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臼骨折并发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和创伤性关节炎中的应用效果和安全性。方法:2014年10月至2016年1月,将3D打印技术应用于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臼骨折并发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和创伤性关节炎患者12例,男10例、女2例;年龄29~53岁,中位数48.5岁;左侧8例,右侧4例。Judet-Letournel髋臼骨折分型,后柱骨折1例、后壁骨折3例、后柱合并后壁骨折5例、横形骨折1例、双柱骨折2例。合并髋关节后脱位4例、中心型脱位2例。髋臼骨缺损Paprosky分型,Ⅱ型9例、Ⅲ型3例。接受过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10例。并发肢体不等长5例,患肢短缩1~4 cm。并发创伤性关节炎9例、股骨头坏死1例、股骨头坏死合并创伤性关节炎2例。术中观察髋臼骨缺损分型、原内植物位置与3D模型的一致情况,记录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随访观察髋关节功能恢复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本组12例,术中所见髋臼骨缺损分型、原内植物位置与3D模型完全一致,手术时间(162±11)min,失血量(550.0±26.5)m L。12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9~24个月,中位数16.5个月。末次随访时X线片与术后即刻X线片对比,髋臼假体位置无改变,髋臼外展角45.5°±6.3°、前倾角18.0°±4.8°。采用Harris髋关节评分评价患髋功能,术前(35.6±5.6)分,末次随访时(84.6±6.5)分。术后并发髋臼周围异位骨化2例,均为BrookerⅠ级,未行特殊处理。均无感染、关节脱位、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假体松动及骨溶解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将3D打印技术应用于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臼骨折并发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和创伤性关节炎,可对损伤进行准确评估,有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和髋关节功能恢复,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直接前入路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晚期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13年1月至2014年9月,采用直接前入路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晚期股骨头坏死患者36例,男24例、女12例。年龄55~79岁,中位数65岁。按股骨头坏死的ARCO分期,Ⅲ期3例、Ⅳ期33例。排除合并陈旧性髋臼骨折、异位骨化、骨盆畸形和后髋臼缺损者。术后随访观察髋关节疼痛改善、并发症发生及髋关节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手术时间(70.50±10.50)min,术中出血量(510.00±159.30)m L,下床时间(2.50±1.28)d,住院时间(12.10±4.50)d。本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12个月,中位数8个月。髋关节疼痛视觉模拟评分由术前(8.04±1.51)分降至术后6个月(0.65±0.23)分。术后6个月,采用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价疗效,优27例、良6例、可3例。均未出现肢体短缩、畸形、感染、肺栓塞、假体松动、假体下沉、下肢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均恢复独立行走和生活自理能力。结论:采用直接前入路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晚期股骨头坏死,创伤小,能够消除或缓解髋关节疼痛,有利于患肢功能的恢复,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自体骨打压植骨结合同种异体腓骨移植股骨头下支撑术治疗青壮年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采用自体骨打压植骨结合同种异体腓骨移植股骨头下支撑术治疗青壮年股骨头坏死患者20例,男18例、女2例;年龄20~45岁,中位数35.5岁;左侧6例,右侧4例,双侧10例。依据国际微循环研究学会(association research circulation osseous,ARCO)骨坏死分期标准分期,ⅡB期8例14髋、ⅡC期4例6髋、ⅢA期2例2髋、ⅢB期5例7髋、ⅢC期1例1髋。激素性股骨头坏死7例10髋,酒精性股骨头坏死6例7髋,特发性股骨头坏死7例13髋。