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讨利用特制型人工膝关节置换并髌韧带止点重建治疗侵袭性胫骨近端骨巨细胞瘤的方法及效果。方法:11例11膝胫骨近端侵袭性骨巨细胞瘤患者,行瘤段切除、特制型人工膝关节置换并髌韧带止点重建术进行治疗。结果:患者未出现手术并发症,均得到随访,时间22-62,平均37月。随访中肿瘤无复发,假体无松动。末次随访中,患者Enneking评分为16-28分,平均为23.2分,其中优良率占91%。结论:采用特制型人工膝关节置换治疗并髌韧带止点重建术胫骨近端侵袭性骨巨细胞瘤,肿瘤切除彻底,不易复发,患者能够早期开始正常生活等优点,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胫骨高位内侧开放楔形双平面截骨治疗陈旧性胫骨平台骨折内翻畸形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15年5月至2018年5月,采用胫骨高位内侧开放楔形双平面截骨治疗陈旧性胫骨平台骨折内翻畸形患者8例,男2例、女6例;年龄48~59岁,中位数50岁;左侧5例,右侧3例。所有患者均为骨折后畸形愈合患者,其中非手术治疗后骨折畸形愈合4例,手术治疗后骨折畸形愈合4例;均表现为膝关节疼痛、关节面塌陷大于3 mm、内翻畸形大于5°。术后随访观察内翻畸形矫正、膝关节功能改善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手术时间70~95 min,中位数80 min。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48个月,中位数32个月。截骨处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11~18周,中位数13周。胫骨近端内侧角,术前78.6°±3.6°、术后12个月85.7°±2.9°;Rasmussen膝关节功能评分,术前(11.5±5.2)分、术后12个月(24.3±3.8)分。1例出现皮肤感染,经换药处理后感染得到控制。所有患者均无神经血管损伤、内固定失败、下肢力线异常等并发症。结论:采用胫骨高位内侧开放楔形双平面截骨治疗陈旧性胫骨平台骨折内翻畸形,可以纠正内翻畸形、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关节镜下高强线联合外排锚钉和挤压螺钉内固定治疗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A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合并胫骨平台后外侧塌陷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17年3月至2019年8月,采用关节镜下高强线联合外排锚钉和挤压螺钉内固定治疗A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合并胫骨平台后外侧塌陷骨折患者17例。男12例,女5例;年龄17~58岁,中位数36岁。均为闭合性损伤,均无肢体神经和血管受损。合并半月板损伤6例,内侧副韧带损伤8例。受伤至手术时间3~15 d,中位数6 d。记录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术后随访观察骨折愈合、膝关节功能恢复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本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50~95 min,中位数65 min;术中出血量10~60 mL,中位数30 mL。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0~18个月,中位数13个月。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10~16周,中位数12周。术前轴移试验Ⅰ级7例,术后10个月均正常;术前轴移试验Ⅱ级7例,术后10个月6例正常、1例Ⅰ级;术前轴移试验Ⅲ级3例,术后10个月均为Ⅰ级。术后10个月,Lysholm膝关节功...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CT三维重建联合模拟手术辅助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过伸性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采用CT三维重建联合模拟手术辅助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过伸性胫骨平台骨折患者18例。男11例,女7例。年龄18~68岁,中位数36岁。均为新鲜闭合性骨折。受伤至手术时间2~11 d,中位数6 d。均不合并血管神经损伤、重要脏器损伤、同侧股骨干骨折、膝关节畸形或活动障碍。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X线透视次数和透视时间。采用Rasmessen胫骨髁部骨折复位解剖学评分标准评价骨折复位情况,采用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HSS)膝关节评分标准评价临床疗效。随访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手术时间(92.06±22.13)min,术中出血量(85.56±29.45)mL。术中X线透视(3.61±1.42)次,总透视时间(14.22±5.04)min。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5~36个月,中位数25个月。