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目的观察低通量血液透析(LFHD)、高通量血液透析(HFHD)和血液透析滤过(HDF)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同型半胱氨酸(Hey)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36例,随机分为LFHD组12例、HFHD组12例和HDF组12例,观察治疗前后Hcy、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及白蛋白(ALB)的变化,2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结果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前Hcy、CRP、IL-6及TNF一仪均高于对照组(P〈0.01),ALB低于对照组(P〈0.01)。LFHD组单次和透析6个月后均不能降低Hcy、CRP、IL-6、TN-α(P〉0.05);HFHD组单次透析后Hcy下降(P〈0.05),CRP、IL-6及TNF-α下降不明显(P〉0.05),透析6个月后,Hcy、CRP、IL-6及TNF-α下降(P〈0.05),ALB上升(P〈0.05);HDF组单次和透析6个月后Hcy、CRP、IL-6、TN-α下降(P〈0.05),透析6个月后ALB上升(P〈0.05);透析6个月后,HDF组Hcy、CRP、IL-6、TNF-α均低于HFHD组同期水平(P〈0.05)。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存在高Hcy血症和微炎症状态。HDF和HFHD可以降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Hcy水平和改善微炎症状态。  相似文献   

2.
汪洁 《山东医药》2006,46(20):54-55
将56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随机分为辛伐他汀组和常规组,各28例,两组均予溶栓剂、抗凝剂、B受体阻滞剂等常规治疗,辛伐他汀组在此基础上口服辛伐他汀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检测血清IL-6和TNF-α。另选同期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组,同法测上述指标。结果ACS患者治疗前血清IL-6、TNF-α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辛伐他汀组治疗后血清IL-6、TNF-α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但仍高于对照组(P〈0.05);常规组治疗后血清IL-6、TNF-α降低不明显(P〉0.05)。认为血清IL-6、TNF-α水平升高与ACS发病密切相关,辛伐他汀可降低ACS患者血清IL-6、TNF-α水平,即有减轻病变部位炎症反应和保护内皮细胞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gina,UA)治疗前、后C-反应蛋白(CRP)与白介素-6(IL-6)的变化,评价其意义,评价其意义。方法将132例UA患者按标准划分危险度,所有患者入院后均给予阿司匹林、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治疗,同时加用辛伐他汀20mg/d或普伐他汀10mg/d,检测其治疗前、后CRP、IL-6的变化,并与130名健康体检者(对照组)CRP、IL-6的值进行比较。随访6个月,观察患者预后情况。结果UA组患者治疗前、后CRP、IL-6间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且UA组患者治疗前、后CRP、IL-6与对照组间差异亦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不同危险度UA患者治疗前、后CRP水平间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CRP水平下降的89例患者与CRP无变化或反而升高的43例患者心脏事件发生率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发生心脏事件与未发生心脏事件患者IL-6水平间差异亦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CRP、IL-6对UA患者评估病情、判断预后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孙希明 《内科》2013,(5):461-462,472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及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的影响。方法将7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两组患者均予肠溶阿司匹林口服,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静脉注射奥扎格雷钠、胞二磷胆碱、6%羟乙基淀粉等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辛伐他汀10mg,1次/d,晚睡前口服,连用14d。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CRP、IL-6水平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1.4%)明显高于对照组(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CIIP、IL-6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均〈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降幅更显著(P〈0.05)。结论合用辛伐他汀治疗急性脑梗死可以提高临床疗效,辛伐他汀可能对CRP、IL-6的生成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5.
