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吴震  陆建伟  徐卫星  卢笛  王健  张春 《中医正骨》2012,24(12):36-37
目的:观察张力带别针结合钢缆内固定治疗髌骨横形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10年2月至2012年3月,采用张力带别针结合钢缆内固定治疗髌骨横形骨折患者58例,男38例,女20例.年龄21 ~ 68岁,中位数37岁.左膝20例,右膝38例.车祸伤16例,跌伤30例,高处坠落伤7例,其他伤5例.受伤至手术时间6h至7d.术后随访观察骨折愈合、并发症发生及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并评价综合疗效.结果:本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 ~ 24个月,中位数13个月.切口均Ⅰ期愈合.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4 ~10周,中位数6周.均无感染、内固定物松动等并发症.参照Bostman髌骨骨折疗效评价标准评定疗效,优55例,良3例.结论:张力带别针结合钢缆内固定治疗髌骨横形骨折,具有操作简便、固定效果好、并发症少等优点,有利于促进患者膝关节功能早期恢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空心拉力钉结合张力带钢丝内固定治疗髌骨横行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空心拉力钉结合强力带钢丝治疗髌骨横行骨折患者20例,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优18例,良2例,疗效满意。结论空心拉力钉结合张力带钢丝内固定治疗髌骨横行骨折操作简单,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并分析空心钉结合张力带内固定与克氏针张力带内固定治疗髌骨横形骨折的疗效差异。方法选取该院2016年4月—2017年2月所收治的50例髌骨横形骨折患者,将他们分为A组克氏针张力带内固定组20例和B组空心钉结合张力带内固定组30例。观察并分析两组使用不同固定方式的患者的Neer评分差异以及手术出血量、手术所用时间的最终结果。结果与使用克氏针张力带内固定治疗方法的髌骨横形骨折患者相比,使用空心钉结合张力带内固定的患者在手术所用时间和手术出血量控制上都处于优势地位。在Cassebaum评分方面,使用克氏针张力带内固定治疗方法的B组评分较差,两组患者的相关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空心钉结合张力带内固定疗法与克氏针张力带内固定疗法相比,不仅成本费用相对较低,而且具有一定的科学有效性,能够有效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降低感染率,对髌骨横形骨折患者而言,空心钉结合张力带内固定疗法更佳。  相似文献   

4.
汤金城  李兴华 《中医正骨》2013,(12):52-53,55
目的:观察张力带别针系统联合钢丝环扎内固定治疗髌骨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09-2011年,采用张力带别针系统联合钢丝环扎内固定治疗髌骨粉碎性骨折患者23例,男16例,女7例.年龄27~69岁,中位数41岁.左侧13例,右侧10例.伤后至就诊时间0.5 h至7 d,中位数5 d.术后随访观察骨折愈合、并发症发生及患肢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8~14个月,中位数11个月.骨折均获得骨性愈合,愈合时间8~16周,中位数12周.均无切口感染、骨折再移位、针尾刺激痛及内固定松动、断裂、退出等并发症发生.按照Bstman髌骨骨折疗效评分标准评定疗效,优15例、良5例、可3例.结论:采用张力带别针系统联合钢丝环扎内固定治疗髌骨粉碎性骨折,固定牢靠,骨折愈合快,疗效确切,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自2006年10月至2008年12月,笔者应用空心钉及钢缆内固定治疗髌骨横形骨折56例,疗效满意,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治疗髌骨横行骨折的方法。方法:采用空心钉加用张力带钢丝治疗35例髌骨横行骨折。结果:35例病例均无内固定松脱、断裂、复位丢失和骨不连。优30例,良3例,可2例。结论:空心钉结合张力带钢丝内固定技术符合骨折内固定原则,骨折固定牢靠。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改良张力带内固定与镍钛聚髌器内固定治疗髌骨横形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至2014年10月接受手术治疗的63例髌骨横形骨折患者的病例资料,接受改良张力带内固定手术治疗者34例(改良张力带组),接受镍钛聚髌器内固定手术治疗者29例(镍钛聚髌器组)。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末次随访时的B9stman髌骨骨折临床疗效评分。结果:2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改良张力带组(60.35±7.05)min、镍钛聚髌器组(61.83±6.23)min,2组患者手术时间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80,P=0.384)。2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4~36个月,中位数26个月。骨折均愈合,骨折愈合时间改良张力带组(13.96±0.45)周、镍钛聚髌器组(14.23±0.51)周,2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80,P=0.674)。末次随访时的2组患者膝关节B9stman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9.35±1.55)分,(29.59±1.05)分,t=0.712,P=0.496]。改良张力带组,术后并发膝关节活动时疼痛12例,骨折愈合后取出内固定,疼痛缓解;并发克氏针或张力带钢丝(钛缆)移位、松动4例,行支具外固定至骨折愈合。镍钛聚髌器组无膝关节疼痛及内固定移位、松动等并发症发生。改良张力带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于镍钛聚髌器组(P=0.000)。