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11~16周,中位数14周。完全负重时间7~16周,中位数12周。末次随访时,Rasmessen胫骨髁部骨折复位解剖学评分(16.5±1.15)分,优4例、良14例;HSS膝关节功能评分(88.39±5.96)分,优16例、良1例、可1例。均无内固定松动、断裂等并发症发生。结论:CT三维重建联合模拟手术辅助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过伸性胫骨平台骨折,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X线透视少,骨折复位和愈合好,有利于膝关节功能恢复,且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37例膝关节周围骨巨细胞瘤伴病理性骨折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37例膝关节周围骨巨细胞瘤伴病理性骨折的患者资料。所有患者完善相关各项检查,排除绝对手术禁忌症后,均行扩大刮除、骨折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术后均取病灶组织再次行病理检查,结果均与术前病理检查一致。术后随访时采用Bristol膝关节评分,并记录肢体局部是否存在复发、远处转移或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本组37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截至2017年9月,随访时间为6~38个月,随访时间中位数为25个月,随访期间所有患者术口均I/甲愈合,伤侧膝关节局部未见复发或远处转移,未见内固定物失效、断裂、移位等并发症,患者伤侧膝关节功恢复良好,Bristol膝关节评分为38~50分,平均(44.22±2.8)分。结论:扩大刮除联合骨折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膝关节周围骨巨细胞瘤伴病理性骨折可获满意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胫骨短缩结合骨段滑移治疗胫骨创伤性骨髓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07年3月至2012年4月,采用胫骨短缩结合骨段滑移的方法治疗胫骨创伤性骨髓炎患者35例,男27例,女8例;年龄21—48岁,中位数30岁;开放性骨折21例,闭合性骨折14例;胫骨上段骨折4例、中段骨折8例、下段骨折23例;病程7~36个月,中位数16个月。硬化坏死骨长度4~10cm,中位数5.3cm;合并窦道及局部瘢痕形成30例,瘢痕面积3cm×4cm至6cm×5cm;合并局部软组织缺损5例,缺损面积2cm×3cm至4cm×5cm。术后随访观察创面和骨折愈合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本纽35例患者,骨段滑移时间46~115d,中位数54d;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0—20个月,中位数14个月;创面和骨折均愈合,骨折愈合时间8~19个月,中位数10个月。术后并发钉道感染4例,给予抗生素治疗后感染控制;胫骨远端外旋畸形2例,外旋角度〈10。,未做特殊处理。无再次骨折、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结论:胫骨短缩结合骨段滑移治疗胫骨创伤性骨髓炎,可彻底清除病灶,有利于感染控制及创面和骨折愈合,并发症少,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关节镜下击顶复位同种异体骨植骨固定治疗SchatzkerⅢ型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15年1月至2018年5月,采用关节镜下击顶复位同种异体骨植骨固定治疗单侧闭合性SchatzkerⅢ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34例,男22例、女12例。年龄25~56岁,中位数43岁。合并半月板损伤8例。受伤至手术时间2~10 d,中位数5 d。术后随访观察切口和骨折愈合、膝关节活动度改善和功能恢复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本组患者手术时间(92.78±21.16)min,切口长度(2.31±1.67)cm。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中位数16个月。切口均甲级愈合。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3.43±0.68)个月。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术前(22.34±8.45)分、术后6个月(87.21±7.32)分;膝关节活动度,术前不能主动活动、术后6个月128.35°±16.03°。均未出现再骨折、骨折畸形愈合、内固定物松动或断裂以及血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结论:采用关节镜下击顶复位同种异体骨植骨固定治疗SchatzkerⅢ型胫骨平台骨折,手术时间短,创伤小,骨折愈合率高,能改善膝关节活动度、促进患肢功能恢复,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中西医治疗创伤性膝关节骨巨细胞瘤的疗效。