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春丽  梅伟  杨勇 《中医正骨》2003,15(11):38-38
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是一种较好的颈后路减压术式 ,远期疗效稳定 ,自 1995~ 2 0 0 1年 ,我们应用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 12 5例 ,疗效满意。总结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12 5例 ,男 81例 ,女 4 4例。年龄 4 8~72岁 ,平均 5 7.1岁。均符合脊髓型颈椎病的诊断〔1〕。其中伴有颈椎后纵韧带骨化 (OPLL) 2 8例 ,伴有发育性颈椎管狭窄 (DCS) 35例 ,病程 2个月~ 10年 ,平均 18个月。1.2 症状和体征 脊髓型颈椎病的症状和体征较为复杂。本组表现为 :①单一或多个肢体麻木 ,不规则感觉障碍 10 5例 ;②手部…  相似文献   

2.
后路颈椎椎管扩大成形术通过扩大椎管矢状径达到减压目的,不过多破坏颈椎稳定性,已被广泛应用于颈椎病的治疗。2003年3月至2007年9月,笔者采用后路侧块悬吊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28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探讨颈后路微钛板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联合侧块螺钉内固定术治疗伴不稳的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Multilevel 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 MCSM)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至2020年5月颈后路微钛板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联合侧块螺钉内固定术治疗31例伴不稳的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临床资料。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和并发症,比较手术前后C2~7 Cobb角、颈椎活动度(Range of Motion, ROM)、椎管矢状径和椎管横截面积,并计算椎管扩大率。采用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JOA)评分评估术后神经功能改善情况,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评分和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 NDI)评价患者疼痛和功能改善情况。结果:31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并获随访,手术时间为(178.25±10.08) min,术中出血量为(208.06±40.69) mL,术后引流...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异体楔形骨块双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颈椎病和颈髓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9月-2013年9月收治的19例颈椎病患者和6例颈髓损伤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给予异体楔形骨块双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结果:术前、术后的患者的JOA评分对比(P0.01);术后患者的颈椎ROM评分明显低于术前(P0.05);24个完全融合(52.2%),16个部分融合(34.8%),6个未融合(13.0%)。均未出现骨块移位、破裂等情况。结论:对颈椎病和颈髓损伤患者运用后路双开门椎板扩大成形术进行治疗,能够促进患者脊髓功能的快速恢复,具有较强的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颈后路椎管成形术联合C4—5椎间孔扩大术治疗多节段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将142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分为2组:A组67例行椎管成形术联合椎间孔扩大术,B组75例行单纯椎管成形术。观察2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轴性症状、颈椎曲度及稳定性的变化,比较C5神经根麻痹发生率。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未出现脊髓受损程度加重等情况发生。A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B组(P<0.05)。术后2组患者在神经功能恢复(JOA评分)、轴性症状(VAS评分)、颈椎曲度及颈椎活动度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A组出现C5神经根麻痹1例(2%),B组出现7例(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中,对C4—5椎间孔进行适当扩大可降低C5神经根麻痹的发生率,且不会对颈椎曲度、稳定性及术后轴性症状造成影响。  相似文献   

7.
发育性颈椎管狭窄即椎管矢径<11 mm,椎管椎体矢径比(Pavlov比率)<0.75,是脊髓型颈椎病发生的重要因素。无症状或有轻度脊髓受压症状的发育性颈椎管狭窄患者,即使合并后纵韧带钙化,采用非手术方法治疗也可取得良好效果[1]。而一旦出现较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颈椎后路单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结合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合并颈椎不稳的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13年1月至2015年10月收治21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男11例,女10例。年龄41~69岁,中位数57岁。影像学检查显示,所有患者脊髓受压节段均≥3个,均合并不同程度的颈椎不稳(邻近椎体移位> 3. 5 mm或成角> 11°),3例合并黄韧带骨化、6例合并后纵韧带骨化、8例合并发育性颈椎管狭窄、8例合并不同程度的颈椎反弓,所有患者椎弓根螺钉植入条件良好。病程6~24个月,中位数14个月。