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分析改良椭圆环在准分子激光前弹力层下角膜磨镶术(SBK)中制作超薄角膜瓣的特点及效果。方法 前瞻性系列病例研究。36例(71眼)自愿接受SBK手术患者,均采用改良的椭圆环制作角膜瓣,刀头采用One Use-Plus(OUP)一次性自动角膜板层刀。术中记录角膜瓣水平径、垂直径及蒂宽,术后应用前节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测量角膜瓣厚度和基质床厚度,记录术中和术后的并发症,对数据进行配对t检验或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 使用椭圆环制作的角膜瓣水平径和垂直径分别为(8.78±0.26)mm和(8.58±0.28)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635,P<0.01),蒂宽为(4.11±0.35)mm,角膜瓣厚度为(111.1±7.6)μm,双眼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中角膜瓣的制作均一次成功,均未出血,术中及术后无严重并发症,所有角膜瓣对合良好。结论 改良的椭圆环能制作横椭圆形的角膜瓣,降低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中出血发生率,矫治顺规散光效果会更好,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2.
M2显微角膜刀制作角膜瓣可预测性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 评估M 2自动旋转式显微角膜刀制作角膜瓣的可预测性。方法 近视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前及术中 ,采用美国DGH40 0 0型A超角膜测厚仪对 5 9只眼进行角膜厚度测量 ,计算角膜瓣厚度。同时测量角膜瓣床面的水平直径及蒂宽度。结果  13 0组角膜瓣平均厚度为 166 8±13 0 μm ,角膜瓣床面水平直径平均为 9 1± 0 2mm ,蒂宽 5 2± 0 5mm。 110组角膜瓣平均厚度为14 2 9± 17 7μm ,角膜瓣床面水平直径平均为 9 1± 0 3mm ,蒂宽 5 1± 0 6mm。 结论 M 2自动旋转式显微角膜刀所制作的角膜瓣在厚度上存在一定的可预测的偏差 ,对于角膜瓣大小及角膜瓣蒂宽度具有良好的可预测性  相似文献   

3.
准分子激光角膜前弹力层下磨镶矫治屈光不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准分子激光角膜前弹力层下磨镶术(SBK)治疗屈光不正的临床效果。方法234例(468眼)。术前近视屈光度为-1.75—11.75DS,散光-0.50- -4.75DC。术前经过详细的检查后进行准分子激光角膜前弹力层下磨镶术,术中测量角膜瓣厚度,术后观察角膜瓣的愈合情况、角膜知觉的恢复时间、白天及夜间视力、夜间眩光、主观干眼的症状等。结果准分子激光角膜前弹力层下磨镶术后角膜知觉的恢复时间为术后3个月,角膜瓣与原角膜融合需半年左右,患者术后干眼症状极轻,不需长期滴用人工泪液并且视觉效果恢复的更好。结论准分子激光角膜前弹力层下磨镶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角膜前弹力层磨镶术(SBK)矫正近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3年2月在我院就诊的要求矫正近视的患者120例(240只眼),随机分为SBK组和LASIK(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组,每组60例(120只眼)。SBK组和LASIK组患者分别使用准分子激光前弹力层下角膜磨镶术和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进行视力矫正。所有患者随访1年,记录患者的裸眼视力、屈光度和并发症。结果SBK组和LASIK组患者各时间段裸眼视力与各自组的术前水平相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SBK组屈光度回退率和LASIK组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SBK矫正近视安全有效,屈光度回退率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Moria M290一次性微型板层角膜刀制作角膜瓣的可预测性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共入选104例(208只眼)拟行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患者参加此研究。术中使用Moria M290一次性微型板层角膜刀制作角膜瓣,所有患者均使用全新刀头,先右眼制瓣,然后左眼制瓣。制瓣前及制瓣后均使用超声角膜测厚仪测量术眼中央角膜厚度,同时测量角膜瓣直径及蒂长。结果平均角膜瓣厚度为(113.26±12.12)μm,其中右眼平均角膜瓣厚度为(121.42±12.08)μm,左眼平均角膜瓣厚度为(107.24±12.24)μm,两者比较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 <0.01)。右眼平均角膜瓣直径(9.46±0.15)mm,平均蒂长(5.16±0.25)mm;左眼平均角膜瓣直径(9.39±0.19)mm,平均蒂长(5.09±0.24)mm,两者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 =0.08和P =0.95)。角膜瓣厚度与患者年龄,术前屈光度,术前角膜曲率及角膜直径均无明显相关性(分别P =0.56,P =0.50,P =0.19,P =0.42),与术前中央角膜厚度呈正相关性(r =0.448,P <0.01)。结论 Moria M290一次性微型板层角膜刀制作角膜瓣预测性良好,角膜瓣厚度与术前中央角膜厚度呈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M2抛弃型显微角膜刀头制作角膜瓣可预测性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陈跃国  夏英杰  仲燕莹 《眼科》2005,14(3):155-157
