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长期以来眼科抗菌药物制剂一般都为传统用药。例如:氯霉素眼液,卡那霉素眼液,庆大霉素眼液、新霉素眼液等。这些抗菌药物用于全身副作用较大,特别对肾功能、第八对脑神经及造血功能的不良反应严重。因此全身用药受到一定的限制,而采取局部应用较多,特别是眼科制剂较普遍。这  相似文献   

2.
眼用制剂致全身不良反应文献综述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1986~1996年21种中医药学期刊的眼用制剂致全身不良反应文献回顾,总结了16种眼用制剂致全身不良反应的报道,共收集报道的病例79例,通过分析认为,临床上眼用制剂引起的全身不良反应的药物以噻吗心安,地卡因最常见,剂型以眼药水较多。  相似文献   

3.
<正>随着眼科医药学的发展,眼用制剂中防腐剂对眼表的潜在不良反应得到更多的关注。目前临床上使用的眼用制剂以多剂量包装为主,开启后容易在保存和使用过程中的出现病原体污染,从而增加了安全隐患[1]。多剂量眼用制剂一般应加适当的防腐剂,尽量选择安全风险小的抑菌剂,产品标签应标明抑菌剂种类和标示量[2]。眼用制剂中常用的防腐剂有以下几类[3]:(1)有机汞类,如硫柳汞、硝酸汞;(2)季铵盐类,如苯扎氯铵、苯扎溴铵等阳离  相似文献   

4.
方宝霞 《医药导报》2009,28(3):380-381
[摘要]目的探讨眼用制剂致不良反应的一般规律及特点。方法检索 1994~2007年国内公开发行的医药学期刊上有关眼用制剂致不良反应的文献报道,共收集病例125例,并对病例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临床上眼用制剂引起的不良反应的药物以氯霉素滴眼液、丁卡因最常见;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以变态反应、心血管系统反应居多。结论临床应重视眼用制剂的不良反应,加强用药指导,确保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5.
斜视矫正术是常见的小儿眼科手术,通过改变眼外肌的长度达到矫正斜视的目的。我院将静吸复合麻醉与氯胺酮静脉麻醉用于小儿斜视矫正术,比较其麻醉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正> 眼科专用药分为全身和局部吸收二个方面。目前眼科全身用药的药物品种较少,大部分眼科用药是局部吸收,即药物直接和眼球接触,药物进入结膜囊内借助毛细管作用、扩散力和瞬目反射等进入角膜,自前泪液膜到达眼组织的作用部位,起到治疗作用。 局部用的眼药剂型有滴剂、洗剂、凝胶、膏剂、粉剂和眼用药膜。眼科全身用药的剂型有口服片剂和注射液。随着眼科临床用药的需要,眼用新药不断问世,自1985-1996年由卫生部批准的眼科新药品种已有二十多个。眼科药物按作用又分为5类:1.  相似文献   

7.
玻璃酸在眼科药物中的应用与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玻璃酸及其盐(hyaluronan,HA)是1943年首先在眼玻璃体中发现得到并由此而命名的.Balazs等于1971年分别从人脐带和雄鸡鸡冠内提取纯化得到的HA组分,作为眼科手术黏弹性辅助剂应用于临床,在眼科界形成了黏性手术.HA除了作为主要成分配制成滴眼液治疗眼干燥症外,还作为眼用制剂的媒介(vehicle)而广泛应用于眼用制剂中.有学者对HA在眼科中的应用与研究进展作过介绍[1].现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8.
安彦 《天津药学》2011,23(1):56-58
近年来,随着眼用制剂的发展,由抑菌剂引发的眼表损害已引起眼科临床工作者和药物研发人员的高度关注,包括抑菌剂的正确选择和合理使用,不含抑菌剂的眼用制剂的开发和如何降低抑菌剂毒性作用等多个保证眼用制剂安全、有效性的关键问题。本文介绍了眼用制剂中抑菌剂的种类、眼表毒性及选择原则,以及几种常用抑菌剂的含量测定方法,提出了对眼用制剂中抑菌剂合理使用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9.
邓敏  杨鑫  何丽 《云南医药》2013,(3):230-232
<正>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是指小儿全身麻醉苏醒期出现的一种意识和行为分离的精神状态,表现为哭喊,无法安抚,手脚乱动,呻吟,语无伦次,定向障碍,类似偏执狂的思维和无法辨认以往熟悉的人或物。因此,麻醉医生应该重视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尽量预防和减少这种不良反应的发生。本研究观察地佐辛对预防小儿眼科手术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随着眼用制剂的广泛使用而引起的眼部不良反应发生率日益升高.因此眼用制剂研发中的局部安全性问题已引起重视.从药物、抑菌剂及渗透促进剂等方面对产生眼用制剂局部安全性的主要原因进行阐述,并对提高眼用制剂安全性的方法作一归纳.  相似文献   

