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研究醇沉处理和中药配伍对藜蒿叶水提物抑制白色念珠菌生长作用的影响。方法:采用微量液基稀释法测定不同醇沉浓度纯化处理后的藜蒿叶水提物对白色念珠菌的抑制作用,包括对其菌体生长量、生物膜形成、芽管生成作用等方面的影响,并考察中药配伍对藜蒿叶水提物抗白色念珠菌活性的影响。结果:醇沉处理可显著降低藜蒿叶水提物对白色念珠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醇沉浓度90%处理使MIC80(下降80%的药物质量浓度)由200 g·L~(-1)降至8 g·L~(-1),同时增强了其对白色念珠菌芽管生成和生物膜形成作用的抑制效果;在选取的18种常见植物药材中,薰衣草、黄芩、莪术对藜蒿叶水提物表现出了显著的抑菌增效作用(部分抑制浓度指数0.5),与黄芩联用时藜蒿叶水提物的MIC80最小,达0.60 g·L~(-1)。结论:醇沉处理和中药配伍可显著提高藜蒿叶水提物对白色念珠菌的抑菌效果,为藜蒿副产物资源的综合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白鲜皮抗炎有效组分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艾丹  杨桂明 《中医药信息》2010,27(3):113-115
目的:探讨白鲜皮不同洗脱物的抗炎作用。方法:采用大孔吸附树脂柱色谱,分别以水、20%乙醇、50%乙醇、70%乙醇、95%乙醇为溶媒,对白鲜皮的95%乙醇提取物进行分离。通过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模型,以吲哚美辛为阳性对照药物,考察各洗脱物的抗炎作用,筛选白鲜皮抗炎有效组分。结果:水洗脱物、20%乙醇洗脱物、50%乙醇洗脱物、70%乙醇洗脱物不具备抗炎活性;95%乙醇洗脱物有抑制二甲苯造成的非特异性耳廓肿胀的作用,与生理盐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吲哚美辛作用相似。结论:95%乙醇洗脱物为白鲜皮的抗炎有效组分。  相似文献   

3.
目的:基于谱效关系研究虎杖中潜在的抗炎活性成分。方法:应用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小鼠腹腔巨噬细胞(RAW264. 7细胞)建立炎症模型,对虎杖95%乙醇提取物及其大孔树脂洗脱部位(30%,60%,95%乙醇洗脱物)的抗炎活性进行筛选;结合超高效液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ultra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coupled with quadrupole timeof-flight mass spectrometry,UPLC-Q-TOF/MS)技术建立特征指纹图谱;利用偏最小二乘法(partial least squares,PLS)将各部位特征成分谱峰面积与一氧化氮(NO)抑制率进行谱效关系研究,根据变异权重系数(variable important in projection,VIP)来辨识其抗炎活性成分。结果:虎杖醇提物大孔树脂60%乙醇洗脱部位对LPS诱导的细胞炎症模型中一氧化氮生成的抑制能力最强,且表现出一定的剂量依赖关系。谱效关系研究发现,虎杖醇提物及其大孔树脂洗脱部位中3个成分包括大黄素-8-O-β-D-葡萄糖苷(E-8-G),大黄素-1-O-β-D-葡萄糖苷和大黄素-8-O-(6'-O-丙二酰基)-葡萄糖苷具有潜在的抗炎活性,并从细胞层面和分子反向寻靶研究对E-8-G的抗炎活性进行了验证。结论:本研究基于谱效关系的研究方法,从虎杖中筛选到3个潜在的抗炎活性成分,该方法有助于快速准确地发现中药活性成分(群),为研究中药药效物质基础提供新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4.
