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评定脑卒中急性期患者的姿势控制能力,可明确其存在问题,探讨脑卒中患者急性期的姿势控制能力与出院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02-08/2004-08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康复医学科治疗的45例脑卒中急性期患者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在发病1周内应用脑卒中患者姿势评定量表(12项,每项0~3分,总分36分)评定其姿势控制能力、简式Fugl-Meyer量表(共50项,总分100分,上肢66分,下肢34分)评定其运动功能,Berg平衡量表(14项,每项0~4分,总分56分)评定其平衡能力,Barthel指数(10项,总分100分)评定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在出院时再次评定Barthel指数,所有量表评分越高,患者功能状态越好。应用Pearson检验分析脑卒中患者急性期的各量表得分和年龄等变量与出院时Barthel指数的相关性;并以逐步回归分析上述变量与出院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关联程度。结果:按意向处理分析,45例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脑卒中患者急性期的脑卒中患者姿势评定量表、简式Fugl-Meyer量表、Berg平衡量表、Barthel指数等变量与出院时Barthel指数高度正相关(r=0.708,0.602,0.655,0.635,P<0.001),患者年龄与出院时Barthel指数中度负相关(r=-0.468,P<0.05)。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脑卒中患者姿势评定量表评分是出院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显著预测因子(R2=0.563,P<0.001),仅脑卒中患者姿势评定量表单独就可解释出院时56%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而4个量表和年龄等变量共同才可解释出院时69%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论:脑卒中患者急性期的姿势控制能力、偏瘫侧肢体的运动功能、平衡能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年龄与患者出院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密切相关,是患者出院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预测因素,而姿势控制能力更是显著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2.
脑卒中患者姿势控制能力评定研究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姿势控制(posturalcontrol)属于运动控制(motorcontrol)的范畴[1]。脑卒中患者由于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导致患者的姿势控制能力下降,从而影响运动功能[2,3]。近20年来,国外不少学者对姿势控制系统和姿势控制能力评定方法进行了深入研究[1,4,5]。鉴于国内文献中甚少涉及这一领域,本文仅对这方面的研究作一简要介绍,借此提高国内专业人员对姿势控制能力的关注。1目前对姿势控制的认识1.1姿势的定义姿势(posture)是指非强制的、无意识状态下的自然姿态。从人体力学方面来说,是指身体各个组织器官,尤其是骨骼、肌肉以及神经系统互相关连所构成的姿…  相似文献   

3.
背景:通过入院时资料早期预测其出院时的功能结局对于了解预后、计划出院后的转归很有意义,目前关于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而国内缺乏关于平衡功能与出院时的功能结局的关系报道。目的:根据收集的资料预测脑卒中患者出院时的功能结局,以及它与Fugl-Meyer平衡得分、Be唱平衡量表得分的相关性。设计:以患者为研究对象,多因素、多变量研究。单位:一所大学医院的康复科。对象:2002—08/2003—05同济医院康复科和神经科住院的符合入选标准的首次脑卒中患者40例。方法:将收集的脑卒中患者资料与出院时的功能结局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收集的资料包括患者的病史、体格检查、入院时Fugl-Meyer平衡量表评分、Berg平衡量表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功能独立性评分,出院时评定功能独立性评分作为功能结局。主要观察指标:Berg平衡量表,Fugl-Meyer平衡量表与功能独立性评定的简单相关性分析,出院时功能独立性评分影响因子的逐步回归分析。结果:简单线性相关分析提示Berg平衡量表,Fugl-Meyer平衡量表得分与入院、出院功能独立性评定得分有较强的相关性(P&;lt;0.001或P&;lt;0.05),逐步回归分析发现入院时功能独立性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Berg平衡量表评分可以预测脑卒中患者出院时的功能结局。结论:出院时功能结局的预测因子为人院时功能独立性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Berg平衡量表评分,它与Berg平衡量表有较强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姿势控制能力对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80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神经促通技术配合感应电及姿势控制训练)和对照组。