目的分析M2抛弃型130及90显微角膜刀头制作角膜瓣的可预测性。设计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研究对象双眼同时行近视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的患者77例154眼(130刀头50例100眼,90刀头27例54眼)。方法使用M2抛弃型130及90显微角膜刀头制作LASIK角膜瓣,术中用A超角膜测厚仪进行角膜厚度测量,计算角膜瓣厚度。同时测量角膜基质床面的水平径及角膜瓣蒂宽度。主要指标角膜瓣厚度、角膜基质床面水平径、角膜瓣蒂宽度。结果130刀头组:右眼角膜瓣厚度为(161.1±13.6)μm;左眼角膜瓣厚度为(156.9±14.6)μm;两者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9)。右眼角膜瓣床面水平直径为(9.1±0.2)mm,蒂宽(5.2±0.5)mm;左眼角膜瓣床面水平直径为(9.1±0.2)mm,蒂宽(5.3±0.4)mm。90刀头组:右眼角膜瓣厚度为(130.9±14.9)μm;左眼(第二次切削)角膜瓣厚度为(123.4±12.5)μm;两者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04)。右眼角膜瓣床面水平直径为(9.0±0.1)mm,蒂宽(5.0±0.3)mm;左眼角膜瓣床面水平直径为(8.9±0.2)mm,蒂宽(5.0±0.3)mm。结论M2抛弃型130及90显微角膜刀头制作的实际角膜瓣厚度大于预计(标称)值,个体间存在一定的可预测偏差,对于角膜瓣大小及角膜瓣蒂宽度具有良好的可预测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应用飞秒激光制作角膜瓣的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LASIK)的安全性、有效性和可预测性。方法应用VISX Stars 4准分子激光设备和Intralase飞秒激光仪,对屈光不正512例(1016眼)施行飞秒激光制作角膜瓣的LASIK手术。术后随访6~12个月,裂隙灯显微镜及角膜地形图仪检查角膜及角膜屈光改变情况。结果术后6个月的屈光状态,(等效球镜)为(1.00D~+1.25D),平均为(-0.25±0.75D)。923眼(90.85%)的裸眼视力大于或等于1.0,1002眼(98.62%)的裸眼视力等于或超过术前最佳矫正视力。术前与术后结果行t检验显示,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中并发症有结膜下出血57眼(5.61%),未见其他并发症。结论应用飞秒激光制作角膜瓣的LASIK手术是矫正屈光不正的安全和有效的方法,可预测性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飞秒激光LASIK (FS-LASIK)制作的角膜瓣的预测性、可重复性和均匀性,并与前弹力层下准分子激光角膜磨镶术(SBK)进行比较,从而了解FS-LASIK的制瓣特点.方法 临床系列病例对照研究.收集2010年6月至8月在天津市眼科医院行角膜屈光手术的患者66例,其中FS-LASIK组32例63只眼,对照组SBK组35例69只眼(其中1例1只眼行FS-LASIK,另1只眼行SBK).应用Visante OCT在术后1d采集水平和垂直子午线上距离角膜顶点1 mm,2 mm,3 mm以及角膜顶点共13个点的角膜瓣厚度.统计方法为方差分析或f检验,以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FS-LASIK组的平均中央角膜瓣厚度为(97.49±7.34)μm,SBK组的平均中央角膜瓣厚度为(112.93±9.99) μm.FS-LASIK组实际中央角膜瓣厚度与平均中央角膜瓣厚度差值绝对值的均数为 (5.74±3.98)μm,SBK组为(8.11±5.75) μm,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3,P=0.005).角膜瓣的空间形态:FS-LASIK组在距离角膜顶点不同距离的位置,瓣厚度基本均匀一致(F =1.206,P=0.303);SBK组呈中央薄周边厚的形态,进刀部位角膜瓣厚度高于出刀部位,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7.246,P=0.009).结论 飞秒激光制瓣与机械刀相比,在预测性和可重复方面更有优势,从中央到周边角膜瓣厚度均匀一致.  相似文献   

9.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术中的关键是制作一个光滑的基质床和预设厚度相同的角膜瓣。本文对法国Moria公司生产的带刀头一次性显微角膜刀制作的角膜瓣进行测算,旨在观察其制作的角膜瓣的实际厚度。  相似文献   

10.
