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探究明代浙派名医楼英的历史背景、家庭关系和生平事迹,挖掘分析其学术传承与思想文化内涵。采用田野调查和文献研究相结合的方法,考证楼英的家境、家学、家风,辨析楼英的学术传承关系:楼英家境显赫,儒学传家,由儒学医,博采众长,自学成才。之所以成为一代名医,与其良好的家庭背景和自身勤学善思密不可分。楼英的学术传承和思想文化内涵丰富且具有地域特色。  相似文献   

2.
调查走访上海市嘉定区部分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代表性中医师、中医流派继承人,了解嘉定区目前中医学术传承情况,为制定中医学术传承政策提供参考。通过调查,整理出郑氏妇科、陈氏儿科、政氏外科、黄墙朱氏世医、王氏世医等的传承脉络、学术特色、技术专长及存在的问题。调查发现,上海市嘉定区近现代名医辈出,但部分学术流派或世医缺乏良好传承,需采取措施,进一步总结、传承和发扬广大。  相似文献   

3.
中医古籍中的图像是中医文献的重要内容,与中医学术传承密切相关。本文分别从图像与文字、学术传承、中医学术传承的关系,以及图像对中医学术传承的作用等方面论述了中医古籍图像与学术传承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中医学术流派丰富和发展了中医药学理论与实践,其传承研究对于弘扬发展中医学至关重要。本文介绍了中医学术流派的形成与历史背景,论述了中医学术流派的传承与发展模式,对现代中医学术流派传承与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探讨,并结合当前社会大环境及中医学的发展规律,提出了中医学术流派传承与发展的几点对策,为进一步促进中医学术流派的生存壮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施门祝氏学术传承体系,是以京城四大名医之一的施今墨先生为源流,经四代人的传承发展而形成的一个集中医师承与院校教育为一体的学术传承体系。几十年来,秉承着"认认真真看病,老老实实做人"的宗旨,治愈了数以万计的患者,并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门人弟子。通过研究施门祝氏学术传承体系的传承人培养方法,总结出其传承特点:院校教育与师承学习的无缝衔接,临床经验与学习心得的交流分享,传统医学与现代科学的结合创新,医学技能与医德品质的同步提高。  相似文献   

6.
中医药文化伴随着中国五千多年的璀璨文明在不断地传承与发展。骨伤科作为祖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源远流长,在几千年的临床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世代传承,早已发展成为一门拥有众多学术流派的独特中医学科。随着时代的不断变化,这些流派在学术的传承与发展中发生着巨大改变。特别是近几十年来,现代科学技术与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传统中医药的传承与发展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压力。  相似文献   

7.
据中国中医药报报道,日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公布了"蒙医五疗温针流派"等第一批64家全国中医药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建设单位,其中与针灸相关的流派工作室有11家:蒙医五疗温针流派传承工作室、辽宁彭氏眼针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长白山通经调脏手法流派传承工作室、澄江针灸学派传承工作室、河南邵氏针灸流派传承工作室  相似文献   

8.
丹溪学说极大地影响了元代之后的中国医学,文章简要介绍了朱丹溪医派形成的历史渊源、形成过程,探讨其传承特点。通过对丹溪学派形成与传承特点的研究,促进中医学术流派传承发展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9.
结合中医疾病体系及诊断规范管理上"重西轻中"等现象,分析中医学术传承与创新的形制与轨迹,探讨中医学术传承与创新的"不离之宗",提出中医各家学说学科建设在学术传承与创新中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0.
旴江医学是我国重要的地方流派之一,在中国医学史上有一定的地位和影响。在对其发掘传承工作中,结合教学实践,因地制宜,使中医本科教学和旴江医学研究成果有机结合,丰富充实了中医教学内容。本文从旴江学术丰富教学内容、旴江儒医之路成才激励学生立志医学、旴江名家传统医德鼓励树立一代新医风三个方面,总结在中医教学中传承旴江医学的经验,使中医教学与科学研究、学术传承一体化。  相似文献   