结论:镍钛聚髌器内固定与改良张力带内固定治疗髌骨横形骨折的临床疗效相当,但前者固定更牢固,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双钢缆张力带克氏针联合记忆钉内固定治疗MayoⅡB型尺骨鹰嘴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12年5月至2016年6月,采用双钢缆张力带克氏针联合记忆钉内固定治疗MayoⅡB型尺骨鹰嘴骨折患者13例,男4例、女9例。年龄25~56岁,中位数42岁。病程4~14 d,中位数7 d。术后随访观察骨折愈合、患肢功能恢复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20个月,中位数17个月。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6~8周,中位数7周。末次随访时,采用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价疗效,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88.8±10.2)分,优9例、良3例、可1例。无切口感染、克氏针钢丝断裂、骨折移位、骨化性肌炎等并发症发生。结论:采用双钢缆张力带克氏针联合记忆钉内固定治疗MayoⅡB型尺骨鹰嘴骨折,骨折愈合率高,能促进患肢功能恢复,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空心钉配合张力带钢丝内固定术治疗髌骨横断骨折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2009年4月-2013年7月,采用空心钉张力带钢丝治疗髌骨横断骨折18例,其中男11例,女7例;年龄16~53岁,平均36岁;均为闭合性横断骨折。结果:术后18例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13个月。其中,优12例,良6例,优良率达100%,无一例出现皮肤坏死、深部感染、内固定松动、断裂及骨折再移位等并发症。结论:空心钉配合张力带钢丝内固定治疗髌骨横断骨折可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0.
周辉  陈确  黄敏 《中医正骨》2006,18(7):26-26
髌骨骨折是下肢多发骨折之一,属关节内骨折。克氏针加张力带钢丝固定是目前疗效最确切的治疗方法,但该法并发症不少。自2001~2005年,作者采用空心拉力钉加钢丝张力带固定治疗髌骨骨折28例,获满意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鹰嘴钢板与克氏针张力带在尺骨鹰嘴骨折治疗中的应用进行比较分析。方法:选取2007年3月~2013年3月间的尺骨鹰嘴骨折患者104例,随机分为张力带组和鹰嘴钢板组,给予相应的固定治疗。并且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张力带组中患者的疾病治疗优良率为90.39%,而鹰嘴钢板组中患者的疾病治疗优良率为94.23%,即两组尺骨鹰嘴骨折患者在进行相应的疾病治疗后疾病情况均有一定的改善,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尺骨鹰嘴骨折患者进行疾病治疗时采取鹰嘴钢板与克氏针张力带固定的临床疗效无显著差异,均有临床疗效,值得积极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小切口克氏针内固定和小切口钢板内固定治疗青年锁骨中段A型骨折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及卫生经济学指标。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手术治疗的52例青年锁骨中段A型骨折患者的病例资料,采用小切口克氏针内固定治疗者32例(A组),采用小切口钢板内固定治疗者20例(B组)。比较2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内固定取出费用、采用肩关节Neer评分评定的肩关节功能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①一般情况。52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9-16个月,中位数11.5个月。2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70±2.20)周,(11.30±1.70)周t=0.942,P=0.351];A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内固定取出费用均少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0.32±17.51)mL,(40.73±15.11)mL,t=-5.860,P=0.000;(20.55±10.16)min,(50.12±17.26)min,t=-12.505,P=0.000;(6.63±1.27)d,(8.34±1.11)d,t=-4.182,P=0.000;(3 500.75±500.63)元,(7 500.74±300.85)元,t=-13.317,P=0.000;(1 100.23±350.93)元,(3 500.25±200.32)元,t=-16.708,P=0.000]。②肩关节功能。A组优18例、良12例、中2例,B组优10例、良9例、中1例。2组患者肩关节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362,P=0.717)。③并发症发生率。A组术后2例患者出现针尾刺激症状,B组1例患者发生钢板远端螺钉拔出。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0,P=1.000)。结论:小切口克氏针内固定和小切口钢板内固定都是治疗青年锁骨中段A型骨折的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但前者具有创伤小、费用低的优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锁骨钩钢板与克氏针张力带治疗RockwoodⅢ型肩锁关节脱位和NeerⅡ型锁骨远端骨折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方法:RockwoodⅢ型肩锁关节脱位和NeerⅡ型锁骨远端骨折患者共42例,分别应用锁骨钩钢板固定30例、克氏针张力带固定12例。回顾性分析比较两者的疗效与并发症。结果:42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12~18个月,平均15个月。