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目的:研究加强高危孕产妇妊娠的管理质量,使高危妊娠管理更加规范以降低母婴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我院自2010年2月至2011年12月在围产期中筛选出的156例高危孕产妇的妊娠进行监测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经过分析发现高危孕产妇的发生率为46.85%,其中一般高危孕产妇发生率为28.76%;重度高危孕产妇的发生率高达38.45%;正常孕产妇难产的发生率为12.45%,正常孕产妇的难产率和重度高危产妇两者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重度高危孕产妇、一般高危孕产妇和正常孕产妇围产儿的死亡率分别为41.35%、7.65%和3.21%,三者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注重加强高危孕产妇的妊娠管理,完善护理制度,加强孕产妇保健知识的健康教育,严格按照时间做定期产前检查,尽可能早的识别和预防高危因素的产生和发展,对于降低高危孕产妇妊娠发生率以及确保母婴平安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刘兰 《现代养生》2014,(20):264-264
目的:研究加强高危孕产妇妊娠的管理质量,使高危妊娠管理更加规范以降低母婴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我院自2010年2月至2011年12月在围产期中筛选出的156例高危孕产妇的妊娠进行监测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经过分析发现高危孕产妇的发生率为46.85%,其中一般高危孕产妇发生率为28.76%;重度高危孕产妇的发生率高达38.45%;正常孕产妇难产的发生率为12.45%,正常孕产妇的难产率和重度高危产妇两者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重度高危孕产妇、一般高危孕产妇和正常孕产妇围产儿的死亡率分别为41.35%、7.65%和3.21%,三者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注重加强高危孕产妇的妊娠管理,完善护理制度,加强孕产妇保健知识的健康教育,严格按照时间做定期产前检查,尽可能早的识别和预防高危因素的产生和发展,对于降低高危孕产妇妊娠发生率以及确保母婴平安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对宁波市高龄孕产妇妊娠结局的分析,进一步了解年龄对妊娠结局的影响,为孕期保健服务提供相关依据。方法:从宁波市2008年的孕期保健监测及出生缺陷监测资料中,分别获取高龄孕妇组与年龄〈35岁孕妇组的相关信息,并对二组资料作统计学分析。结果2008年度宁波市常住人口孕产妇中年龄≥35岁的占5.28%,非常住孕产妇的高龄比例为1.65%,经2χ检验,二组人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5.83,P〈0.001);2008年度39 872例本地孕产妇中,自然流产率为1.03%,其中高龄孕产妇的自然流产率为2.69%,年龄〈35岁的孕产妇中有1.09%发生自然流产。二组自然流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583,P〈0.01);全市61 311例孕产妇中,发现出生缺陷625例,出生缺陷发生率为101.94/万,其中高龄孕产妇的出生缺陷发生率为344.14/万,〈35岁组孕产妇出生缺陷发生率为91.65/万,经χ2检验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1.457,P〈0.001)。高龄组孕产妇前10种出生缺陷,与〈35岁组的同种类出生缺陷比较明显增高,且大多有统计学意义,高龄组染色体异常的顺位排列明显靠前。结论:高龄孕产妇的出生缺陷发生率和自然流产率,明显高于年龄〈35岁的孕产妇,应加强对高龄孕产妇的保健指导和孕期监测。  相似文献   

4.