病程2~38个月,中位数18.5个月。观察植骨成活、融合情况及排异反应发生情况;分别于术前和术后6个月,采用Harris髋关节评分量表,从疼痛、关节功能、关节畸形及活动度3个方面对髋关节进行评价;并观察股骨头坏死进展情况。结果:本组20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8~40个月,中位数30个月。切口均甲级愈合。植骨均成活,与股骨头骨质融合,融合时间4~8个月,中位数5个月;均无排异反应发生。术前Harris髋关节评分,总分(70.11±6.72)分、疼痛评分(28.25±4.78)分、功能评分(25.38±5.35)分、关节畸形及活动度评分(4.18±2.25)分;术后6个月Harris髋关节评分,总分(85.23±5.89)分、疼痛评分(36.36±5.32)分、功能评分(41.24±4.46)分、关节畸形及活动度评分(5.31±2.64)分。术后6个月,股骨头坏死由ARCOⅢB期进展到ARCOⅢC期3例6髋,由ARCOⅢC进展到ARCOⅣ期1例1髋,无明显变化16例23髋。结论:自体骨打压植骨结合同种异体腓骨移植股骨头下支撑术治疗青壮年股骨头坏死,植骨成活好,有利于缓解髋关节疼痛、恢复髋关节功能,可延缓股骨头坏死的进展,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Oxford活动型半月板单髁置换术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12年7月至2014年6月,采用Oxford活动型半月板单髁置换术治疗膝骨关节炎患者21例,男7例、女14例。年龄60~75岁,中位数63岁。患者体质量55~65 kg,中位数57 kg;体质量指数18~26 kg·m-2,中位数23 kg·m-2。左侧12例,右侧9例。所有患者膝关节内侧均疼痛,站起和负重行走时加重,膝关节活动轻微受限;膝关节活动度90°~105°,中位数96°;内翻畸形5°~15°,中位数9°;均为伸直位内翻畸形,屈曲90°时内翻畸形消失;髌股关节研磨试验阳性2例,阴性19例。膝关节内侧关节间隙均变窄或消失。术后随访观察切口愈合、并发症发生、膝关节活动度及功能改善情况。结果:切口均甲级愈合。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3年,中位数2年。假体位置良好,均无假体脱位、假体周围感染、脂肪栓塞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发生。膝关节活动度由术前94.38°±3.53°提高至术后1周121.29°±7.45°、术后1年128.43°±5.93°。采用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标准评价疗效,膝关节评分由术前(53.19±4.77)分提高至术后1周(86.14±3.75)分、术后1年(87.24±4.37)分,患者功能评分由术前(47.14±4.52)分提高至术后1周(85.52±3.94)分、术后1年(86.67±3.97)分。结论:采用Oxford活动型半月板单髁置换术治疗膝骨关节炎,能够改善膝关节活动度,有利于膝关节功能的恢复,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改良Hardinge入路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采用改良Hardinge入路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60例,男29例、女31例;年龄56~78岁,中位数64岁;股骨头坏死22例,股骨颈骨折24例,髋关节骨关节炎10例,发育性髋脱位4例。左侧23例,右侧31例,双侧6例。记录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术后第7天在髋关节X线片上测量髋臼假体前倾角和外展角,分别于术前和术后6个月采用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价髋关节功能,并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本组手术时间(108.75±24.76)min,术中出血量(235.65±25.60)m L。术后第7天,髋臼假体前倾角(15.73±6.22)°、外展角(41.12±7.04)°。60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24个月,中位数14个月。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术前(40.12±3.78)分,术后6个月(87.23±4.89)分。均无感染、局部血肿及关节脱位等并发症发生。结论:采用改良Hardinge入路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创伤小,假体可植入安全位置,有利于髋关节功能恢复,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股骨头骨块重建髋臼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2月至2012年12月采用股骨头骨块结构性重建髋臼,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23例(27髋)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其中男7例,女16例;左髋19例,右髋8例;年龄37~64岁(平均53.2岁)。