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本文用特异的抗鼠促黄体激素(抗LH)、抗鼠卵泡刺激素(抗FSH)和抗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血清,以PA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注射大剂量促黄体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HRH-A)后受孕大鼠垂体促性腺激素细胞的变化。注射后24 h,促性腺激素细胞的免疫组织化学反应明显减弱;注射后48 h,促性腺激素细胞的免疫组织化学反应开始恢复;注射后168 h,其恢复过程仍在进行。计数对照组和实验组不同免疫反应强度的LH细胞数和它们占LH细胞总数的百分数,并用统计学方法检验,发现其结果与上述一致。大剂量LHRH-A能刺激受孕大鼠垂体促性腺激素细胞释放大量LH,从而抑制卵巢合成孕酮的功能,并导致终止妊娠。本文支持这种看法,而且认为,这种对促性腺激素细胞分泌活动的影响是可以恢复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GnRHa)对乳腺癌细胞株(MCF-7和MDA-MB-231)化疗敏感性的影响。方法:不同浓度的GnRHa(曲普瑞林,triptorelin)(10-9 mol/L、10-8 mol/L、10-7 mol/L、10-6 mol/L、10-5 mol/L)分别作用于MCF-7和MDA-MB-231细胞24 h、96 h和168 h后,用CCK-8方法检测细胞活性。用或不用GnRHa(10-5 mol/L)处理96 h后,分别加入5-氟尿嘧啶(5-FU)或表阿霉素(EPI)作用24 h,用CCK-8法检测细胞抑制率。用RT-PCR检测GnRHa(10-5 mol/L)作用168 h后GnRH受体、PCNA和MDR1 mRNA表达水平。结果:不同浓度GnRHa作用不同的时间后对乳腺癌细胞活性无影响。GnRHa(10-5 mol/L)作用96 h后,5-FU和EPI对两种细胞的IC50不改变;GnRHa(10-5 mol/L)不影响5-FU(MCF-7细胞0.5 g/L,MDA-MB-231细胞0.5 g/L)和EPI(MCF-7细胞1.2 mg/L,MDA-MB-231细胞0.8 mg/L)对两种细胞的抑制作用(P>0.05)。GnRHa(10-5 mol/L)作用168 h后,MCF-7细胞的PCNA mRNA表达无改变。而在MDA-MB-231细胞,PCNA表达升高,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MCF-7对照组中,MDR1 mRNA有弱表达。GnRHa作用后,抑制了MDR1 mRNA表达。MDA-MB-231细胞GnRHa作用前后, MDR1 mRNA均无表达。结论:GnRHa不影响乳腺癌细胞株对5-FU和EPI的敏感性。GnRHa可能通过下调MDR1 mRNA表达水平,减弱MCF-7细胞的耐药性。  相似文献   

3.
周洁  黄威权  姬秋和 《解剖学报》2002,33(5):511-515
目的 探讨人甲状腺中是否存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 (GnRH)及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受体 (GnRH R)并细胞定位 ,试图从转录及翻译水平讨论人甲状腺可否合成GnRH及GnRH R ,为探讨GnRH可能影响甲状腺的功能提供形态学依据。 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原位杂交技术。 结果 所测人正常甲状腺组织均呈较强的GnRH和GnRH R免疫反应阳性 ,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滤泡旁细胞均为阳性细胞。免疫反应阳性物质主要分布在阳性细胞胞质内 ,胞核呈阴性。原位杂交结果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基本一致 :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胞质和滤泡旁细胞胞质可检测到较强的GnRHmRNA及GnRH RmRNA阳性杂交信号。胞核均呈阴性 ,未检测到杂交信号。 结论 人甲状腺不仅表达GnRH和GnRH R ,而且可以自身合成GnRH和GnRH R。GnRH可能以自分泌的方式影响甲状腺的生理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拮抗剂(GnRH-A)方案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长方案后的胚胎冻融移植(FET)周期的结局,探讨GnRH类似物方案对FET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12月在本中心采用GnRH-A方案和GnRH-a长方案后的FET周期,比较其妊娠结局。结果 GnRH-A/GnRH-a方案随后的FET周期比较,GnRH-A方案患者年龄较大(33.24 vs.30.12),两组胚胎复苏率(85.57%vs.80%)无差异(P〉0.05),临床妊娠率(48.89%vs.42.37%)、种植率(28.57%vs.26.73%)和抱婴回家率(37.78%v.s34.46%)均无显著差异(P〉0.05)。FET周期中,妊娠组和未妊娠组相比,临床妊娠组ET胚胎评分显著高于未妊娠组(P〈0.05),其余特征均无差异。结论取卵周期GnRH类似物方案对FET周期妊娠结局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5.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信号转导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onadotropinreleasinghormone,GnRH)与垂体前叶细胞膜上特异的G蛋白偶联受体(Gproteincoupledreceptor,GPCR)结合,激活胞内一系列信号分子,最终使特定的基因表达,合成并分泌黄体生成素和卵泡刺激素。此外,GnRH脉冲频率的变化可影响胞内信号通路组件和下游基因反应的模式。促性腺激素基因自身结构的差异及各自启动子结构的不同,可部分解释GnRH受体下游基因反应的频率敏感性。  相似文献   

6.