东莞市流动人口孕期高危因素及妊娠结局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流动人口围产期高危因素分布特点和与妊娠结局的关系,为加强外来流动人口高危妊娠管理提供指导.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及流行病学调查的方法,对2005-01-01/12-31在东莞市医疗保健机构分娩的75 088例孕产妇进行调查和统计学分析.结果 流动人口高危因素暴露率高于本市人口的有:过期妊娠、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巨大儿、异常妊娠分娩史、胎盘早剥、多次人流;流动人口产前检查率、剖宫产率低于本市人口,而出生窒息率、死胎死产率和孕产妇死亡率均高于本市人口.结论 基本情况、剖宫产史、胎位不正仍是目前孕期最常见的高危因素.应针对流动人口加强宣传教育,落实保障措施,改善工作环境和增加收入,完善妇幼三级网络建设等措施,减少孕期高危因素,避免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朱曲佳 《医疗装备》2016,(4):116-117
目的分析孕期保健对孕产妇妊娠结局的影响,探讨孕期保健对于孕产妇整个受孕妊娠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产科自2014年1~12月接诊的100例孕产妇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患者。两组孕产妇均经一般常规孕期护理,试验组产妇进行了孕期保健,对孕产妇的产程、精神状态、饮食、恢复情况、产后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孕产妇在产程、精神状态、饮食、恢复情况、产后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患者的恢复情况较好,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孕期加强对孕产妇的孕期保健对于孕产妇有着积极的影响,不仅可有效降低产妇的产后出血率,而且降低了孕期糖尿病、高血压等的发生率,保证了孕产妇的顺利生产。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兰州市住院孕产妇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现状,为有针对性地制定降低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的有效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兰州市3所医院2004年1月~2005年12月产科住院孕产妇病历共6 825份的相关信息,并对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兰州市住院孕产妇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为14.65%,各种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依次为:自然流产(8.01%)、早产(1.98%)、死胎及死产(1.16%)、新生儿窒息(1.13%)、巨大儿(1.04%)、出生缺陷(0.76%)、葡萄胎(0.57%);不良妊娠结局在<20岁和>40岁年龄段为最高,分别为30.12%和29.99%;农民和无业者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高,分别为20.17%和17.65%。结论:兰州市住院孕产妇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偏高,<20岁和>40岁的育龄妇女是重点防治对象,应加强对农民和无业者等弱势群体的扶持,从而降低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珠海市本市人口与流动人口妊娠结局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比较珠海市本市人口与流动人口不良妊娠结局的差异。方法 利用2000—2002年珠海市围产期保健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流动人口围产儿死亡率、新生儿死亡率分别是本市人口的1.8倍、2.3倍,P<0.01,差异有显著性。流动人口围产儿死亡率为20.70‰,新生儿死亡率为12.18‰,早产率为5.24‰,低出生体重率为5.41%。流动人口新生儿死因顺位为:出生窒息、早产和低出生体重、新生儿破伤风、先天异常及肺炎。流动人口孕期保健率低于本市人口,P<0.01,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流动人口不良妊娠结局率高于本市人口,与孕期保健质量低有关,需加强对流动人口孕期保健管理及高危儿随访。  相似文献   

8.
流动人口孕产妇死亡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流动人口孕产妇死亡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依据2001-2006年福建省孕产妇死亡监测资料,通过流动人口与同期常住人口孕产妇死亡比较,探讨流动人口孕产妇的死亡原因。[结果]流动人口孕产妇死亡具有计划外妊娠多、经济水平低、非住院分娩多、孕期接受保健比例低等特点。[结论]政府相关部门应通力合作,制定具体措施,提高流动人口孕产妇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9.
外来孕产妇产前检查及妊娠结局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 研究外来孕产妇妊娠结局及其与产前检查的关系.方法 对2004年至2006年上海市浦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流动人口分娩点住院分娩的7 867份临床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外来产妇年龄偏小,经产妇占一半以上(50.8%);产前检查覆盖率为95.23%,产前检查不足4次者占62.02%;剖宫产率20.52%;新生儿男女性别比118.59:100;产后出血1.08%,胎儿畸形0.31%,巨大儿7.45%.产前检查对改善不良妊娠结局有积极作用.出生性别比的严重失调与产次有显著关系(P=0.001).结论 外来孕产妇缺乏足够的围产期保健,应进一步加强系统的产前检查和质量控制,切实改善外来流动人口的母婴保健状况.应加强外来人口计划生育及非法性别鉴定的管理,有效降低外来产妇新生儿出生性别比.  相似文献   

10.
流动人口中孕产妇死亡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不断深入,大批农工流入城镇,为当地的经济发展作出贡献.但他们中的多数,由于生活不稳定、经济及文化水平偏低,缺乏社会保障等因素,造成孕产妇的死亡.现将湖州市1996~2003年流动人口中孕产妇死亡状况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1.
《临床医学工程》2017,(1):47-48
目的分析妊娠并糖尿病孕产妇不同时期加用胰岛素治疗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妊娠并糖尿病孕产妇371例,根据患者的孕周分为对照组(179例,>32周)与研究组(192例,≤32周)。两组均在适量运动与饮食控制的基础上给予胰岛素治疗。对比两组孕产妇治疗前后的血糖指标、妊娠结局和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治疗前两组血糖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血糖指标、妊娠结局和血流动力学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并糖尿病孕产妇行适量运动、饮食控制联合胰岛素治疗可降低血糖水平,并能改善阻力指数与妊娠结局,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12.