CroweⅠ型3髋,CroweⅡ型8髋,CroweⅢ型11髋,CroweⅣ型5髋。髋臼均采用股骨头骨块结构性植骨重建,采用生物型假体。髋关节术前术后功能采用改良Merle d’Aubigné评分,数据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患者术后伤口均一期愈合,未发生感染或血管神经损伤。23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4~60个月(平均30.1个月)。改良Merle d’Aubigné评分由术前(8.9±1.3)分升高到(16.3±1.9)分。关节疼痛缓解,活动功能满意,无假体松动和翻修病例。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中采用自体股骨头骨块结构性重建髋臼的方法中短期随访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陶瓷头对陶瓷内衬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关节疾患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2001年10月至2007年10月,采用陶瓷头对陶瓷内衬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关节疾患患者30例36髋,男11例,女19例.年龄21 ~ 65岁,中位数53岁.发育性髋关节脱位5例,股骨头坏死5例,骨性关节炎4例,强直性脊柱炎6例,类风湿关节炎3例,GardenⅣ型股骨颈骨折7例.合并高血压5例,糖尿病7例.术前Harris评分为(41.7±3.7)分.术后随访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患肢功能恢复情况.结果:27例32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44 ~ 84个月,中位数58个月;早期死亡l例(双髋),失访2例2髋.术后出现外伤性股骨假体周围骨折而行人工关节翻修术3例;术后发生陶瓷内衬破裂而行人工关节翻修术2例;术后出现“咯吱”异响但未行翻修术3例;其余患者术后无感染、神经血管损伤、关节脱位等并发症发生.末次随访时所有患者X线片示髋关节假体在位,金属臼杯、股骨假体与宿主骨嵌合良好,无明显松动.髋关节活动度均无明显受限,患侧髋关节均无疼痛,均无需使用行走辅助工具.Harris评分提高至(89.1±2.9)分.按照改良髋关节Harris评分标准评定疗效,优10例12髋,良14例17髋,中2例2髋,差1例1髋.结论:采用陶瓷头对陶瓷内衬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关节疾患,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发症少,临床疗效令人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但需要避免陶瓷界面特有的并发症,假体使用需要良好的临床技术.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晚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可行性和手术效果.方法:对我院2009年2月至2011年9月收治的82例(109髋)ARCOⅥ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进行小切口外侧入路全髋置换术,术后随访观察疗效及并发症,以Harris标准评定髋关节功能及手术治疗效果.结果:患者术后Harris评分结果明显优于术前(P〈0.05).另外,患者术后未发生肢体短缩、畸形、感染、肺栓塞、下肢神经损伤、假体松动、假体下沉及脱位等并发症,均能独立行走,自理生活.结论:小切口外侧入路全髋置换术能够治疗晚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是一种值得提倡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非股骨短缩截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CrowⅣ型髋关节发育不良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2002年1月至2008年2月,采用非股骨短缩截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CrowⅣ型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20例21髋,均为女性.年龄36 ~58岁,中位数42岁.单侧19例19髋,双侧1例2髋.Trendelenburg征均为阳性.术前均行双侧髋关节正侧位X线及CT检查,确诊为CrowⅣ型髋关节发育不良.所有患者均表现为髋关节疼痛、行走困难,均经非手术治疗无效.术前Harris评分25~60分,中位数45分.术后随访观察并发症发生、肢体短缩纠正及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6年,中位数4年.3例3髋术中发生骨折,其中2例2髋股骨小转子轻微骨折,行钢丝环扎固定后股骨假体稳定,骨折愈合良好;1例1髋股骨大转子不全骨折,行钢丝“8”字固定后股骨假体稳定,骨折愈合良好.l例出现坐骨神经刺激症状,1例出现股神经刺激症状,均于术后1个月自行恢复正常.