前弹力层下屈光性角膜成形术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MoriaOneUSe-plusSBK操作前弹力层下屈光性角膜成形术的安全性、有效性和可预测性。方法选取我院屈光科病例60例(120只眼)用SBK进行前弹力层下制作超薄角膜瓣,VISXSTARS4IR准分子激光设备施行手术。术后1d、1个月、3个月进行复查。结果(1)术后恢复快,反应轻,散光小。(2)超薄的角膜瓣拓宽了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的治疗范围,使更多的高度近视和角膜厚度不足患者接受了手术。(3)在一定程度上增加LASIK手术的安全性,减少术后角膜扩张的发生。结论SBK角膜成形术能更好地制作光滑平整的角膜瓣,是LASIK手术患者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1.
前弹力层下角膜磨镶术矫治近视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评价前弹力层下角膜磨镶术(SBK)矫治近视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和可预测性。方法选取我院眼科病例50例(100眼)前弹力层下制作超薄角膜瓣,以VISX STAR S4准分子激光设备施行手术。术后1d、1周、1个月、3个月进行复查。结果术后恢复快,反应轻,散光小。超薄的角膜瓣拓宽了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的治疗范围,使更多的高度近视和角膜厚度不足患者接受了手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LASIK手术的安全性,减少术后角膜扩张的发生。结论角膜磨镶术具有良好的安全性、有效性、准确性,是LASIK手术患者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2.
Epi-LASIK-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发展的新方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80年代初Trokel等首先介绍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photorefractive keratectomy,PRK)矫治近视以来,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在不长的时间内得到变革与突破,目前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situ keratomileusis,LASIK)占据主流地位,但其它术式如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laser subepithelial keratomileusis,LASEK)、角膜微型刀上皮瓣下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epipolis laser in—situ keratomileusis,Epi-LASIK)、全激光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femotscend laser asisted laser in-situ keratomileusis,Intra-LASIK)等也得到快速发展,这意味着准分子激光屈光手术在不断的丰富、完善,同时也为医师和患者提供更多的选择。诸多的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中,可将之划分为两大类:即深部角膜屈光手术和表面角膜屈光手术,行准分子激光前制作了一个带有部分角膜基质的角膜瓣的手术属于前者;而不制瓣或仅制作上皮瓣的一类手术属于后者。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前弹力层下激光角膜磨镶术(SBK)手术中运用负压吸引圆环与椭圆环对患者术后角膜散光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收集2011年3月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近视激光中心行SBK患者51例(102眼),在制作角膜瓣时,分别采用圆环和椭圆环,其中圆环组23例,椭圆环组25例,另外3例左右眼分别使用圆环与椭圆环,圆环眼纳入圆环组,椭圆环眼纳入椭圆环组.OrbscanⅡ角膜地形图检查患者术前、术后水平及垂直方向角膜曲率,并计算患者术前、术后散光值.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术后1周,圆环组角膜散光值为(-0.84±0.71)D,椭圆环组角膜散光值为(-0.90±0.54)D,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排除术中矫正散光值的影响,术前与术后1周角膜散光值差值椭圆环组为(0.58±0.77)D,圆环组为(0.57±0.76)D,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所有病例术中术后均未出现游离瓣、不全瓣、纽扣瓣等角膜瓣并发症,术后角膜愈合过程也未出现层间异物、瓣溶解、感染等严重影响视力的并发症.结论 相对传统负压吸引圆环来说,SBK手术中负压吸引椭圆环不会引起角膜散光值增加或降低.  相似文献   

14.