本文用特异的抗鼠促黄体激素(抗LH)血清,以PAP免疫组织化学法显示促性腺激素细胞(LH细胞),并用形态计量学方法研究注射大剂量促黄体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HRH-A)后,受孕大鼠促性腺激素细胞的数量、体积和核质比参数的变化。察表明注射大剂量LHRH-A后24小时,促性腺激素细胞的数目减少,细胞变小,核质比增大。每mm~3垂体组织中的细胞数由(4.254±0.21)×10~4个减少到(2.49±0.14)×10~3个;细胞体积由1295±35μm~3减到895±31μm~3;核质比由0.144±0.005加大到0.229±0.010。注射后48小时,这些变化已经开始恢复。注射后168小时各参数均恢复。我们认为,注射大剂量LHRH-A后,受孕大鼠促性腺激素细胞的变化是由于外源性大剂量LHRH-A刺激促性腺激素细胞,使其释放大量LH,大剂量LHRH-A对促性腺激素细胞的影响是可恢复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人胚胎小肠黏膜内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免疫反应(GnRH-IR)细胞的分布与数量变化.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 SABC 法,对44例胎龄在第9~38周新鲜人胚胎小肠的 GnRH-IR 细胞的出现时间、分布部位及其形态进行观察;用体视学方法测量十二指肠、空肠、回肠上皮和固有层内 GnRH-IR 细胞的数密度.结果:GnRH-IR 细胞最早出现在人胎第11周的十二指肠上皮内,12周以后开始出现在十二指肠、空肠的固有层;从十二指肠、空肠到同肠的上皮和同有层内 GnRH-IR 细胞的数密度依次减小;在第21~24周以前,上皮内的 GnRH-IR 细胞的数密度随胎龄的增加而增大,而后则随胎龄的增加而减小;固有层其数密度随胎龄增加而增大,但在21~24周前增长较明显,以后增长缓慢.各段小肠上皮与固有层 GnRH-IR 细胞数密度比较,21周以前上皮内其数密度比固有层大,以后逐渐比固有层小.结论:人胚胎小肠内的 GnRH-IR 细胞形态多样,在人胚胎第11周开始出现,并广泛分布于小肠黏膜上皮和固有层,其数密度从十二指肠、空肠到回肠依次减少,在上皮和同有层内 GnRH-IR 细胞的数密度随胎龄增加而出现不同的变化.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胃腔内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 (GnRH)类似物对大鼠消化道胃泌素免疫阳性细胞及血液、胃液中胃泌素含量的影响。 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和酶联免疫分析 (ELISA)方法分别检测大鼠消化道内胃泌素阳性细胞的密度及血液、胃液中胃泌素的含量。 结果 胃腔注射GnRH类似物后 ,胃壁内单位面积胃泌素阳性细胞数为 19 6 0± 3 6 3,与对照组 10 30± 2 4 1相比 (P <0 0 1) ;而十二指肠阳性细胞数为 18 0 0± 2 31,与对照组 9 0 0± 2 0 5相比 (P <0 0 1)。血液中胃泌素ELISA检测的A值为 0 5 5± 0 0 83,与对照组 0 2 3± 0 0 39相比 (P <0 0 1) ;胃液中为 0 5 2± 0 0 83,与对照组 0 30± 0 0 31相比 (P <0 0 1)。 结论 外分泌的GnRH对大鼠消化道中胃泌素的合成与分泌均起显著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刘晓宁  黄威权  高彬 《解剖学报》2004,35(3):293-296
目的 研究胃腔内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 (GnRH A)对大鼠胃和十二指肠生长抑素免疫阳性细胞及血液、胃液中生长抑素含量的影响。 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ABC和ELISA方法分别检测大鼠胃和十二指肠生长抑素阳性细胞的密度及血液、胃液中生长抑素的含量。 结果 胃腔注射GnRH类似物后 ,胃壁内单位面积生长抑素阳性细胞数为 2 6 6± 3 893,与对照组 4 8 3± 6 0 19相比具有差异 (P <0 0 1) ,十二指肠单位面积生长抑素阳性细胞数为 5 1 7± 2 2 14 ,与对照组 5 8 5± 4 4 5 4相比具有差异 (P <0 0 1)。