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序列对脑海绵状血管瘤诊断的敏感性,定量评价SWI序列较常规MRI序列及弥散加权成像(DWI)序列对脑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经临床及病理证实的27例脑海绵状血管瘤患者磁共振影像,对T1WI、T2WI、DWI及SWI序列在病灶检出数目、病灶面积方面进行测量。结果 T1WI检出病灶共31个,T2WI检出病灶35个,DWI检出病灶46个,SWI检出病灶106个。单个病灶最大面积:T1WI平均(0.80±0.38)cm^2,T2WI平均(0.96±0.43)cm^2,DWI平均(1.14±0.56)cm^2,SWI平均(1.43±0.61)cm^2。结果显示:SWI较T1WI、T2WI、DWI序列病灶检出数目多。在病灶面积显示方面,SWI序列明显优于T1WI、T2WI、DWI序列,且存在显著差异,P均〈0.05。结论SWI序列在检出脑海绵状血管瘤的病灶范围和数目方面明显优于T1WI、T2WI、DWI序列,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T2WI-TSE及SWI序列在CA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7例CA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行CT或MRI常规检查,对可疑患者依次进行T2WI-TSE及SWI序列扫描。结果三维梯度回波磁敏感成像(3D-GRE SWI)序列上CA病灶数为94,明显多于TSE T2WI扫描,且CA铁环征及幕上病灶检出数均较TSE T2WI扫描多;3D-GRE SWI序列对CA单发及多发病灶检出的敏感性分别为100%、97.06%,均高于TSE T2WI扫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WI序列在脑内海绵状血管瘤中的诊断价值较高,对显示CA的能力明显优于TSE序列,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磁共振磁敏感加权成像技术在脑血管疾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2-09-2013-12收治的74例脑血管疾病患者的常规序列 T1WI、T2WI、DWI、FLAIR及SWI、增强 T1WI、MRA图像,评价SWI序列显示小出血灶、小静脉、海绵状血管瘤、脑内铁钙异常沉积等方面的优越性。结果 SWI可鉴别海绵状血管瘤出血与血管,发现更多的小出血灶,发现常规序列扫描不能发现的小静脉畸形并显示向大静脉的引流,显示脑外伤平扫时难以发现的更多小出血灶和脑梗死伴发的小出血灶。结论 SWI是显示脑部低流量血管畸形、小静脉的结构,多发小灶性出血以及铁钙沉积十分敏感的脉冲序列,作为M RI常规序列的重要补充,对脑血管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MRI磁敏感加权成像(SWI)技术在诊断脑血管畸形中的价值,并比较其与常规MRI及MRA技术检出率的差异。 方法 选择自2008年5月至2010年12月珠江医院收治的46例脑血管畸形患者进行T1WI、T2WI、3DTOF、SWI及增强扫描,将SWI结果与常规MRI结果进行比较。 结果 46例患者中动静脉畸形25例,海绵状血管瘤10例,脑静脉畸形8例,毛细血管扩张症3例。SWI均能显示全部畸形病变,包括较小的畸形病灶,但不能全部显示动静脉畸形的供血动脉,较大的脑动静脉畸形以3DTOF法显示最好。 结论 SWI技术对显示小的脑血管畸形有明显优势,可清晰、准确地显示脑血管病变,结合其他MR序列有助于明确各种类型脑血管畸形的诊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在脑静脉性血管畸形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脑静脉性血管畸形患者的影像学资料,所有患者均行常规MRI平扫与SWI序列扫描,评价SWI序列对脑静脉性血管畸形检出的优越性。结果 SWI发现脑静脉性血管畸形21例,T1WI发现病灶17例,T2WI发现病灶18例,常规MRI扫描序列呈点状或条形流空信号,且只可显示大部分扩张的引流静脉及部分扩张的髓静脉,SWI可以清晰的显示所有扩张的髓静脉及粗大的引流静脉,呈典型"水母头"状。结论 SWI较常规MRI扫描序列对脑静脉性血管畸形的显示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6.
脑海绵状血管瘤21例影像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脑海绵状血管瘤的影像学诊断价值。方法对21例脑海绵状血管瘤的MRI、CT影像特征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21例均行MRI常规扫描,7例增强扫描,20例共有29个结节状或圆形病灶,分别呈T1加权像(WI)、T2WI高或低混合信号,T1WI稍低信号、T2WI高信号,T1WI、T2WI均高信号,T1WI、T2WI均低信号;1例6个病灶呈散在分布圆点形,T1WI、T2WI均低信号。14例行CT检查,显示17个病灶,均为较高密度病灶或不均匀稍高密度。结论脑海绵状血管瘤的MRI显示信号具有特征性,多数脑海绵状血管廇结合MRI及CT检查可以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7.