均无感染、髋关节再脱位、假体松动及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发生.肢体短缩均得到满意纠正,基本达到肢体等长或短缩小于2 cm.患者无跛行或仅有轻度跛行.术后Harris评分79 ~96分,中位数85分.髋臼杯外展36°~60°,中位数41°.重建的髋关节旋转中心向内移位0~5 mm,中位数3 mm;向上移位0~5 mm,中位数2 mm.结论:采用非股骨短缩截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CrowⅣ型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能基本恢复肢体长度,纠正肢体短缩,有利于患肢功能的恢复,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带大转子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不稳定性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12年7月至2015年6月,采用带大转子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不稳定性骨折患者43例,男20例、女23例。年龄75~96岁,中位数81岁。左髋18例,右髋25例。按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Evans分型,Ⅲ型17例、Ⅳ型24例、Ⅴ型2例。合并冠心病40例、肺部疾病39例、原发性高血压病28例、糖尿病15例、脑梗死致患侧不全瘫2例。术后随访观察切口愈合、并发症发生及患肢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手术时间50~90 min,中位数66 min。术中出血量150~420 m L,中位数260 m L。术中输血量(红细胞)120~360 m L,中位数239 m L。下床负重时间2~7 d,中位数4 d。住院时间12~18 d,中位数16.5 d。1例切口浅层感染,给予清创后切口愈合;其余患者切口均甲级愈合。7例并发呼吸衰竭,1例并发褥疮,1例并发心肌梗死,1例并发肌间血栓。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5~29个月,中位数20个月。骨折均愈合。均无假体松动、下沉等并发症发生。按照髋关节Harris评分标准评价疗效,本组Harris评分(82±9)分,优22例、良16例、差5例。结论:采用带大转子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不稳定性骨折,手术操作简单,创伤小,患者可以早期下地负重活动,有利于髋关节功能的恢复,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沙宇  王必胜  车向东  卢正楷  贺毅 《中医正骨》2012,24(10):44-45,48
目的:探讨影响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膝关节活动度的医源性因素。方法:1995年10月至2010年10月,对256例患者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男122例156膝,女134例186膝。年龄46~78岁,中位数69岁。双侧膝关节置换86例,单侧膝关节置换170例。原发病:骨性关节炎212例,类风湿关节炎26例,痛风性关节炎6例,强直性脊柱炎12例。术前膝关节屈曲畸形程度:0°~10°者161例,11°~20°者49例,21°~90°者29例,其中僵硬膝关节18例,术前膝关节屈伸活动范围15°~55°;术前膝关节无屈曲畸形17例。合并症:膝内翻畸形189例,内翻畸形6°~20°,中位数13°;膝外翻畸形21例,外翻畸形6°~11°,中位数9°;抑郁症3例。术后随访观察患膝关节活动范围、HSS膝关节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256例患者手术时间80~156 min,中位数89 min。术后引流量492~932 mL,中位数532 mL。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64个月,中位数30个月。术后膝关节活动范围:0°~60°者11例14膝,61°~95°者23例35膝,96°~135°者222例293膝。161例HSS膝关节评分由术前(48.8±3.6)分升至术后(94.8±2.4)分,49例HSS膝关节评分由术前(41.5±3.9)分升至术后(93.2±2.7)分,29例HSS膝关节评分由术前(32.7±5.2)分升至术后(85.1±4.3)分,17例HSS膝关节评分由术前(50.2±4.6)分升至术后(96.8±2.7)分。26例37膝表现为5°~20°的伸膝迟滞。7例9膝出现切口感染,但感染未波及关节腔;2膝经换药后切口愈合,5膝行扩创缝合术后切口愈合,2膝行局部皮瓣转移术后切口愈合。结论:不恰当的手术技术、假体选择、术后制动、患者选择及不系统的围手术期康复治疗,均会影响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膝关节活动范围。在围手术期管理中,应注意避免这些医源性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基于生物陶瓷的非细胞型组织工程骨微创植入治疗ARCO Ⅰ、Ⅱ期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12年11月至2015年1月收治32例股骨头坏死患者。