血液中生长抑素ELISA检测的A值为 0 15± 0 0 18,与对照组 0 2 7± 0 0 36相比具有差异 (P <0 0 1) ,胃液中A值为 0 32± 0 0 4 9,与对照组 1 0 2 2±0 36 9相比具有差异 (P <0 0 1)。 结论 外分泌的GnRH对大鼠胃和十二指肠中生长抑素的分泌起显著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GnRH对胃肠道内5-HT分泌的影响。方法胃腔直接注射GnRH类似物阿拉瑞林(A1arelin GnRH—A)以模拟外分泌产生的GnRH,并以免疫组织化学、高压液相色谱电化学检测(HPLC-ECD)的方法对阿拉瑞林刺激后胃及十二指肠内5-HT免疫反应细胞、血清中5-HT含量进行检测。结果 胃腔内注射GnRH—A后,大鼠胃及十二指肠内5-HT免疫反应阳性细胞密度显著增多,但血清中5-HT含量显著减少。结论 外分泌的OnRH对于5-HT的释放起明显抑制作用,但对5-HT的合成可能不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7(IGFBP7)对人乳腺癌MCF-7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 将质粒pCMV6-IGFBP7转染MCF-7细胞,构建稳定表达IGFBP7的MCF-7细胞系;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IGFBP7在MCF-7细胞稳定转染子的表达;采用软琼脂培养克隆形成实验检测IGFBP7对MCF-7细胞克隆形成能力的影响;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IGFBP7对MCF-7细胞周期的影响;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IGFBP7对MCF-7细胞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ERK1/2)、p-ERK1/2、细胞周期素D1(cyclin D1)、细胞周期素依赖性激酶4(CDK4)、cyclin E、CDK2、p21CIP1/WAF1、p27KIP1、p53、视网膜母细胞瘤蛋白(Rb)和p-Rb蛋白含量的影响。结果: (1)只有稳定转染质粒pCMV6-IGFBP7的MCF-7细胞表达IGFBP7。(2)IGFBP7能够显著降低MCF-7细胞的克隆形成率(P<0.01),阻止细胞从G1期进入S 期,使其停滞于G1期(P<0.01)。(3)IGFBP7能够显著抑制ERK1/2的磷酸化(P<0.01)。(4)IGFBP7能够下调cyclin D1和cyclin E蛋白表达(P<0.01),上调p27KIP1、p21CIP1/WAF1和p53蛋白表达(P<0.01),抑制Rb的磷酸化(P<0.01)。(5)MEK1/2阻断剂PD98059可部分模拟IGFBP7的肿瘤抑制效应。结论: (1) IGFBP7可通过下调cyclin D1和cyclin E蛋白表达,上调p27KIP1、p21CIP1/WAF1和p53蛋白表达,以及抑制Rb磷酸化发挥抗肿瘤作用;(2) IGFBP7对cyclin D1和p27KIP1的调节可能与其抑制ERK1/2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胡椒碱对卵巢癌细胞株SKOV-3的侵袭与凋亡的影响并讨论其作用机制.方法: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的胡椒碱(0,5,10和20μmol/L)对SKOV-3细胞作用不同时间(12,24和36 h)后,SKOV-3细胞存活率的变化;Transwell小室法与TUNEL法分别检测SKOV-3细胞侵袭能力与凋亡能力的变化;Western印迹检测p-PI3K与p-Akt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CCK-8法结果显示胡椒碱随浓度增加与培养时间增长,对SKOV-3细胞存活率的抑制程度增强;采用10μmol/L胡椒碱培养SKOV-3细胞36 h后,SKOV-3细胞的细胞侵袭数明显降低,细胞凋亡数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PI3K与p-Akt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胡椒碱能够抑制卵巢癌细胞SKOV-3的增殖与侵袭能力,其增加凋亡能力可能与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神经生长因子(NGF)对乳腺癌细胞系MDA-MB-231和MCF-7细胞增殖与存活的影响。