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了解茂名市市区中小学生近6年来的营养状况及其变化趋势,为改善学生的营养状况,制定营养不良和肥胖的防治措施提供参考。方法对茂名市市区2003-2008年中小学生营养状况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中小学生营养不良率为17.93%,肥胖率为5.87%;营养不良率女生明显高于男生(χ^2=280.66,P〈0.01),中学生高于小学生;肥胖率男生明显高于女生(χ^2=686.93,P〈0.01),中学生低于小学生;中小学生营养不良检出率呈逐年下降的趋势(χ^2=8039.62,P〈0.01),肥胖检出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χ^2=690.52,P〈0.01)。结论茂名市市区中小学生营养不良和肥胖现象并存,要根据不同的学习阶段、不同性别制定不同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2.
陈文伟  赵平凡  敬新平 《实用预防医学》2011,18(8):1446-1447,1427
目的了解邵东县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分析其影响因素,为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根据《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检测细则》要求,对邵东县7 150名中小学生进行健康体检,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中小学生中肥胖检出率为2.7%。中学生肥胖检出率2.9%高于小学生2.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4,P〉0.05);营养不良检出率为3.6%。中学生营养不良检出率4.0%高于小学生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07,P〉0.05);沙眼检出率为3.7%。小学生沙眼检出率4.6%显著高于中学生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43,P〈0.01);龋齿检出率为9.7%。小学生龋齿检出率14.7%显著高于中学生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26.84,P〈0.01);视力不良检出率为15.9%。中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30.6%显著高于小学生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16.12,P〈0.01)。中学生视力不良、小学生营养不良、沙眼、龋齿性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视力不良、龋齿、沙眼、营养不良、肥胖为邵东县中小学生常见病,应该引起社会各方面的注意。对中小学校应加强实施健康教育知识干预,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及生活习惯,降低中小学生常见病发病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2016 - 2018年广州市郊区中小学生营养状况及变化趋势,为制定有效的学生营养改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2016 - 2018年全国学生常见病及健康危险因素监测的体检数据,对广州市郊区5所学校共3 877名9~18岁学生的营养状况进行评价及趋势分析。结果 2016 - 2018年,广州市郊区中小学生营养不良总体检出率从2016年的5.68%上升为2018年的10.43%(χ2趋势 = 20.06,P<0.01),其中轻、中重度消瘦检出率均逐年上升(χ2趋势值分别为11.15、14.34,P<0.01);超重、肥胖检出率随年度变化趋势稳定(P>0.05)。各年度学生肥胖检出率随学段升高而降低(2016 - 2018年度χ2值分别为10.97、19.09、8.11,P<0.05);男生超重、肥胖问题突出,且营养不良有上升趋势(χ2趋势 = 15.87,P<0.01);2016、2017年非寄宿生肥胖检出率分别为9.76%、12.36%,显著高于寄宿生(5.59%、5.94%),2018年非寄宿生中重度消瘦检出率(6.64%)高于寄宿生(3.50%)。结论 2016 - 2018年广州市郊区中小学生超重肥胖控制较好,但营养不良主要表现为消瘦有上升趋势。不同特征学生营养状况各异,应加强防控、有针对性地开展学生营养指导及干预。  相似文献   

4.
