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山西省襄汾县古城乡钩端螺旋体病历史疫区人与家畜钩端螺旋体隐性感染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健康人群钩端螺旋体隐性感染率2.06%;猪隐性感染率8.00%,朱未检出。古城乡曾于1976、1979年发生由猪作为主要传染源的洪水型和雨水型钩端螺旋体病暴发流行,虽然在其后的15年中无人间钩端螺旋体病发生,但猪的感染率仍较高,说明钩端螺旋体仍在猪中循环,山西已经成为以猪作为主要传染源的钩端螺旋体病经济疫源地。  相似文献   

2.
目的钩端螺旋体病在黎平县长期散发。本研究通过两例死亡病例的扩展调查,探索普通人群的钩端螺旋体感染危险因素以及鼠类在传播过程的作用。方法在发生死亡病例的两个村和5年来未发生病例的一个临近村开展普通人群的血清学调查,同时采集当地的鼠肾标本送实验室作钩端螺旋体培养并鉴定。结果用显微凝集法对调查对象的血清进行检测,23.4%为阳性。无病例村的阳性率为53.3%,高于死亡病例村(14.0%)。随年龄增长阳性率增加。其他因素如:职业,性别无统计学差异。在无病例村捕获的黑线姬鼠比例高于死亡病例村,但是总的鼠类带菌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钩端螺旋体病的防控的重要措施是对鼠类带菌的长期监测,以及在有条件的高危地区进行疫苗接种。  相似文献   

3.
福建浦城县28年来钩端螺旋体病流行情况调查福建浦城县卫生防疫站郑一民,王榕生,黎娜福建省卫生防疫站潘亮浦城县位于闽、浙、赣三省结合部,自1963年发现首例钩端螺旋体(简称钩体)病以来,年年均有病例发生,持续流行28年,疫情波及各个乡、镇。1988年以...  相似文献   

4.
广西钩端螺旋体病致死因素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为了解广西钩端螺旋体病的发病机制,掌握钩端螺旋体致死因素及其相关性因素,提出钩端螺旋体病的防治对策.方法 收集2003~2005年广西的钩端螺旋体死亡病例的个案调查表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结果 7例患者中有6例是因肺出血而死亡,1例是因肾型合并DIC而死亡;7例患者均有接触疫水或疫土的接触史,并且都有发热、全身乏力、腓肠肌压痛等典型钩端螺旋体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结论 广西钩端螺旋体病的致死因素与其流行季节、接触史相关,并且与赫氏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5.
钩端螺旋体病癫痫发作149例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报道149例钩端螺旋体病癫痫发作,进一步对病因及发病机理和临床治疗进行探讨,认为本病的发生主要是钩端螺旋体感染或者是钩端螺旋体L型直接损伤了脑组织或脑部供血血管,所致脑部间质性炎症变及内毒素刺激诱发癫痫症状。治疗不仅是控制癫痫发作,最主要选用易透过血脑屏障药物,损伤钩体DNA结构。甲硝哒唑静滴为首选,其次选青霉素、地塞米松,可减少钩端螺旋体病的后发症,彻底控制癫痫发作。  相似文献   

6.
目的 报道122 例由CT头颅轴位扫描疑为囊虫病的患者,通过进行血清学检查,进一学确诊定为是囊虫病抑或是钩端螺旋体病。方法 采用显微镜凝集试验(MAT)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结果 确诊66 例囊虫病,51例钩端螺旋体病,两者完全阴性5例。结论 不典型病例,仅藉CT是不能确诊为囊虫病还是钩端螺旋体病的。因两者致病后临床症状有类似之处,早期感染CT表现也有相同。必须进行血清学检查,方能确诊  相似文献   

7.
为了摸清人群钩端螺旋体病的免疫水平和探讨钩端螺旋体凝集溶解试验(简称凝溶试验)的诊断标准问题,我们于1972年3月下旬至4月上旬在莒南县选择已发生钩端螺旋体病1年半、5年和近10年的大队及从未流行过的大队的人群,进行了试验观察。  相似文献   

8.
我们于1964年秋收治钩端螺旋体引致Guillain—Barre综合征者3例,现报告如下: 讨论本文病例皆为农业社员,在洪水期间有与疫水接触之历史。有典型钩端螺旋体病的临床症状,补体结合试验阳性,血中培养出钩端螺旋体,经凝溶试验证实为“396”型,故钩端螺旋体病的诊断已确立。此外,病人在急性期热降时,相继出现对称弛缓性瘫痪,肌张力低下,腱反射消失,四肢远端感觉障碍,脑脊液呈蛋白—细胞分离现象,这符合Guillain—Barre综合征的临床表现。  相似文献   

9.
钩端螺旋体病(Leptospirosis,简称钩体病),是由致病性钩端螺旋体(Leptospira interrogans,简称钩体)引起的一种分布广泛的自然疫源性疾病,我国是受钩体病危害十分严重的国家。1937年汤择光首次报告3例钩端螺旋体病,1955年本病被列入法定传染病,迄今全国累计发病人数已超过250万。平均病死率约为1%。近年来我校面向全国十几个省市自治区招生,我们曾对本省籍在校学生钩端螺旋体感染情况进行过研究,为了解来自其他省市自治区学生钩端螺旋体感染状况,我们又对本校2003、2004级外省籍学生进行了血清钩端螺旋体抗体检测。  相似文献   