慢性心衰患者炎症细胞因子表达及其与心功能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外周血炎症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纤维蛋白原(FG)、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变化及其与心功能状况的关系。方法选择60例CHF患者为病例组,包括冠心病30例、高血压性心脏病14例、心肌病16例(扩张型心肌病10例、肥厚型心肌病6例)。另外选择40例年龄、性别与病例组相匹配的健康受试者作为对照组。所有受试者均测定外周血IL-1β、IL-6、TNF—α、FG、hs—CRP水平和血脂(TC、TG、LDL—C、HDL—C),同时询问吸烟史、高血压病史及糖尿病史。CHF患者评估NYHA心功能分级。结果CHF患者外周血炎症细胞因子IL-1β、IL-6、TNF—α、FG、hs—CR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不同病因心衰患者间IL-1β、IL-6、TNF—α、FG、hs—CR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NYHA心功能分级组间IL-18、IL-6、TNF—α、FG、hs—CRP水平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CHF患者外周血炎症细胞因子IL-1β、IL-6、TNF—α、FG、hs—CR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不同NYHA心功能分级组间IL-1β、IL-6、TNF—α、FG、hs—CRP水平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它们之间可能有相互作用,共同参与CHF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6.
辛伐他汀对高血压病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辛伐他汀对高血压病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 reactive protein.hs-CRP)和肿瘤坏死因子(tumou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1、2期高血压病105例,口服硝苯地平缓释片10mg每日2次,对照组为25名健康者;硝苯地平组35例,仅给硝苯地平;辛伐他汀1组36例,加用辛伐他汀20mg;辛伐他汀2组34例,加用辛伐他汀40mg。每疗程30d。观察治疗前后血压、血脂、hs—CRP和TNFα。结果高血压病患者血清hs—CRP和TNFα明显高于健康者(P〈0.05);治疗1个月后,与硝苯地平组比较,辛伐他汀1组和辛伐他汀2组治疗后hs—CRP、TNFα皆有明显下降(P〈0.05),辛伐他汀2组改变尤为明显(P〈0.01);3组血压下降幅度近似。结论高血压病患者血清hs-CRP、TNFα水平增高,辛伐他汀治疗使之降低,提示该作用独立于其降脂作用之外。  相似文献   

7.
李平  刘英  谢彩霞  王兆兰 《山东医药》2008,48(35):64-65
将同期收治的66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3例,均口服泼尼松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王不留行籽耳穴贴压(耳穴压豆)。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白介素-2(IL-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6(IL-6)水平及SLE活动指数(SLEDAI)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血清IL-2、TNF—α、IL-6水平及SLEDAI积分均有显著变化(P〈0.05),其中观察组血清TNF.仅水平及SLEDAI积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认为耳穴压豆可明显提高SLE疗效,可能机理为调节血清IL-2、TNF-α、IL-6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卡维地络对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促炎细胞因子浓度的影响。方法:选择66例CHF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卡维地络治疗组,32例健康体检者为正常对照组。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和IL-1β的浓度,分析其与CHF程度的关系。结果:(1)CHF患者三种细胞因子浓度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或〈0.01),CHF程度越重细胞因子浓度越高(P〈0.01);(2)治疗后卡维地络组心功能分级左室收缩末内径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均〈0.05),左室短轴缩短率(LVFS)、每搏量(SV)、左室射血分数(LVEF)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0.01);常规治疗组仅LVEF显著升高(P〈0.05);治疗后卡维地络组LVEF、LVFS较常规治疗组显著升高(P〈0.05);(3)治疗后卡维地络组三种细胞因子浓度显著降低(P〈0.01或〈0.05);常规治疗组TNF—α、IL-6降低(P〈0.05),而IL-1β水平降低不显著。结论:CHF患者促炎细胞因子浓度升高,可作为判断心衰严重程度的指标。卡维地络能有效抑制促炎细胞因子的产生,改善心功能和心室重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联用氢氯吡格雷对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血脂的影响。方法:117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被分成辛伐他汀常规治疗组(48例)和辛伐他汀联用氢氯吡格雷组(69例)。观察治疗后6周两组血浆hs—CRP和血脂含量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6周血浆hs—CRP、血脂水平均显著下降(P〈0.01),但辛伐他汀联用氢氯吡格雷组的hs—CRP下降幅度较辛伐他汀组更大(P〈0.05),两组血脂改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辛伐他汀联用氢氯吡格雷应用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能更有效地降低血浆hs—CRP浓度。