[方法]对12例膝关节骨巨细胞瘤患者采用自拟中药汤剂内服结合手术进行病灶刮除,95%酒精浸泡灭活,自体髂骨移植合并骨水泥填充的中西医结合疗法进行综合治疗。[结果]12例患者术后均进行随访,随访时间1~4年,平均2年6个月,所有患者均未见肿瘤复发。[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膝关节骨巨细胞瘤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膝关节假体置换及病灶局部广泛切除治疗复发性胫骨上端骨巨细胞瘤的方法,分析复发原因。方法:从病因、诊断治疗方法、疗效评价等方面就2004年~2005年30例病例进行分析。结论:应用该方法,优良率达90%以上,实践证明该方法是一种良好的治疗胫骨上端复发性骨巨细胞瘤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带血管腓骨翻转内固定联合胫骨微创截骨Ilizarov骨延长术治疗先天性胫骨假关节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10年1月至2017年12月,采用带血管腓骨翻转内固定联合胫骨微创截骨Ilizarov骨延长术治疗先天性胫骨假关节患者21例,男9例、女12例;年龄6~14岁,中位数11岁;初次手术20例,经4次手术后病情复发1例;均有患肢成角短缩畸形。术后随访观察患肢畸形矫正、长度恢复、功能恢复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本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8~42个月,中位数32个月。胫骨骨延长2.10~13.20 cm,中位数8.00 cm。拆除外固定架时间18~36个月,中位数28个月。调整外固定架次数为4~12次,中位数8次。截骨处骨折均愈合。胫骨近端外翻角,术前12.62°±4.80°、末次随访3.33°±1.20°;踝关节外翻角,术前15.48°±4.68°、末次随访4.57°±2.62°;双侧胫骨长度差,术前(9.10±3.55)cm、末次随访(1.49±0.55)cm;下肢功能评价量表评分,术前(48.20±4.33)分、末次随访(75.33±3.71)分。2例出现再骨折,给予二次手术后骨折愈合;2例出现跟腱短缩、1例出现膝关节屈曲畸形,经康复锻炼后均好转;1例出现胫骨前侧切口脂肪液化开裂,经多次换药后切口愈合;所有患者均未出现血管神经损伤和骨髓炎。结论:采用带血管腓骨翻转内固定联合胫骨微创截骨Ilizarov骨延长术治疗先天性胫骨假关节,可矫正患肢畸形、恢复患肢长度、促进患肢功能的恢复,且并发症较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新型取骨铣刀在髂骨取骨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00年3月至2011年4月,对45例患者采用新型取骨铣刀进行髂骨取骨.男32例,女13例;年龄18 ~65岁,中位数36岁.肱骨干骨折8例,股骨干粉碎性骨折15例,胫腓骨粉碎性骨折22例.随访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患者满意度.结果:手术切口长2 ~4 cm,中位数2 cm.手术时间8~15 min,中位数10 min.术中出血量10~20 mL,中位数17 mL.术后出血量3~12 mL,中位数6 mL.术后6个月,供骨区麻木的发生率为4.4%、疼痛的发生率为6.7%.术后10d、30 d、6个月随访时,0~10数字疼痛强度量表评定结果分别为(2.12±1.25)分、(0.26±0.12)分、(0.08±0.11)分.均无髂嵴凹陷、腹壁疝、髂骨骨折、切口感染、血肿发生.结论:采用新型取骨铣刀髂骨取骨,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出血量少、并发症少、患者满意度高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应用锁定内支架微创技术治疗胫骨中下段复杂性骨折临床效果.方法:对采用该方法治疗的21例胫腓骨中下段患者进行了1年以上随访,对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予以统计并采用Johner-Wruhs胫骨骨折疗效评定标准法进行疗效评定.结果:21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本组手术时间50~ 100 min,中位数70 min,术中出血50 ~ 200 mL,中位数90mL,切口均Ⅰ期愈合.X线片显示骨折对位满意,骨折全部获得愈合,愈合时间12 ~21周,中位数14周,21例均获随访,1例术后3个月骨折端吸收,植骨后骨折愈合,根据Johner-Wruhs胫骨骨折疗效评定标准法进行疗效评定:优19例,良1例,可1例,优良率95.2%.结论:Mippo技术应用锁定内支架技术微创治疗胫腓骨中下段复杂性骨折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少,减少了医源性损伤,加速骨折愈合及术后踝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的优点,为治疗胫骨中下段复杂性骨折提供更多的选择方案.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比单纯开放楔形胫骨高位截骨术、关节镜清理联合开放楔形胫骨高位截骨术、关节镜清理联合腓骨近端截骨术三种保膝方案治疗膝内侧间室骨关节炎的疗效。方法:自2016年1月至2022年8月,82例(82膝)内侧膝骨关节炎患者接受保膝手术治疗,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3组:A组单纯行开放楔形胫骨高位截骨术(23例),B组行关节镜清理联合开放楔形胫骨高位截骨术(30例),C组行关节镜清理联合腓骨近端截骨术(29例)。