了解北京市京籍与流动中小学生超重及肥胖状况,为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利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对北京市851名京籍和2 461名流动中小学生超重及肥胖状况进行调查.结果 在3 312名学生中,超重学生341名(10.3%),肥胖学生265名(8.0%);京籍学生超重、肥胖检出率均为15.2%,高于流动学生超重及肥胖检出率(8.6%,5.5%)(x2=119.89,P<0.01);流动学生超重及肥胖检出率由最初流动时间<5 a的6.5%及3.8%,在流动时间≥9 a时达到10.0%及5.7%(χ2=14.60,P<0.05).不同性别、年级、父母教育程度、独生子女状况、父母超重肥胖情况及计算机使用情况的中小学生超重及肥胖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36.47,14.97,22.28,33.00,54.02,98.40,31.57,P值均<0.01).京籍学生超重及肥胖检出率均高于流动学生(P值均<0.05).结论 中小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超重及肥胖,京籍学生超重肥胖发生率高于流动学生.应采取针对性措施,有效预防和降低中小学生超重及肥胖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佛山市农村中小学生3年营养状况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了解广东省佛山市农村中小学生营养状况和变化趋势,为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采用身高标准体重法评价佛山市南海区2000~2002年连续3 a学生营养状况.结果 2000~2002年营养不良检出率分别为37.67%,35.86%,34.26%,呈逐年下降趋势,经卡方检验差异有显著性(χ2=27.76,P<0.01);肥胖检出率分别为3.19%,3.28%,3.44%,年度间差异无显著性(χ2=1.07,P>0.05).各年度营养不良检出率女生均高于男生,而肥胖检出率男生高于女生.不同学习阶段营养不良检出率中学生高于小学生.结论佛山市农村中小学生营养状况不容乐观,尤其是营养不良检出率较高.应针对中小学生营养问题,采取切实可行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杭州市下城区中小学生的营养状况,以开展针对性的健康指导。方法收集辖区3所监测点学校6~18周岁学生2010-2014学年的体检资料,采用WS/T 456-2014《学龄儿童青少年营养不良筛查》和GB/T 26343-2010《学生健康检查技术规范》评价学生营养状况。样本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不同学段间营养状况的比较采用趋势卡方检验,检验水准α=0.05。结果下城区中小学生营养不良、超重、肥胖检出率分别为5.8%、15.0%、8.3%,营养不良(χ2=23.815,P0.001)检出率从小学到高中均呈增长趋势,超重(χ2=8.520,P=0.004)、肥胖(χ2=44.583,P0.001)检出率则呈递减趋势,男生营养不良(χ2=7.155,P=0.008)、超重(χ2=102.595,P0.001)、肥胖(χ2=102.887,P0.001)检出率均高于女生。结论下城区中小学生营养不良与营养过剩状况同时存在,重点应关注小学生的超重肥胖、中学生的营养不良、男生的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房山区小学生的营养状况和特点,为制定相应的干预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收集该区3所小学13473名学生1998-2004年的健康检查卡,对其中有关的营养状况资料采用身高标准体重法进行分析,并评价小学生的营养不良与低体重和肥胖发生情况。结果男生营养不良与低体重检出率1998-2004年间变化不大,在2002年有一个小峰值后下降并趋于平稳。女生在1998-2002年变化不大,以后上升明显,到2003年到达峰值后又呈下降趋势。学生1998年营养不良与低体重检出率为2.42%,2004年营养不良与低体重检出率为7.84%,有显著性差异(χ^2=299.736,P〈0.01);1998-2004年间男女生间营养不良与低体重检出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χ^2=151.837,P〈0.01),女生高于男生。学生肥胖检出率在2001年以前变化不大,2001年以后上升明显,1998年肥胖检出率为5.83%,2004年为19.41%,有显著性差异(χ^2=608.935,P〈0.01);1998-2004年间男女生间肥胖检出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χ^2=44.361,P〈0.01),男生高于女生。结论房山区小学女生的营养不良与低体重和男生的肥胖发生率较高,应成为预防控制重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2015—2021年长沙市芙蓉区中小学生营养状况,为针对性开展中小学生卫生保健工作提供依据。  方法  收集2015—2021年长沙市芙蓉区中小学生秋季健康检查数据,共纳入345 968名学生,分析其营养状况。  结果  学生总体营养不良率呈现逐年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趋势2=2 177.92,P < 0.01);学生总体超重检出率从2015年的5.22%上升到2021年的13.75%,呈现逐年上升趋势(χ趋势2=6 476.36,P < 0.01);学生总体肥胖检出率,从2015年的11.43%增至2021年的11.73%,呈逐年上升趋势(χ趋势2=20.03,P < 0.01)。各年度男生营养不良、超重、肥胖检出率均高于女生(P值均 < 0.01)。  结论  长沙市芙蓉区中小学生的营养不良状况逐年改善,但超重、肥胖率存在逐年上升趋势,且男生营养状况两极问题较女生更突出,在卫生保健工作中应当采取针对性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阜阳市中小学生营养现状。方法以中国7~22岁学生身高标准体重值作为评价标准对辖区内的2 540名中小学生营养状况进行分析,评价指标为营养不良率,超重率和肥胖率。结果学生营养不良率为32.44%,肥胖率为4.80%,超重率4.21%;中学生营养不良率高于小学生,超重率和肥胖率小学生高于中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超重=12.87,P0.01;χ2肥胖=10.19,P0.01);女生营养不良率高于男生,超重率和肥胖率男生高于女生;城市学生营养不良率、超重率和肥胖率均高于农村学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小学生营养过剩和营养不良并存,学校、家庭和社会应加强对学生进行合理膳食指导。  相似文献   

10.