按Karlsson标准评估,锁骨钩钢板固定组的疗效优于克氏针张力带内固定组(2χ=7.9515,P=0.0048),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克氏针张力带固定组(P=0.0044)。结论:锁骨钩钢板固定是治疗RockwoodⅢ型肩锁关节脱位和NeerⅡ型锁骨远端骨折的一种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配合中药内服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30例。分别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配合中药内服治疗(手术+中药组)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手术组)。随访观察并对比2组患者术后患肢肿胀消退及骨折愈合情况,参照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价患肢髋关节功能。结果:2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5~12个月,中位数7.5个月;术后患肢肿胀消退,骨折均愈合;手术+中药组患肢肿胀消退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均较手术组短[(7.400±1.734)d,(8.400±1.101)d,t=2.649,P=0.013;(12.333±1.212)周,(13.200±1.186)周,t=-2.832,P=0.008],Harris 髋关节功能评分较手术组高[(90.166±2.972)分,(87.133±5.090)分,t=-2.467,P=0.020]。结论: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固定可靠,配合中药内服较单纯手术治疗更有利于消除患肢肿胀、缩短骨折愈合时间、改善髋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切开复位肱骨近端内固定锁定系统内固定配合中药薰蒸治疗复杂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复杂肱骨近端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1例.观察组采用切开复位肱骨近端内固定锁定系统内固定联合中药薰蒸治疗,对照组采用切开复位肱骨近端内固定锁定系统内固定治疗.记录并比较2组患者的骨折临床愈合时间,并于术后1年评价并比较2组患者的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及其等级.结果:2组患者骨折临床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3.9±4.2)周,(14.2±5.6)周,t=0.138,P=0.887];观察组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87.3±4.2)分,(82.9±2.9)分,t=2.735,P=0.014].2组患者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等级比较,观察组优25例、良3例、可1例、差2例,对照组优17例、良8例、可4例、差2例,观察组优于对照组(Z=-2.010,P=0.044).结论:对于肱骨近端Neer三、四部分骨折患者而言,虽然切开复位肱骨近端内固定锁定系统联合中药薰蒸与单纯切开复位肱骨近端内固定锁定系统在骨折愈合时间方面无明显差异,但切开复位肱骨近端内固定锁定系统联合中药薰蒸能够明显缓解肩关节疼痛,改善肩关节功能,疗效确切,是治疗复杂肱骨近端骨折的一种较理想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张力带钢丝配合中药熏蒸治疗髌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6例髌骨骨折行张力带钢丝固定,术后配合中药熏蒸治疗,观察临床疗效。结果:36例患者中,优32例,良5例,可2例,优良率94.8%。结论:张力带钢丝配合中药熏蒸治疗髌骨骨折,固定牢固,可早期进行功能锻炼,有效防止关节粘连,促进骨折愈合,是一种较好的治疗髌骨骨折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和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围手术期失血量。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手术治疗的316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固定者189例,采用动力髋螺钉内固定者127例,比较2组患者的围手术期失血量,并分别比较2组中不同年龄范围患者的围手术期失血量。结果:①2组患者围手术期失血量比较结果。2组患者术前隐性失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38.29±40.46)mL,(141.76±42.57)mL;t=0.931,P=0.189];动力髋螺钉组的术后隐性失血量小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组[(301.75±110.13)mL,(210.36±42.59)mL;t=8.129,P=0.000];2组患者术后显性失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1.68±22.40)mL,(97.13±20.38)mL;t=1.453,P=0.098]。②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组中不同年龄范围患者围手术期失血量比较结果。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组中年龄≥80岁患者的术前隐性失血量和术后隐性失血量均大于年龄〈80岁的患者[(158.29±48.26)mL,(87.27±32.13)mL;t=14.178,P=0.000;(326.84±100.63)mL,(215.26±32.27)mL;t=9.406,P=0.000];但两者术后显性失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4.47±17.50)mL,(99.44±21.11)mL;t=1.603,P=0.082]。③动力髋螺钉组中不同年龄范围患者围手术期失血量比较结果。