.2%、16.5%和6.9%、17.2%和8.7%、22.0%和16.4%,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370、0.081、0.128、0.309),但移植后60d时P值明显较小.真菌感染发生部位均以肺部为主.患者均能很好耐受两药,但伊曲康唑副反应较大(19.0%vs 2.2%,P=0.000).结论 短疗程伊曲康唑与氟康唑预防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侵袭性真菌感染在移植60d时伊曲康唑较氟康唑显示了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13.
Huang XJ  Jiang Q  Chen H  Xu LP  Liu DH  Chen YH  Han W  Zhang YC  Liu KY  Lu DP 《中华医学杂志》2005,85(16):1097-1101
目的评价小剂量甲氨蝶呤治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疗效。方法对31例Ⅰ—Ⅱ度急性GVHD(aGVHD)、慢性GVHD(cGVHD))和供者淋巴细胞输注后(post-DLI)GVHD患者予以甲氨蝶呤5或10mg,静脉点滴,每5~7d1次,直至GVHD症状消失/缓解、判断甲氨蝶呤无效或毒副作用不能耐受。结果aGVHD组、cGVHD组和post-DLIGVHD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4%、75%和100%。皮肤型、肠道型、肝脏型、口腔型和眼型的总有效率分别为100%、60%、71%、75%和100%。甲氨蝶呤相关的毒副作用均可耐受。本治疗可减少其他免疫抑制剂的用量。结论小剂量、短期内应用甲氨蝶呤可以安全有效地治疗Allo-HSCT后的Ⅰ-Ⅱ度aGVHD、cGVHD和post-DLIGVHD。  相似文献   

14.
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早期感染的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罗琳  赖永榕  马劼  刘练金  李静 《广西医学》2008,30(5):626-627
目的探讨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早期感染的防治方法。方法对采用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的97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7例患者移植后早期感染率为92.8%(90/97)。首次感染的发生时间为移植后9 d内,中位时间为第6天,高峰时间移植后4~7 d,均在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0.5×109/L出现的时间之前,感染持续时间为3~10 d。感染部位最常见为口咽部、肠道。结论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早期感染多发生在粒细胞缺乏期,口咽、消化道是最常见感染部位。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比较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应用氟康唑和伊曲康唑预防侵袭性真菌感染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115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其中应用氟康唑60例,伊曲康唑55例,比较两组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发生转归情况。结果氟康唑组和伊曲康唑组侵袭性真菌感染的发生率分别为8.3%和5.5%,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19),发生部位都以肺部为主,中位发生时间无明显差异;伊曲康唑副反应较大(P=0.038)。结论氟康唑与伊曲康唑预防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早期侵袭性真菌感染效果相近,氟康唑成本低、副作用少,更适合应用于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早期真菌感染的预防。  相似文献   

17.
18.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巨细胞病毒肺炎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定量监测血浆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CMV)DNA水平指导的抗病毒抢先治疗下, 造血干细胞移植后CMV肺炎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分析2005年1月至2008年8月之间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geneic hematopoietic stem-cell transplantation, allo-HSCT)后发生CMV肺炎的22例患者, 总结发病的临床特征及评价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750例allo-HSCT患者中共22例发生24例次CMV肺炎(2.9%), 发病中位时间为+51d(+30~180 d), 16例(72.7%)患者在发病前后出现CMV血症, 6例患者血浆CMV-PCR持续阴性。23例次患者胸部CT上出现间质性改变(如弥漫的磨玻璃影、多发斑片影等)。治疗上抗病毒药物联合皮质激素疗效较好, CMV肺炎总体治愈率为83.3%。单因素分析发现男性患者及重度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cute graft-versus-host disease, aGVHD)是CMV肺炎的不良预后因素(P=0.034, P=0.023)。结论: 通过定量PCR监测CMV-DNA水平, 尽早诊断并给予适当抗病毒治疗可以明显改善CMV肺炎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恶性血液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侵袭性真菌感染(IFI)的临床特点和影响移植后IFI发生与转归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08年12月193例单中心allo-HSCT患者移植后IFI发生率和转归,采用双变量相关分析和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别分析供者来源、HLA配型、干细胞来源、白细胞植入、移植前IFI病史和状态、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预防方案、急性与慢性GVHD对IFI发生和转归的影响.结果 移植后IFI 2年累计发生率为34.0%±4.0%,一级与二级预防突破性IFI发生率分别为3.8%与21.1%(P=0.000);84.2%患者IFI发生在移植后半年内;在可检测的病原菌中,霉菌与酵母菌分别为68.1%与27.7%;肺部与非肺部感染分别为84.2%与15.8%.IFI治疗总有效率为67.3%,其中完全缓解率为44.2%;移植后初发感染与复发患者对抗真菌药物的疗效比较统计学差异无显著性意义,IFI相关致死率为38.5%.多因素分析急性GVHD是影响IFI发生和转归的危险因素.结论 allo-HSCT后IFI以肺部霉菌最常见,有IFI病史患者不是allo-HSCT的绝对禁忌证,急性GVHD是影响IFI发生和转归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应用荧光标记短串联重复序列(STR)复合扩增技术,探讨多个STR基因座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嵌合体状态评估中的作用.方法:对31例移植后患者进行追踪检验,分别PCR复合扩增各病例组常染色体9个STR基因座和Amelogenin基因座,扩增产物经DNA自动分析仪分离后,GeneScan扫描,Genotyper分型.结果:7例患者血由第1次检验结果与供者STR分型一致变为混合型,4例死亡,3例复发;4例患者血由第1次检验结果与供者一致变为受者自身型,均死亡;1例患者血由混合型变为与供者STR分型一致,无复发;1例患者血两次检验均为混合型,已死亡;其余18例患者血均与供者血STR分型一致,其中16例目前预后较好,2例已死亡.结论:复合扩增STR基因座具有较高的个体识别力,检测灵敏、准确、快速,在对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的植入情况进行动态检测的研究中有用,对移植物植入或被排斥、疾病复发均有预警作用,同时必须结合临床症状,及时地进行STR检测,以便于早期实施临床干预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