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赵兵 《中医药通报》2011,10(3):43-44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疗法对脑性瘫痪患儿的临床治疗作用。方法:90例符合入选标准的脑性瘫痪患儿按就诊时间、性别分为观察组(针刺加综合康复治疗)和对照组(综合康复治疗),连续治疗3个月。治疗前和治疗结束后分别进行粗大运动功能量表评估。结果:穴位埋线观察组总有效率95%,优于对照组80%(P<0·01)。观察组粗大运动功能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穴位埋线能促进脑性瘫痪患儿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语言训练对脑性瘫痪患儿语言发育迟缓的作用。方法132例脑性瘫痪患儿按数字随机表法分为语言训练组(训练组,44例)、小儿常规针刺联合语言训练组(电针组,44例)和行针联合语言训练组(行针组,44例)。训练组采用一对一的语言训练,包括游戏治疗,交流态度训练等;电针组及行针组选取百会、四神聪、语言一区、语言二区、语言三区等进行常规针刺后,电针组进行电针治疗,再进行语言训练;行针组进行语言训练同时行针及留针40min。3组每天治疗1次,每周5次,20次为1个疗程,共6个疗程。采用S.S检查法评定各组疗效,根据Gesell发育量表观察各组治疗前及治疗3、6个疗程后语言发育商(developmentquotient,DQ)。结果电针组(有效率:77.5%,DQ值:60.4±13.5)和行针组(有效率:81.0%,DQ值:64.0±11.6)疗效及治疗后DQ值均优于训练组(有效率:51.3%,DQ值:58.1±13.3,P〈0.05),电针组和行针组疗效及治疗后DQ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联合语言训练对脑性瘫痪患儿语言发育迟缓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健脑益智合剂对小儿智力低下的临床疗效。方法:按就诊顺序随机将166例智力低下患儿分为两组,两组均给予相同的头针治疗与智能训练,治疗组加服健脑益智合剂;对照组81例加用西药(脑蛋白水解物)静滴,两组疗程均6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后效果。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7.1%,对照组为61.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两组治疗结果提示早期治疗效果更好。结论:健脑益智合剂对小儿智力低下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4.
分析国内外脑性瘫痪治疗现状,详细回顾了国内采用针灸为主体治疗脑瘫的具体方法及其机理研究,探讨中国脑性瘫痪的康复治疗特点及模式。结果表明,针灸治疗脑瘫有着极大的潜在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宜探索建立以针灸为中心的有中国特色的脑性瘫痪综合康复体系。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疗法对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粗大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100例脑瘫患儿按住院号随机分为治疗组(穴位埋线加综合康复治疗)和对照组(综合康复治疗),连续治疗3个月。治疗前和治疗结束后分别进行粗大运动功能量表评估。结果:穴位埋线观察组总有效率95%,明显优于对照组80%(P0.01)。观察组粗大运动功能量表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穴位埋线能促进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粗大运动功能的发育。  相似文献   

6.
针刺配合功能训练治疗小儿脑性瘫痪疗效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小儿脑性瘫痪 (脑瘫 )患者都有因运动功能障碍和肌张力改变造成的异常姿势 ,治疗效果缓慢。笔者采用针刺配合功能训练提高了疗效 ,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选择 2 0 0 2年 1月— 2 0 0 3年 1 2月在本康复中心进行 3个月以上康复治疗的脑瘫患儿 2 5 6例 ,诊断与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脑功能障碍治疗仪辅助治疗脑性瘫痪患儿的效果分析.方法:将40例(年龄1-3岁)脑性瘫痪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患儿均采用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加用脑功能障碍治疗仪进行治疗30d,每次20min,1次/d,对照组仅进行30d的常规康复训练,分别在疗程开始与结束时采用粗大运动功能量表88项(GMFM)进行评定,婴幼儿发育量表(CDCC)的精神运动发育指数(PDI)评定患儿整体运动情况,用智能发育指数(MDI)评定患儿智能水平.结果:治疗前两组患儿GMFM-88及PDI和MDI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0d后,治疗组与对照组GMFM-88及PDI和MDI评分与各自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各项指标优于对照组,显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功能障碍治疗仪能有效提高脑瘫患儿运动能力及智能水平,在治疗脑瘫患儿,辅助脑功能治疗仪治疗,可显著提高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头针益智康复疗法治疗小儿脑性瘫痪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小儿脑性瘫痪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仅给予综合治疗,主要包括口服益智中药、头部重点穴区推拿、言语训练及智力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另给予头针益智康复疗法治疗。治疗后,评价两组构音障碍疗效、语言发育疗效及智商发育疗效。治疗前后,分别对两组患儿中医症状评分进行观察,主要观察指标包括立迟、行迟、语迟、手软、足软及口软。治疗前后,分别对两组患儿发育商评分进行观察,主要观察指标包括语言能力、动作能力、应人能力、应物能力等。结果:构音障碍疗效、语言发育疗效及智商发育疗效中,观察组治疗后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立迟、行迟、语迟、手软、足软及口软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语言能力、动作能力、应人能力、应物能力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头针益智康复疗法治疗小儿脑性瘫痪疗效确切,值得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9.