男26例,女6例;年龄31~53岁,中位数39岁;共涉及42髋,左侧19髋、右侧23髋;按照ARCO分期标准,Ⅰ期7髋、ⅡA期12髋、ⅡB期12髋、ⅡC期11髋;病程10~24个月,中位数16个月。X线透视下经皮微创髓芯减压,充分清除坏死骨,以自体红骨髓和β-磷酸三钙制备的非细胞型组织工程骨填充,并植入β-磷酸三钙多孔生物陶瓷棒进行支撑。术前及随访期间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定患者的髋关节疼痛程度和关节功能,拍摄X线片观察病变进展情况,同时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32例患者均可耐受手术,手术时间35~70 min,中位数49 min;术中出血量50~100 mL,中位数70 mL。术后12个月时,1例(单髋病变)ARCO Ⅰ期、1例(单髋病变)ARCOⅡA期患者失访;术后24个月时,1例(单髋病变)ARCO Ⅰ期、1例(单髋病变)ARCOⅡC期患者失访。随访24个月以上的28例(38髋)患者中,1例ARCOⅡB期患者术后16个月时进展至ARCOⅡC期,以后未进展;2例有激素使用史的ARCOⅡC期患者术后24个月时股骨头逐渐塌陷,进展至ARCOⅢ期,术后30个月时行全髋关节置换术。随访期间所有患者均未出现排异反应。患者术前、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术后24个月的髋关节疼痛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03±1.02)分,(4.26±0.95)分,(2.04±0.52)分,(2.02±0.46)分,F=146.236,P=0.000]。术前与术后6个月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86);术后12个月、24个月时的VAS评分均小于术前的评分(P=0.000;P=0.000)和术后6个月时的评分(P=0.000;P=0.000);术后12个月和术后24个月时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患者术前、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术后24个月的Harris髋关节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5.84±2.63)分,(84.65±1.25)分,(93.58±2.54)分,(94.84±2.27)分,F=340.245,P=0.000]。术后6个月、12个月、24个月时的Harris评分均大于术前的评分(P=0.000;P=0.000;P=0.000);术后12个月、24个月时的Harris评分均大于术后6个月时的评分(P=0.000;P=0.000);术后12个月和术后24个月时的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结论:采用基于生物陶瓷的非细胞型组织工程骨微创植入治疗ARCO Ⅰ、Ⅱ期股骨头坏死,短期内能有效减轻患者的髋关节疼痛症状、改善髋关节功能、延缓病情进展,并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治疗重度屈曲骨性强直髋关节畸形的手术效果。方法:2008年6月至2013年10月,对10例重度屈曲骨性强直髋关节畸形患者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术,术前髋关节屈曲畸形65°~86°,平均78°,均为骨性固定强直。采用Harris评分进行术后临床疗效评定,X线检查观察假体有无松动、脱位及异位骨化,并记录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平均随访3.6年,Harris评分由术前的(20.3±8.6)分提高到了术后的平均(81.4±7.5)分,其中优6髋,良2髋,可2髋。术后随访X线片示:单纯股骨假体松动1例,其余患者显示假体骨长入良好无松动。2例患者末次随访残留10°屈曲畸形。术后并发症包括:2例患者术后早期发生髋关节脱位,1例患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例患者术后出现股神经麻痹症状、患者股四头肌肌力4级。结论:全髋关节置换可有效治疗重度屈曲骨性强直髋关节畸形,但其手术并发症发生率高于其它常规病因的全髋关节置换术。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无柄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关节疾患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11年3—11月,采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关节疾患患者134例182髋,男110例148髋、女24例34髋。年龄20~55岁,中位数47岁。股骨头坏死111例146髋,强直性脊柱炎双髋关节骨性强直15例24髋,髋臼发育不良并发骨关节炎4例6髋,髋关节重度骨关节炎4例6髋。所有患者均表现为髋关节疼痛伴活动受限。术前Harris评分17~25分,中位数20分。术后随访观察并发症发生及髋关节疼痛改善及功能恢复情况。