11.
环孢素A(cyclosporin A,CyA)为新一代强效免疫抑制剂,目前已应用于眼科临床。临床研究证实,CyA在治疗干眼症、葡萄膜炎、巩膜炎、春季过敏性结膜炎、角膜移植排斥反应等眼部疾病方面具有显著的疗效。综述CyA眼用制剂的研究现状,包括滴眼液、凝胶等常规眼用制剂,以及乳剂、微球、纳米粒等新型眼用制剂的特点和应用,以期为进一步开发高效、低毒、稳定、方便的新型CyA眼用制剂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人眼存在多种动态和静态解剖学屏障,传统眼用制剂存在生物利用度低、需频繁用药及潜在的不良反应等问题。对于眼部疾病,临床亟需安全、有效、便捷的治疗方法,药械组合产品在这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该综述介绍了新型眼科药械组合产品的设计原理、使用方式、临床优势及临床应用,最后展望了眼科药械组合产品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单纯氯胺酮用于小儿眼科不同手术的麻醉效果和并发症分析。方法 787例小儿眼科手术全部选择非气管插管单纯氯胺酮麻醉,术中观察收缩压、心率、呼吸,记录满意度评分、术中恶心、呕吐、眼心反射、呼吸抑制和术后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结果 759例镇痛完善、效果满意,28例需复合其他药物,术中呼吸抑制0例,恶心或呕吐18例,眼心反射53例,术后恶心、呕吐15例。结论非气管插管下氯胺酮麻醉在小儿眼科手术中镇痛完善,安全有效,并发症少,加之操作简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麻醉方法 。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医院门诊眼用制剂的应用情况,为眼用制剂研发及医院制剂订购管理和临床合理用药等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医院PASS临床药学管理系统对我院2012-2013年门诊眼用制剂按照药品来源、品种、分类、使用数量及销售金额等指标进行归类统计和分析。结果与结论:2012年、2013年我院门诊眼用制剂用药数量及销售金额均有增长,抗干眼症及角膜营养药、抗青光眼类和抗感染类药物是我院眼科门诊的主要用药,进口药和国产药临床使用数量接近,但进口药销售金额比例占优势。应采取措施进一步发挥国产眼用制剂在眼病治疗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天津市眼科医院3年间眼用制剂的使用情况,分析眼用制剂的应用结构,用药特点及发展趋势。方法:将2007—2009年眼用制剂按照品种、分类、销售金额和使用数量等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3年间我院眼用制剂的销售金额呈逐年上升趋势。销售额排序前4位的是抗感染药、角膜病辅助药、抗干眼症及视疲劳药以及抗青光眼药。国产眼药的销售额占50%以上,抗感染药氧氟沙星眼膏(国产)在3年中无论是销售金额还是使用数量都稳居前3位,角膜病辅助用药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滴眼液(国产)在销售额方面增长最快。结论:我院眼用制剂用药结构基本固定。院内自制制剂的销售额比例偏低,应发挥院内制剂的自身优势,提高销售份额。  相似文献   