分别记录三组手术时间、围手术期出血量、术前及术后随访时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评分、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所有病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为(20.4±8.5)个月。A组和C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较B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围手术期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较C组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三组HSS评分和VAS评分较术前均有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较C组改善更为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4.
李银飞 《中医正骨》2014,(5):70-70,72
目的:探讨膝关节周围骨折术后的康复护理。方法:对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的70例膝关节周围骨折患者进行了系统的术后康复护理,70例患者中,髌骨骨折20例、胫骨平台骨折32例、胫骨上段骨折18例。均于术后6个月,测量患膝关节活动度,采用HSS膝关节评分标准评价患膝功能。结果:70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8~12个月,中位数9个月;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8~10周,中位数8.5周。术后6个月,患膝功能改善,HSS评分72~86分,中位数82.5分;关节活动度100°~125°,中位数113°;患者均恢复正常工作、生活。无内固定失效、膝关节僵硬等并发症发生。结论:膝关节周围骨折术后采用系统的康复护理,有利于患肢功能恢复,避免膝关节功能障碍等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踝关节镜下清理联合局部微骨折术治疗距骨骨样骨瘤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18年4月至2020年12月,采用踝关节镜下清理联合局部微骨折术治疗距骨骨样骨瘤患者7例。男5例,女2例。年龄17~23岁,中位数20岁。病变位于左侧距骨颈3例,右侧距骨颈3例,左侧距骨体1例。分别于术前、术后3个月,采用踝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评价踝关节疼痛情况,采用美国足与踝关节协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 AOFAS)踝与后足评分标准评价踝关节功能。随访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本组7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8~12个月,中位数10个月。踝关节疼痛VAS评分,术前(6.43±1.27)分,术后3个月(0.43±0.53)分;AOFAS踝与后足评分,术前(39.57±10.44)分,术后3个月(92.86±3.58)分。均未发生切口感染、肿瘤复发等并发症。结论:采用踝关节镜下清理联合局部微骨折术治疗距骨骨样骨瘤,能够缓解踝关节疼痛,改善踝关节功能,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载抗生素硫酸钙混合髂骨植骨联合穿支皮瓣移植治疗胫骨慢性骨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2015年10月至2017年5月,采用载抗生素硫酸钙混合髂骨植骨联合穿支皮瓣移植治疗胫骨慢性骨髓炎患者13例。男12例,女1例。年龄27~60岁,中位数43岁。均为胫骨骨折术后慢性骨髓炎患者,其中胫骨开放性骨折7例、闭合性骨折6例。贴骨瘢痕面积1. 0 cm×1. 5 cm至3. 5 cm×9 cm。病变位于胫骨近端2例、胫骨中段4例、胫骨远端7例。病程3个月至2年,中位数7个月。术后随访观察皮瓣成活、骨质愈合及骨髓炎复发情况,末次随访时按照鲁玉来等制定的慢性骨髓炎疗效标准评定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15个月,中位数13个月。皮瓣均成活,外观及质地良好。骨质均愈合,愈合时间3~6个月,中位数5个月。至末次随访时,所有患者骨髓炎均未复发,按照上述疗效标准评定疗效,均好转。结论:载抗生素硫酸钙混合髂骨植骨联合穿支皮瓣移植治疗胫骨慢性骨髓炎,皮瓣成活率高、外观及质地良好,骨质愈合率高,骨髓炎复发率低,综合疗效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胫骨横向骨搬移术治疗下肢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14年2月至2018年9月,采用胫骨横向骨搬移术治疗下肢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20例,均为男性。年龄31~56岁,中位数38岁。左侧12例,右侧8例。均有吸烟史,吸烟时间5~33年,中位数21年;吸烟量每日5~60支,中位数35支。