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小儿脑性瘫痪23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小儿脑瘫的早期综合康复治疗的疗效。方法采用功能训练、针灸、推拿等疗法综合治疗本病13例。结果显效8例,有效12例,无效3例。结论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小儿脑瘫有明显疗效,年龄越小,治疗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语言训练对脑性瘫痪患儿语言发育迟缓的改善作用。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6年3月我院76例脑性瘫痪患儿,随机分两组,每组38例。对照组予以语言训练治疗,观察组予以语言训练联合针刺治疗,对比两组语言发育迟缓改善效果。结果:经治疗,观察组改善总有效率为92.1%(35/38),对照组为71.1%(27/38),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性瘫痪患儿给予针刺结合语言训练治疗,可明显改善其语言发育迟缓症状,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法针灸联合点穴推拿对小儿脑性瘫痪智力及运动功能发育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8年3月东莞市妇幼保健院康复医学科收治的脑性瘫痪小儿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基础组、A组、B组、C组,每组30例。基础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A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点穴推拿,B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醒脑开窍法针灸治疗,C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点穴推拿+醒脑开窍法针灸治疗。比较治疗前后4组患儿智力、运动功能发育和康复效果。结果:治疗后4组患儿动作能DQ、语言能DQ、应物能DQ、应人能DQ、总DQ评分、GMFM-88、FMFM评分均显著升高(P 0. 05),治疗后C组动作能DQ、语言能DQ、应物能DQ、应人能DQ、总DQ评分、GMFM-88、FMFM评分均明显高于其余3组(P 0. 05),A组和B组评分均明显高于基础组(均P 0. 05),A组与B组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 05);治疗后4组康复效果分布及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C组总有效率为86. 67%,明显高于其余3组(P 0. 01),A组、B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基础组(P 0. 01),A组与B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醒脑开窍法针灸联合点穴推拿能够显著改善小儿脑性瘫痪的智力及运动功能发育,增强康复效果,其作用明显优于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单纯应用醒脑开窍法针灸或点穴推拿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针刺联合康复训练对脑瘫患儿肢体运动功能、智力恢复及脑血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7月至2017年11月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脑瘫患儿12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2例。2组均接受常规治疗及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针刺治疗,4周为1个疗程,2组均连续治疗3个疗程。比较2组治疗前后肢体痉挛程度、肢体运动功能、智力恢复状况及脑血流速度。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55%,高于对照组的72.58%(P0.05);治疗后2组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Ashworth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粗大运动功能量表(GMFM)、精细运动功能量表(FMFM)、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10 m步行时间较治疗前显著缩短,且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智力发育指数(MDI)、心理运动发育指数(PDI)、社会适应能力患儿发育商(DQ)、个人社交能力DQ、语言发育能力DQ值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大脑中动脉(MDA)、大脑前动脉(ACA)、椎动脉(VA)及观察组基底动脉(BA)脑血流速度显著加快,血管搏动指数(PI)显著增加,且观察组上述指标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联合康复训练可有效改善脑瘫患儿肢体运动功能,促进其智力恢复,并加快脑血流速度,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针刀疗法治疗痉挛型脑瘫患儿的疗效。方法:将90例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综合康复治疗,观察组则在综合康复治疗基础上给予针刀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1), GMFM评分高于对照组,改良Ashworth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针刀疗法能降低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的肌张力,促进运动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针灸联合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对痉挛型脑瘫患儿下肢运动功能和脑血流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焦作市中医院收治的痉挛型脑瘫患儿96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对照组给予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针灸治疗,2组均治疗10个疗程。比较2组治疗前后下肢股内收肌群和腓肠肌改良Ashworth量表(MAS)的疗效、下肢粗大运动功能(GMFM)评分和脑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的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股内收肌群和腓肠肌MAS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后GMFM评分均明显提高,观察组上述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脑血流动力学指标大脑前、中、后动脉的收缩期峰值流速和平均血流速度均明显增加,观察组上述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针灸联合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能够显著提高痉挛型脑瘫患儿的临床疗效,改善下肢运动功能,具体机制可能与脑血流量改善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尖足三针对康复期脑性瘫痪患儿站位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6月我院儿童康复科95例康复期脑性瘫痪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法进行分组,其采用常规康复治疗的康复期脑性瘫痪患儿50例作为对照组,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尖足三针针刺治疗的45例康复期脑性瘫痪患儿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粗大运动功能评分、足背屈角、表面肌电以及中医症候积分等。结果:两组患儿治疗前GMFM-88各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后,观察组治疗后GMFM-88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治疗前足背屈角明显高于治疗后,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后足背屈角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儿治疗后主动跖屈肌电信号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主动跖屈肌电信号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被动背伸肌电信号明显低于治疗前,观察组康复期脑性瘫痪患儿治疗后被动背伸肌电信号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康复期脑性瘫痪患儿康复治疗前中医证候积分明显高于康复治疗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患儿康复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儿康复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通过联合尖足三针针刺对康复期脑性瘫痪患儿进行康复治疗,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康复期脑性瘫痪患儿腓肠肌肌肉张力、足背屈能力,进而促使患儿站位运动功能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6.