方法:运用免疫荧光方法检测NGF及其受体酪氨酸蛋白激酶A(TrkA)的表达;运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方法检测细胞的NGF自分泌情况;运用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TrkA蛋白的表达情况;运用NGF阻断剂Ro 08-2750对细胞进行NGF剥夺,通过单核细胞直接细胞毒性测定法(MTT)检测细胞增殖的情况;运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情况以及细胞周期分布的变化。结果:2株乳腺癌细胞系均表达NGF及其受体TrkA,NGF阻断剂Ro 08-2750能够明显抑制2种细胞的增殖,并具有剂量依赖性;流式细胞仪显示Ro 08-2750处理的MDA-MB-231细胞和MCF-7细胞的S期细胞比例明显增加,G2/M期细胞比例明显降低,MDA-MB-231细胞出现凋亡峰。结论:NGF剥夺明显抑制乳腺癌细胞系MDA-MB-231和MCF-7的增殖,并引起MDA-MB-231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受体相互作用蛋白2(Rip2)是否诱导人胰腺癌细胞株Panc-1发生自噬及其作用机制。方法:用jet PRIME转染试剂将空质粒pEGFP-C2和重组质粒pEGFP-Rip2分别转染入Panc-1细胞,不做处理的细胞为对照组。转染后培养细胞48 h,采用Western blot检测Rip2、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和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Ⅱ(LC3-Ⅱ)]及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自噬体的数量。结果:转染pEGFP-Rip2的细胞Rip2蛋白表达显著增加。与对照组和pEGFP-C2组相比,pEGFP-Rip2组细胞的beclin-1和LC3-Ⅱ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均P0.01);在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发现,pEGFP-Rip2组细胞内自噬体的数量明显多于对照组和pEGFP-C2组。pEGFP-Rip2组细胞的p-Akt和p-mTOR蛋白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和pEGFP-C2组(均P0.01),而总Akt和mTOR的蛋白水平变化不明显。结论:过表达Rip2可诱导Panc-1细胞发生自噬,其作用机制可能与Rip2抑制PI3K/Akt/mTOR通路的活化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PI3K/Akt信号通路在S100A6介导的人骨肉瘤细胞143B的增殖和迁移中的作用。方法:首先制备重组的人S100A6蛋白(recombinant human S100A6, rhS100A6);rhS100A6与PI3K抑制剂(LY294002和wortmannin)单独或同时处理143B细胞,其中rhS100A6的终浓度为30 mg/L,LY294002和wortmannin的终浓度分别为10 μmol/L和05 μmol/L;采用Western blotting分析143B细胞中PI3K/Akt信号通路相关分子总Akt(total Akt, t-Akt)及磷酸化Akt(phosphorylation of Akt, p-Akt)蛋白的表达变化,MTT检测细胞增殖,Transwell检测细胞迁移。 结果:(1)成功制备rhS100A6蛋白,rhS100A6显著增强143B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能力(P<005);(2)rhS100A6上调143B细胞中Akt的磷酸化;(3)与rhS100A6组相比,rhS100A6与LY294002或wortmannin联合处理组143B细胞的p-Akt减少(P<005),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能力降低,在不同时点细胞的增殖率下降103%~697%,细胞迁移率下降379%~41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S100A6促进人骨肉瘤细胞143B增殖和迁移的作用至少部分是通过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实现的。  相似文献   

16.