所有患者均于治疗前和治疗结束进行姿势控制能力评分(PASS),肢体运动功能评分(FMA),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结果】两组间姿势控制能力评分,肢体运动功能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训练后比训练前有明显改善(P<0.05);训练后组间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姿势控制训练对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背景通过入院时资料早期预测其出院时的功能结局对于了解预后、计划出院后的转归很有意义,目前关于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而国内缺乏关于平衡功能与出院时的功能结局的关系报道.目的根据收集的资料预测脑卒中患者出院时的功能结局,以及它与Fugl-Meyer平衡得分、Berg平衡量表得分的相关性.设计以患者为研究对象,多因素、多变量研究.单位一所大学医院的康复科.对象2002-08/2003-05同济医院康复科和神经科住院的符合入选标准的首次脑卒中患者40例.方法将收集的脑卒中患者资料与出院时的功能结局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收集的资料包括患者的病史、体格检查、入院时Fugl-Meyer平衡量表评分、Berg平衡量表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功能独立性评分,出院时评定功能独立性评分作为功能结局.主要观察指标Berg平衡量表,Fugl-Meyer平衡量表与功能独立性评定的简单相关性分析,出院时功能独立性评分影响因子的逐步回归分析.结果简单线性相关分析提示Berg平衡量表,Fugl-Meyer平衡量表得分与入院、出院功能独立性评定得分有较强的相关性(P<0.001或P<0.05),逐步回归分析发现入院时功能独立性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Berg平衡量表评分可以预测脑卒中患者出院时的功能结局.结论出院时功能结局的预测因子为入院时功能独立性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Berg平衡量表评分,它与Berg平衡量表有较强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应用功能综合评定量表(functional comprehensive assessment,FCA)在脑卒中患者入院(发病3周内)时和在病后6个月分别进行评估,研究早期康复对脑卒中患者功能结局的影响。方法:2001—11—27/2003—08—15在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连续入院,年龄在40~80岁的脑梗死或脑出血患者,病程不超过3周,共计80例。根据入院时间把所有符合研究要求的脑卒中患者按随机分组表入组,所有患者都接受传统的神经内科治疗。80例患者被随机分配到康复组和对照组,康复组除接收神经科治疗外,还需接收物理治疗和作业治疗,以及语言等治疗,每个患者都接受FCA量表评估。结果:76例患者完成研究,4例脱落。一般资料显示年龄、脑梗死和脑出血比例、性别等在治疗前,康复组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gt;0.05)。应用wilcoxon秩和检验把FCA总分分为≤40,41~60,61~80,&;gt;80,治疗前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但治疗后康复组FCA总分为≤40,41~60,61~80,&;gt;80的分别为3,7,9,20例,对照组分别为6,10,16,5例,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1)。结论:早期康复能够改善脑卒中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3种量表在评定脑卒中急性期患者姿势控制能力方面的应用情况。方法对45例脑卒中急性期患者分别采用脑卒中患者姿势评定量表(PASS)、Fugl—Meyer平衡量表(FM—B)及Berg平衡量表(BBS)对其姿势控制能力进行评定。所有病例均评定3次,评定时间分别为脑卒中起病后1周内、起病第3周时及出院前。选用Spearman统计法分析3种量表间的相关性;并同时计算3种量表的地板效应及天花板效应。结果PASS与FM—B及BBS间均具有高度相关性(r=0.867—0.957,P〈0.01);在本研究各次评定中,PASS无明显的地板效应和天花板效应,而FM-B和BBS在第1次评定时均存在明显的地板效应(FM—B为26.6%.BBS为26.6%)。结论PASS与FM—B及BBS均能客观反映脑卒中急性期患者的姿势控制能力,而且PASS还能对脑卒中患者的卧位姿势控制能力进行评定,故在评定脑卒中急性期患者姿势控制能力方面,PASS优于FM—B和BBS。  相似文献   

8.
目的:应用功能综合评定量表(functionalcomprehensiveassessment,FCA)在脑卒中患者入院(发病3周内)时和在病后6个月分别进行评估,研究早期康复对脑卒中患者功能结局的影响。方法:2001-11-27/2003-08-15在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连续入院,年龄在40~80岁的脑梗死或脑出血患者,病程不超过3周,共计80例。根据入院时间把所有符合研究要求的脑卒中患者按随机分组表入组,所有患者都接受传统的神经内科治疗。80例患者被随机分配到康复组和对照组,康复组除接收神经科治疗外,还需接收物理治疗和作业治疗,以及语言等治疗,每个患者都接受FCA量表评估。结果:76例患者完成研究,4例脱落。一般资料显示年龄、脑梗死和脑出血比例、性别等在治疗前,康复组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应用wilcoxon秩和检验把FCA总分分为≤40,41~60,61~80,>80,治疗前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但治疗后康复组FCA总分为≤40,41~60,61~80,>80的分别为3,7,9,20例,对照组分别为6,10,16,5例,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1)。结论:早期康复能够改善脑卒中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9.