均经后路行单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和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中以Centerpiece钛板固定开门侧。分别于术前和末次随访时评定患者的颈肩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 Orthopedic Association,JOA)脊髓型颈椎病评分及C_2~C_7 Cobb角,同时观察术中及术后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其中C_3~C_6节段手术9例、C_3~C_7节段手术12例。21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36个月,中位数18个月。均未出现门轴侧断裂及再关门现象,椎弓根螺钉位置良好。1例出现C_5神经根麻痹症状,1例出现颈部轴性症状,给予康复锻炼等对症治疗,至术后6个月时症状基本消失。与术前相比,末次随访时患者的颈肩部疼痛VAS评分明显降低[(5. 6±1. 6)分,(3. 1±1. 1)分,t=3. 150,P=0. 000],JOA评分明显增加[(7. 6±2. 4)分,(14. 1±1. 6)分,t=4. 320,P=0. 000],C_2~C_7Cobb角明显增大(7. 2°±6. 5°,12. 6°±7. 4°,t=5. 020,P=0. 000)。结论:采用颈椎后路单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结合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合并颈椎不稳的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可有效改善因脊髓受压引起的症状和体征、维持颈椎稳定、恢复颈椎正常曲度,且并发症较少。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单开门颈椎管扩大减压椎管成型微型钢板固定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对62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行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于开门侧行微型钛板固定于棘突根部及侧块,根据术前、术后、随访时颈椎SCT片,观察扩大椎管直径变化,48例患者随访0.5-3.0a,平均1.25a,以JOA评分评价神经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术前JOA评分平均9.3,随访时JOA评分平均15.6,其中优39例(81.2%),良7例(14.5%),可2例(4.3%)。术后SCT示,椎管直径扩大3.5-7.0mm,平均5.2mm,无再关门现象,脊髓受压解除。结论: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减压椎板成型微钛板固定术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椎管扩大稳定持久,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治疗效果。方法:2002年1月~2009年5月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33例,术前和术后JOA评分和恢复率,硬脊膜囊矢状径和膨胀回复率评价临床效果。结果:术后随访7个月~4年6个月(平均8±3.5个月),本组病例术后JOA评分和硬脊膜囊矢状径较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系统评价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跳跃式与连续性微型钛板固定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 CSM)的优劣。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有关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跳跃式与连续性微型钛板固定治疗多节段CSM对比研究的文献,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22年11月10日。跳跃固定组和连续固定组分别采用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跳跃式与连续性微型钛板固定治疗。由2名研究人员独立筛选文献、提取数据并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采用RevMan5.4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2项研究,其中非随机干预性研究11项、随机对照试验1项;共涉及1037例患者,其中跳跃固定组528例、连续固定组509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2组患者末次随访时日本骨科学会评分、神经功能改善率、术后颈椎曲度、术后颈椎活动度、C5神经根麻痹和轴性症状发生率、住院时间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与连续...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脊髓型颈椎病外科手术治疗疗效。方法:对166例脊髓型颈椎病病例分别应用颈椎后路“单开门”、“双开门”手术和颈前路减压植骨手术治疗,评估疗效。结果:术后疗效优109例,良42例,不变5例,变坏3例,优良率达95%;后路单开门137例,优良率97.8%。疗效与病种、严重程度、年龄、病程时间均相关。结论:脊髓型颈椎病后路的椎管扩大成形“单、双开门”手术是值得推荐的优良术式之一。  相似文献   

13.
脊髓型颈椎病(cervecalspondyloticmyelopa--thy,CSM),临床较常见,严重者需手术治疗。我院骨科自2003年以来,应用后路单开门侧块螺钉悬吊加植骨颈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26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寻既简单安全,又经济有效治疗长阶段脊髓型颈椎病的治疗方法。方法:通过对2008年2月~2011年2月27例长阶段脊髓型颈椎病采取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后疗效分析,探讨治疗长阶段脊髓型颈椎病的最佳治疗方案。结果:所有病人均获得12~24个月随访,平均15.5个月。术后12月随访JOA评分为7~15分,平均10.7±2.3分,与术前JOA评分分值行配对资料t检验有显著性差异。分类评估:优15例,良8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为:85.18%。