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观察正常血脂水平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早期白介素-6(IL-6)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变化及辛伐他汀早期治疗对其干预效果。方法将血脂水平正常的 ACS患者随机分为辛代他汀治疗组(20 mg/d×4周)和常规治疗对照组(各40例),另选择同期健康对照者4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分析比较组间及两组ACS患者治疗前后血清IL-6和hs-CRP水平变化。结果两组ACS患者血脂水平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别,但其IL-6和hs—CRP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辛伐他汀治疗2周时血脂水平无显著变化,但IL-6和hs—CPP水平显著降低(P<0.01),治疗4周时血清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IL-6、hs-CRP水平均显著降低 (P<0.05,P<0.01)且显著低于常规对照组(P<0.05)。结论血脂水平正常的ACS患者同样存在明显的炎症反应,辛伐他汀具有独立于调脂的抗炎作用,其快速抗炎作用在ACS患者早期治疗中可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辛伐他汀对高血压病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辛伐他汀对高血压病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 reactive protein.hs-CRP)和肿瘤坏死因子(tumou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1、2期高血压病105例,口服硝苯地平缓释片10mg每日2次,对照组为25名健康者;硝苯地平组35例,仅给硝苯地平;辛伐他汀1组36例,加用辛伐他汀20mg;辛伐他汀2组34例,加用辛伐他汀40mg。每疗程30d。观察治疗前后血压、血脂、hs—CRP和TNFα。结果高血压病患者血清hs—CRP和TNFα明显高于健康者(P〈0.05);治疗1个月后,与硝苯地平组比较,辛伐他汀1组和辛伐他汀2组治疗后hs—CRP、TNFα皆有明显下降(P〈0.05),辛伐他汀2组改变尤为明显(P〈0.01);3组血压下降幅度近似。结论高血压病患者血清hs-CRP、TNFα水平增高,辛伐他汀治疗使之降低,提示该作用独立于其降脂作用之外。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氨氯地平联合辛伐他汀对血脂正常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硬化的影响。方法:将血脂正常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50例随机分为氨氯地平组、氨氯地平+辛伐他汀10mg组(联合他汀10mg组)及氨氯地平+辛伐他汀20mg组(联合他汀20mg组),每组50例。另外选择同期5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采用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测量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和斑块面积等指标。所有患者每3个月随访1次,平均随访12个月。比较各用药组治疗12个月后与治疗前颈动脉硬化程度。结果:联合他汀10mg组和联合他汀20mg组治疗12个月后,颈动脉IMT和斑块面积分别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均P<0.05)。与联合他汀10mg组治疗12个月后比较,联合他汀20mg组治疗12个月后颈动脉IMT和斑块面积均明显降低(均P<0.05)。结论:氨氯地平联合辛伐他汀可以改善血脂正常的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硬化程度,同时呈现量效关系。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辛伐他汀对血脂正常的高血压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踝臂指数的影响.方法 人选206例血脂正常的初诊轻中度高血压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辛伐他汀治疗组(他汀组,n=103)或常规治疗组(常规组,n=103),常规治疗组给予降压治疗,他汀组在降压治疗基础上给予辛伐他汀20 mg,睡前服用,共观察12...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对中、重度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脂及血栓事件的影响。方法选择住院患者222例(心功能ⅢⅣ级),随机分为辛伐他汀治疗组(112例),对照组(11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心衰常规治疗,治疗组加辛伐他汀20 mg/d,随访12个月,观察治疗前后血脂的变化及血栓事件的发生。结果治疗组患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TG)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明显升高(P<0.05),对照组患者血脂无明显改变(P>0.05)。治疗组随访血栓事件发生率为6.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血栓事件发生率18.2%(P<0.05)。亚组分析结果;冠心病(CAD)心衰治疗组TC、LDL-C的改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血栓事件较对照组下降更显著(P<0.01)。结论中重度CHF患者在拮抗神经-内分泌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辛伐他汀,安全有效,可以进一步改善血脂并降低血栓事件,降低冠心病CHF患者脑卒中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辛伐他汀对冠脉支架术后再狭窄和血脂及炎症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冠脉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以及对血脂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影响。方法118例冠心病冠脉支架植入术患者,随机分为辛伐他汀治疗组(n=62)和对照组(n=56),对照组常规采用肠溶阿司匹林片(100mg/d)和波立维片(75mg/d)口服,治疗组在此基础上每晚加用辛伐他汀片40mg,疗程均为6个月,疗程结束后随即冠脉造影,比较两组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率的差别,以及两组患者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甘油三脂(TG)和hs-CRP水平。结果治疗组冠脉支架术后再狭窄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无论是普通支架亚组还是雷帕霉素洗脱支架亚组(DES)均有相似的结果(P均<0.01),术后6月,治疗组血清TC、LDL-C、TG和hS-CRP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和0.05),而HDL-C却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无死亡病例。结论辛伐他汀(40mg/d)可明显降低冠脉支架术后再狭窄率,同时具有良好的调脂和减轻炎症反应的作用,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8.