动力髋螺钉组中年龄≥80岁患者的术前隐性失血量和术后隐性失血量均大于年龄〈80岁的患者[(149.76±50.16)mL,(94.67±28.93)mL;t=11.296,P=0.000;(246.67±38.69)mL,(190.00±21.52)mL;t=15.082,P=0.000];但两者术后显性失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6.29±16.96)mL,(97.25±19.93)mL;t=0.128,P=0.293]。结论: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膝关节纵切口髌骨爪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髌骨骨折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采取髌骨爪内固定治疗,对照组采取克氏针张力带内固定治疗,观察两组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关节功能恢复情况以及术后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关节功能恢复情况以及术后并发症与对照组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髌骨爪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疗效确切,有关节功能恢复快,术后并发症低等优点,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采用动力髋螺钉和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和转子下骨折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39例股骨转子间骨折和转子下骨折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采用动力髋螺钉内固定和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比较两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髋关节功能及并发症。结果:随访12~24个月,平均17个月,骨折全部愈合。动力髋螺钉组骨折愈合时间比股骨近端髓内钉组长(t=3.086 0,P=0.004 1);两组髋关节功能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3.298 3,P=0.069 4);动力髋螺钉组髋内翻的发生率高于股骨近端髓内钉组(P=0.048 9);两组股骨颈缩短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0 2)。结论:与动力髋螺钉相比,采用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骨折愈合时间短、并发症少,适用于股骨转子间骨折和转子下骨折。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俯卧位骨盆牵引下手法复位治疗胸腰椎单纯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要求的78例胸腰椎单纯压缩骨折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1例,采用俯卧位骨盆牵引下手法复位治疗;对照组37例,采用卧硬板床腰背部垫软枕治疗.2组患者均同时按照骨折三期辨证用药原则服用中药治疗,并进行腰背部功能锻炼.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2周、治疗后1个月及治疗后6个月,测定2组患者脊柱后凸Cobb's角和伤椎前缘高度,同时于治疗后6个月采用口述分级评分法评定患者的腰部疼痛情况,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胸腰椎骨折的疗效评定标准评定患者的总体疗效.结果:①腰部疼痛.治疗组0级32例、1级8例、2级1例,对照组0级22例、1级12例、2级2例、3级1例.2组患者的腰部疼痛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治疗组=0.454,95% CI(0.389,0.519);R对照组=0.551,95% CI(0.466,0.636)].②脊柱后凸Cobb's角.治疗前后不同时间Cobb's角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存在时间效应[治疗组:(18.40°±0.94°),(5.00°±0.92°),(4.30°±0.98°),(3.90°±0.45°),对照组:(18.10°±1.21°),(8.10°±1.02°),(7.80°±1.01°),(7.60°±0.82°),F=14.573,P=0.017];2组患者Cobb's角的组间差异总体上有统计学意义,即存在分组效应(F =22.350,P=0.008),除治疗前外(t=0.973,P=0.139),其余各时点对照组的Cobb's角均大于治疗组(t=20.573,P=0.007;=22.840,P=0.005;t=22.350,P=0.003);时间因素和分组因素之间存在交互效应(F=11.567,P=0.012).③伤椎前缘高度.治疗前后不同时间伤椎前缘高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存在时间效应[治疗组:(11.70±0.78)mm,(18.90±0.22)mm,(18.90±0.26) mm,(18.90±0.36) mm,对照组:(11.70±0.68) mm,(13.10±1.02)mm,(13.90±0.23)mm,(13.90±0.24) mm,F=14.553,P=0.014];2组患者伤椎前缘高度的组间差异总体上有统计学意义,即存在分组效应(F=14.670,P=0.016),除治疗前外(t=0.987,P=0.175),其余各时点对照组的伤椎前缘高度均小于治疗组(t=13.654,P=0.018;t=13.986,P=0.017;t=18.535,P=0.014);时间因素和分组因素之间存在交互效应(F=12.597,P=0.011).④总体疗效.治疗组治愈36例、好转3例、未愈2例,对照组治愈29例、好转4例、未愈4例.2组患者的总体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治疗组=0.477,95%CI(0.425,0.529);R对照组=0.525,95%CI(0.455,0.596)].结论:俯卧位骨盆牵引下手法复位可有效缓解胸腰椎单纯压缩骨折患者的腰背部疼痛症状,在纠正脊柱后凸畸形、恢复伤椎前缘高度方面疗效优于卧硬板床腰背部垫软枕疗法,是治疗该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