《中国中医药报》3月3日讯:世界著名杂志《自然》出版社旗下开放性获取期刊《科学报告》日前在线发表了解放军302医院全军中药研究所提出并建立的中药药效物质辨识与质量评控新方法——“成分敲出敲入(component knock-out & knock-in)。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人参抗化疗所致恶心呕吐(CINV)的药效物质基础。方法 采用大鼠异嗜高岭土模型探究人参抗CINV作用,观察人参水提液及其制备的不同极性组分(醇沉组分、水洗脱组分、60%乙醇洗脱组分、90%乙醇洗脱组分)对高岭土和食物的摄入量,建立各化学组分HPLC指纹图谱,分析药效学指标与指纹图谱中色谱峰面积的相关性,初步判定人参抗CINV的药效物质基础。结果 人参水提液和60%乙醇洗脱组分可显著减少模型大鼠高岭土的摄食量,与模型对照组比有显著性差异(P ≤ 0.01);醇沉组分、水洗脱组分、90%乙醇洗脱组分无显著性差异(P > 0.05)。谱-效相关性分析表明,人参抗CINV的物质基础可能与色谱峰X1、X3、X4、X5、X6、X7、X8、X9、X10、X11相关。结论 人参水提液的抗CINV活性部分初步判定为经大孔吸附树脂纯化的60%乙醇洗脱组分;其抗CINV的活性物质可能与包括人参皂苷Rg1、Re、Rb1在内的10个化学成分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雄性土鳖虫不同分子量物质进行活性测定,得到最强活性片段。方法:采用不同截留孔径的超滤、纳滤;DA201-c树脂、葡聚糖G25对样品进行分子量分离,得到不同分子量组分,并采用体外抗凝实验、溶栓实验、平板实验等测定其活性。结果:采用超滤、纳滤得到小于1000 Da、1000~3000 Da、大于3000 Da组分,并通过实验测定得到1000~3000 Da的物质活性最强,再通过DA201-C树脂对活性组分进行极性分离,得到三个洗脱组分:25%乙醇洗脱组分、50%乙醇洗脱组分、75%乙醇洗脱组分。并通过抗凝、溶栓试验得到50%乙醇洗脱组分活性最强。再将50%乙醇洗脱组分经过G25进行分离,得到三个峰位,分别记为FIV1、FIV2、FIV3。经抗凝、溶栓实验测得FIV2活性强。在经过高效液相得出FIV2组分的分子量集中于1000~1500 Da。结论:通过超滤、树脂、尺寸排阻色谱分离得到的活性组分,可以进一步进行分离,为以后的肽段测序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肖小河  鄢丹  袁海龙  王伽伯  金城 《中草药》2009,40(9):1345-1348,1488
中药药效物质辨识与中药质量控制一直是中药现代化研究的难点和热点问题.为了探寻中药药效物质与质量控制标准研究的重大突破,在回顾性研究和前瞻性分析的基础上,首次提出"基于成分敲除/敲入的中药药效物质辨识与质量控制模式"的研究设想,以期为又快又准地辨识中药药效关键组分,实现中药质量标准"关联药效,量而又准,可控可评"的愿景,提供具有原创性和实用性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体系.  相似文献   

8.
姚譞  何枢衡  唐英 《中国现代中药》2014,16(12):985-988
目的:以药效指标及化学成分含量为导向,考察金钱草提取纯化工艺路线,筛选金钱草抗痛风活性组分,并对活性组分开展药效学研究和化学成分分析。方法:建立高尿酸血症小鼠模型,对金钱草的不同提取和纯化组分进行药效筛选,以UV法测定各组分总黄酮含量,两者相结合优选金钱草提取纯化工艺路线。从降尿酸活性和抗炎活性方面对活性组分开展药效学研究,考察量效关系,并采用HPLC分析方法对其主要化学成分进行研究。结果:最佳提取分离工艺为金钱草通过乙醇提取,以Diaion HP 20大孔树脂为柱填料,用30%乙醇洗脱除杂,收集60%乙醇洗脱所得组分(LCA60)。经药效学研究LCA60可显著降低高尿酸血症小鼠模型血清尿酸含量,且具有明显的抗炎活性,经UV和HPLC分析,其总黄酮含量为670%,其中包括有山柰酚84%、槲皮素76%、芦丁73%、表儿茶素91%、橙皮苷88%。结论:LCA60为筛选得到的金钱草抗痛风活性组分。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异型南五味子根茎中的倍半萜类化合物进行分离、结构鉴定和细胞毒活性研究。方法:将药材异型南五味子根茎阴干,粉碎成粗粉,用95%乙醇提取3次,每次1 h。减压回收提取液至无醇味后,将提取液用水分散,过聚酰胺柱色谱,依次用不同体积分数乙醇洗脱,得到水洗脱物,30%乙醇洗脱物,60%乙醇洗脱物和95%乙醇洗脱物。30%乙醇洗脱部位过小孔树脂柱色谱(MIC),不同体积分数乙醇洗脱MCI树脂,得到水洗脱物,30%乙醇洗脱物,50%乙醇洗脱物和95%乙醇洗脱物,50%乙醇洗脱物为富集得到的总倍半萜部位。以甲醇-水为流动相,用中压制备液相色谱对总倍半萜类部位进行分离,用TLC和HPLC对得到的组分进行合并。对于含有倍半萜的组分用高效液相色谱进行分离,分离得到单体化合物。得到的单体化合物用ESI-MS和NMR谱学技术进行结构确定。结果:从异型南五味子根茎中获得8个倍半萜类化合物,结构分别鉴定为1α-hydroxy-9-deoxycacalol(1),balsamiferine B(2),balsamiferine D(3),chaetopenoid A(4),chaetopenoid B(5),asterothamnone A(6),asterothamnone B(7),and 10-dehydroxy-melleoliede B(8)。体外抗肿瘤活性筛选表明,化合物2,6,7对人肝癌细胞(SMMC7721)具有抑制活性,半数抑制浓度分别为10.6,9.5和15.5μmol·L~(-1)。结论:倍半萜化合物1~8为从南五味子属植物中首次获得。  相似文献   

10.