16.
吴伟  何梅凤  唐细兰 《中国医药》2011,6(10):1243-1244
目的 探讨眼局部用药致全身药物不良反应(ADR)的临床特点及发生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1990年1月至2010年12月中国知网全文数据库(CNKI)和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医药学术期刊报道的有关眼局部用药引起的全身ADR文献104篇,共140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眼局部用药致全身ADR以>60岁的老年人和≤10岁的儿童居多;给药方式以滴眼为主,占87.9%;用药后1~30min出现ADR的比例较大,占39.3%;涉及药物28种,以阿托品、噻吗洛尔居多;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严重者可致死亡。结论 临床应重视眼局部用药致全身ADR,合理使用眼用制剂,确保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变应性鼻炎(AR)患者使用标准化尘螨变应原制剂进行特异性皮下免疫治疗(SCIT)的不良反应,探索SCIT治疗的安全性及不良反应的特点。方法收集2016年6月~2018年9月使用阿罗格标准化尘螨变应原制剂进行SCIT治疗的362例患者,观察局部和全身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分析不良反应的表现、全身不良反应与患者注射剂量及年龄、性别、合并哮喘的关系。结果 362例患者中轻度局部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5.1%,严重局部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2%,全身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8%,其中轻度全身反应发生率为7.7%,中度、严重全身反应发生率均为0.6%,无患者发生过敏性休克,不良反应大多发生在剂量递增阶段中后期及维持治疗阶段早期。全身不良反应发生率男女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全身不良反应主要发生于5~11岁,占全身不良反应总发生率的56.3%,伴有哮喘患者与不伴哮喘患者呼吸道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年龄≤14岁与 14岁患者呼吸道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AR患者标准化尘螨变应原制剂SCIT治疗中的不良反应多为轻度局部反应,全身反应多为轻中度,男女发病率无明显差异,多发生于伴有哮喘的儿童,哮喘控制稳定、每次注射前对患者进行全面仔细的风险评估、以及优化的治疗方案可以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牛眼玻璃体透明质酸的研制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牛眼玻璃体制备了透明质酸,所得样品的理化分析结果表明其质量达到眼科用的要求,动物实验及眼科临床试用后认为其制剂可用于眼科临床。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眼科用药的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特点,为眼科临床合理用药和风险防范提供参考。方法抽取某眼科集团228家医院在2017年5月1日~2020年5月31日药事数据上报平台中的1229例门诊和住院患者发生的ADR,对给药途径、转归、临床表现以及发生ADR例数排名前10位药品进行评价分析。结果在1229例ADR的报告中,眼局部用药发生例数671例(54.6%),静脉给药366例(29.78%),口服152例(12.37%)等。发生ADR例数排名前10位药品中以荧光素钠注射液静脉注射ADR发生率最高,共266例(45.70%);滴眼液中以双氯芬钠滴眼ADR发生率最多,共79例(13.57%)。荧光素钠注射液、中药注射剂可引起过敏性休克等。结论眼局部用药可引起局部及全身ADR,应重视及关注荧光素钠注射液及中药注射剂引起的ADR,尤其是过敏性休克等严重ADR,并做好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我院眼科眼用制剂的使用情况,分析用药特点和趋势。方法:利用药库计算机系统和Excel表统计我院连续3年眼科制剂销售情况,对品种、销售金额、排序等进行分析。结果:销售额位于前4位的是抗菌药物、抗青光眼药、干眼症用药及糖皮质激素药;进口眼药的销售额占70%左右;在前20位销售金额排序中进口玻璃酸钠滴眼液所占比例最大,非甾体类抗炎药普拉洛芬滴眼液的销量增加较快。结论:我院眼科用药结构相对固定。临床用药应注意安全、合理、有效、经济,注意药品不良反应和效价比,选用经济有效的治疗方案,降低医疗费用,减轻患者负担。同时,应充分利用我院眼科优势力量研究开发疗效高、价格合理的特色制剂品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