头针治疗对脑瘫儿童粗大运动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基于脑功能定位和中医规范化辨证的个性化针刺治疗方案对脑瘫儿童粗大运动功能的影响,探索针刺与康复治疗技术有机结合的新途径。方法将74例脑瘫儿童,随机分为治疗组37例和对照组37例。治疗组采用个性化针刺治疗方案结合康复训练,对照组采用靳氏(益脑十六穴)针刺治疗方案结合康复训练。两组针刺治疗隔日1次,康复训练每日1次,共观察3个月。并运用粗大运动-66项(GMFM-66)对治疗前、治疗后(每治疗1个月)粗大运动功能动态改变以评分法进行测评。结果两组患者组内治疗前后GMFM积分均有明显提高(P〈0.0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GMFM积分增长幅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方案与时间无交互作用(P〉0.05);痉挛型脑瘫儿童GMFM积分改善,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头针治疗结合康复训练对脑瘫儿童粗大运动功能产生积极的影响;个性化针刺治疗对痉挛型脑瘫儿童粗大运动功能的改善优于益脑十六穴。  相似文献   

17.
目的:应用Meta分析评价肌电生物反馈治疗痉挛型脑瘫的作用。方法: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NKI、维普、万方数据库中2009年1月~2019年6月关于肌电生物反馈治疗痉挛型脑瘫的随机对照试验,利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10项随机对照试验,共613个病例;肌电生物反馈可以改善脑瘫患儿踝关节活动度(MD=5.06,95%CI=4.01~6.10,P<0.01),改善粗大运动功能(GMFM D区MD=3.75,95%CI=2.75~4.75,P<0.01;GMFM E区MD=6.04,95%CI=4.82~7.26,P<0.01),改善腓肠肌痉挛程度(MD=5.19,95%CI=-0.52^-0.39,P<0.01)。结论:肌电生物反馈在改善脑瘫患儿下肢运动功能方面具有一定效果,但所纳入研究的方法有局限性,还需更严格的设计和高质量的研究方法进一步证明。  相似文献   

18.
《辽宁中医杂志》2019,(12):2629-2631
目的:探讨功能导向的"引带导督"推拿法结合运动训练对痉挛型脑瘫患儿肌张力及粗大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60例痉挛型脑瘫儿童,根据年龄及粗大运动功能分级(GMFCS)组间均衡的原则,配对后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以旨在提高核心稳定性、促进脑功能重塑的收引带脉、点按腰部夹脊穴为主的推拿手法,联合抗重力姿势维持与运动训练。对照组采用常规运动疗法。每日治疗1次,每次40 min,每周治疗5 d,共观察3个月。在治疗前后分别采用改良Ashworth痉挛评定量表(MAS)、粗大运动功能评定量表(GMFM)量表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前后两样本MAS组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两样本组间比较(P 0. 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前后,两样本GMFM量表百分比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P 0. 001),有极显著性差异。结论:"引带导督"推拿法治疗痉挛型脑瘫在提高粗大运动功能方面疗效优于传统运动疗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为有效改善脑瘫患儿的运动功能,观察针灸在小儿脑瘫运动功能障碍康复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将85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43例)和对照组(42例),两组均接受运动功能训练.治疗组在接受运动功能训练的同时加用针灸治疗.对照分析两组治疗后效果及两组治疗前后粗大运动功能测量量表(GMFM)评分.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7%,对照组为66.7%,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对照两组患者治疗前粗大运动功能测量量表(GMFM)评分显示,差异无显著性,对照治疗后评分显示,差异有显著性.结论:针灸能有效提高脑瘫患儿的治疗效果,明显改善其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