结果:126例171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个月至4年,中位数3年;8例11髋失访。术后3个月5例6髋出现髋关节疼痛,给予局部封闭、理疗治疗后症状缓解;3例3髋腹股沟区疼痛,给予对症处理并密切随访影像学改变,其中2例2髋疼痛无缓解,考虑髋臼松动,行髋臼及有柄关节翻修术后症状缓解;1例1髋罩体下沉,行髋臼及有柄关节翻修后症状缓解。术后4个月1例1髋出现迟发感染,给予关节腔置管持续冲洗、抗生素治疗3周后痊愈。术后2年1例1髋出现局部包块,常规细菌培养无细菌生长,患者自动出院。术后3年1例出现左髋关节感染,手术取出股骨假体,行关节旷置术后感染得到控制。均无内置物退出、断裂等并发症发生。末次随访时Harris评分85~98分,中位数96分。结论:无柄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可以恢复髋关节功能,减轻髋关节疼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发症少,是需要接受髋关节置换的青壮年患者的治疗方案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脑卒中和脊髓灰质炎后遗症患者瘫痪侧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操作要点。方法:2013年3月至2016年6月对9例脑卒中或脊髓灰质炎后遗症患者进行了瘫痪侧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7例为股骨颈骨折(GardenⅢ型或Ⅳ型),其中1例为脊髓灰质炎后遗症、6例为脑卒中后遗症,骨折前髋关节外展肌肌力均下降,脊髓灰质炎后遗症患者骨盆发育畸形。2例为继发性髋骨关节炎,均为脊髓灰质炎后遗症,骨盆发育畸形,站立时向瘫痪侧倾斜,髋关节外展肌肌力下降。均选用生物型假体,髋臼假体外展角采用术前设计角度、前倾角采用正常角度,股骨假体前倾角选择正常角度。通过采用加长颈股骨假体来调整髋关节外展肌力臂,必要时通过阔筋膜张肌移位来加强髋关节外展力,注意避免患侧肢体延长过度。假体安装完成后,缝合后关节囊并重建短外旋肌结构。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60~150 min,中位数101 min;术中出血200~600 mL,中位数300 mL。7例患者选用加长颈股骨假体,2例行阔筋膜张肌移位,4例行内收肌部分离断。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24个月,中位数17个月。所有患者均未发生感染、假体松动或脱位、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2例继发性髋骨关节炎患者,术前、术后6周、术后3个月和术后6个月的髋关节Harris评分分别为(63.6±10.1)分、(80.3±7.3)分、(89.0±4.6)分、(92.3±3.5)分;7例股骨颈骨折患者,受伤前、术后6周、术后3个月和术后6个月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分别为(55.56±10.07)分、(32.3±9.11)分、(48.33±5.32)分、(53.88±2.76)分。3例脊髓灰质炎后遗症骨盆畸形患者术后6周髋臼假体冠状面外展角为31.70°±7.64°,其余6例脑卒中后遗症患者术后6周髋臼假体冠状面外展角为35.00°±1.32°。2例脊髓灰质炎后遗症继发髋骨关节炎患者术后即刻Thomas征阴性,腰部不适分别持续12 d和22 d,6周后穿矫形鞋行走时Trendelenburg步态明显改善。术后半年,7例股骨颈骨折患者中,6例脑卒中后遗症患者步态均无改善,1例脊髓灰质炎后遗症患者的Trendelenburg步态明显改善。结论:对脑卒中和脊髓灰质炎后遗症患者瘫痪侧进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时,通过合理安放髋臼假体,恢复髋关节外展肌功能及软组织平衡,可以获得一个早期功能良好的髋关节。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直接前入路(direct anterior approach,DAA)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14年8月至2015年6月,采用DAA行微创THA33例,男18例、女15例。年龄37~86岁,中位数64岁。身体质量指数17.3~29.4 kg·m-2,中位数23.6 kg·m-2。股骨头坏死14例,其中激素性8例、酒精性5例、特发性1例;股骨颈骨折11例,GardenⅢ型7例、Ⅳ型4例;髋关节发育不良3例,CroweⅠ型1例、Ⅱ型2例;髋关节骨关节炎5例。股骨头坏死、髋关节发育不良及骨关节炎患者的病程为1~5年,中位数2.4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受伤至手术时间4~10 d,中位数6 d。术后随访观察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手术切口长度(7.24±0.61)cm,手术时间(67.39±10.71)min,术中出血量(255.30±20.22)mL。术后2 d,红细胞沉降率(55.33±7.23)mm·h-1,C反应蛋白(36.51±3.66)mg·L-1。手术前后血红蛋白差值(22.18±14.53)g·L-1。住院时间(9.22±1.01)d。末次随访时臼杯前倾角20.15°±5.32°、外展角38.21°±4.28°。