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Tetraflex可调节、ReSTOR+3D及Tecnis多焦点3种人工晶状体植入后的视觉效果。方法双眼植入同一类型人工晶状体,有完整记录及问卷调查结果。而且随访时间3~6个月者38例(76眼),按植入的人工晶状体类型分为3组。Tetraflex可调节人工晶状体组13例(26眼),ReSTOR+3D人工晶状体组14例(28眼),Tecnis多焦点人工晶状体组11例(22眼)。结果高照度裸眼远视力:3组之间无明显差别(P〉0.05)。低照度裸眼远视力:Tetraflex及Tecnis明显优于ReSTOR+3D(P〈0.05)。裸眼中间视力(以70em为准):Tetraflex优于ReSTOR+3D及Tecnis(P〈0.05)。裸眼近视力(以阅读距离30cm为准):Tecnis优于ReSTOR+3D及Tetraflex(P〈0.05)。夜间眩光及光晕:Tecnis及Tetraflex抱怨较少,ReSTOR+3D较多(P〈0.05)。患者对阅读的满意度:Tecnis及ReSTOR+3D抱怨较少,而Tetraflex则抱怨较多(P〈0.01),主要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近视力有所下降。结论3种人工晶状体各有优缺点,但是作为老视眼矫正的选择,目前还没有一种能够真正满足每位患者需要的人工晶状体,因此只能根据不同患者的实际情况来选择合适的人工晶状体。  相似文献   

2.
单眼视设计双侧人工晶状体眼视功能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单眼视设计的人工晶状体眼术后视力及立体视功能。方法双眼先后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单焦点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31例.一眼按术后为正视眼,另一眼按术后为-1.75D近视植入相应度数人工晶状体。术后应用同视机测量远立体视锐度.应用Randot立体视图测量近立体视锐度.应用双眼影像不等检查图测量视近时的双眼不等像。结果31例患者术后双眼裸眼下的远立体视锐度为400弧秒(中位数,以下同),对近视的眼远矫正后改善至60弧秒,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双眼裸眼下的近立体视锐度为50弧秒。正视眼裸眼远视力为-0.04±0.08(LogMAR),近视眼裸眼远视力是0.34±0.13,两者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1:正视眼裸眼近视力是0.56±0.12.近视眼裸眼近视力是0.24±0.10,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双眼裸眼状态下视近时的近不等像值为3.71%±1.55%。结论按照单眼视设计的双侧人工晶状体眼能同时获得良好的裸眼远、近视力以及正常的近立体视功能.而双眼裸眼状态下的远立体视功能受到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3.
上下对称性巨大弓形视网膜有髓神经纤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建军 《眼科》2011,(3):160-160
6岁男性。右眼视力下降1年就诊。检查:裸眼远视力:右眼0.1,左眼0.5。双眼外眼及前节正常。右眼眼底可见与视盘相连的围绕黄斑上、下方乒大的白色羽毛样改变,黄斑区及周嗣视网膜正常(图A)。左眼眼底正常(图B)。复方托品酰胺散瞳验光:右眼:-5.50DS-1.50DC×175=1.2;左眼:-1.25DS=1.2。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在远视、眼正位儿童中双眼屈光不正性弱视与远视患病率的关系。方法:选取56例两眼对称远视儿童,平均年龄5.5岁,分为两组,双眼远视≤+4.0D等效球镜组和双眼远视〉+4.0D等效球镜组。评估两组双眼屈光不正性弱视的患病率,并进行比较。结果:在32例双眼远视≤+4.0D等效球镜组中,4例(13%)患双眼屈光不正性弱视;24例双眼远视〉+4.0D等效球镜组中,15例(63%)患双眼屈光不正性弱视。统计学分析显示两组双眼屈光不正的儿童中弱视患病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双眼屈光不正性弱视在双眼远视的儿童中并不罕见,尤其是当远视度数大于+4.0D等效球镜时。基于本次调查,双眼远视〉+4.0D的儿童有13%~63%发展成两眼屈光不正性弱视。由此说明远视〉+4.0D的儿童患两眼屈光不正性弱视的几率较大。  相似文献   

5.
患者,女,17岁。因“内斜视术后6年伴左眼外上斜5年”于2013年2月来我院就诊。曾于2002年5月在外院诊断“双眼屈光不正(远视)、双眼弱视、内斜视”,戴眼镜矫正视力,行弱视治疗5年(具体度数不详);2007年2月因诊断“共同性内斜视、双眼屈光不正(近视)”,双眼矫正视力1.0,眼位检查:角膜映光法左眼+10°-+15°,在外院全麻下行左眼内直肌后徙7 mm,术后2天查眼位正位(既往病历中无手术前、手术后斜视度数及检查的详细情况),1年后其家长发现患者左眼偏上、偏外侧斜,无眼球运动受限及复视。  相似文献   