唐卓 《眼视光学杂志》2009,11(5):333-336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术前角膜厚度对术中角膜瓣厚度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行双眼LASIK手术的患者150例(300眼),按手术前角膜厚度分为四组:Ⅰ组36例,术前角膜厚度为(483.00±35.60)μm;Ⅱ组39例,术前角膜厚度为(516.00±36.33)μm;Ⅲ组36例,术前角膜厚度为(546.00±36.23)μm;Ⅳ组39例,术前角膜厚度为(579.00±37.30)μm。应用法国MoriaM2显微角膜刀制作角膜瓣,预期制作角膜瓣厚度160μm,每位患者用同一角膜刀制作双眼角膜瓣,手术顺序为先右眼后左眼。由MICKOPACH200P+(SonomedInc.)超声测厚仪测量术前角膜厚度及术中激光切削前角膜瓣下基质厚度,角膜瓣厚度为术前角膜厚度减去术中激光切削前角膜瓣下基质厚度。对角膜瓣厚度进行统计学分析(方差分析和相关分析)。结果①角膜瓣厚度波动范围为79186μm,平均为(138.05±21.37)μm,角膜瓣厚度与术前角膜厚度呈正相关(r=0.710,P〈0.01)。②角膜瓣厚度与法 国Mo-riaM2显微角膜刀制作角膜瓣标识值(160μm)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t=116.60,P〈0.01),角膜瓣厚度比标识值薄。结论①角膜厚度影响角膜瓣厚度变化,两者呈正相关,手术前角膜越厚,角膜瓣越厚。②本研究所测得的角膜瓣厚度比预期值薄,角膜瓣厚度在一定范围内变化。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应用飞秒激光制作角膜瓣的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LASIK)的安全性、有效性和可预测性。方法 应用VISX Star S4准分子激光设备和Intra Lase飞秒激光仪,对屈光不正患者109例209眼施行飞秒激光制作角膜瓣的LASIK手术。术前检查包括最佳矫正视力(BCVA)、验光、角膜厚度、角膜地形图,术后第1天、1w、1m和3m检查裸眼视力和验光。对其中20眼在术中测量角膜床厚度,计算角膜瓣厚度。对20眼在术前和术后1w、1m、3m和6m进行角膜共聚焦显微镜检查。对19眼在术前和术后1w进行角膜内皮显微镜检查。结果 术后3m的平均等效球镜为-0.35±0.66D(-2.75D~+1.25D),196眼(93.8%)的裸眼视力大于或等于1.0,178眼(85.2%)的裸眼视力等于或超过术前BCVA。术中并发症包括结膜下出血、切口出血、前房气泡、角膜基质内微小气泡和掀瓣困难。手术前后角膜内皮显微镜检查未见明显差异。角膜共聚焦显微镜可观察角膜基质细胞和神经纤维愈合。结论 应用飞秒激光制作角膜瓣的LASIK手术是矫正屈光不正的安全和有效的方法,其可预测性好,但也具有一些不同于微型角膜刀的独特并发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中角膜血管翳的出血位置,以避免和减少术中出血。方法:对48例84眼LASIK中角膜血管翳出血的位置进行分析,全部瓣采用Moria CB旋转式角膜板层刀进行角膜瓣制作,角膜瓣直径为9.5mm,角膜瓣蒂位置右眼留在上方,左眼留在内侧,蒂宽为4-5mm。结果:528例中有48例发生了角膜血管翳出血,发生率为9.1%,角膜缘上方、下方、上下方,鼻侧,颞侧出血的眼数分别为31眼(占36.9%),23眼(占27.4%),14眼(占16.7%),9眼(10.7%),7眼(占8.3%);上方蒂和鼻侧蒂角膜瓣发生出血的限数分别为35眼和49眼,结论:LASIK中角膜血管翳出血的部位以角膜上下方为多见,应注意避免和预防。  相似文献   

17.