更有利于抑制炎症、稳定斑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益心舒胶囊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将入选的66例ACS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益心舒胶囊。分别于服药前后观察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的变化。结果对照组治疗后血清hs—CRP、IL-6较治疗前略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清hs—CRP、IL-6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血清hs—CRP、IL-6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益心舒胶囊可进一步降低PCI术后的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早期应用辛伐他汀对血脂正常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浆脑钠肽(BNP)、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预后的影响。方法:68例血脂正常ACS患者被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34例,仅常规治疗)、辛伐他汀组(34例,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辛伐他汀20mg/d),疗程6个月。于治疗前、后8周检测血浆BNP、hsCRP水平。所有患者每3个月随访一次,平均随访观察6个月,以住院或观察期间的心血管事件为终点。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血浆BNP[常规治疗组:(375.15±115.86)pg/ml比(145.65±70.12)pg/ml,辛伐他汀组:(376.38±116.15)pg/ml比(96.57±45.26)pg/ml]、hsCRP[常规治疗组:(30.21±2.76)mg/L比(5.20±1.75)mg/L,辛伐他汀组:(30.16±2.73)mg/L比(4.16±1.12)mg/L]水平均有明显下降(P〈0.01),且辛伐他汀组较常规治疗组指标下降更为显著(P〈0.01);心血管事件发生率辛伐他汀组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11.7%比29.4%,P〈0.01)。结论:血脂正常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早期应用辛伐他汀干预可以显著降低血浆脑钠肽、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减轻炎症反应,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减少心血管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寻求一种减轻糖尿病高血压患者症状,有效控制其对心、脑、肾和视网膜等重要器官的影响,改善生活质量的途径。方法:52例糖尿病并高血压患者(建床组)建立家庭病床前查血脂、血糖等参数,建床后监测血压、血糖,建立疾病管理档案,每二周上门巡检随访,进行疾病健康教育及指导,共同制定药物治疗方案及康复锻炼计划,并根据病情及时调整。对照组(50例)接受常规门诊治疗。结果:建床组52位患者血糖(餐前、餐后2h)、血压控制、糖基化血红蛋白、血脂水平均有显著改善(P<0.05~<0.01),且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糖尿病高血压患者进行较系统宣教工作,规范管理,辅以饮食及康复锻炼,可更有效控制血压、血糖及血脂水平,减少住院率。  相似文献   

13.
辛伐他汀对血压影响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对高血压病人血压的影响。方法:42例高血压伴高血脂病人作自身前、后对照,在服用氨氯地平控制血压的基础上,加用辛伐他汀调脂治疗12周。观察用药前、后24小时动态血压的变化。结果:12周后,患的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显降低,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升高不显。在调脂治疗后血压略有降低,但不显。结论:辛伐他汀调脂疗效确切,对血压有轻度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血脂正常高血压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细胞介素(IL)-6的影响。方法:72例血脂正常高血压患者被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36例,常规降压治疗)与阿托伐他汀组(36例,在常规降压治疗基础上加服阿托伐他汀),治疗8周。分别于治疗前后检测患者血压及血清TNF-α和IL-6水平。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血压及血清TNF-α和IL-6水平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与常规治疗组比较,阿托伐他汀组患者血压[收缩压(132.45±10.34)mmHg比(128.55±9.22)mmHg,舒张压(88.24±8.66)mmHg比(85.18±8.25)mmHg]及血清TNF-α[(9.43±2.02)ng/L比(7.92±2.13)ng/L]和IL-6[(20.12±3.55)ng/L比(16.65±3.27)ng/L]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或P〈0.01)。结论:阿托伐他汀对血脂正常高血压患者能协同降压,其机制可能与降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细胞介素-6水平,抑制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白介素-6(IL-6)及一氧化氮(NO)含量变化的影响,上述因子变化与ACS发病的关系及辛伐他汀对ACS的疗效。方法:55例ACS患者随机被分为辛伐他汀组 (n=27例)和常规治疗组(n=28例),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3周行血清IL-6及NO检测。另选本院同期健康体检的30例作为对照组,对照组采血前2周内未服任何药物。结果:①ACS患者血清IL-6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NO 水平显著低于正常组(P均<0.01);②辛伐他汀治疗后,血清IL~6水平明显降低,NO水平显著升高(P均< 0.01),但两组的IL-6、NO水平仍与正常组的有明显差别(P<0.01);③常规治疗后,血清IL-6、NO均变化不明显(P>0.05)。