6.
背驮式人工晶状体植入在小眼球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单眼背驮式人工晶状体植入在真性小眼球白内障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对4例眼轴在16.37~18.50mm之间的真性小眼球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双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观察其术后视力、屈光状态、前房深度及眼压变化。结果4例术后获得较好的裸眼视力,远视度数明显减轻(+4.00D~-0.50D),前房加深,眼压正常。结论真性小眼球植入背驮式人工晶状体可改善裸眼视力,矫正远视状态并加深前房。  相似文献   

7.
立体视与屈光不正的关系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124例矫正视力正常的屈光不正患者测量立体视锐度阈值(简称体视阈值),其中近视100人(-0.75~-13.00D),远视24人(+0.87~+5.00D),二者平均体视阈值:裸眼分别为97.73"和21.37";戴镜分别为8.25"和9.74"。二者的裸眼体视阈值均较正常人(5.15")者高(P〈0.01);戴镜后视力正常,二者的体视阈值仍较正常人者高(P〈0.01)。裸眼体视阈值较戴镜者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并分析非球面可调节IOL与普通非球面IOL植入术后早中期的临床效果差异。方法双眼老年性白内障行超声乳化IOL植入术45例(60只眼),随机分为两组,A组植入非球面可调节IOL,20例(30只眼);B组植入普通非球面IOL,25例(30只眼),观察两组术后1个月和6个月的裸眼远视力、最佳矫正远视力、裸眼近视力、最佳矫正近视力、伪调节力及6个月时的对比敏感度。结果随访期间,两组患者的裸眼远视力、最佳矫正远视力及最佳矫正近视力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裸眼近视力两组比较各时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伪调节力1个月时A组为(1.33±0.26)D,B组为(0.75±0.25)D;6个月时A组为(1.53±0.21)D,B组为(0.5±0.25)D;各期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6个月时视远对比敏感度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视近时在6c.d-1和12c.d-1空间频率对比敏感度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球面可调节IOL可以使白内障患者术后早期获得良好的裸眼远、近视力,提高患者视远、视近时的对比敏感度,获得良好的视觉质量。  相似文献   

9.
PRK治疗远视和散光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PRK)对远视和散光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美国SCAN- 195型准分子激光系统对26 例(46 眼) 远视和散光进行治疗,Ⅰ组为+ 2.00 ~+ 5.00DS有24 眼,Ⅱ组为+ 5.25 ~+9.00DS有22 眼( 伴散光的有25 眼,为+1.25DC~+3.00DC) 。并进行治疗后跟踪观察。结果:术后视力:本组患者术后1 年裸眼视力≥0.5 者35 眼占76% ;≥0.8 者29 眼占63% ;≥1 .0 者19 眼占41 % 。其中伴有散光者25 眼经激光切削后,裸眼视力≥0 .5 者16 眼占64% ;≥0.8 者10 眼占40% ;≥1 .0 者6 眼占24% 。结论:PRK治疗轻、中度远视是安全有效并且可行。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渐进衍射型多焦点人工晶状体( multifocal intraocular lens,MIOL)植入术后的临床效果。
  方法:采取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研究方法,将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72例分为两组,32例32眼植入渐进衍射型MIOL,40例40眼植入单焦点人工晶状体( monofocal intraocular lens, MoIOL)。术后3mo进行裸眼远视力、中间视力、近视力及矫正远、近、中视力及对比敏感度检查,并进行视功能和生存质量问卷调查。
  结果:术后3mo,多焦点组裸眼近视力高于单焦点组( P<0.05),中间距离视力(40,60,80cm)均高于单焦点组(P<0.05),两组裸眼远视力、矫正远视力、矫正近视力及最佳矫正远视力下近视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3mo两组对比敏感度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多焦点组脱镜率高于单焦点组(P<0.05),视近满意度多焦点组好于单焦点组(P<0.05),术后不良视觉症状及视远满意度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渐进衍射型MIOL能提供良好的全程视力和视觉质量,有效降低术后脱镜率,提高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Ho:YAG激光角膜热成形术(LTK)治疗远视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2例14只轻、中度远视眼行LTK术,术前屈光度为+0.50~+5.00D,能量密度44J/cm2,平均随访7.6±1.2月。结果LTK术对轻度远视(≤+3.00D)有效,对ECCE术后远视(≤+3.00D)有效,但术后均有不同程度的屈光回退。结论LTK术具有方法简单、迅速、见效快以及无短期并发症等优点,不失为有前途的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矫治青少年重度远视屈光参差性弱视的效果与安全性。方法56例(56眼)平均矫正视力为0.38±0.09的9—17岁远视屈光参差性弱视纳入观察,常规行围手术期检查。术后进行双眼训练和弱视治疗。结果术后3个月弱视眼平均裸眼视力由术前的0.07±0.03提高到0.65±0.15;术后6个月平均裸眼视力为0.68±0.14。术后矫正视力较术前明显提高;术后屈光度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52例(92.86%)同时视和融合功能改善,其中36例(64.29%)建立完整立体视功能。结论青少年远视屈光参差性弱视的LASIK安全有效,有助于改善双眼单视功能。  相似文献   