高度近视VisuMax飞秒激光制作超薄角膜瓣预测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VisuMax飞秒激光制作超薄角膜瓣应用于高度近视的可预测性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前瞻性临床研究。连续选取11例(21眼)欲行飞秒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高度近视患者.使用VisuMax飞秒激光制作预计瓣厚度为85μm的超薄角膜瓣,制瓣前、后分别使用A型超声测厚仪测量术眼中央角膜厚度和中央基质床厚度,相减得出实际瓣厚度,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实际角膜瓣厚度与术前眼压、等效球镜度、角膜曲率、水平角膜直径和角膜厚度的相关性。结果平均术中角膜瓣厚度为(96.0±10.5)μm,角膜瓣厚度与术前眼压、等效球镜度、角膜曲率及水平角膜直径的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与术前中央角膜厚度呈正相关(r=0.512,P=0.018)。结论VisuMax飞秒激光制作超薄角膜瓣应用于高度近视的预测性良好,制作85μm瓣的实际瓣厚度与术前中央角膜厚度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和准分子激光角膜前弹力层下磨镶术(Sub-Bowman’s keratomileusis,SBK)术后外伤性角膜瓣移位的处理。方法:对14例14眼LASIK和SBK术后因外伤导致角膜瓣移位的患者,经及时手术处理,合理用药,视力恢复良好。结果:选取的14例中13例治疗术后1wk视力均达到0.8以上,角膜透明,无1例患者角膜出现角膜瓣皱褶、上皮植入、角膜瓣溶解。1例患者因角膜瓣全部移位,治疗术后1wk视力0.1,角膜全层水肿,角膜瓣下皱褶不明显,下方瓣缘裂伤处有1~2mm宽的上皮植入。术后6mo,视力达到1.0,角膜完全透明。结论:及时正确处理LASIK和SBK术后外伤性角膜瓣移位均能获得良好视力。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估并比较IntraLase飞秒激光和ZiemerLDV飞秒激光制作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角膜瓣的均匀性、可预测性、精确性和重复性以及术后角膜生物力学各指标的变化。方法前瞻性、平行对照研究。对接受飞秒激光制瓣的LASIK手术患者30例(60眼)进行随访,14例使用IntraLase飞秒激光制作角膜瓣.16例使用ZiemerLDV飞秒激光制作角膜瓣,2组预期制得的角膜瓣厚度均为110μm。术前及术后1周、1个月、3个月使用Visante眼前节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测量中央角膜厚度.并对制得的角膜瓣水平及垂直方向各7个点(角膜顶点以及距离顶点鼻、颞侧和上、下方各为1.0、2.0、3.0mm处)的厚度进行测量。对2组术前及术后1个月、3个月应用眼反应分析仪测量角膜阻力因子(CRF)和角膜滞后量(CH)的变化。数据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术后1周、1个月、3个月IntraLase组制得角膜瓣角膜顶点处平均角膜瓣厚度分别为(125±11)Ixm、(125±10)μm和(126±7)Ixm.各时间点2个方向上不同测量点间的角膜瓣厚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1.85、12.638、8.78、8.18、4.81、5.39,P〈0.01)。ZiemerLDV组分别为(106±6)μm、(109±7)μm、(109±5)μm,各时间点两个方向上不同测量点间的角膜瓣厚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8.20、9.43、18.00、7.14、5.65、4.92,P〈O.01)。术后1周、1个月、3个月IntraLase组制得角膜瓣各测量点的厚度与预期制得的角膜瓣厚度的差值平均值分别为(20.9±3.8)μm、(19.0±3.0)μm、(18.7±3.3)txm,ZiemerLDV组分别为(2.1±3.7)μm、(2.5±3.2)μm、(1.7±2.4)μm,2组各时间点角膜瓣测量点的厚度与预期厚度的差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IntraLase组制得的角膜瓣各测量点的厚度与预期制得的角膜瓣厚度的差值标准差在7~15μm之间,ZiemerLDV组在4~8μm之间。术后1个月、3个月IntraLase组CRF值分别为(7.26±1.45)mmHg、(7.12±1.18)mmHg,CH值分别为(8.53±1.07)mmHg、(8.48±1.02)mmHg,ZiemerLDV组CRF值分别为(6.61±0.65)mmHg、(6.59±0.71)mmhg,CH值分别为(7.99±0.90)mmHg、(7.88±0.86)mmHg,均较术前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ZiemerLDV制瓣较IntraLase在可预测性、精确性和重复性方面更有优势。2种飞秒激光制瓣的LASIK术后角膜生物力学各参数均较术前显著降低.但两者间无差异。  相似文献   

20.
0引言前弹力层下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sub-Bowman keratomileusis,SBK)就是前弹力层下的消融,即制造一个预期90~110μm的角膜薄瓣后行LASIK消融。目前SBK的方法有两种:(1)机械刀制瓣法:用微角膜刀分离预期厚度约90~110μm的角膜瓣,然后进行准分子激光消融;(2)飞秒激光制瓣法:用飞秒激光通过微爆破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