脑卒中患者姿势控制能力的量化评价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动态姿势平衡仪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姿势控制能力的量化评价。方法:选取28例符合入选标准的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平衡仪训练组(n=14)和传统训练组(n=14)。平衡仪训练组根据动态姿势平衡仪评估结果采用的训练方案进行个性化的平衡功能训练;传统训练组进行传统的平衡功能训练。两组训练时间均为20min/次,5d/周,共2周。在治疗前和治疗2周后分别采用动态姿势平衡仪中的感觉组织能力试验(SOT),稳定极限测试(LOS)及徒步走测试进行准确客观的量化评估。结果:平衡仪训练组SOT测试中的EOSS、ECSS、SVSS条件下的平衡指数及LOS测试结果中患者EPE和DCL,治疗前后比较及与传统训练组相应指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徒步走测试中平衡仪训练组的步长与步速治疗前后比较及与传统训练组相应指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传统训练组组内各项参数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动态姿势平衡训练可以明显改善脑卒中患者的姿势控制能力,提高中枢神经系统根据变化的任务重建感觉(特别是前庭系统)和运动系统的能力,同时能明显提高偏瘫患者的步行能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悬吊推拿运动技术对脑卒中患者核心肌群及姿势控制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符合纳排标准的脑卒中后姿势控制障碍患者5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29例。最终对照组纳入27例,试验组纳入29例。对照组选用常规康复训练,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运用悬吊推拿运动技术治疗。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采用脑卒中患者姿势评定量表(PASS)、Berg平衡量表(BBS)、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下肢部分(FMA-LE)、改良Barthel指数(MBI)进行评价,运用表面肌电图(sEMG)测定患者双侧竖脊肌和多裂肌的中值频率(MF)和积分肌电值(iEMG)。结果:2组治疗前PASS、BBS、FMA-LE、MBI评分以及双侧竖脊肌和多裂肌MF值、iEMG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PASS、BBS、FMA-LE、MBI评分均高于同组治疗前(P<0.05)。试验组患侧竖脊肌和多裂肌MF值、iEMG值及健侧竖脊肌和多裂肌MF值均高于同组治疗前(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2组PASS、BBS、FMA-LE、MBI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  相似文献   

11.
脑梗死短期住院患者康复效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应用功能独立性评价量表(FIM)探讨脑梗死短期住院患者康复效益。方法:本研究为随机对照研究。选择65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康复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药物治疗基本相同。治疗组每天进行以Bobath法为主的康复训练,对照组只进行关节活动度训练和物理因子治疗,两组患者均采用FIM量表进行测量,将两组患者入院、出院值,住院期间获得值,以及康复效益进行配对分析。结果:①两组患者入院、出院时功能独立检查运动分、认知分、总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康复组、对照组住院期间功能独立检查改变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FIM改变值比较仅运动项有显著性差异(P<0.05)。②两组患者住院效率分别为:0.43分/天和0.37分/天,两者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脑梗死短期住院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治疗只能提高FIM中的“运动项”得分,但在提高患者整体ADL功能上并无积极意义,强调住院时间过短并不利于脑梗死患者康复效益的提高。  相似文献   

12.
急性脑卒中患者功能结局的预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影响急性脑卒中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和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量表(CNS),改良巴氏指数评分(MBI),功能综合评定量表评分(FCA)评分的相关性.方法:10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成康复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除进行常规的神经内科治疗外,康复组患者在急性期(病程21天内,病情稳定48h)至病程6个月进行规范的康复治疗,包括运动疗法、作业疗法和言语治疗等.收集关于患者人口特征、病史、体格检查、急性期CNS、MBI、FCA评分等资料.病程6个月时FCA评分作为功能结局,资料采用直线相关分析、逐步回归分析.结果:直线相关分析表明急性期CNS、MBI评分与病程6个月时FCA评分相关,逐步回归分析发现急性期CNS、MBI评分和是否经过规范康复治疗是患者病程6个月时FCA评分的预测因素.结论:急性期CNS、MBI评分和康复治疗可以预测脑卒中患者病程6个月时的功能结局,患者急性期MBI评分是病程6个月时的功能结局最主要的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代谢综合征与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观察自2008年1月至2014年1月691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照1995年全国第4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临床疗效评定标准》进行预后评定,运用多因素回归分析评估代谢综合征与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 691例患者中,277例患者预后较差,代谢综合征与急性脑梗死预后之间联系显著,校正OR值(95%CI)为1.57(1.13~2.19),不良预后与代谢综合征包含的危险因素数量之间关系显著。结论代谢综合征与急性脑梗死不良预后关系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初诊时坐位姿势保持能力对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功能预后的价值。方法  86例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根据初诊时坐位姿势保持能力的评价分为良好组和不良组 ,对两组患者出院时的步行能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住院时间进行评测。结果 初诊时坐位姿势保持能力良好组 ,站立训练开始的时间、步行训练开始的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比不良组短 (P <0 .0 0 1 ) ,说明良好组比不良组功能恢复快。出院时步行自立度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方面 ,良好组明显优于不良组 (P <0 .0 0 1 )。结论 初诊时坐位姿势保持能力与功能恢复密切相关 ,可作为功能预后的一个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训练对急性脑卒中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对32例脑出血和49例脑梗死患者实施了系统的4阶段康复训练,应用Barthel指数和简式Fugl-Meyer积分法分别对康复组和对照组患者于入院、出院和病后6个月随访期间予以评定。结果康复组和对照组在出院以及随访时,患者的功能均有改善,但康复组功能改善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提示早期康复训练对急性脑卒中患者功能恢复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