辛伐他汀并缬沙坦对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脉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和缬沙坦联合用药对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H)患者脉压(PP)的影响。方法66例老年ISH患者被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3例用缬沙坦(80mg/d),治疗组33例用缬沙坦(80mg/d)加辛伐他汀(20mg/d),观察12周。每2周随访血压1次并记录。结果在治疗12周时,对照组PP从治疗前(74.67±7.77)mmHg降至(67.37±5.13)mmHg;治疗组PP从治疗前(75.06±6.96)mmHg降至(59.75±5.92)mmHg。治疗后两组PP的差异有显著性(t=5.255。P〈0.01)。结论辛伐他汀和缬沙坦联合用药有助于改善老年ISH患者的PP。 相似文献
9.
高血压不同并发症患者血浆内皮素变化及辛伐他汀干预对其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原发性高血压(EH)不同合并症患者血浆内皮素(ET)浓度的变化及辛伐他汀干预对其影响.方法 入选EH患者149例,根据合并症的不同分为单纯EH组44例,EH合并左心室肥厚(EH-LVH)组40例,EH合并心房颤动(EH-AF)组36例,EH合并腔隙性脑梗死(EH-LI)组29例,同时选择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149例EH患者按血压水平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主要应用钙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等药治疗8周)和辛伐他汀干预组(常规治疗+辛伐他汀40 mg/d),药物治疗前后检测血浆内皮素.结果 (1)EH组ET浓度高于对照组[(71.42±6.62)pg/ml对(45.52±8.28)pg/ml,P<0.01]并与血压升高程度呈正相关(r=0.746,P<0.001),EH-LVH组、EH-AF组、EH-LI组ET浓度均高于EH组[(97.67±10.53)pg/ml、(102.15±12.96)pg/ml、(103.49±9.91)pg/ml对(71.42±6.62)pg/ml,P<0.01],ET浓度变化均与血压升高程度呈正相关(r=0.671,r=0.592,r=0.530,P均<0.001).(2)EH-AF组左心房内径与ET浓度呈正相关(r=0.684,P<0.001);EH-LVH组的左心室质量指数与ET浓度呈正相关(r=0.545,P<0.001).(3)EH-LVH组、EH-AF组、EH-LI组的3级高血压所占的百分比均高于EH组.(4)EH 3级辛伐他汀干预组治疗后血压水平较常规治疗组下降更为显著(P<0.05).(5)EH 2级辛伐他汀干预组治疗后ET水平较常规治疗组显著降低(P<0.05),EH 3级辛伐他汀干预组和常规治疗组治疗后ET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但辛伐他汀干预组下降更为显著(P<0.05).结论 ET水平与EH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辛伐他汀干预能更显著降低EH患者ET水平和EH3级患者的血压,提示对EH患者在使用降压药物控制血压的同时合用他汀类药物可能更有益.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辛伐他汀治疗75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2周后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等炎症因子水平的变化,以了解短期辛伐他汀治疗对斑块稳定性的影响.方法 75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未服用辛伐他汀及任何调脂药物,30例)和辛伐他汀组(20 n.g/d,15例)治疗,测定治疗前后患者血清VEGF、VCAM-1和血脂水平的变化.结果 辛伐他汀组治疗后血清VEGF和VCAM-1水平分别降低29.7%和21.7%,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两组治疗后血浆总胆固醇(TC)浓度均有显著下降(P<0.01),但两组间下降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辛伐他汀组治疗后血浆LDL-C浓度显著下降21.0%(P<0.01).辛伐他汀组VEGF的下降百分数与VCAM-1的下降百分数之间有相关性(r=0.25,P<0.05),与TC(r=0.12,P=0.33)、低密度脂蛋白(LDL-C)(r=0.08,P=0.52)的下降百分数之间无相关性.结论 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早期予以2周辛伐他汀治疗,可明显降低血清炎症因子的水平,具有一定的增加斑块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周金婕 《内科急危重症杂志》2017,23(4)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辛伐他汀对高血脂并高血压患者细胞炎症因子、血液系统相关指标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方法 120例予辛伐他汀治疗的高血脂并高血压患者根据服用剂量不同分为低剂量组(n=30,10mg/d)、正常剂量组(n=50,20mg/d)、高剂量组(n=40,40mg/d)。比较三组治疗前后血压、血脂、致炎因子、血液系统相关指标水平和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变化情况。