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护理工作中检验标本的不规范采集及对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当前科学发展越来越快,知识的“半衰期”越来越短,护理与检验的联系也越来越密不可分。而目前临床护理人员很难对检验标本采集的规范化操作有全方位的了解,从临床医嘱开始到分析检验程序终止的步骤,包括:检验申请、患者准备、原始样本的采集、运送到实验室并在实验室进行传输。不难看出整个过程大部分工作都是由临床护理人员来完成。据统计,临床反馈不满意的检验结果约80%的报告最终可溯源到标本质量不符合要求。标本采集是最易出现问题并且潜在因素最多的重要环节,不规范的标本采集、储存和运送是导致检验报告误差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当前科学发展越来越快,知识的“半衰期”越来越短,护理与检验的联系也越来越密不可分。而目前临床护理人员很难对检验标本采集的规范化操作有全方位的了解,从临床医嘱开始到分析检验程序终止的步骤,包括:检验申请、患者准备、原始样本的采集、运送到实验室并在实验室进行传输。不难看出整个过程大部分的工作都是由临床护理人员来完成的。据统计,临床反馈不满意的检验结果约80%的报告是因标本质量不符合要求。标本采集是最易出现问题并且潜在因素最多的重要环节,不规范的采集,储存和运输是导致检验报告误差的重要原因,采集标本的质量影响的检验结果对临床关于患者诊断、治疗利用此信息的可靠性,甚至造成漏诊、误诊。因此,要求护理人员应熟悉检验对标本的要求、保存及运送标本的条件,现将检验标本采集的不规范操作及其对策讨论如下。  相似文献   

3.
临床检验科加强分析前质量管理应采取的举措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梁庆华  黄金  陈晖 《实验与检验医学》2010,28(2):169-169,194
<正>分析前阶段是指从医生申请检验开始,包括检验项目的要求、患者的准备、标本的采集、保存以及运送到实验室并在实验室内部的传递,至检验分析过程开始时结束,其中涉及人员有临床医生、护士、标本运送人员及实验室标本接收、预  相似文献   

4.
张晟春  许小明  陈琼 《护士进修杂志》2009,24(23):2186-2188
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在临床疾病的诊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诸多影响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因素中,护理与检验的协同质量管理更应引起我们的重视。在标本分析前的质量控制中,患者准备、标本采集、运送等环节,都与护理工作密切相关,而这些环节往往又是检验标本质量控制中最易被忽视、最难控制的。因此,加强护理管理,提高检验标本分析前的质量控制,是检验与护理人员共同关心和急需解决的问题。现就临床检验标本采集和运送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5.
临床护士在检验分析前质量控制环节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临床实验室质量控制包括分析前、分析中、分析后质量控制三个方面。分析前的质量控制包括医生选择检验项目并开申请单、患者准备、标本采集、标本保存、运送、实验室接收并处理标本。与护理人员密切相关的有患者准备、标本采集、标本保存、运送。正确地、规范化地采集和处理好标本,是分析前质量控制的重要内容,而这些工作主要是由护士来完成的,因此临床护士在标本分析前质量控制中的作用也就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6.
随着临床检验医学的进一步发展,检测仪器自动化程度的进一步提高,室内、室间质量控制措施的进一步完善。使临床检验的质量得到了显著的提高。但是,如果标本采集不当,即使质量控制措施再完善,也无法获得可靠的结果。因此,从医生开具化验单开始,后经标本采集、标本运送、标本处理、标本保存、检验报告单的审核打印,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处理不当,都会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所以,如何正确采集标本就很重要。  相似文献   

7.
在现代疾病诊断中,临床检验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检验结果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着临床医生对疾病的正确判断及治疗.有文献报道,检验科80%的检验结果误差与质量差错,发生在分析前检验标本的采集与运送阶段[1].患者检验前的准备,标本采集及运送3个环节都与护理工作密切相关[2].为确保采集血液标本合格,现就本院导致采集不合格血液标本的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制定对策如下.  相似文献   

8.
分析前质量管理是指从医生申请检验开始,包括检验项目的要求、患者的准备、标本的采集、保存以及运送到实验室并在实验室内部的传递至检验分析过程开始时结束,其中涉及人员有临床医生、护士、标本运送人员及检验人员标本接收、预处理等[1].由此可见,分析前质量管理影响因素复杂,质量缺陷隐蔽,责任难以确定,是最难而且最重要的管理阶段[2].分析前阶段约占整个检验过程全部时间的70%,在可分析出检验误差原因的病例中,出自于分析前阶段的占60%以上[3].因此想要获得准确、可靠及对临床有应用价值的检验结果,检验科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分析前的质量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9.
举证倒置不可忽视的环节--标本采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检验报告单是病历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鉴定医疗事故的重要证据之一。随着检测系统和室内、室间质量控制措施的进一步完善 ,临床检验的质量已经得到了显著的提高。但是 ,标本采集不当 ,即使质量控制措施很完善 ,也无法获得可靠的结果。因此 ,从医生开化验单开始 ,后经标本采集、标本运送、标本处理、标本保存、打印出检验报告单 ,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处理不当 ,都会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如何避免这些环节的差错 ?1 标本采集前病人准备1.1 某些生理因素如年龄、性别、妊娠、月经期和生活方式造成检验结果的错误解释。为了使检验结果如实地反…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实验室信息系统(L1S)建立检验标本重要环节的监控程宁并加强护理干预,提高检验标本的质量。方法利用LIS统计分析临床不合格标本的原因。在LIS中没置节点控制程序,并在检验标本准备、采集、运送中加强临床护理干预的力度,以减少不合格标本发生率。结果根据有关接收标本的规定对检验标本进行验收.通过LIS统计,2009年临床不合格检验标本发生率为0.26%.比较上一年度同期不合格率(0.39%)有较大降低,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护理干预和实验室信息管理节点监控在规范采集、运送、保存标本.保证检验标本质量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临床生物化学检验分析前及分析后阶段的质量保证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一、临床生物化学检验分析前阶段的质量保证 分析前阶段是检验过程的第一阶段,其中最核心的问题就是标本及标本信息的管理,这项工作需要医院多部门的协作。分析前阶段主要包括医生对检验项目的选择、医嘱及检验申请单的填写、患者准备、标本采集、标本储存、标本运送和标本接收七大环节,针对每一个环节均有具体的质量保证要求。  相似文献   