北京市房山区中小学生1998-2004年营养状况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了解北京市房山区中小学生的营养状况和变化特点,为制定相应的干预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房山区6所中小学39 719名学生1998-2004年健康检查卡,对其中有关的营养状况资料采用身高标准体重法进行分析,并评价中小学生营养不良与低体重和肥胖发生情况。结果1998年学生营养不良与低体重检出率为6.71%,2004年检出率为13.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中学生高于小学生(χ2=463.32,P<0.01),女生高于男生(χ2=130.82,P<0.01);1998年肥胖检出率为10.44%,2004年为16.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24,P<0.01),男生显著高于女生(χ2=38.82,P<0.01)。结论房山区中小学生肥胖和营养不良与低体重同时存在并均呈增加趋势,其中女生营养不良与低体重和男生肥胖应成为防制重点。小学生肥胖应成为重点关注问题。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2009—2015年北京市某山区中小学学生营养状况及变化规律,为中小学生营养改善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北京市中小学健康信息管理系统,对2009—2015年北京市延庆区中小学学生健康检查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利用SPSS 19.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9—2015年学生总体肥胖检出率最高(19.6%),其次为超重(13.3%),营养不良检出率最低(13.0%)。营养不良检出率总体呈现逐年递减趋势(χ2趋势=161.6,P=0.00),超重、肥胖检出率总体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χ2趋势=18.5,P=0.00;χ2趋势=223.2,P=0.00)。女生营养不良检出率均高于男生(P0.05),男生肥胖检出率均高于女生(P0.05),多数学年男女生超重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数学年中学生营养不良检出率高于小学生(均P0.05),中学生超重检出率高于小学生(均P0.05),小学生肥胖检出率高于中学生(均P0.05)。结论该辖区学生营养状况不容乐观,应将学生营养改善工作作为学生常见病防控的重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合肥市区2-6岁儿童超重和肥胖的现况,为制定儿童超重和肥胖的干预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法,对合肥市区96所幼儿园17 984名儿童进行体格检查,根据WHO标准评价儿童体格发育,用身高别体重评价超重和肥胖,凡身高别体重超过中位数10%-19%者为超重,超过20%为肥胖。运用EpiData 3.1软件建立数据库,SPSS 13.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2-6岁儿童中,超重儿童占11.89%,肥胖儿童占5.57%,随着年龄的增长,超重儿童有逐年下降的趋势(χ2趋势=23.068,P〈0.01);肥胖儿童有逐年上升的趋势(χ2趋势=44.178,P〈0.01),男童和女童的超重分别为12.32%和11.38%,无显著性差异(χ2趋势=3.740,P=0.053);肥胖率分别为6.88%和4.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9.629,P〈0.01);超重+肥胖儿童随着年龄增长没有增长或下降趋势(χ2趋势=0.007,P=0.936)。超重、轻度肥胖、中度肥胖和重度肥胖儿童的构成比分别为68.11%、20.23%、10.48%和1.18%。公立幼儿园和私立幼儿园超重儿童分别为12.65%和11.67%,无显著性差异(χ2=2.918,P=0.088);肥胖儿童分别为6.73%和5.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575,P〈0.01)。结论合肥市区2-6岁儿童超重和肥胖率比较高,部分超重儿童可能随着年龄的增长变成肥胖儿童;预防儿童肥胖应先预防超重,并且年龄越小越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厦门市中小学生营养状况及其与身体功能和体能指标之间的关联,为改善中小学生的营养状况和身体素质提供数据支持。  方法  2019年10—11月,采用随机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厦门市2 752名6~18岁汉族中小学生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营养不良组、正常体重组和超重肥胖组,利用χ2检验、Kruskal-wallis检验和偏相关分析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厦门市中小学生营养不良检出率为8.4%(231名),超重肥胖检出率为24.2%(667名),男生超重肥胖检出率(31.4%)高于女生(17.0%),营养状况在不同年龄间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43,P<0.05)。在肺活量体重指数上,男、女生均表现为超重肥胖组低于体重正常组,体重正常组低于营养不良组(χ2值分别为14.2,5.6;17.2,11.6,P值均<0.01);男、女生握力体重指数、50 m跑及体能指数(PFI)均表现为正常体重组均优于超重肥胖组(χ2值分别为99.5,6.6,10.4;8.18,5.16,7.13,P值均<0.05)。  方法  厦门市中小学生超重肥胖防控形势严峻,超重肥胖均会导致身体功能和体能素质下降。应重视营养状况的改善,提高学生身体素质。  相似文献   

14.