磁敏感加权成像对脑静脉性血管畸形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对脑静脉性血管畸形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23例脑静脉性血管畸形患者SWI特点,并与常规MRI和全脑血管造影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常规MRI扫描显示.23例患者中20例呈单发病灶,4例伴海绵状血管瘤;3例为多发病灶.T1WI呈点状或片状稍低信号改变.T2WI呈短条形或条形低信号改变;增强扫描呈明显放射状线样强化改变.全脑血管造影检查于静脉期显示扩张的髓静脉及引流静脉.SWI可见扩张的髓静脉和粗大的引流静脉.与MRI和全脑血管造影检查相比.其病灶显示范围更全面、广泛,且图像更加清晰.结论 SWI诊断脑静脉性血管畸形快捷、无创,可替代全脑血管造影作为脑静脉性血管畸形的筛查及手术前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3.0T磁共振磁敏感加权成像(susceptibility weighted imaging,SWI)在颅脑出血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临床疑有颅脑出血的56例患者进行检查.其中男32例,女24例.受检者年龄14~72岁,平均45.9岁.设备:飞利浦Achieva3.0T X-series 磁共振扫描仪.全部采用常规T1WI、T2WI、FLAIR、DWI及SWI扫描,有8例患者追加MRA检查.对各扫描序列显示的异常信号,尤其是出血灶的显示及出血灶大小、多少及病灶分布进行分析.同时对脑静脉分支显示进行后处理,以提高脑静脉的显示质量.结果 56例患者脑静脉分支均显示清楚.SWI显示22例有出血灶(22/56),T1WI显示8例有出血灶(8/56),T2WI显示11例有出血灶(11/56),FLAIR显示10例有出血灶(10/56),DWI显示7例有出血灶(7/56).13例脑梗死患者,4例提示治疗后梗死区有低信号出血灶.3例脑血管瘤合并出血者,SWI显示出血灶明显大于和多于常规T1WI及T2WI序列显示.1例CT扫描阴性,SWI显示大脑前动脉畸形并少量蛛网膜下腔出血.结论 3.0T磁共振扫描仪磁敏感序列(SWI)对脑出血的敏感性明显高于其他常规序列,是一种显示少量脑出血及提高出血灶检出率的有效检查方法,值得在临床疑有脑出血性病变的患者检查中运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MRI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在脑出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12例经CT确诊的脑出血患者于发病2 d内及2周后分别进行MRI常规序列及SWI扫描,并进行血肿分期及对各序列的病灶显示率、微出血灶的分布和出血量评估.结果 在12例脑出血患者中,共发现33处出血灶.SWI、T,WI、T<,2>WI、Flair序列对...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快速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AIR)技术在急性脊髓炎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用0.5T超导磁共振(MR)机对52例健康者和33例急性脊髓炎患者行MR检查,扫描序列为TlM.T2WI,FLAIR序列,33例患者中23例作了T1WI增强扫描,比较FLAIR和TSE-T2WI两种序列对病灶的显示能力. 结果 33例患者33处病灶,FLAIR发现病灶33处,检出率100%,TSE-T2WI发现病灶23处.检出率69.7%:在显示病灶边缘情况方面,FLAIR显示清楚者32例,T2WI显示清楚者13例.在发现病灶及显示病灶边缘方面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FLAIR技术在脊髓炎的诊断中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应作为本病检查的常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SWI)诊断出血性脑梗死的临床价值。方法20例亚急性期出血性脑梗死患者分别行常规MRI、扩散加权成像(DWI)和SWI检查,根据图像分析结果比较不同扫描序列所显示的梗死灶内出血灶数目及其阳性检出率;测量SWI序列出血最大层面出血灶面积和T2WI序列梗死灶最大层面的梗死灶面积,并行相关分析;观察SWI序列对梗死灶内静脉血管的显示程度,以及梗死灶以外区域微出血灶的诊断敏感性。结果20例患者SWI序列均显示梗死灶内出血,两名医师共诊断43个出血灶,其中SWI序列显示42个、T1WI序列25个、DWI序列15个、T2WI序列12个;SWI序列阳性检出率与T1WI、T2WI、DWI序列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51.516,P=0.000)。T2WI序列梗死灶最大层面的梗死灶面积为(18.08±12.47)cm^2,SWI为(5.02±6.27)cm^2,梗死灶面积与出血灶范围之间呈明显正相关(r=0.562,P=0.010)。其中,13例患者SWI序列检出梗死灶以外区域的微出血灶;12例显示梗死灶内小静脉血管分支减少和(或)变细,6例血管增多、增粗和(或)扭曲。结论SWI序列对出血性脑梗死病灶内出血的显示优于常规MRI和DWI序列,并能显示梗死灶内静脉血管的变化及梗死灶以外区域的微出血灶,可作为诊断出血性脑梗死的MRI常规扫描序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SWI在新生儿脑内出血上的表现及鉴别诊断。方法选取我院新生儿监控室内102例临床怀疑有脑出血症状者,通过SWI与常规T1 WI、T2 WI、FLAIR进行对比结果102例新生儿中常规T1 WI、T2 WI、FLAIR查出脑出血43例,SWI查出58例。结论 SWI对新生儿脑内出血检出率、病灶大小、数目均优于常规T1 WI、T2 WI、FLAIR序列。  相似文献   

13.