莘庄镇流动人口孕产妇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林兴 《中国妇幼保健》2005,20(24):3208-3209
目的:探讨流动人口孕产妇系统管理,制定相关干预措施,降低孕产妇及围产儿死亡率。方法:对2003年1~12月上海市闵行区莘庄镇230例流动人口孕产妇进行分析。结果:流动人口孕产妇年龄、孕周分布差异极显著(P<0.01);流动人口孕产妇胎产次差异也极显著(P<0.01),以胎产次1、2次者居多;在分娩方式上,以剖宫产最多,占54.25%(125/230);流动人口孕产妇的产前检查次数差异显著(P<0.01),以产前检查10次左右者居多。产后视访情况较差,拒访者最多达86人(37.39%);产后视访1次者占30.00%(69/230)。高危因素筛选出81人,占35.22%,其中以A级5分最多,占27.39%(63/230)。结论:对流动人口孕产妇实施医院给予适当减免,政府给予一定补贴、个人承担相结合的政策,使流动人口孕产妇享受廉价、高质量的孕产期保健服务,有效地提高了流动人口孕产妇的住院分娩率,降低了孕产妇及围产儿死亡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调查高原地区及平原地区孕产妇孕期保健及妊娠结局情况的特点,比较高原地区及平原地区孕产妇孕期保健及妊娠结局的差异,为提高产科医疗服务质量提供参考.方法 随机选取西藏山南地区妇幼保健院(高原组)310例产妇及湖北省鄂东医疗集团黄石市妇幼保健院(平原组)302例产妇,对两组孕产妇的围产保健手册及住院病历资料进行登记,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 5次以下产前检查率高原组高于平原组(χ2=192.284,P<0.05);初次产检孕周高原组晚于平原组(χ2=519.388,P<0.05);妊娠并发症发生率及剖宫产发生率高原组均低于平原组(χ2值分别为13.477、99.652,均P<0.05).高原组剖宫产手术指征主要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横位(或臀位)、过期妊娠;平原组主要为胎儿窘迫、巨大胎儿、羊水过少.高原组足月新生儿平均出生体重低于平原组(t=8.672,P<0.05),高原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高于平原组(χ2=4.414,P<0.05),早产发生率低于平原组(χ2=5.724,P<0.05),巨大胎儿发生率低于平原组(χ2=4.995,P<0.05),足月小于胎龄儿发生率高于平原组(χ2=6.153,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高原地区孕产妇产前保健意识薄弱,产检率低、初次产检时间较晚;高原地区孕产妇的妊娠并发症率及剖宫产发生率显著低于平原地区的孕产妇;高原地区新生儿窒息发生率高于平原地区,新生儿出生体重、早产发生率、巨大胎儿发生率均低于平原地区,足月小于胎龄儿发生率高于平原地区.  相似文献   

14.
无锡市流动人口孕产妇保健管理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了解无锡市流动人口孕产妇保健管理情况,为孕产妇保健管理工作提出建议和干预措施。方法对2002~2003年全市分娩的74118例孕产妇的建卡情况及围产儿死亡、孕产妇死亡个案进行χ2检验等统计分析。结果常住人口建卡率为9563%,流动人口建卡率为618%,P<0001;常住人口围产儿死亡率为759‰,流动人口围产儿死亡率为917‰,P<005;常住人口孕产妇死亡率为367/10万,流动人口孕产妇死亡率为4173/10万,P<001。结论流动人口孕产妇建卡率明显低于常住人口孕产妇建卡率,围产儿死亡率、孕产妇死亡率明显高于常住孕产妇的围产儿死亡率、孕产妇死亡率。应进一步完善有关法律、法规、政策,建立和调整以居住地为主的管理模式,打击非法接生,开展健康教育,普及卫生知识,提高流动人口利用保健服务和自我保护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温素兰 《现代保健》2010,(17):130-131
目的 观察护理干预对高龄孕产妇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2007年1月~2009年12月在笔者所在医院产前检查接受护理干预的高龄产妇220例作为观察组;同期未在笔者所在医院产前检查的高龄产妇180例作为对照组,对照组常规基础护理及产科专科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孕期护理、分娩期护理、产后护理.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妊娠合并症并发症少;分娩方式剖宫产比例低;社会因素剖宫产少;新生儿情况良好;产妇及家属满意度高(P<0.05).结论 护理干预可明显降高龄孕产妇围生期合并症与产科并发症的发生,降低社会因素剖宫产率,同时也得到了患者及家属的理解和认可,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16.
