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9 毫秒
1.
朱小东  张阳根  谢志雄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1,8(19):2307-2307,2309
目的分析100例细菌感染性疾病患者中性粒细胞VCS参数的变化,了解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利用Beckman-Coulter LH75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的细胞体积(V)、高频电流传导(C)、激光散射(S)技术来测定100例细菌感染患者和100例健康体检者的中性粒细胞体积(NEV)、中性粒细胞核浆比例(NEC)、中性粒细胞颗粒大小及密度(NES)。结果感染组的NEV较健康对照组显著增高,NES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NEC则无明显改变。结论中性粒细胞VCS参数可作为细菌感染辅助诊断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VCS参数在细菌感染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全自动血球分析仪对142例细菌感染者、67例健康对照者和50例病毒感染者进行全血细胞分析和显微镜形态学检查,对各组的白细胞总数(WBC)、中性粒细胞百分率(NE%)、中性粒细胞VCS参数[包括中性粒细胞平均体积(MNV)、中性粒细胞传导性平均值(MNC)、中性粒细胞散射性平均值(MNS)]、中性粒细胞平均体积分布宽度(NDW)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细菌感染患者的MNV和NDW明显高于其他2组(P均<0.01),而其MNS则明显低于另2组(P0.05)。结论:中性粒细胞VCS参数可作为诊断细菌感染的新指标。  相似文献   

3.
孙红  朱杰  林云华 《检验医学》2012,27(12):1027-1030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VCS参数在急性细菌感染和心脑血管意外、大手术术后及急性消化道出血等应激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利用Coulter LH-750血细胞分析仪检测128例急性细菌感染患者、56例急发性心脑疾病患者、51例大手术术后患者、42例急性消化道出血患者及50名健康对照者中的中性粒细胞VCS参数,包括中性粒细胞平均体积(MNV)、中性粒细胞平均高频传导率(MNC)、中性粒细胞平均激光散射值(MNS)及中性粒细胞体积分布宽度(NDW)。结果急性细菌感染组的MNV、MNC、MNS、NDW分别为(154.90±7.61)fL、146.02±2.56、134.13±6.18、24.88±3.57;急发性心脑疾病组分别为(144.50±6.52)fL、146.64±2.60、139.00±3.50、20.40±2.34、;急性消化道出血组分别为(147.42±5.00)fL、147.00±3.10、138.00±3.91、21.51±2.50;大手术术后组分别为(150.84±5.96)fL、146.20±3.13、136.80±4.87、22.75±1.99;健康对照组分别为(140.22±4.27)fL、147.21±2.05、142.42±6.18、18.56±1.15,急性细菌感染、急发性心脑疾病、急性消化道出血、大手术术后组与对照组的MNV、MNS、NDW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以急性细菌感染组的上述各参数变化最为显著。应激性疾病组(包括急发性心脑疾病患者、大手术术后患者和急性消化道出血患者)的MNV、MNS、NDW分别为(147.50±6.29)fL、137.50±4.70、21.66±2.54,与急性细菌感染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中性粒细胞的VCS参数能反映急性细菌感染性疾病与应激性疾病时血液中性粒细胞的形态学变化,以细菌感染疾病变化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4.