该文阐述了植物化感作用的概念、特征及其与其连作障碍危害形成间的关系,并结合课题组前期的研究成果,指出精准鉴别化感物质并验证其生态功能是破解植物连作障碍问题的关键。同时,针对化感物质分离鉴定中的难题,借鉴中药药效物质的研究方法,运用目标成分"敲出/敲入"的中药药效物质辨识与质量控制模式,提出了分离鉴定植物化感物质(群)的新思路和新方法。旨在为深化植物化感作用研究和消减中药材生产中连作障碍问题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1.
王中华  窦志英  王洋  陈涛  王远志 《天津中医药》2019,36(12):1234-1240
[目的] 针对熟地黄的药性特点,深入研究熟地黄炮制过程中,陈皮与砂仁对其炮制过程中毛蕊花糖苷含量的影响,并建立超高压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法检测熟地黄中毛蕊花糖苷含量的方法,并根据其含量变化,验证其炮制方法的科学性与合理性,为丰富熟地黄的炮制品种并建立其质量控制标准提供参考。[方法] 参考熟地黄在全国各省市《中药炮制规范》中的炮制方法,采用其中具有临床实用特色的方法,即:陈皮制熟地黄、砂仁制熟地黄(酒蒸法和拌制法),并以2015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熟地黄的质量标准为参照指标,采用UPLC-MS检测技术对其炮制过程中毛蕊花糖苷的含量变化进行研究,并结合性状评分,进行综合评价及统计学分析。[结果] 检测的线性范围为(1~1 000 ng/mL,r=1),其精密度、重复性、稳定性、准确度均较好(RSD<3%)。本实验中炮制后的熟地黄其毛蕊花糖苷的含量均超过药典标准,在炮制过程中当性状达到药典及传统标准时,其毛蕊花糖苷的含量能保持在较高水平,以陈皮制熟地黄后的毛蕊花糖苷含量最高,炮制过程中含量变化最显著。[结论] 陈皮制熟地黄可明显稳定和控制毛蕊花糖苷在熟地黄炮制过程中的下降趋势。这对通过相应的炮制方法,在有效保存熟地黄指标性成分的同时,扩大熟地黄临床使用范围有积极意义。同时UPLC-MS法由于操作简便、速度快、准确度高,可用于熟地黄炮制过程中毛蕊花糖苷含量的检测。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千金子制霜前后提取物对正常大鼠肠道菌群的影响,为进一步阐明千金子制霜减毒机制提供参考。方法大鼠ig高、中、低剂量的千金子生品和霜品提取物,采用平板菌落计数法考察千金子制霜前后大鼠粪便中4类代表性肠道菌群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大肠杆菌、肠球菌的数量变化。结果平板菌落计数实验结果表明,ig千金子生品与霜品提取物后大鼠出现菌群失调现象,且千金子霜品较生品引起的菌群紊乱程度低,在低剂量给药时可使条件致病菌肠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数量减少。结论千金子制霜前后提取物均会影响肠道菌群的生物多样性,影响肠道菌群平衡,且千金子制霜后对4类肠道菌群的作用减弱,引起肠道菌群紊乱程度减小,这与千金子霜品泻下作用缓和的研究结果相一致,表明从肠道微生态角度考察千金子制霜前后对肠道菌群的干预作用,可揭示制霜与肠道菌群数量变化可能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木蹄复方体外抗肿瘤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筛选木蹄复方抗肿瘤活性提取物,初步分析其化学成分并观察其体外抗肿瘤效应.