3.0T磁共振磁敏感加权成像对脑血管畸形的诊断评价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SWI)技术对脑血管畸形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1例脑血管畸形行3.0T常规MRI和SWI检查,其中5例同时行时间飞跃法(TOF)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检查,1例CE—MRA检查,7例行静脉注射钆喷酸葡胺注射液(Gd—DTPA)常规增强扫描。SWI采用新的3D静态梯度回调采集(GRASS)序列覆盖全脑扫描,图像后处理采用美国通用电气公司4.2工作站及最小强度投影技术获得完整的静脉血管形态。结果在21例脑血管畸形中,包括动静脉畸形(AVM)4例,静脉畸形8例、海绵状血管瘤9例均在SWI清楚显示,其中4例AVM常规MRI和MRA与SWI情况基本一致:8例静脉畸形在常规MRI和MRA检查均未见显示,但5例增强扫描的图像有3例显示异常静脉畸形血管,与SWI所见一致;9例海绵状血管瘤常规Mill显示7例.且SWI所显示的瘤体轮廓比常规图像更加清楚。结论SWI在脑血管畸形的诊断中扮演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对小AVM、静脉畸形和海绵状血管瘤的早期检出和由此引起的出血或微出血评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磁共振梯度回波T2*加权成像(GRE T2*-WI)诊断家族性多发性脑海绵状血管畸形(FCCM)的价值.方法 对FCCM患者的2个家系26名成员进行颅脑CT、常规MRI(T1WI、T2WI、T2FLAIR、DWI及SE)及GRE T2*-WI检查.结果 GRE T2*-WI检查发现FCCM患者12例,均为多发病灶,平均检出病灶23个,病灶主要位于基底节区,其次为皮质-皮质下、丘脑、小脑和脑干.病灶呈特异的高低混杂信号,周边围有一圈黑色低信号环,极具特征性.常规MRI检出脑内病灶数目(平均病灶数5~17个)、疑诊或确诊为FCCM患者的例数(平均例数3~9例),由多至少依次为SE、DWI、T2FLAIR、T1WI和T2WI,均较GRE T2*-WI少.而颅脑CT仅对病灶较大、合并有钙化或出血的3例患者疑诊为脑海绵状血管畸形.结论与CT和常规MRI相比,GRE T2*-WI可以更清楚地显示脑海绵状血管畸形病灶,为诊断提供更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DWI序列及SWI序列检查在DAI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36例DAI患者按颅脑CT是否发现脑实质内出血分为脑CT阳性组及阴性组。评价2组MRI平扫(T1WI、T2WI)及弥散加权成像(DWI)、磁敏感成像(SWI)影像学资料,观察不同检查方法对DAI的敏感性。结果 CT阳性组CT、T1WI、T2WI、FLAIR、DWI、SWI出血病灶检出率分别为16%、21.6%、38.9%、42.8%、62.1%、98.2%,CT阴性组分别为2.7%、14.4%、17.8%、21.9%、100%、23%,DWI序列在非出血性弥漫轴索损伤的检出率最高,与MRI常规平扫及CT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SWI序列在出血组检出率最高,与MRI常规平扫及CT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DAI影像中DWI序列在非出血病灶及SWI序列在出血性病灶的检出率高于CT及MRI常规序列,应将DWI及SWI序列作为诊断DAI的常规检查。  相似文献   

16.
