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帕金森病患者抗帕金森病药物应用情况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调查临床帕金森病(PD)患者应用抗PD药物的情况,为制定更加合理有效的临床用药方案提供依据。方法对2004年4月~2005年3月1年间190例PD患者应用抗PD药物情况(种类、剂量、费用)进行问卷调查和分析。结果本组PD患者人均用药2.88种,平均左旋多巴量323.0mg/d,平均左旋多巴等效剂量(Levodopa Equivalents,LDE)318.6mg/d;H&Y分级越高的患者LDE越大,差异有显著性(P〈0.01);人均药物费用为2597形年;药物费用的影响因素主要为每日LDE和药物种类数。结论目前PD患者的抗PD药物治疗以左旋多巴及其复合剂为主,LDE的用量可以作为衡量病情轻重及预测药物费用的一项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估国产培高利特(pergolide)联合左旋多巴治疗中、晚期帕金林病(PD)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对30例中、晚期PD患者在原有抗PD药物的基础上加用培高利特6周,治疗前、后进行临床症状的Webster评分和各项实验室安全性检查。结果 Webster评分示7例(23%0有中度疗效,13例(43%)有轻度疗效。5例有“开-关”现象的患者中3例明显改善。不良反应主要为胃肠道反应,未发现严重毒副作用。结论 对于左旋多巴疗效减退中的中、晚期PD患者加用培高利特是有效且安全的。  相似文献   

3.
帕金森病(PD)是常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左旋多巴是目前治疗PD最有效的药物,但长期应用导致的运动并发症可使PD患者的病情加重,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PD常见的运动并发症包括症状波动和异动症,其发病机制复杂,可能与左旋多巴药物代谢、间歇多巴胺刺激、脑组织及神经生化改变等因素有关;临床治疗比较困难.现对PD运动并发症的发病机制进行综述,为临床预防和治疗PD运动并发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最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之一。其治疗药物的种类可以分为抗胆碱能神经药物、多巴胺替代治疗药物、脑外多巴胺脱羧酶抑制剂、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单胺氧化酶抑制剂等。左旋多巴虽然仍是治疗PD的"金标准",但左旋多巴可引起症状波动和其他神经系统的疾病而应用限制。其中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因能减少左旋多巴的使用,又有较好的疗效从而得到广泛应用[1]。  相似文献   

5.
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是一种常见的中老年神经变性疾病。据统计,65岁以上老年人群患病率为2%左旋多巴的出现是帕金森病治疗进程中的一个里程碑。到目前为止,左旋多巴仍是治疗帕金森病最有效的药物。然而,临床研究发现,长期应用左旋多巴可导致药物相关的药效减退、运动障碍、症状波动甚至精神障碍等问题,使得左旋多巴的治疗地位存在一定的争议和挑战。本文就国内外关于左旋多巴的用法、时机选择及运动并发症等方面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6.
慢性深部脑刺激治疗帕金森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帕金森病(Parkinson,sdisease,PD)治疗仍然是医学界的一大难题。丘脑切开术(thalamotomy)跨手术和左旋多巴队(L-Dopa)等药物的疗效均不够满意。近年来PD的慢性深部脑刺激(chronicdeePbrainstimulation,CDBS)疗法取得了较大进展,显示出良好前景,成为了PD的有效疗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左旋多巴治疗帕金森病(PD)的效果,并进一步探讨合理使用左旋多巴治疗PD的剂量。方法采用6-OHDA脑立体定向注射术建立大鼠PD模型,采用行为学观察法观察3种不同剂量左旋多巴[按体重10、50、100mg/(kg.d)]作用不同时间(1、3、5、7d)对PD大鼠黑质细胞毒性作用后的行为学变化以及停止左旋多巴治疗后7d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小剂量组大鼠旋转圈数随左旋多巴使用剂量和时间增加而减少,中、大剂量组大鼠旋转圈数随左旋多巴使用剂量和时间增加而增加;各组大鼠旋转启动时间随左旋多巴使用剂量和时间增加而减少,最高转速及持续时间则随使用剂量增加而增加。结论应尽可能以小剂量、间隔使用左旋多巴治疗PD。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患者合并不宁腿综合征(restless leg syndrome,RLS)的临床特点,且进一步研究PD患者合并RLS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确诊的119例PD患者,根据是否合并RLS分为伴RLS组和单纯PD组,分别比较2组的一般状况、病史、临床表现、严重程度、合并症、治疗情况等临床资料。结果 119例PD患者中26例合并RLS,发生率为20.8%,且RLS均出现在PD症状后。2组在UPDRS、HAMD、HAMA、PSQI上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在一般状况、主要症状、左旋多巴治疗等方面均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另外,发现左旋多巴的日剂量与RLS严重度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即服用左旋多巴剂量越大,RLS程度越重。结论 RLS可能是PD病程中出现的一种并发症。PD运动症状较严重、并发症较多时合并RLS的可能性相对较大,随着多巴胺能药物剂量的加大,RLS的病情可能加重。  相似文献   