方法:常规水提和醇提的方法提取复方中水溶和醇溶性组分.MTT法测定木蹄复方水提取物(distilled water extract of compound Fomes fomentarius,WECF)和木蹄复方乙醇提取物(ethanol extract of compound F.fomentarius,EECF)对体外培养肿瘤细胞A549,Hela,QGY生长的抑制效应.系统预试法分析WECF化学组成.流式细胞术检测WECF对A549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WECF对A549,Hela,QGY 3种细胞的IC50分别为(0.28±0.02),(0.40 ±0.06),(0.28±0.05) g·L-1;EECF对3种细胞的IC50分别为(0.50±0.04),(0.50±0.03),(0.60 ±0.06)g·L-1,WECF对肿瘤细胞的生长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WECF含有有机酸,氨基酸、多肽和蛋白质,糖、多糖和苷类,皂苷,内酯、香豆素及其苷类,植物甾醇、三萜成分以及挥发油和油脂,多糖含量为(16.1±0.5)%.WECF对A549,Hela,QGY,DU145,MDA-MB-435S,SGC-79016种细胞的IC50分别为0.29,0.45,0.32,0.32,0.83,0.23g·L-1; WECF 1 g·L-1作用于A549 24 h后,细胞凋亡率为22.0%.结论:WECF具有较强的体外抗肿瘤效果,对多种肿瘤细胞的生长具有非常明显的抑制作用,并可诱导A549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4.
中药“十八反”是在相反基础上形成的一组严格的配伍禁忌,然而从古至今临床应用反药治疗疾病的例子却层出不穷.反药是否相反,现代药性理论争议很多,并且也尚未形成较统一的判断标准和结论.通过查阅文献,从临床应用、制剂及给药方式、配伍比例、对P450酶系影响和毒理方面介绍了“十八反”中有关“海藻、大戟、甘遂、芫花反甘草”的研究现状,指出以往“藻戟遂芫俱战草”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急性毒性、长期毒性,对特定部位的实验研究还很少,并且存在药物基源、给药方式、配伍比例等实验条件不统一的现象,在此基础上提出应规范实验条件,降低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还应根据不同药物的作用特点从特定部位对海藻、大戟、甘遂、芫花配伍甘草进行系统研究,以期为藻戟遂芫伍甘草的准确用药和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文献基础.  相似文献   

15.
该研究主要探究藏柴胡中的三萜皂苷类成分。采用大孔吸附树脂,MCI,硅胶,ODS,MDS柱色谱以及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分离纯化方法,从藏柴胡70%乙醇(含0.5%氨水)提取物中得到12个化合物。利用高分辨质谱、核磁共振等波谱手段鉴定其结构分别为柴胡皂苷b2(1),柴胡皂苷a(2),柴胡皂苷b1(3),柴胡皂苷d(4),hydroxysaikosaponin a(5),柴胡皂苷b3(6),柴胡皂苷c(7),柴胡皂苷i(8),柴胡皂苷f(9),chikusaikosidesⅡ(10),柴胡皂苷s(11),柴胡皂苷I(12)。12个化合物均属齐墩果烷型三萜皂苷类化合物,其中化合物1,3,5,8~9,11~12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体外抗流感病毒实验表明在20μmol·L-1下,化合物2,4,6,8,11~12对流感病毒WSN33具有较明显抑制作用,其抑制率分别为91.3%,88.6%,53.4%,61.3%,77.3%,57.4%。  相似文献   

16.