11.
张志斌 《天津中医药》2006,23(5):379-382
对《温疫论》最早版本的认识,基本定论在康熙年间的石本、张本等几种版本,但系统研究其学术传承关系者尚属鲜见。文章经过对《温疫论》版本大量细致的调查,从崭新视角对其学术传承关系进行了较系统全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在明确传承学术思想概念的基础上,理清中药传承研究思路,分析金世元学术思想传承特色。传承是中药大家传授和弟子继承的有机组合;学术是中药学科学问、知识和实践中应用的技术、手段;思想是中药大家经过思维活动而产生的对专业学问、知识、技术、方法事物本质和规律性的认识。金世元传承的是经过自身70余年从业经验打磨并反复思考形成的"学"与"术"。在此基础上,明确传承其学术思想研究的基本目标是全面记录、整理金世元学术内容,提出解决其认可标本收集这一难点的方法;最高目标是凝练、实践中药专家学术思想。与中医学术传承比较,总结金世元中药学术传承模式特点,一是补经典学习,传大家衣钵;二是传承实践内容多元化、形式多样化。通过概念梳理、目标确定、模式特色凝练,总结对国医大师金世元学术传承研究体会、浅析特色,以期为研究中药专家学术传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中医学术流派与传承问题,对中医学的继承和创新发展尤其是传统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分析中医学术流派传承及其传承人认定的要素,认为创新而独特的学术思想、稳定的传承模式和人才梯队是中医学术流派形成与发展的必要条件;以名老中医为核心的学习团队成为现代学术继承的特点之一,但名老中医不等于流派;现代传承形式众多,应区别对待学术传承人和继承者,但学生不代表继承人,只有继承和传扬了流派的学术思想才能认定为传承人。  相似文献   

14.
从中药传统炮制技术传承、规范和产业创新发展3方面对中药传统炮制技术的传承与创新研究开展论述,提出目前在传承中存在着"三缺"、在规范中存在着"六个不规范、一个不统一"、在产业创新中存在着"三重三轻"等问题,并针对上述存在问题,提出可行的解决思路,为中药传统炮制传承与创新再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
以古今名医及其师徒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整理、音像纪实、问卷调查、量表分析以及网络平台等综合信息手段,从他们的成才经验与传授过程中,探讨传统中医学术的传承规律与传承方式,并比较古今社会环境与需求,提出现代中医传承和人才培养的基本模式。  相似文献   

16.
名老中医代表了一个时期中医药学术和临床发展的最高水平。他们的学术思想和临证经验是名老中医一生或几代人的智慧结晶。他们鲜活生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学术思想,易于我们原汁原味地学习和继承。中医药学术只有不断积累、整理、总结、升华和传承才能向前发展,而传承和创新是中医学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17.
针灸与书法因其文化根性,均是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学术体系的重要组成,二者在指导思想、学术理论、实践范式上有一定通应之处。文章瞄准针灸的教育与传承,以居于针灸与书法底层的取象思维为先导,对针灸与书法在理论、实践、传承等方面进行了贯通性考探与举例。进一步引书道之“活水”滋济针灸之道,析出针灸从业者在学习实践中需要力量与敏度训练并重,凝练明确了针刺手法力、气、意三层次,将形而上的“意”与“学箭悟禅”技艺哲学对参,并落在较具实践性的“韵”上,以图丰富针灸教育的学术内容以及初步探索相应传承范式。  相似文献   

18.
《中国中医药报》消息:不久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公布了第一批64家全国中医药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建设单位。此举以学术流派的理论、观点和医疗实践中具体技术方法与方药运用为重点,充分体现中医药发展以继承为基础,探索建立中医流派学术传承、临床运用、推广转化的新模式。目标是培育一批特色优势明显、学术影响较大、临床疗效显著、传承梯队完备、辐射功能较强、资源横向整合的中医学术流派传承群体。  相似文献   

19.
名老中医传承研究模式与研究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名老中医是中医学术造诣最深、临床水平最高的群体,传承研究名老中医的临床经验和学术思想,对于推动中医学术发展、加快人才培养、提高临床服务能力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提出传承研究的内容应从医术、医理、医道3个层面把握,并较为系统地梳理了师徒型传承、院校型传承、科研型传承等传承研究模式,以及整理研究、临床应用研究、理论创新研究等多种研究方法,以促进名老中医有效传承研究模式与方法的发展,推动中医药学术的传承和创新。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河南中医学院仲景学术传承实验班学生批判思维能力现状,为中医传承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完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中文版批判性思维态度倾向性调查表(CTDI—CV)对仲景学术传承班学生进行调查分析。结果:仲景学术传承班学生总体CTDI—CV得分为(267.31±24.69)分,属中等水平,量表7个因子中有4个得分大于40分,从高到低依次为分析能力、思想开放、认知成熟度和寻找真相。高年级学生在批判思维能力(CTDI—CV)总分、寻找真相、分析能力、求知欲方面高于低年级学生(P〈0.05),但系统化能力、自信心得分均较低。结论:仲景学术传承实验班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总体呈中等水平,应重视学生评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