北京市流动人口孕产妇管理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建立适合流动人口特点的孕产妇保健管理模式,保障流动人口的母婴健康,减少流动人口孕产妇及围产儿死亡率.方法 选择北京市朝阳区、海淀区、丰台区城乡结合部地区的5个社区为研究组,对流动人口孕产妇进行系统的保健及社区综合管理干预研究.选择另外5个社区为对照社区.结果 研究组流动人口孕产妇及围产儿死亡率低于对照地区.孕产妇系统保健模式效果评价,研究组产前检查4次,对照组产前检查8次;两组的产妇并发症和新生儿体重、新生儿窒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阴道分娩费用≤1 000元,对照组>1 000元,两组母婴结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本研究提出的流动人口孕产妇系统保健和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对保障流动人口母婴健康有一定的科学性、可行性和可推广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研讨胎心监护仪对孕产妇分娩方式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随机从本院2016年3月~2018年12月收治的孕产妇中抽取80例,按其胎心监护方式分对照组(40例采用常规多普勒超声监测胎心)和研究组(40例采用胎心监护仪监测胎心),比较妊娠结局和分娩方式。结果:研究组产钳助产率27.50%低于对照组40%(P>0.05),阴道顺产率62.50%高于对照组27.50%,剖宫产率10%低于对照组32.50%(P<0.05)。研究组不良妊娠结局率5%低于对照组35%(P<0.05)。结论:孕产妇分娩过程中采用胎心监护仪连续监测其胎心,可及时准确掌握胎儿和产妇状况,降低不良妊娠结局和剖宫产分娩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全面二胎政策下孕产妇人口学特征和妊娠结局,为加强二胎政策下孕产妇围生期保健,提高优生优育质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于2016年12月-2018年12月采用方便抽样法随机调查玉环市600例孕产妇的人口学资料和临床资料,分析其人口学特征和妊娠结局,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影响孕产妇不良妊娠结局的危险因素。结果 600例孕产妇中35岁以上比例占23. 00%(138/600),体质指数(BMI)>24 kg/m2比例占25. 17%(151/600),正常妊娠结局484例,不良妊娠结局116例,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为19. 33%,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35岁、孕前BMI>24 kg/m2、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糖尿病、胎儿宫内窘迫及流产次数超过3次是影响孕产妇不良妊娠结局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全面二胎政策下,高龄孕产妇较多,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较高,其中高龄、孕前BMI超标,有妊娠期糖尿病、高血压疾病、胎儿宫内窘迫及流产次数多是其影响因素,临床应对此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19.
北京市孕产妇与流动人口孕产妇1995-2004年死亡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分析北京市孕产妇与流动人口孕产妇死亡资料,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北京市1995—2004年孕产妇死亡病例及评审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该期间北京市户籍孕产妇死亡率为17.9/10万,流动人口死亡率为51.3/10万。北京市孕产妇死因依次为栓塞(21.2%)、妊高征(18.3%)、产科出血(14.4%)和心脏病/异位妊娠(9.6%)。流动人口孕产妇死因依次为产科出血(25.2%)、栓塞(19.7%)、妊高征(17.3%)和肝病(9.5%)。孕产妇可避免死亡占18.9%,创造条件可避免死亡占37.7%,不可避免死亡占43.4%。结论 北京市户籍孕产妇死亡率已接近发达国家水平,流动人口孕产妇保健管理亟待加强。取缔非法接生、加强医务人员的培训及人才培养、提高医疗机构处理妊娠合并症及异位妊娠的急救抢救能力,是今后干预的重点。  相似文献   

20.
流动人口孕产妇死亡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虹  罗晓航  吴学颖 《中国妇幼保健》2006,21(22):3083-3085
目的对北京市朝阳区2001~2004年流动人口中孕产妇死亡情况进行分析,制定干预措施,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方法执行北京市孕产妇死亡报告及评审制度,统计学方法应用卡方检验。结果流动人口孕产妇分娩数占分娩总数的58.73%,死亡率为58.22/10万,以农民、低文化层次孕产妇为主,家庭接生率高,均无孕期系统保健,第1位死因为产科出血。结论我区流动人口分娩数占分娩总数的比率逐年上升,流动人口孕产妇死亡率居高不下,说明尚无对流动人口孕产妇管理的有效办法,提出以卫生、计生共管的综合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