中性粒细胞VCS参数临床价值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感染性疾病患者中性粒细胞VCS参数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利用Baekman—Coulter LH-750自动血细胞分析仪的细胞体积、高频电流传导、激光散射(VCS)技术,测定320例健康者和280例感染者的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体积(NEV)、浆核比例(NEC)、胞浆颗粒特性(NES)参数。结果与健康组比较,感染组中性粒细胞NEV增大,NEC,NES下降;对照组40名患者治疗前后,随着感染消除NEV下降,NEC,NES增大。结论感染可使外周血中性粒细胞NEV增大,NEC,NES下降,故监测中性粒细胞VCS值可预示感染,是观察疗效的一组重要的参数。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检测呼吸系统细菌感染患者的中性粒细胞参数VCS的变化,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利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的细胞体积、高频电流传导、激光散射(VCS)技术,测定50例健康者(对照组)和60例确诊细菌感染患者(感染组)WBC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percentageofneu-trophil,NE%)、中性粒细胞VCS参数及其各自标准差(standarddeviation,SD)。同时检测C反应蛋白(Creactionprotein,CRP),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感染组患者WBC、NE%、V、V-SD、C、CRP检测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感染组2中WBC、NE%、V-SD、CRP检测水平均高于感染组1,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感染组患者C-SD、S、S-SD检测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operating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判断WBC、NE%、CRP、V及V-SD的cutoff值分别为8.4xlOg/L、70%、6.6mg/L、144和20.45。其中NE%+CRP、WBC+CRP+V-SD、NE%+CRP+V-SD三种组合诊断细菌感染的灵敏度、特异性均高于80%。ROC曲线表明CRP、NE%诊断细菌感染效能优秀,曲线下面积(areaundercure,AUC)分别为0.89、0.87,V及V-SD一般,AUC^ROC分别为0.75、0.74,而WBC诊断效能最差,AUC^ROC为O.67。结论呼吸系统细菌感染患者的中性粒细胞体积参数V及V-SD变化较为灵敏,与WBC、NE%和CRP联合诊断时可明显提高灵敏度,同时WBC、NE%和CRP有较好特异性,可为临床判断呼吸系统细菌感染起到很好的提示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氧化锌中毒患者中性粒细胞VCS参数,探讨其对氧化锌中毒鉴别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用LH-750血液分析仪检测120例氧化锌中毒患者、50例细菌感染患者及60例健康对照者的外周血中性粒细胞VCS参数,包括中性粒细胞平均体积(MNV)、中性粒细胞体积分布宽度(NDW)、中性粒细胞平均传导率(MNC)和中性粒细胞平均散射值(MNS)等。治疗前后分别检测氧化锌中毒患者的VCS参数。结果氧化锌中毒组MNV高于细菌感染组和健康人对照组,中毒组MNC低于细菌感染组和健康人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MNC cut-off值144.70时,鉴别诊断的敏感性为90.83%,特异性为98.33%,高于WBC计数和其他VCS参数;氧化锌中毒患者中WBC≥10.0×109/L组和WBC10.0×109/L组MNC分别为140.05±4.26和138.87±5.87,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NC在治疗3 d后回升。结论中性粒细胞参数MNC在氧化锌中毒时变化与形态学改变相符,在治疗后回升,可作为氧化锌中毒的诊断与治疗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7.
中性粒细胞VCS参数在菌血症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中性粒细胞VCS参数在菌血症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采用Coulter Gen’s Ⅱ血细胞分析仪共检测了92份人血液标本中性粒细胞VCS参数,其中茵血症患者为40份,健康对照者为52份。同时检测了中性粒细胞平均体积(MNV)、中性粒细胞体积分布宽度(NDW)、中性粒细胞平均传导率(MNC)和中性粒细胞平均散射值(MNS)。菌血症组根据白细胞总数分为WBC≤10&#215;10^9/L和WBC〉10&#215;10^9/L组,以及按中性粒细胞百分率分为≤85%组和〉85%组。结果茵血症组的MNV(fl),NDW,MNC分别为156.29&#177;13.32,25.52&#177;4.87,140.38&#177;5.65;健康对照组的MNV(fl),NDw,MNc分别为147.63&#177;4.77,20.88&#177;1.74,145.87&#177;1.87。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伊分别为17.181,37.088,39.045,P〈0.01)。WBC≤10&#215;100/L组MNV和NDW分别为154.12&#177;17.93fl,23.33土5.02;WBC〉10&#215;10^9/L组MNV和NDw分别为161.13&#177;11.03fl,27.19&#177;3.71,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性粒细胞≤85%组MNV和NDW分别为153.43&#177;15.77fl,24.59&#177;5.77;中性粒细胞〉85%组MNV和NDW分别为163.37&#177;11.41fl,26.62&#177;2.82,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血液细菌感染中,当NDW的临界值(cut—off)取22.39时敏感度为72.5%,特异度为84.8%。结论中性粒细胞VCS参数能够反映菌血症患者中性粒细胞形态学变化,其中NDW参数能更加灵敏、特异地反映血液细菌感染。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中性粒细胞VCS参数对诊断血液细菌感染的应用价值.