12.
检验分析前的质量保证包括临床医师正确选择检验项目、患者准备、标本采集及标本运送等环节,任何一个环节处理不好,均会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3.
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检验人员与临床医生、护士之间缺乏持续有效的沟通。当出现检验结果与临床诊疗情况不一致时,责任常常归咎于检验科,认为检验结果不准确、不可信。而检验人员又苦于不了解送检标本的具体情况(如送检的标本如何被采集、如何被运送,标本被采集了多长时间,该标本对应的患者的临床信息等).  相似文献   

14.
护理工作中检验标本的不规范采集及对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当前科学发展越来越快,知识的“半衰期”越来越短,护理与检验的联系也越来越密不可分。而目前临床护理人员很难对检验标本采集的规范化操作有全方位的了解,从临床医嘱开始到分析检验程序终止的步骤,包括:检验申请、患者准备、原始样本的采集、运送到实验室并在实验室进行传输。不难看出整个过程大部分工作都是由临床护理人员来完成。据统计[1],临床反馈不满意的检验结果约80%的报告最终可溯源到标本质量不符合要求。标本采集是最易出现问题并且潜在因素最多的重要环节,不规范的标本采集、储存和运送是导致检验报告误差的重要原因,采集标本的…  相似文献   

15.
检验科与临床沟通以促进检验质量的提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黄钢灵  邱龙辉 《检验医学》2004,19(4):378-379
检验科的主要工作是利用熟练的检验技术和先进的仪器设备,对各种标本进行正确的分析,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准确的实验数据。为达到此目标,必须对分析前、中、后进行全面质量控制。其中,分析前质量控制涉及到患者检验前的准备、标本的采集、检测时间的选择及标本保存、运送等,这些因素都将影响检验结果。为确保标本的  相似文献   

16.
临床生化检验流程调查与优化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调查评估现临床生化检验工作流程,查找其中影响检验质量的限速环节并进行改进,以提高检验质量与效率。方法 选取不同科室不同检测项目的血液标本,采用全程跟踪、分阶段评估方法,分析现生化标本检验流程,以改进其中限速环节。结果 标本从采血到打印报告用时342.6min,其中分析前时间(除去检验申请环节)为194.6min,占56.8%。标本采集后131.4min完成标本离心。结论 分析前阶段,尤其是标本采集至血清分离时间过长。应从标本采集、运送、编号、仪器与试剂缝各、审核、报告打印等限速环节尽量缩短检验流程。  相似文献   

17.
细菌学检验中应注意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细菌培养标本的采集运送:细菌学检验结果的准确性首先取决于标本的质量。正确地采集、转送标本,是直接影响检验结果的重要因素和取得准确结果的前提。各种标本,如下呼吸道分泌物、血液、伤口分泌物和各种感染组织等,采集时应充分考虑到选择恰当合理的时间,考虑到可能存在的病原菌的性质,按要求采集标本,这样可使标本包含细菌,并为后续检验步骤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血液透析患者血液标本的检验结果对于正确评估血液透析的充分性具有重要意义,而医学检验的质量控制已成为国际上关注的重点。对实验室实行全面质量管理,是保证检验结果正确的重要保障,主要包括实验前、实验中和实验后管理。血液标本采集与运送是实验前质量的重要部分。目前,我国血液标本采集与运送主要由护士操作,如何按照检验质量管理要求对这一技术进行规范化管理,使检验结果准确可靠,是护理质量管理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19.
目的建立临床标本采集标准操作程序,提高标本采集质量和护理服务质量水平。方法2006年7—12月,针对我院标本采集、送检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展开分析、讨论,以建立组织、培训宣教、规范标本采集及运送流程为主题,经过半年的实施,比较整改前后6个月标本采集情况。结果整改后6个月标本采集不规范情况由整改前的908例次下降至213例次,资料经x^2检验,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人参与标本采集的质量管理与质量改进,可促进护理与检验人员的紧密协作,从而获得高质量的检验标本。  相似文献   

20.
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目的 了解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和预防措施,提高检验结果的质量.方法 检验者对临床送检标本通过观察其外观、检测分析、复查及联系临床医护人员等途径发现和确定不合格标本并详细记录.结果 2004年1月至2006年7月科室共接不合格检验标本874份,其中血标本356份,占40.7%,原因主要是抗凝血凝固或有细小凝块;粪便标本257份,占29.4%,原因主要是标本已干或无标本;尿标本123份,占14.1%,原因主要是标本污染或量太少;精液标本58份,占6.6%,原因主要是没按要求采集;前列腺液标本43份,占4.9%,原因主要是采集的质量差;其他37份,占4.2%.结论 应采取措施加强临床各科室送检标本的质量控制,尤其是加强医技、医护工作人员的培训,以做到规范采集、运送标本,从而提高检验标本质量,为临床提供准确可靠的检验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