了解宁夏中小学生营养健康状况,为更好地开展学校卫生保健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2014年宁夏中小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资料,根据相关筛查标准,共调查分析12 211名儿童青少年营养不良、超重肥胖和贫血的流行特征.结果 中小学生营养不良检出率为10.8%,超重检出率为14.3%,肥胖检出率为5.1%.7~9岁年龄段学生的营养不良检出率最高,10~12岁年龄段超重和肥胖检出率最高.7~9岁年龄段男生营养不良检出率低于女生,7~ 18岁男生超重和肥胖检出率均高于女生.不同片区间比较,银川地区营养不良、超重和肥胖检出率均最高,3个片区营养不良、超重和肥胖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31.702,20.737,19.991,P值均<0.01).测定3 747名儿童青少年的血红蛋白,贫血检出率为8.1%.男生边缘性贫血检出率低于女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5.692,P<0.05).银川地区贫血检出率最高(10.34%),3个片区的贫血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5.212,P=0.000).结论 宁夏儿童青少年营养不良和肥胖检出率较高,贫血检出率与其他地区还有差距,学校卫生保健工作还需继续深化.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北京市房山区中小学生营养状况,为营养干预提供参考。方法数据来自2015年房山区中小学生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和2015年房山区学生常规体检结果。结果房山区532名中小学生中,超重和肥胖检出率为32.34%,一年级肥胖检出率最高26.28%(χ~2=12.196,P0.01);血脂异常检出率为20.30%,肥胖者是正常者的1.97倍(χ~2=17.83,P0.01),肥胖者的TC、TG、LDL-C值均高于其他体重者;高尿酸血症检出率为8.08%,肥胖者检出率是体重正常者的6.76倍;血糖异常检出率6.02%;贫血检出率3.57%,肥胖者贫血检出率最高7.69%(χ~2=5.413,P0.05);血清维生素D不足和缺乏者检出率14.88%,随年级增加而升高(χ~2=7.930,P0.05);血清维生素A边缘缺乏和缺乏者检出率4.92%,男生高于女生(χ~2=11.036,P0.01)。结论房山区532名中小学生中肥胖和低年龄学生营养问题突出,应开展肥胖学生的减重干预,营养干预关口前移到学龄前,加强血脂异常、血糖异常和高尿酸血症学生的营养干预,结合年级趋势和性别差异开展差异性营养干预。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杭州市中小学生营养健康水平,探究其影响因素,为制定中小学生营养状况改善的防控策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杭州市35所中小学校49224名在校学生进行体格测量。不同营养状况随年龄的分布趋势采用Cochran-Armitage趋势检验,不同性别营养状况比较采用χ~2检验,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多水平统计模型。结果杭州市中小学生营养不良检出率为8.51%(95%CI:8.27%~8.76%),超重检出率为12.81%(95%CI:12.51%~13.11%),肥胖检出率为7.39%(95%CI:7.16%~7.62%)。营养不良检出率随年龄增加而升高(Z=3.1484,P=0.0016),超重检出率随年龄增加而降低(Z=-7.8183,P0.0001),肥胖检出率随年龄增加而降低(Z=-18.7996,P0.0001)。男、女生营养不良检出率分别为9.28%和7.73%,超重检出率分别为16.68%和8.87%,肥胖检出率分别为10.04%和4.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72.052,P0.0001)。营养状况影响因素多水平模型分析显示,学校和班级的随机效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杭州市中小学生营养状况相对较好,但仍有高年龄段学生营养不良检出率偏高、中低年龄段学生超重和肥胖检出率偏高等营养不均衡的表现。除外个体因素的影响,学校和班级的宏观管理方面应制定更为科学合理的制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揭阳市小学生的营养状况。方法现选取揭阳市区一所小学在校学生作为调查对象,测量其身高、体重,用身高标准体重法评价营养状况。结果被调查的2916名学生中正常者检出率为72.98%,营养不良检出率为14.99%,超重或肥胖者检出率为12.04%。营养不良以轻度为主,占83.98%(367/437),不同年级营养不良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随着年级的升高而逐渐上升;而不间年级的超重或肥胖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女生营养不良率高于男生(χ^2=83.38;P〈0.01),女生超重或肥胖率低于男生(χ^3=89.12:P〈0.01)。结论揭阳市小学学生营养不良情况比较严重,改善我市的学生营养状况的工作将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18.