均未出现切口感染、假体周围骨折、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及髋关节脱位。1例股外侧皮神经损伤,表现为患侧大腿外侧皮肤感觉减退,术后6个月恢复;2例阔筋膜张肌损伤,不影响功能锻炼,末次随访时髋关节功能恢复良好。参照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定疗效,本组优23例、良9例、可1例。结论:DAA微创THA,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组织损伤小、并发症少等优点,可有效促进髋关节功能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随着关节手术技术的提高,股骨头置换术已成为一种疗效十分确切的手术。但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康复治疗和功能训练常常被临床医生所忽视,而术后及时康复训练是否得当直接影响手术效果的好坏。我院自2005年以来对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患者均采用系统的康复训练,收到了良好的效果。1临床资料本组30例,男17例,女13例;年龄36~87岁,平均62.6岁。术前诊断:股骨头坏死12例,股骨颈骨折15例,类风湿关节炎3例;左侧18例,右侧12例。手术均采用髋外侧切口。人工假体采用骨水泥和非骨水泥。不同类型的假体决定患者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及患肢负重的早晚。2术后康复训…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髋关节置换术后异位骨化的特征及相关因素.方法:观察分析101例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HO发生情况,男33例,女68例.年龄22 ~ 89岁,中位数66岁.手术原因:股骨颈骨折64髋,股骨头无菌性坏死31髋,类风湿关节炎5髋,强直性脊柱炎2髋,其他髋部疾患6髋.合并症:高血压病17例,冠心病7例,糖尿病15例,脑梗塞4例,肺部疾患7例.结果:本组101例患者行髋关节置换108髋,其中全髋关节置换51例56髋,股骨头置换50例52髋.术后8例8髋发生异位骨化,男5例,女3例;年龄41 ~ 89岁,中位数73岁;手术原因:股骨颈骨折5例,股骨头环死2例,髋关节置换术后翻修1例;全髋关节置换5例,股骨头置换3例;异位骨化发生时间为术后28 ~ 50 d,中位数40 d;发生于小转子者6例,发生于大转子者2例;按Brooker分型,Ⅰ型5例,Ⅱ型1例,Ⅲ型2例.结论:髋关节置换术后异位骨化的发生率较低,男性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更容易发生异位骨化,小转子部是异位骨化的好发部位.  相似文献   

19.
中日友好医院采用经股骨头颈开窗灯泡状病灶清除减压,打压植骨术的新术式,治疗了92例股骨头坏死患者。5年来共随访了51例(67髋)患者,其中股骨头坏死Ⅱ期(29髋)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优者28例,良1例;股骨头坏死Ⅲ期(38髋)优者36例,良两例。新术式的手术方法为:侧卧位,改良Waston-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丹参酮ⅡA结合髓芯减压打压植骨治疗FicatⅡ期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60例符合要求的Ficat分期Ⅱ期股骨头坏死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丹参酮ⅡA结合髓芯减压打压植骨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髓芯减压打压植骨治疗。分别于术前和术后12个月采用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法评定患者的髋关节功能,并进行X线检查观察股骨头塌陷程度,同时观察比较2组患者术后及随访期间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①髋关节功能。术前2组患者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5.73±7.43)分,(73.60±10.12)分,t=1.105,P=0.273];术后12个月治疗组Harri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5.81±2.88)分,(94.76±4.02)分,t=12.590,P=0.000]。②股骨头塌陷程度。治疗组优25髋、良7髋、中5髋、差3髋;对照组优23髋、良6髋、中5髋、差4髋。2组患者股骨头塌陷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287,P=0.774)。③并发症发生情况。2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时间13~18个月,中位数15.5个月。术后2组患者切口均甲级愈合,术后及随访期间未出现手术相关并发症。结论:丹参酮ⅡA结合髓芯减压打压植骨可有效减缓FicatⅡ期股骨头坏死患者股骨头塌陷的病理进程,改善髋关节功能,而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