方法 使用贝克曼-库尔特五分群(类)血细胞分析仪(LH750)检测102例血液细菌感染患者、58例非细菌感染白细胞增高患者和62名健康体检者的中性粒细胞VCS参数,并与传统的WBC计数、WBC分类、细胞形态学等感染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血液细菌感染组的MNV、NDW、MNS分别为155±14, 24.05±3.84,136±7,非细菌感染WBC增高组的MNV、NDW、MNS分别为151±9,21.23±3.02,141±6,健康对照组的MNV、NDW、MNS分别为144±11,18.76±1.64,144±3.三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19.574,27.421,28.475,P〈0.05或〈0.01). WBC≤10×109/L组MNV、NDW、MNS分别为151±12、22.72±2.54、138±5,WBC〉10×109/L组分别为158±16、25.62±3.17、136±6,与健康对照组比较,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20.864、41.014、18.873. P〈0.05或〈0.01).中性粒细胞百分率≥85%组的MNV、NDW、MNS为159±13、25.76±4.02、134±5,中性粒细胞百分率〈85%组分别为150±15、22.13±2.32、138±4,与健康对照组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24.05、45.34、19.145,P〈0.05或〈0.01).血液细菌感染组的MNV在临界值(cut-off值)为150时,敏感度为71%(72/102),特异度为92%(57/62),NDW在cut-off值为23时,敏感度为74%(75/102),特异度为98%(61/62).MNV与NDW的敏感度、特异度均较好,敏感度高于传统的WBC计数(WBC cut-off值〉10×109/L 时,敏感度为57%)、NE(NE的cut-off值≥0.85时,敏感度为53%)等感染指标.结论 中性粒细胞的MNV、NDW参数诊断细菌感染比传统的WBC总数、NE值、形态学分析更加特异而灵敏,而且客观、快速经济.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细菌感染性疾病患者白细胞体积(V)、传导性(C)、激光散射性(S)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利用Beckman-Coulter LH75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的体积、高频传导、激光散射(VCS)技术测定55例细菌感染性疾病患者以及64例健康人的中性粒细胞(NE)、淋巴细胞(LY)及单核细胞(MO)的体积、核浆比例、胞浆颗粒特性以及它们各自的平均分布宽度(SD)。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感染组中的NEV、NEV-SD、NEC、NEC-SD、LYV、LYV-SD、LYC-SD、LYS、MOV、MOV-SD、MOC均增高(P<0.05),而NES则减少(P<0.05)。在感染组以WBC 10×109/L为界分成的2组中,除NEV、NEV-SD在WBC>10×109/L组中较WBC≤10×109/L组增高外(P<0.05),其他改变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细菌感染可使外周血白细胞(包括WBC不升高的情况)的VCS参数发生相应改变,检测其VCS参数可作为了解细菌感染程度的辅助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感染性骨髓象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NE)体积(V)、电导率(C)、激光散射(S)参数(VCS参数)的临床意义.方法利用Beckman-Coulter LH75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VCS技术测定29例感染性骨髓象患者以及37例健康者NE平均体积(NE-V)、平均电导率(NE-C)、平均激光散射(NE-S)及相应标...  相似文献   

11.
中性粒细胞VCS参数在急性细菌感染筛查中的初步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中性粒细胞VCS参数在诊断急性细菌感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利用贝克曼-库尔特五分群(类)血细胞分析仪(LH750)分析112例血培养细菌阳性的急性细菌感染患者和70名成年健康对照者、45例非细菌感染WBC增高组的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平均体积(MNV)、平均高频传导(MNC)、平均激光散射(MNS)参数,以及中性粒细胞的体积分布宽度(NDW),并与传统的WBC计数、WBC分类、细胞形态学、C反应蛋白(CRP)等感染指标进行比较分析.将血液细菌感染组根据WBC总数高低分成A、B、C 3组,A组:WBC<11.0×109/L;B组:11.0 ×109/L≤WBC<15.0×109/L;C组:WBC≥15.0×109/L;根据中性粒细胞(NE)值分为2组:NE<0.85组和NE≥0.85组.结果 急性细菌感染组的MNV、NDW分别为154.17±10.08、24.36±4.14,高于健康对照组的142.09±4.13、19.04±1.97和非细菌感染WBC增高组的150.63±8.14、20.19±4.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20.738、28.190,P均<0.01).而急性细菌感染组的lVlNS为137.15±7.61,低于健康对照组的144.51±4.36和非细菌感染WBC增高组的142.45±7.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217,P<0.01).A组的MNV、NDW、MNS分别为148.09±5.76、22.39±1.97、140.07±6.11,B组为152.83±5.75、24.14±1.35、141.44±5.35,C组为164.28±6.49、29.42±5.93、134.27±9.61,与健康对照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24.720、31.642、7.931,P均<0.01);NE%<85%组的MNV、NDW、MNS分别为149.17±9.06、22.59±2.73、141.19±4.34,NE%≥85%组为159.03±10.23、27.64±4.51、135.62±8.95,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23.970、51.309、19.792,P均<0.01).