了解乌鲁木齐市维吾尔族流动与非流动中小学生超重肥胖状况,为制定维吾尔族中小学生体重干预措施提供理论支持.方法 非流动维吾尔族中小学生选自乌鲁木齐市随机抽取的6所普通中小学校,流动维吾尔族中小学生选自流动学生较多的6所学校.每所学校随机抽取10个教学班级,分别对1 868名非流动学生和1 746名流动学生进行超重肥胖状况调查.结果 维吾尔族中小学生超重检出率为12.5%,肥胖检出率为11.1%.非流动中小学生超重率为15.6%,流动学生为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2.67,P<0.01);非流动中小学生肥胖率为16.0%,流动学生为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3.25,P<0.01).小学一至三年级、四至六年级和初中一至三年级中维吾尔族非流动小学生的超重和肥胖检出率均高于流动小学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21.51,29.93,124.04,P值均<0.01).父亲文化程度在初中和高中及以上组,维吾尔族非流动中小学生的超重和肥胖检出率均高于流动学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63.6,22.9,P值均<0.01).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家庭中,非流动维吾尔族中小学生的超重和肥胖检出率均高于流动中小学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为13.01,56.83,P值均<0.01).在父母均不超重肥胖、仅父亲超重肥胖、仅母亲超重肥胖组中,维吾尔族非流动中小学生超重和肥胖检出率均高于流动中小学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36.24,25.60,32.91,P值均<0.01).在是否每天吃早饭、每天睡眠时间、每天锻炼时间、使用计算机等组中,非流动中小学生的超重和肥胖检出率均高于流动中小学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结论 乌鲁木齐市维吾尔族非流动中小学生的超重肥胖检出率均高于流动学生.应重视维吾尔族中小学生超重肥胖状况的发展,必要时应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干预引导.  相似文献   

19.
聂俊峰 《中国校医》2022,36(11):814-816
目的 了解广州市番禺区中小学生常见病患病情况,为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19年13所中小学校学生健康体检资料共10 734人份进行统计分析,检出率组间比较用χ2检验。结果 总检出率依次为:视力低下(48.46%)、龋齿(50.15%)、沙眼(2.74%)、营养不良(12.32%)、肥胖(4.65%)、超重(7.98%)。其中,男女学生在视力低下、肥胖、超重的检出率存在差异;视力低下的检出率女生高于男生(χ2=50.05,P<0.001);肥胖、超重检出率男生高于女生(χ2=41.83,P<0.001;χ2=45.42,P<0.001);小学生和中学生之间在视力低下、龋齿、营养不良、肥胖、超重等几个方面的检出率存在差异,视力低下、超重检出率中学生高于小学生(χ2=1 101.73,P<0.001,χ2=5.23,P=0.010);龋齿、营养不良、肥胖检出率小学生高于中学生(χ2=206.19,P<...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农村社区居民体质指数(BMI)的分布现况及其BMI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简称慢病)的关系,从而为慢病的早期预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普查的方法,使用统一调查问卷对9 988名调查对象进行面对面调查。所有资料使用Epi Data 3.2录入,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分析。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1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调查对象超重和肥胖的检出率年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87.265,P〈0.001;χ2=10.590,P〈0.001),40~59岁年龄组超重和肥胖检出率均显著高于其他两个年龄组(P〈0.001);超重和肥胖的检出率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294,P=0.134;χ2=0.003,P=0.976);超重和肥胖与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等慢病的发生密切相关,随着BMI的增加,上述疾病的检出率呈现出上升的趋势。结论超重组和肥胖组的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等慢病的检出率明显高于BMI正常组,提示为早期预防慢病,应特别关注BMI≥24的人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