10.
南宁市家犬钩端螺旋体病的调查及病原分离和菌型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犬属动物是钩端螺旋体的易感动物。在人、畜钩端螺旋体病的流行病学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家犬与人、畜相处密切,在一个特定的地区内,查清家犬对钩端螺旋体的感染程度和带菌状况,对诊断和防制人、畜钩端螺旋体病方面,有着很大的帮助。为此,我们在南宁市某个体宰杀家...  相似文献   

11.
flaB—PCR在钩端螺旋体病检测中应用,钩端螺旋体致病机制的研究进展(综述),钩端螺旋体病26例临床分析,钩端螺旋体疫苗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相似文献   

12.
<正> 江西省万载县1985年共发生钩端螺旋体病(简称钩体病)767例,发病率为190.38/10万,死亡6例,病死率为0.78%。现将其流行病学分析如下。 一、流行特征 1.地区分布:全县除高村、官元山2个乡未发生病例外,其余17个乡镇均有病例发生。丘陵发病高于  相似文献   

13.
0969 浙江台州地区钩端螺旋体病30年临床观察王家驹中华医学杂志61(5):299,1981作者报道该地区1950~1979年有资料记录的钩端螺旋体病2,114例。以青壮年农民占多数,次为渔民。就诊人数是随年代增长而增加,70年代占了总数的一半以上。临床表现各个时期差异较大,目前以不典型、轻型为主,无黄疸病例占绝大多数。这除和机体抵抗力、菌株毒力有关外,和菌型也有关。  相似文献   

14.
<正> 1975年以来,闽西上杭县太拔乡钩端螺旋体病(钩体病)呈散发流行状态。1975~1991 年共发生钩体病43例,但发病者多为病势凶险的肺大出血型病人。病死率高,为9.30%(4/43)。为探讨其流行规律,作者于 1991年 8月在太拔乡开展了钩体病人群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一、材料与方法 对该乡临床医生报告的钩体病例均按文献进行核实诊断,确定为钩体病例者按统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比较不同毒力钩端螺旋体引起豚鼠细胞因子表达的差异,探讨钩端螺旋体病的炎症反应及其发病机制。方法豚鼠腹腔内分别注射致病性钩端螺旋体赖型有毒株Lai株,赖型无毒株IPAV株,以及非致病性钩端螺旋体Patoc型Patoc1株,观察豚鼠各脏器的病理改变;EnVision二步法检测钩端螺旋体在各脏器中的分布;应用Real-ti me RT-PCR法检测豚鼠血液中细胞因子IFN-γ、TNF-α、IL-12、MCP-1mRNA的表达。结果钩端螺旋体IPAV株和Patoc1株不能引起豚鼠组织病变,但是在感染早期引起细胞因子的高表达;而Lai株可以引起典型的钩端螺旋体病病变,但是在感染早期引起细胞因子较低表达。结论致病性钩端螺旋体赖型毒力株Lai株引起的细胞因子的表达明显低于非致病钩端螺旋体Patoc型Pa-toc1株和赖型无毒株IPAV株,可能与钩端螺旋体病炎症反应轻微有关,有利于钩端螺旋体逃避宿主的免疫反应,在体内繁殖扩散。  相似文献   

16.
钩端螺旋体病(下称钩体病)仍然是我国当前农村多发的人兽共患病,有的地方还在发生流行。由于钩体病缺乏特异性症状和体征,临床表现多样化,易被误诊。为有助于钩体病的早期临床诊断及临床型与感染菌株群型关系的探讨,将1976~1986年在10个县市中查获的192例病原阳性患者的资料整理分析报道于下。  相似文献   

17.
1990~1996年贵州省钩端螺旋体病流行特征及防制对策探讨周健先(贵州省卫生防疫站,贵阳市550001)钩端螺旋体病(钩体病),是贵州省农村发病率和病死率较高的人兽共患病,该病在我省流行已30多年。90年代部分县市常发生小范围的局部流行,给人民健康...  相似文献   

18.
肾上腺皮质激素应用时机对钩端螺旋体病疗效的影响杨汉泽,王文星,李朝清为探讨肾上腺皮质激素(激素)的应用时机对钩端螺旋体病(钩体病)治疗有何影响,现对我院收治的108例钩体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报道如下。临床资料108例患者中,男70例,女38例,年龄...  相似文献   

19.
钩端螺旋体(Leptospira,简称钩体),属于螺旋体目螺旋体科钩端螺旋体属,分为两个种:双曲钩端螺旋体(Leptospira biflexa)和问号钩端螺旋体(Leptospira interrogans);前者为腐生性钩端螺旋体,通常对人和动物不致病;后者为寄生性、  相似文献   

20.
钩端螺旋体病(钩体病)是由致病性钩端螺旋体引起的一种流行较广的自然疫源性急性传染病.临床以起病急、寒战、高热、眼结膜充血、浅表淋巴结肿大伴压痛、全身肌肉酸痛、腓肠肌压痛为特征.2008年8月,驻福建省霞浦县某部半个月内发生钩体病29例,均住院治疗.现就其临床诊治结果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