结论:辛伐他汀可降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IL-6水平,升高NO水平,保护血管内皮的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心肌代谢类药物曲美他嗪对高血压病患者心脏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随机表法将267例高血压病患者随即分为对照组(105例)和干预组(162例)。对照组常规抗高血压治疗,干预组在常规抗高血压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20mg,3次/d)=观察血压、6min步行距离变化;做超声心动图检测,得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二尖瓣血流频谱E/A比值;观察新发冠心病、合并冠心病患者急性冠脉事件的发生风险。结果干预治疗2年后,①两组间血压水平均明显下降(P〈0.0001);②干预组LVMI、二尖瓣血流频谱E/A比值均显著改善(P〈0.0001),LVEF亦显著改善(P〈0.05),对照组LVMI、二尖瓣血流频谱E/A比值、LVEF均无显著改善(P〉0.05);③十预组6min步行距离显著增加(P〈0.0001),对照组显著下降(P〈0.0001);④干预组2例(1.23%)、对照组为5例(4.76%)新发冠心病,RR=0.26(P〉0.05);⑤干预组7例(4.23%)、对照组13例(12.38%)发生急性冠脉事件,RR=0.35(P〈0.025)。结论高血压病患者仅常规抗高血压治疗对心脏结构和功能的保护作用极为有限。在有效抗高血压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心肌代谢药物曲美他嗪,可使其心脏结构和功能均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正常血脂水平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早期白介素-6(IL-6)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变化及辛伐他汀早期治疗对其干预效果。方法将血脂水平正常的 ACS患者随机分为辛代他汀治疗组(20 mg/d×4周)和常规治疗对照组(各40例),另选择同期健康对照者4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分析比较组间及两组ACS患者治疗前后血清IL-6和hs-CRP水平变化。结果两组ACS患者血脂水平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别,但其IL-6和hs—CRP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辛伐他汀治疗2周时血脂水平无显著变化,但IL-6和hs—CPP水平显著降低(P<0.01),治疗4周时血清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IL-6、hs-CRP水平均显著降低 (P<0.05,P<0.01)且显著低于常规对照组(P<0.05)。结论血脂水平正常的ACS患者同样存在明显的炎症反应,辛伐他汀具有独立于调脂的抗炎作用,其快速抗炎作用在ACS患者早期治疗中可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生物反馈放松疗法治疗高血压病人的焦虑障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生物反馈放松疗法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人焦虑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60例原发性高血压伴焦虑障碍的病人,在抗高血压药(氨氯地平)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研究组30例加用生物反馈系统联合放松训练治疗,对照组30例加用抗焦虑药物舍曲林(sertraline)治疗.使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副反应量表及测量诊所血压、评定临床疗效,于治疗前及治疗6周末各评定1次.结果 治疗后两组的HAMA、PSQI总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1),但研究组治疗后的HAMA、PSQI总分比对照组有显著性降低(P<0.05和P<0.01);研究组治疗后的诊所测量的收缩压和舒张压低于对照组(P<0.01)而不良反应少于对照组.结论 生物反馈放松疗法可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人的焦虑障碍,并可明显改善睡眠总体水平、增强抗高血压药的疗效,是高血压病人伴焦虑障碍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  相似文献   

19.
软脉灵口服液对血脂和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软脉灵口服液对血脂和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方法选择血脂高于正常且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20例。软脉灵组口服软脉灵口服液每次10mL,每日3次。辛伐他汀组口服辛伐他汀每次20mg,每日1次。联合治疗组每日同时服用软脉灵口服液和辛伐他汀,用法、用量与单药治疗组相同,3组疗程均为6个月,观察3组患者颈动脉斑块和血脂变化。结果3组治疗后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均有明显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升高,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缩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软脉灵组和辛伐他汀组血脂水平、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与软脉灵组、辛伐他汀组治疗后比较,血脂水平、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软脉灵组未发现不良反应。结论软脉灵能有效改善血脂水平,稳定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联合他汀类药物使用疗效更佳,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