目的应用磁共振3DCUBE T2WI脂肪抑制序列对视神经病变的进行诊断及研究。方法回顾分析23例临床诊断为视神经病变的患者眼眶常规MR扫描,MR 3DCUBE T2WI脂肪抑制序列扫描,运用AW4.4后处理工作站,对3D CUBE T2WI脂肪抑制序列进行多平面重组,观察视神经眶内段、管内段及颅内段显示情况及病变。结果 MR诊断结果与临床诊断结果对比,常规眼眶MR扫描序列显示视神经信号明显异常56.5%(13/23),轻度异常17.4%(4/23),未见异常26.1%(6/23),3DCUBE T2WI脂肪抑制序列显示视神经信号明显异常73.9%(17/23),轻度异常13.0%(3/23),未见异常13.0%(3/23)。结论 MR 3DCUBE T2WI脂肪抑制序列在较短扫描时间内获得3D容积图像,并可在后处理工作站上进行曲面重组,对视神经病变的检出率明显高于眼眶常规扫描序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CT和MRI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搜集60例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CT和MRI影像资料,CT检查37例,MRI检查53例,CT和MRI检查30例,其中脑内型海绵状血管瘤5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42例,影像资料典型15例,经伽玛刀治疗随访证实;脑外型海绵状血管瘤3例,均经手术病理治疗证实。结果脑内型海绵状血管瘤可位于脑内任何部位,单发病灶多见,无明显占位效应,周围无或轻度水肿。CT检查的全部病例呈稍高及混杂密度影32例,增强扫描大都无强化;MRI检查T2WI表现为“桑葚状”混杂高信号,周围有云絮状低信号环,增强后病灶仅少数轻度强化。脑外型病灶位于中颅窝、鞍旁,MRI呈类似哑铃形或类圆形较均匀的稍长T1、明显长T2信号,增强扫描呈明显均匀强化。结论脑内与脑外型海绵状血管瘤的CT和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MRI优于CT像,特别是MRI的T2WI像有助于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8.
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CT和MRI诊断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CT和MRI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搜集60例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CT和MRI影像资料,CT检查37例,MRI检查53例,CT和MRI检查30例,其中脑内型海绵状血管瘤5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42例,影像资料典型15例,经伽玛刀治疗随访证实;脑外型海绵状血管瘤3例,均经手术病理治疗证实。结果脑内型海绵状血管瘤可位于脑内任何部位,单发病灶多见,无明显占位效应,周围无或轻度水肿。CT检查的全部病例呈稍高及混杂密度影32例,增强扫描大都无强化;MRI检查T2WI表现为"桑葚状"混杂高信号,周围有云絮状低信号环,增强后病灶仅少数轻度强化。脑外型病灶位于中颅窝、鞍旁,MRI呈类似哑铃形或类圆形较均匀的稍长T1、明显长T2信号,增强扫描呈明显均匀强化。结论脑内与脑外型海绵状血管瘤的CT和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MRI优于CT像,特别是MRI的T2WI像有助于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在癫痫病脑内病变检测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继发性癫痫病患者31例,常规磁共振扫描未见明确异常,而SWI扫描发现脑内阳性病变。使用GE signa 1.5T HDxt扫描机,常规磁共振扫描包括:矢状面T1、轴位T1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AIR)、T2及T2FLAIR,斜冠位T2、T2FLAIR序列。在常规磁共振扫描基础上加扫SWI,经GE ADW4.4工作站高通(high pass)滤波后得到幅度图和相位图,再进行最小密度投影(Min IP),投影厚度为6~10 mm。结果 31例患者中SWI发现:多发海绵状血管瘤7例,静脉畸形5例,脑微出血13例,脑出血后脑软化灶3例,脑血管淀粉样变3例。结论 MRI是癫痫诊断与病情评估的重要工具,但在脑微小病变中缺乏敏感性;因此在常规磁共振扫描基础上,加扫SWI有助于继发性癫痫患者脑内微观病变的检出。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在脑微出血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20例疑似脑微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对120例疑似脑微出血患者分别行MRI常规序列扫描以及SWI序列扫描,对检出CMBs阳性例数、脑微出血灶位置分布情况、脑微出血灶数量的显示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90例患者通过SWI检测均显示出磁敏感效应,SWI主要表现为条状、点状以及类圆形等,检出率为100%;86例常规序列检出CMBs阳性,检出率为76.5%,二者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90例患者中通过T1WI序列扫描表示病灶显示不明显,通过T2WI序列扫描共检出232个低信号灶。SWI序列共检出1 392个低信号灶。结论磁敏感加权成像技术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在现阶段的临床应用中可检出脑微出血的最佳序列,从而更好的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