9.
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是一种常见的中老年神经变性疾病。据统计,65岁以上老年人群患病率为2%左旋多巴的出现是帕金森病治疗进程中的一个里程碑。到目前为止,左旋多巴仍是治疗帕金森病最有效的药物[1]。然而,临床研究发现,长期应用左旋多巴可导致药物相关的药效减退、运动障碍、症状波动甚至精神障碍等问题,使得左旋多巴的治疗地位存在一定的争议和挑战[2]。本文就国内外关于左旋多巴的用法、时机选择及运动并发症等方面作一概述。1左旋多巴的临床应用1.1左旋多巴的药理机制帕金森病时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缺失,纹状体多巴胺…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丘脑底核(STN)行脑深部电刺激术(DBS)治疗帕金森病(PD)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9月收治的64例PD的临床资料,均采用STN-DBS治疗。术后均随访3个月,使用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UPDRS-Ⅲ)评分评估疗效。结果 64例手术顺利完成,平均用时(4.39±1.01)h。共置入128根刺激电极,术后CT计算移位距离为0~1.89 mm,平均(0.91±0.42)mm。术前检测64例改善率在37.20%~82.54%,平均(55.36±5.62)%。术后抗PD药物的左旋多巴等效剂量明显低于术前(P<0.05);术后开机状态下UPDRS-Ⅲ评分明显低于术前(P<0.05)。术后出现颅内积气29例、颅内出血2例、延伸导线移位3例、情绪改变、构音障碍2例、异动9例,末次随访时均完全改善或症状消失。结论 STN-DBS治疗PD,能有效改善病人运动功能,减少抗PD药物的使用,但围术期并发症风险高,临床应重视操作技巧。  相似文献   

11.
左旋多巴是目前治疗帕金森病(PD)最有效的药物,但长期使用会引起药物的疗效下降并出现相应的并发症。随着持续性多巴胺(DA)能刺激可以避免不随意运动等并发症的发生这一观念的出现,人们开始寻找能够给予DA受体持续性、生理性刺激作用的给药方法。透皮制剂不仅能够持续性给药,更是一种非创伤性的相对简单的给药方法。过去一些透皮给药治疗PD的试验并不成功,如吡贝地尔和那高利特等,但对于罗替戈汀进行的随机双盲对照试验则取得了阳性结果。DA能激动剂的透皮给药法完成了抗PD药物的第3阶段的发展,并且在不久的将来会被逐渐完善。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帕金森病(PD)患者的睡眠质量,探讨PD患者睡眠障碍的具体表现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54例PD患者,进行帕金森病睡眠量表(PDSS),爱泼沃斯嗜睡量表(Ess)和Hoetm—Yahr(H—Y)的评分。结果:PD患者睡眠障碍的发生率为62.96%(34/54)。以入睡困难和睡眠维持困难最常见,占42.86%(21/49)。H—Y分期、病程以及左旋多巴日平均剂量与PDSS评分呈正相关。H—Y分期、左旋多巴日平均剂量与ESS评分呈正相关。结论:PD患者睡眠障碍发生率高,且和病情严重程度、病程、多巴胺药物应用等因素有关;与性别和年龄无关。  相似文献   

13.
左旋多巴诱发异动症的病理生理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应用左旋多巴或多巴胺激动剂的多巴胺替代疗法是目前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的主要治疗措施,左旋多巴是PD对症治疗中最有效的药物。但长期用左旋多巴可引起诸多运动并发症,异动症就是一常见的现象。资料显示左旋多巴治疗10年后,约80%的PD患者会出现左旋多巴诱发的异  相似文献   

14.
近30年来用复方左旋多已治疗帕金森病(PD),成为公认的有效的药物,这种替代疗法被称为“黄金治疗方案”。但是应用左旋多巴治疗5年后,大多数患者出现诸如剂末现象、开一关现象、运动障碍等不良反应,简称“长期综合征”。不良反应的确切机制不明确,可能由于疾病本身的发展或由于长期左族多巴治疗后激发了突触后机制(p0StsynsptiCineChslllsinS)所致[fi。因而,在当前PD治疗中疗效波动成为一个主要障碍。应用多巴胺激动剂确实能改善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但存在一些副作用。所以,治疗帕金森病的新药一COMT抑制剂将成为继…  相似文献   