结论: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长阶段脊髓型颈椎病操作简单、安全,能有效解除脊髓压迫,重建颈椎稳定性,促进病情康复及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多节段颈椎管狭窄症的长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至2019年3月郑州市骨科医院收治的120例多节段颈椎管狭窄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DI)评分、Cobb角、颈椎曲度,统计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脊髓神经损伤症状复发率、优良率。结果:患者总并发症发生率为14.17%,总复发率为4.17%,治疗的优良率为95.83%。经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后,各时间段与术前相比,患者VAS评分均降低,Cobb角、颈椎曲度均减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6个月与术后2周相比,患者VAS评分降低,Cobb角、颈椎曲度减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1年与术后6个月相比,患者VAS评分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2年与术后1年相比,患者VAS评分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经颈椎后路单开...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外伤性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患者的疗效。方法对22例外伤性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患者采用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随访并观察疗效。结果患者均获随访,术后患者的症状、体征得到有效缓解,神经功能较术前有明显改善。JOA评分平均改善率为64%。结论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扩大了颈椎管的容积,使颈脊髓获得向后移行的空间,使脊髓前后方均得以减压,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不同手术入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CSM)的临床疗效。方法 109例多节段CSM患者依照不同手术入路分为前路组(n=38)、后路组(n=34)、联合入路组(n=37),比较3组治疗效果,统计分析3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随访JOA评分、症状消失时间、膨胀回复率。结果联合入路组的临床优良率、随访JOA评分、症状消失时间、膨胀回复率优于前路组和后路组(P均0.05),但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则高于前路组和后路组(P均0.05);前路组和后路组在临床优良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症状消失时间方面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但前路组随访JOA评分、膨胀回复率优于后路组(P均0.05)。结论前入路、后入路、前后联合入路手术均是治疗多节段CSM的有效方法;前入路手术减压效果更好,后入路手术风险小、费用少,前后联合入路手术加压效果好、稳定性更强,但是需要有效控制手术时间,手术操作难度较大;建议合理选择手术适应证,提高优良率和JOA评分,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跳跃式与连续式微型钛板内固定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采用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跳跃式微型钛板内固定治疗60例(跳跃式固定组),C_3、C_5、C_7开门侧予以Arch钛板固定,C_4、C_6开门侧予以传统缝线固定;采用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连续式微型钛板内固定60例(连续式固定组),C_3~C_7开门侧均予以Arch钛板固定。同时按照内固定方式不同将600节椎板固定节段分为钛板固定节段和缝线固定节段。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费用、住院时间、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脊髓型颈椎病评分(17分法)、颈椎功能障碍指数(the neck disability index,NDI)评分、JOA改善率、颈椎曲度指数、颈椎活动度、脊髓后移距离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钛板固定节段和缝线固定节段的椎管矢状径、Pavlov比值、椎板开门角度。结果:①一般指标。跳跃式固定组住院费用少于连续式固定组[(5.56±0.29)万元,(7.76±0.37)万元,t=-36.383,P=0.000];2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305.50±59.99)mL,(292.50±52.35)mL,t=1.265,P=0.208;(132.33±16.79)min,(132.67±18.88)min,t=-0.102,P=0.919;(10.38±2.34)d,(10.42±2.36)d,t=-0.078,P=0.938]。②JOA脊髓型颈椎病评分。术前和术后1年,2组患者JOA脊髓型颈椎病评分比较,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9.58±1.37)分,(9.55±1.53)分,t=0.126,P=0.900;(14.52±1.52)分,(14.42±1.64)分,t=0.400,P=0.690];术后1年,2组患者JOA脊髓型颈椎病评分均高于术前(t=49.103,P=0.000;t=48.991,P=0.000)。③NDI评分。术前和术后1年,2组患者NDI评分比较,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7.40±10.10)分,(27.70±9.91)分,t=-0.164,P=0.870;(14.17±6.08)分,(14.43±5.38)分,t=-0.255,P=0.799];术后1年,2组患者NDI评分均低于术前(t=-13.285,P=0.000;t=-10.365,P=0.000)。④JOA改善率。术后1年,2组患者JOA改善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8.73±16.13)%,(67.88±16.36)%,t=0.355,P=0.723]。⑤颈椎曲度指数。