结果 三组治疗前血压、血脂、致炎因子、血液系统相关指标水平及颈动脉超声检查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三组血压、血脂、炎症因子水平显著降低(P<0.05),全血高/低切黏度、血浆黏度及血小板最大聚集率显著降低(P<0.05),小剂量组颈动脉超声检查无明显变化(P>0.05),而正常剂量组、高剂量组内膜-中层厚度(IMT)、斑块面积均明显减小(P<0.05)。三组治疗后血压、血脂、炎症因子及全血高/低切黏度等水平依此显著降低,以高剂量组降低最为显著,三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高剂量组IMT、斑块面积显著小于低剂量组和正常剂量组(P<0.05)。高剂量组不良反应率略高于低剂量组和正常剂量组,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辛伐他汀能有效减少高血脂并高血压患者机体炎症反应,改善血液流变学,降低颈动脉内膜厚度及减少斑块面积,且其效果随剂量的增大而增加,但应注意高剂量可能产生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血脂正常高血压患者的影响.方法:100例血脂正常但伴有颈动脉硬化并斑块形成的高血压患者,被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50例,采用钙离子拮抗剂及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常规治疗),阿托伐他汀组(5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压、血脂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与常规治疗组比较,阿托伐他汀组血压[(136.4±13.4/88.3±5.5) mmHg比(125.3±12.2/81.5±4.6) mm-Hg]、血脂[总胆固醇:(4.6±0.1)mmol/L比(3.5±0.4)mmol/L,甘油三酯:(1.3±0.12) mmol/L比(1.0±0.14) 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2.7±0.2)mmol/L比(2.0±0.1)mmol/L]水平均显著下降,P均<0.01.结论:阿托伐他汀除了降脂,还有降压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应用血管回声跟踪技术及脉搏波速度测定系统观察辛伐他汀临床干预对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膜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分配法将120例高血压患者分为观察组60例,对照组60例,并选取健康体检者30人为血压健康组,观察高血压组与血压健康组的颈动脉内膜差异。对照组给予服用钙离子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利尿剂等常规降压治疗,观察组在常规降压治疗的基础上,加服辛伐他汀20 mg,1次/d,2个月后,对比两组治疗前后颈动脉内膜指标差异。结果观察组、对照组颈动脉内膜各项指标与血压健康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个月后,观察组颈动脉内膜各项指标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辛伐他汀对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膜有着显著的干预作用。 相似文献
14.
辛伐他汀对高脂血症患者载脂蛋白E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对高脂血症患者血清总载脂蛋白E(apoE)水平的影响。方法40例高脂血症患者每晚顿服辛伐他汀10mg4周,比较服药前后血清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apoA1、apoB、apoE及脂蛋白(a)〔Lp(a)〕水平的变化。结果用药后血清TC及TG分别下降21.3%及9.2%(P<0.001,<0.05),LDL-C下降24.7%(P<0.01),apoB及apoE分别下降13.8%及34.7%(P<0.05,<0.001),apoA1增加7.5%(P<0.05)。apoE下降幅值分别与其自身基础值和TG及LDL-C基础值呈正相关(P<0.01,<0.01,<0.05)。HDL-C呈增高趋势,Lp(a)改变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辛伐他汀能导致血清apoE水平显著下降其可能参与了抗动脉粥样硬化过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辛伐他汀对血脂正常的颈动脉粥样硬化(CAS)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和血脂的影响.方法 选取200例血脂正常的CAS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00例)和对照组(100例).治疗组给予辛伐他汀每晚20 mg,连续服用1年,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血清Hcy、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血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血清Hcy水平、血脂LDL-C、IMT明显低于治疗前水平(P<0.05),HDL-C升高(P<0.05),TC、TG变化不明显(P>0.05).结论 辛伐他汀对血脂正常的CAS患者能够安全有效地降低其血清Hcy水平,调整脂质成份的结构并能减低CAS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 相似文献
16.