15.
司来吉兰治疗帕金森病新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司来吉兰是一种选择性不可逆的单胺氧化酶B抑制剂,目前不仅作为帕金森病(PD)早期的一线治疗药物,而且作为PD晚期的辅助治疗药物被广泛运用。司来吉兰治疗PD具有独特的优势,能够改善早期PD的症状和体征,延缓其进程,保护神经元;对晚期PD辅助左旋多巴治疗也有较好的疗效。但其也有不良反应。本文介绍司来吉兰在临床应用的进展。  相似文献   

16.
左旋多巴是治疗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 PD)最主要的药物,但长期用药及药量持续增加会诱发异动症等运动并发症。异动症发病机制复杂,主要由兴奋性神经递质系统的过度激活以及抑制性神经递质系统的损伤及失能导致。兴奋性系统激活直接与外源性的多巴胺前体代谢增强、多巴胺含量相对较高有关,且涉及多巴胺能神经递质系统的激活;抑制性系统的失能则以色胺能神经递质系统为代表,表现为5-羟色胺(5-HT)神经递质含量减少,转运蛋白活性增强导致5-HT再摄取回到突触前膜的量增多,突触后膜5-HT 1A/B受体通路活性下降。现就左旋多巴治疗PD引起的异动症机制学说进行总结,为研发新型辅助治疗PD药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晚期帕金森病(PD)常并发视幻觉、偏执狂样妄想及精神混乱等精神病。长期应用左旋多巴及其它抗PD药物治疗可以导致精神障碍,精神病是PD恶化的一种标志。突触后超敏多巴胺受体的过度刺激及5—羟色胺(5—HT)能神经系统受损可能是造成PD病人精神症状的机制。PD病人的精神症状可能系多巴胺的增加导致5—HT释放增多,使皮层突触后5—HT受体受到过度刺激的结果。基于此,作者采用选择性5—HT_3受体拮抗剂ondansetron治疗16例PD病人的精神症状。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帕金森病(PD)及异动症大鼠模型纹状体的自发性电活动变化。方法 6-羟多巴(6—0HDA)立体定位注射制备偏侧PD大鼠模型,复方左旋多巴腹腔注射治疗4周诱发异动症(1evodopa in-duced-dyskinesias LID)大鼠模型,采用微电极细胞外记录技术检测PD及LID大鼠模型纹状体的电生理活动。结果 PD大鼠纹状体细胞的自发电活动较对照组明显增多,左旋多巴治疗后恢复正常。LID大鼠则自发性电活动再次增加,而重度LID大鼠又较轻度LID大鼠自发性电活动明显增强。结论 纹状体多棘神经元的自发性电活动改变是PD及LID的重要发病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左旋多巴急性与长期作用后撤药对帕金森病(PD)大鼠行为学及对纹状体区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亚型1(NR1)特性的影响。方法:建立运动并发症大鼠模型。观察左旋多巴长期及急性治疗后撤药1d大鼠的行为学变化,用Western blot检测纹状体区NR1在细胞的分布及磷酸化的水平。结果:①左旋多巴长期作用后的PD大鼠呈现旋转反应时间逐渐缩短而剂峰旋转圈数增加的趋势,且撤药后仍可持续至少1d;左旋多巴急性处理及撤药后的PD大鼠则未无此行为学特点。②左旋多巴长期作用后的PD大鼠纹状体胞膜NR1表达水平以及NR1S890、NR1S896和NR1S897的磷酸化水平均明显高于PD对照(P〈0.05),撤药后其表达量仍可持续1d;左旋多巴急性作用后的PD大鼠纹状体胞膜NR1S890和NR1S896磷酸化水平均高于PD对照组(P〈0.05),但撤药后很快降低。结论:左旋多巴长期治疗带来的运动并发症及其撤药后持续效应可能与NR1在细胞的分布及NR1磷酸化水平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谷氨酸及符氨酸载体在帕金森病(P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首先提取PD患者的血小板线粒体,然后分别先后用谷氨酸和草酰乙酸进一步装载这些线粒体,加入^14C-谷氨酸后启动谷氨酸载体的转运,同时测定该载体的活性,并观察多巴胺等药物对该载体活性的影响。结果 PD患者的血小板计数无明显变化,但谷氨酸载体的活性明显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金刚烷胺(Ama)可明显提高该载体的活性(与加药前相比,P〈0.05),而多巴胺、左旋多巴和安坦对其活性无明显影响(与加药前相比,P〉0.05)。结论 谷氨酸以及谷氨酸载体参与了PD的发病机制,Ama可能通过影响谷氨酸载体的活性发挥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