术前和术后1年,2组患者颈椎曲度指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0.07±3.63)%,(19.76±3.15)%,t=0.495,P=0.622;(19.92±3.82)%,(19.53±3.20)%,t=0.614,P=0.540];术后1年2组患者颈椎曲度指数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794,P=0.430;t=-1.186,P=0.240)。⑥颈椎活动度。术前和术后1年,2组患者颈椎活动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45.52°±5.76°,44.93°±3.75°,t=-0.672,P=0.503;32.78°±6.59°,32.81°±5.03°,t=-0.031,P=0.975);术后1年,2组患者颈椎活动度均小于术前(t=-42.051,P=0.000;t=-32.826,P=0.000)。⑦脊髓后移距离。术后1年,2组患者脊髓后移距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97±0.43)mm,(3.09±0.61)mm,t=-1.243,P=0.216]。⑧椎管矢状径。时间因素与分组因素不存在交互效应(F=1.929,P=0.165);钛板固定节段和缝线固定节段椎管矢状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即不存在分组效应(F=0.001,P=0.972);手术前后不同时间点之间椎管矢状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存在时间效应(F=14 533.825,P=0.000);钛板固定节段和缝线固定节段椎管矢状径随时间均呈先增加后小幅度下降趋势,且二者的变化趋势完全一致[(10.09±0.79)mm,(17.16±1.26)mm,(16.91±1.30)mm,F=5 954.60,P=0.000;(10.25±0.96)mm,(17.07±1.52)mm,(16.83±1.56)mm,F=953.260,P=0.000]。⑨Pavlov比值。时间因素与分组因素不存在交互效应(F=1.516,P=0.219);钛板固定节段和缝线固定节段Pavlov比值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即不存在分组效应(F=0.004,P=0.950);手术前后不同时间点之间Pavlov比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存在时间效应(F=2 499.316,P=0.000);钛板固定节段和缝线固定节段Pavlov比值随时间均呈先增加后小幅度下降趋势,且二者的变化趋势完全一致[(74.11±4.50)%,(93.52±5.98)%,(93.34±6.00)%,F=1 945.93,P=0.000;(74.54±4.78)%,(93.63±5.49)%,(92.72±5.55)%,F=497.54,P=0.000]。⑩椎板开门角度。术后3 d和术后1年,缝线固定节段的椎板开门角度均小于钛板固定节段(38.91°±4.86°,41.15°±3.88°,t=4.676,P=0.000;37.04°±4.71°,41.20°±4.02°,t=9.808,P=0.000);术后1年,钛板固定节段的椎板开门角度与术后3 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60,P=0.208);缝线固定节段的椎板开门角度小于术后3 d(t=-29.709,P=0.000)。(11)安全性。2组患者均未出现心脑血管意外事件、颈部轴性症状和切口感染等并发症。跳跃式固定组4例出现C5神经根麻痹,连续式固定组3例出现C5神经根麻痹; 7例患者均予甘露醇脱水、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抗炎和甲钴胺营养神经治疗后,C5神经根麻痹症状消失。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 000,P=1. 000)。结论:采用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跳跃式微型钛板内固定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虽然存在缝线固定节段开门角度丢失问题,但可取得与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连续式微型钛板内固定相当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且可明显降低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经后路单侧开窗椎管成形术治疗老年多节段腰椎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经后路单侧开窗椎管成形术治疗老年多节段腰椎椎管狭窄症患者48例,男22例,女26例。年龄58~74岁,中位数64.5岁。L3~4、L4~5、L5 S1狭窄9例,L3~4、L4~5狭窄11例,L4~5、L5S1狭窄28例。中央型狭窄36例,侧隐窝狭窄12例。所有患者均有间歇性跛行,其中33例合并下腰痛,15例合并下肢疼痛;29例下肢皮肤感觉异常,14例直腿抬高试验阳性,5例鞍区感觉障碍。病程0.5~11年,中位数3.5年。所有患者均未合并腰椎不稳症、腰椎滑脱症、腰椎侧弯及后凸畸形。术后随访观察腰椎稳定性、腰部功能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本组手术时间(2.80±0.50)h,术中出血量(325.00±42.00)mL。术中1例患者发生硬膜囊撕裂,经硬膜囊表面覆盖肌筋膜片并严密缝合后未出现脑脊液漏,未发生神经根损伤等并发症。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4~56个月,中位数26.5个月。术后无1例患者发生腰椎不稳,腰部功能按照日本骨科学会腰背痛疗效评分标准(15分法)评定,优23例、良19例、中4例、差2例。结论:经后路单侧开窗椎管成形术治疗老年多节段腰椎椎管狭窄症,创伤小、减压彻底、术后患者腰部功能恢复好、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罗莉娜 《内蒙古中医药》2013,32(21):158-159
目的:探讨颈椎前入路手术减压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围手术期护理效果和体会。方法 2009年1月~2012年12月,39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行前路减压手术治疗。术前护理主要包括心理护理、术中体位和术后卧位训练,而术后重点加强生命体征监测和呼吸道管理。结果:39例患者平均住院(16.3±7.6)天,均获随防3~48个月,平均(23.3±9.7)个月。根据JOA标准评定临床疗效,其优良率达76.8%。术后护理发现1例患者伤口血肿导致呼吸进行性困难,及时急诊手术解除危险。结论:围手术期心理护理和术后呼吸道护理有利于前路手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围手术期安全和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