13.
Wang H  Yin ZQ  Chen L  Ren Q 《中华眼科杂志》2007,43(2):112-117
目的评价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矫治儿童高度远视性屈光参差的安全性、有效性、可预测性和稳定性,并探讨其对术后弱视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自身对照法观察42例高度远视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病例,年龄范围6~14岁。使用SVS Apex plus准分子激光系统(其中联合L型mask盘矫正单纯远视9例,联合P型mask盘矫正远视合并散光12例)及鹰视世纪波准分子激光系统(21例),在局部麻醉或全身麻醉下对患儿高度远视眼行LASIK,术后进行弱视治疗。术后对视力、屈光度和双眼视功能进行分析。随访时间6~24个月。结果矫治屈光度数为+3.00-+7.50D,术后2年66.6%术眼残余屈光度数在预计矫正屈光度数±1.00D的范围内。术后随访发现睫状肌麻痹下等值球镜屈光度数波动范围为+0.99~+0.67D。最佳戴镜矫正远、近视力均不丢失。术后2年平均最佳戴镜矫正远视力为0.40±0.28,平均最佳戴镜矫正近视力为0.78±0.39。经规范弱视治疗,双眼不等像、同时视、融合、立体视及隐斜均得以改善。结论对患有高度远视性屈光参差且不能耐受戴镜矫治的儿童,采用LASIK矫治屈光参差是安全、有效的,具有良好的可预测性和稳定性,且这一手术有助于提高高度远视屈光参差性弱视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14.
患者,男性,64岁,研究员。因右眼视物逐渐不清1年余,于2006年11月2013来我院白内障专科就诊。眼部检查:右眼裸眼视力为0.06。矫正视力为0.3(-3.50 DS/-2.25 DC×90°);左眼裸眼视力为0.2,矫正视力为0.8(+2.00 DS/-1.75 DC×120°)。眼压右眼13.2mmHg,左眼16.6mmHg。双眼角膜透明,房水清亮,前房中深,右眼晶状体混浊,左眼可见人工晶状体位于囊袋内,  相似文献   