均经正规非手术或其他手术治疗无效。均有下肢静息痛和间歇性跛行。下肢单纯溃疡6例,单纯坏疽9例,溃疡和坏疽5例。病程1~7年,中位数3年。记录创面愈合时间,测量跛行距离、足趾皮肤温度及踝肱指数,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评价患者平卧位休息1 h后患肢静息痛程度,术后随访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4~69个月,中位数40个月。术后1个月,患者的跛行距离较术前增加[(120±20)m,(1320±531)m,t=10.053,P=0.001]、足趾皮肤温度较术前增高[(28.79±0.58)℃,(32.22±1.01)℃,t=15.188,P=0.001]、踝肱指数较术前增大(0.44±0.03,0.84±0.09,t=23.150,P=0.001)、患肢静息痛VAS评分较术前降低[(5.30±1.78)分,(1.30±1.21)分,t=10.066,P=0.001]。20例患者中17例创面愈合,愈合时间(3.6±2.7)个月;3例创面未愈合,其中1例经加强换药后创面最终愈合,1例术后3个月因足部缺血症状加重行小腿中上段截肢术,1例因截骨块感染自行在其他医院摘除骨块后行截肢术。至末次随访时,所有已愈合的溃疡或坏疽均未复发,均未出现胫骨骨折、钉道感染、截骨块延迟愈合、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结论:胫骨横向骨搬移术治疗下肢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可以减轻患肢疼痛症状、增加跛行距离、提高足趾皮肤温度及踝肱指数,有利于创面愈合,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骨巨细胞瘤围手术期康复护理的对策。方法:24例骨巨细胞瘤患者术前进行心理护理和疾病知识的介绍,记录疼痛情况和肿块的大小;术后严密监测生命体征,观察四肢未稍循环,记录出血、疼痛等情况.加强伤口及引流管的护理,早期进行康复指导及功能锻炼。结果:能够配合医生进行各项治疗与护理工作,掌握功能锻炼的方法与技巧,24例骨巨细胞瘤患者均安全渡过围手术期,未出现并发症。结论:正确的护理措施及康复护理方法,对确保手术成功及促进患者术后的康复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逆损伤机制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SchatzkerⅣ型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采用逆损伤机制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SchatzkerⅣ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36例。男11例,女25例;年龄30~69岁,中位数54岁;左膝22例,右膝14例;均为闭合性骨折。受伤至手术时间2~10 d,中位数4 d。术中先从膝关节外侧切口撬拨、复位嵌入骨折断端的股骨外侧髁,掏出嵌入骨折断端的外侧半月板,然后逆SchatzkerⅣ型胫骨平台骨折膝关节屈曲内旋内翻的损伤机制,在维持膝关节伸直位牵引状态下外旋外翻小腿,完成膝关节和胫骨平台后内侧骨块的复位,再从膝关节内侧切口进一步复位胫骨平台后内侧骨折块后,用锁定支撑钢板固定骨折。记录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随访观察骨折愈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评分评价膝关节疼痛情况,采用Rasmussen膝关节功能评分评价膝关节功能。结果:本组手术时间58~203 min,中位数130 min;术中出血量100~300 mL,中位数180 mL。36例患者均获随访...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有限切开植骨钢板内固定治疗SchatzkerⅡ、Ⅲ型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11年7月至2013年3月,采用有限切开植骨钢板内固定治疗SchatzkerⅡ、Ⅲ型新鲜闭合性胫骨平台骨折患者30例,男16例、女14例。年龄27~65岁,中位数50岁。左膝17例,右膝13例。按照Schatzker分型方法,Ⅱ型18例、Ⅲ型12例。合并外侧副韧带损伤5例、前交叉韧带损伤1例、半月板损伤4例。术前膝关节X线、CT及MRI检查均显示内侧髁完整,外侧胫骨平台塌陷。伤后至手术时间3~10 d,中位数6 d。术后随访观察骨折愈合、并发症发生及患肢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手术时间85~106 min,中位数96 min;术中出血量90~130 m L,中位数110 m L。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7~17个月,中位数12个月。切口均甲级愈合。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3~6个月,中位数4个月。均未发生内固定松动、断裂、关节面再次塌陷等并发症。采用纽约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标准评价疗效,优20例、良7例、可3例。结论:采用有限切开植骨钢板内固定治疗SchatzkerⅡ、Ⅲ型胫骨平台骨折,创伤小,骨折愈合率高,有利于患肢功能的恢复,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