急性细菌感染组的MNV在临界值(cut-off值)为150时,敏感度为70%,特异度为90%.NDW与中性粒细胞核左移现象相关(r=0.33,P<0.01);当NDW的cut-off值为23时,敏感度为72%,特异度为100%.MNV与NDW的敏感度高于传统的WBC计数(WBC的cut-off值≥11.0×109/L时,敏感度为57%)、NE(NE的cut-off值≥0.85时,敏感度为44%)、中性粒细胞核左移(杆状核以上阶段>5%时,敏感度为66%)、CRP(cut-off值≥10 mg/L时,敏感度为65%)等感染指标.结论 中性粒细胞的MNV、NDW参数在急性细菌感染时能特异而灵敏地反映粒细胞的形态学变化,是诊断细菌感染的一个客观而又快速经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中性粒细胞(VCS)参数在机体应激状态时的变化,并探讨其诊断应激状态并发细菌感染的可能.方法 使用Coulter LH 750血液分析仪检测21例经细菌培养确诊术后并发感染者和23例术后无感染症状者的外周血血常规,记录WBC、NE%和中性粒细胞的各项VCS参数;同时监测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然后进行组间指标比较分析,并对VCS参数与hs-CRP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白细胞计数(WBC)和中性粒细胞百分率(NE%)在无感染症状组与感染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中性粒细胞VCS参数在术后第2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性粒细胞转换参数在ROC曲线下面积为0.831,大于其他指标;在术后并发细菌感染人群的临界值大于或等于27.12时,其敏感性和特异性为68.29%和81.93%.且其与hs-CRP水平呈正相关关系(r=0.774,P=0.000).结论 继发的细菌感染导致应激状态下中性粒细胞VCS参数的显著性变化,转换的中性粒细胞新参数在应激状态并发细菌感染者中出现了显著性的增大.  相似文献   

13.
白细胞VCS参数在儿童支原体和细菌感染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支原体和细菌感染患儿外周血白细胞VCS参数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Coulter LH75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120例支原体、细菌感染患儿和60例健康儿童的白细胞VCS参数,并对测定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支原体感染组的WBC,MNV,NDW,MNC,MLC,MLS,MMV,MDW和MMC明显增高,而MNS和MMS明显降低(P<0.01);细菌感染组的WBC,MNV,NDW,MNC,MLC,MMV,MDW和MMC明显增高,而MNS、MLS和MMS明显降低(P<0.01).比较两个实验组发现,支原体感染组MMV和MMC明显增高,MNS和MMS明显降低(P<0.01);而细菌感染组以MNV和MNC增高明显为特点(P<0.01).其他指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白细胞VCS参数在小儿支原体和细菌感染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白细胞VCS参数及异型淋巴细胞比例等检测在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并发肝功能损害中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选取100例IM患儿作为实验组、30例IM并发肝功能损害患儿作为肝损害组,同时选取50名体检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患儿急性期和恢复期SAA水平,并对患儿进行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查,比较各组VCS之间差异,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实验组和肝损害组急性期SAA水平分别为(147.25±36.51)mg/L和(225.11±48.38)mg/L,明显高于对照组SAA水平(0.59±0.12)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恢复期SAA水平分别为(15.81±8.16)mg/L和(21.48±11.13)mg/L,显著高于对照组SAA水平(0.59±0.12)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急性期和恢复期肝损害组SAA水平均显著高于实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损害组异型淋巴细胞比例大于10%占66.7%,实验组异型淋巴细胞比例大于10%占3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镜下观察肝损害组凋亡淋巴细胞比例高于实验组;实验组和肝损害组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体积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异型淋巴细胞、白细胞VCS参数及SAA水平对IM并发肝功能损害患儿早期诊断、疾病的严重程度、治疗效果、早期恢复和疾病预后效果显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患者外周血白细胞数量及其VCS变化。方法以LH75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对60例甲亢患者外周血自细胞检测,比较白细胞及其分类的数量变化;同时进行VCS参数的数据分析。结果60例甲亢患者单核细胞相对计数和单核细胞绝对计数分别为(9.0±3.1)%、(4.8±1.9)×10^8/L,均高于对照组的(6.5±2.3)%、(3.6±1.2)×10^8/L,两组之间差别显著(P〈0.01)。甲亢患者具有LMR、中性粒细胞V-均值、淋巴细胞C-均值均降低的特征。LMR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2.7%、50.8%(cutoff值=4.0)。中性粒细胞V-均值、淋巴细胞C-均值对甲亢的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度(ROC下面积分别为0.629、0.706)。结论甲亢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数量上升,LMR比值降低,白细胞VCS参数有助于临床上甲亢的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