15.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治疗中高度远视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Chen Y  Zhu X  Liu W 《中华眼科杂志》1999,35(6):456-458
目的 观察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excimerlaser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 治疗中高度远视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对9 例(17 只眼) 高度远视患者行LASIK。术前远视度数为+5-50 ~+ 9-00 D,平均为(+ 7-18±1-00) D。术后随访观察12 个月以上。结果 术中无严重并发症,术后最佳矫正视力与术前相比,未见视力下降超过1 行以上者。术后3 个月时,屈光度基本稳定;术后12 个月时,平均远视度数为( +1-77±1-56)D,未见屈光度在0 以下者,屈光度在0~+ 1-00 D者占53% (9/17);平均裸眼远视力为0-60±0-17,其中≥0-5 者15 只眼(88% );平均裸眼近视力为0-98±0-24 ,其中≥0-5 者17 只眼(100 %) 、≥1-0 者13 只眼(77% )。结论 LASIK 对于中高度远视治疗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对于治疗参数尚需作进一步调整。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高度近视患者植入带中心孔植入式透镜(implantable collamer lens,ICL)后的临床疗效和视觉相关的生活质量。方法 前瞻性病例研究。选取我院诊断为高度近视,并植入V4c-ICL患者25例(50眼)为研究对象。术前及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分别检查患者屈光状态,裸眼远、中、近视力,最佳矫正远视力,远视力矫正下中、近视力,双眼视力,眼压,角膜内皮细胞密度(corneal endothelial cell density,ECD),并进行国家眼科研究所视功能问卷-25(national eye institute-visual function questionnaire,NEI-VFQ-25)调查及评分。结果 高度近视患者植入V4c-ICL后不同时间球镜、柱镜、等效球镜(spherical equivalent,SE)度较术前均明显降低(F=884.35、17.15、810.25,均为P<0.05);术后不同时间裸眼远、中、近视力,最佳矫正远视力,远视力矫正下中、近视力和双眼视力较术前均明显改善(F=604.47、878.13、713.92、22.25、5.33、6.90、16.51,均为P<0.05)。术前及术后随访期间眼压、ECD无明显变化(F=0.07、1.53,均为P>0.05);术后NEI-VFQ-25评分较术前明显提高(F=21.76,P<0.05)。结论 高度近视患者植入V4c-ICL后屈光不正得到矫正、短期内屈光稳定,随访期间远、中、近视力明显提高,视觉相关的生活质量明显改善。V4c-ICL植入术治疗高度近视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7.
虹膜劈裂症合并闭角型青光眼三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例1 女性,76岁,因左眼被衣架砸伤后胀痛,视物模糊,伴恶心呕吐6h,于2002年7月18日来我院眼科急诊。双眼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病史13年,已行双眼激光虹膜打孔术。全身检查未见异常。眼部检查:右眼裸眼视力为1m指数,左眼裸眼视力为50cm指数。眼压:右眼17.3mmHg(1mmHg=0.133kPa),左眼75.1mmHg。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植入一种新型的可调节折叠人工晶状体1CU,观察患者术后远近视力,观察改型人工晶状体的拟调节力。方法:对10眼单纯老年性白内障患者实施超声乳化联合囊袋内可调节折叠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同期随机抽取10眼单纯老年性白内障行超声乳化及单焦点折叠晶状体植入术作为对照,于术前、及术后1wk;1,3mo查裸眼远近视力、矫正视力,并进行主客观验光。结果:1CU组裸眼近视力优于对照组(0.01〈P〈0.02),裸眼远视力及矫正远近视力无显著差异(P,0.2),两组手术前后散光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植入可调节折叠人工晶状体后,术眼具有一定的假晶状体调节。  相似文献   

19.
傅涛  卢炜  王京辉  焦永红 《眼科》2009,18(5):304-307
目的探讨眼局部应用1%阿托品对儿童共同性内斜视斜视角度、调节性集合和双眼视功能的影响。设计前瞻性临床研究。研究对象共同性内斜视患者35例(3—15岁)。方法1%阿托品眼用凝胶进行散瞳验光前、后分别进行斜视角度、调节性集合,调节(AC/A)、双眼视觉测定,并根据验光结果分为≤+3D、〉+3D并≤+6D和〉+6D三个不同屈光度组,对其散瞳前后的各项指标变化进行分析。主要指标斜视角度(三棱镜度)、AC/A、同时知觉、融合功能、远立体视觉、近立体视觉。结果3组患者中斜视角度≤50^Δ和≥55Δ的患者分布无显著性差异(χ2=0.52,P=0.77);14例≤3D患者中散瞳后的斜视角度无变化者11例(78.57%),斜视角度减小者仅2例(14.29%),而11例〉3D并≤6D患者和10例〉6D患者中散瞳后斜视角度减小者均为5例(分别为45.46%和50.00%)。三组患者中,散瞳前AC/A的分布无显著性差异(χ2=4.87,P=0.30)。散瞳后各组AC/A均有减小的趋势,变化无显著性差异(χ2=1.89,P=0.75)。5例具有不同程度双眼视觉者,其斜视角度均≤20Δ。结论在儿童共同性内斜视中,低度远视患者散瞳前后斜视角度无明显变化,部分中、高度远视患者散瞳后斜视角度有减小趋势。  相似文献   

20.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后五年外伤致角膜瓣移位一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曾流芝  明萍  梁勇 《中华眼科杂志》2005,41(11):985-985
患者男,26岁。因右眼被螺丝刀刺伤后伴眼痛、流泪、视物模糊半小时于2002年11月12日以“右眼角膜板层裂伤”收入院。既往患者因近视于1997年9月12日行双眼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术前右眼裸眼视力0.06,矫正视力1.0,近视屈光度数-6.00D,角膜厚度为161μm;术后裸眼视力为1.0。本次就诊全身体检正常。眼部检查:右眼裸眼视力0.04,矫正视力不提高,左眼视力为1.0,双眼眼压18mmHg(1mmHg=0.133kP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