余国尉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14,(1):75-78
目的:评价依泽替米贝/辛伐他汀联合用药改善冠心病患者血脂水平的疗效.方法:稳定使用辛伐他汀20mg的182例冠心病患者按数字法被随机分为:联合用药组(90例,依泽替米贝10mg+辛伐他汀20mg),辛伐他汀组(92例,辛伐他汀40mg).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6周评估病人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率(TC/HDL-C)、LDL-C<2.6mmol/L的病人比例等指标.结果:与辛伐他汀组比较,联合用药组LDL-C(-15.9%比-27.6%)、TC(-10.46%比-18.7%)和TC/HDL-C(-9.7%比-19.4%)等指标下降幅度更显著,LDL-C<2.6 mmol/L的比例(40.2%比74.4%)显著升高,P<0.05~0.01.两组间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差别无显著性.结论:对于单独使用辛伐他汀治疗未能达到推荐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治疗目标的患者来说,联合依泽替米贝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相关时间段内的血浆C-反应蛋白(CRP)水平及辛伐他汀40mg对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的干预作用。方法将120例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随机分成辛伐他汀组(Ⅰ组,n=62)和常规组(Ⅱ组,n=58),I组患者在常规抗心律失常治疗基础上每晚口服辛伐他汀40mg,同时对各患者分别于心房颤动发作时及转复窦性心律后14d、28d时检测血清中的CRP水平,并统计各患者心房颤动发作次数及每次发作的持续时间,随访时间为1年。结果各患者心房颤动发作时的CRP水平明显高于窦性心律时的CRP水平(P<0.05);试验终点时Ⅰ组患者心房颤动的累计发作次数及发作的平均持续时间明显少于Ⅱ组(P<0.05)。结论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发生与复发可能与炎症有关,辛伐他汀具有减少心房颤动发生和复发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血脂康和辛伐他汀对高胆固醇血症调脂作用的比较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目的研究血脂康对高胆固醇血症患者的调脂作用并与辛伐他汀比较。方法28例高胆固醇血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服药前及服药后4、8周测定血脂。结果(1)服药后4周TC分别降低了207%和225%(P值均<0001);血脂康降低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作用与辛伐他汀相似,LDLC水平分别降低了282%和33%(P值均<001);(2)血脂康明显降低174%的血清TG水平(P<005);(3)服血脂康和辛伐他汀4周后,载脂蛋白(Apo)A1却分别增加了127%和136%(P值均<001);ApoB水平均下降了8%左右(P<005);分别使脂蛋白(a)[Lp(a)]水平降低了313%(P<001)和278%(P<005);(4)除了治疗8周后Lp(a)水平进一步下降外,两种药物治疗8周后的调脂作用与4周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血脂康能显著降低Ⅱa和Ⅱb型高胆固醇血症患者血清TC和LDLC,其作用与辛伐他汀相等;血脂康降低TG作用优于辛伐他汀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替米沙坦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晨峰现象及心脏重构的影响。方法:12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根据血压晨峰是否超过23.58mmHg分为晨峰组(60例)与非晨峰组(60例),均予以替米沙坦80~160mg/d治疗6月,治疗前后行动态血压、心脏超声检查。结果:与血压非晨峰组比较,晨峰组左室肥厚发生率(36.7%比51.6%)、左房内径扩大率(26.7%比41.7%)明显升高(P均〈0.01);与治疗前比较,晨峰组经替米沙坦治疗6月后收缩压(SBP)差值[(32.7±4.2)mmHg比(21.2±6.7)mmHg]、舒张压(DBP)差值[(20.3±3.6)mmHg比(13.5±7.4)mmHg]明显降低(P〈0.01),而非晨峰组SBP、DBP差值较治疗前无明显降低(P〉0.05),两组替米沙坦治疗6月后左室重量指数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晨峰程度与心脏重构密切相关,替米沙坦能有效控制老年高血压患者晨峰现象,逆转左室肥厚。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