惠双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15,31(12):2126-2129
 目的: 探讨黄岑苷对宫颈癌细胞株HeLa的放射增敏作用及机制。方法: MTT法检测不同浓度黄岑苷对HeLa细胞的活力抑制能力,并计算IC50筛选实验药物浓度;克隆形成实验检测放射组与联合组在不同照射剂量下细胞的放射增敏作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单药组、放射组与联合组的细胞周期变化;Western blot检测不同组细胞中Akt、p-Akt、Bad和p-Bad的蛋白水平。结果: 黄岑苷呈浓度依赖性抑制HeLa细胞的活力,IC50为43.65 mg/L,采用20% IC50浓度8 mg/L进行放射增敏实验。克隆形成实验结果显示8 mg/L黄岑苷联合放射治疗可使生存曲线左移,D0、Dq值显著小于放射组(P<0.05)。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黄岑苷阻滞HeLa细胞于G2/M期。联合组细胞中p-Akt和p-Bad的蛋白水平均显著高于其它各组(P<0.05)。结论: 黄岑苷对HeLa细胞具有放射增敏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阻滞细胞于G2/M期和活化PI3K/Akt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穿心莲内酯对卵巢癌细胞株SKOV-3侵袭与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初步的作用机制。方法: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0、5、10、20和40μmol/L)的穿心莲内酯对SKOV-3细胞作用不同时间(12、24、36和48h)后,SKOV-3细胞存活率的变化;Transwell法与TUNEL法分别检测SKOV-3细胞侵袭能力与凋亡能力的变化;Western blot法检测p-PI3K、p-Akt与p-mTOR蛋白水平的变化。结果:CCK-8法检测结果显示,随着浓度增加与培养时间延长,穿心莲内酯对SKOV-3细胞存活率的抑制程度增强;采用20μmol/L穿心莲内酯培养SKOV-3细胞36h后,SKOV-3细胞的侵袭数明显降低,凋亡数明显增加(P0.05),p-PI3K、p-Akt与p-mTOR的蛋白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穿心莲内酯能够抑制卵巢癌细胞SKOV-3的活力与侵袭能力,增强凋亡能力,这可能与抑制PI3K/Akt/mTOR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过表达/沉默维生素D3上调蛋白1(vitamin D3 up-regulated protein 1,VDUP1)基因对人乳腺癌细胞系MCF-7增殖和迁移能力的影响及相关作用机制。方法:通过基因过表达/干扰技术上调/下调乳腺癌细胞系MCF-7中VDUP1基因的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细胞中VDUP1的mRNA表达水平;CCK-8法、Brd U实验和Transwell细胞迁移实验分别用于检测细胞增殖和迁移能力;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Akt、p-Akt、GSK3β和p-GSK3β的蛋白水平。结果:基因过表达/干扰技术可上调/下调乳腺癌细胞系MCF-7中VDUP1基因的表达;过表达VDUP1基因后,MCF-7的细胞活力、DNA合成和细胞迁移能力显著降低(P0.05),而沉默VDUP1基因后,MCF-7的细胞活力、DNA合成和细胞迁移能力则显著升高(P0.05)。此外,过表达VDUP1基因可下调p-Akt和p-GSK3β的蛋白水平(P0.05),而沉默VDUP1基因的结果则相反。结论:改变VDUP1基因表达水平可影响MCF-7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能力,其作用机制可能与Akt/GSK3β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9.
张熔熔  金坚  蔡颖 《基础医学与临床》2007,27(11):1272-1276
目的研究和完善乳腺癌细胞多药耐药机制及多药耐药后肿瘤细胞的性质、行为改变。方法分别对野生组(MCF-7)、阿霉素诱导的耐药组(MCF-7/ADM)、撤药60d组(MCF-7/撤药60d)进行细胞学分析,观察细胞增殖速度及群体增殖时间,SP免疫组化法检测细胞表型变化。结果MCF-7/ADM与MCF-7细胞增殖速度无明显差异,撤药组随着撤药时间的延长,细胞的增殖速度加快,群体倍增时间缩短;MCF-7/ADM、MCF-7/撤药60d细胞的分化程度低于MCF-7组;MCF-7/ADM的耐药相关标记蛋白Pgp、LRP、GST-π、HER-2表达较MCF-7明显增加,而雌激素受体(ER)、TOPO-Ⅱ转为阴性表达,孕激素受体(PR)随撤药时间的延长表达逐步减低。结论应用阿霉素诱导的MCF-7具有明显的耐药细胞性状,耐药细胞具有去分化的能力;耐药细胞的遗传和生化特性发生了变化,可用于肿瘤多药耐药机制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