李娟  高继宁  秦雪梅  李震宇 《中草药》2016,47(24):4379-4387
目的比较款冬花、叶与紫菀配伍后紫菀散的毒性,为款冬叶的资源利用提供依据。方法款冬花、叶分别与紫菀(1∶1)配伍,小鼠连续给药14 d(生药量40 g/kg),通过组织病理、血清生化指标以及基于1H-NMR的代谢组学技术对2个复方的毒性进行比较。结果生化指标和病理学结果显示给药后肝脏发生明显病变;多元统计结合KEGG代谢通路分析确定了血清和肝脏中15个与肝脏毒性相关的生物标志物;从散点图中给药组与对照组的距离及上述生物标志物的变化幅度来看,款冬花、叶配伍的紫菀散虽对机体的代谢影响不同,但未发现款冬叶配伍紫菀后的毒性强于款冬花配伍紫菀后的毒性。结论款冬叶配伍的紫菀散在毒性上与款冬花配伍的紫菀散相当,为款冬叶的资源利用奠定了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17.
周洋  柳宗琳  陈羽臣  金丽华 《中草药》2014,45(15):2194-2200
目的研究中药提取物对氧化应激诱导的果蝇肠道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通过喂食氧化应激物(百草枯和H2O2)后统计果蝇生存率的方法,从50种中药中筛选出具有缓解氧化应激损伤作用的中药。通过分析果蝇寿命、肠道干细胞和成肠细胞数量等,探索中药对果蝇肠道氧化应激损伤的影响。结果瓜蒌、红花、川芎和菊花具有缓解氧化应激损伤的作用,主要表现为提高百草枯和H2O2诱导后果蝇的生存率、延长果蝇寿命、缓解由老化及百草枯诱导的肠道干细胞和成肠细胞数量过多的现象。结论瓜蒌、红花、川芎和菊花提取物对百草枯和H2O2诱导的氧化应激损伤具有很好的缓解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张雯  贡磊  周玲玲  单进军  陈乐天  许惠琴  狄留庆 《中草药》2014,45(10):1418-1426
目的 观察不同比例甘草配伍祖师麻对大鼠佐剂性关节炎(AA)模型的治疗作用,筛选两者配伍比例,探讨其配伍意义。方法 采用足跖皮内注射弗氏完全佐剂制备AA模型,将140只模型大鼠随机分成14组:模型组,雷公藤多苷片组,祖师麻低、中、高剂量组,甘草低、中、高剂量组,祖师麻-甘草(3:1)低、中、高剂量组,祖师麻-甘草(3:2)低、中、高剂量组,另取10只正常大鼠为对照组,给药组大鼠造模前2 d开始ig给药,连续给药31 d,观察各组大鼠体质量变化,计算足肿胀度、关节炎指数(AI),采用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炎症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水平,观察大鼠膝关节组织病理变化,通过免疫组化法测定大鼠膝关节滑膜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巨噬细胞游走抑制因子(MIF)的表达。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祖师麻组、祖师麻甘草配伍组能够明显抑制AA大鼠体质量减轻的趋势,对抗AA大鼠足肿胀度及AI的增加,降低异常升高的血清TNF-α、IL-1β水平,改善关节病理组织变化,减少滑膜组织VEGF、MIF的表达,其中以祖师麻-甘草(3:2)配伍组效果最优。结论 祖师麻甘草配伍后,对AA大鼠各项指标改善作用显著,作用优于单用祖师麻,其最佳配伍比例为祖师麻-甘草(3:2)。调节血清炎症细胞因子TNF-α、IL-1β及滑膜组织VEGF、MIF的表达,可能是祖师麻甘草配伍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9.
研究茶病灵芝Ganoderma theaecolum的三萜类成分。茶病灵芝乙醇提取物经硅胶、ODS和Pre-HPLC等色谱技术分离纯化,通过波谱学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从茶病灵芝中分离得到15个三萜类化合物,分别为赤芝酮C(1),赤芝酮D(2),7-羰基-灵芝酸Z_2(3),7-羰基-灵芝酸Z(4),灵芝烯酸H(5),灵芝烯酸B(6),3β,7β-二羟基-11,15,23-三羰基-羊毛甾-8,16-二烯-26-酸(7),3β,7β-二羟基-11,15,23-三羰基-羊毛甾-8,16-二烯-26-酸甲酯(8),ganolucidic acid B(9),ganolucidate F(10),灵芝酸C2甲酯(11),灵芝酸ζ(12),灵芝酸AP3(13),灵芝酸B甲酯(14),灵芝醇B(15)。化合物1~15均为首次从该真菌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0.
目的:建立中药一支箭3种基源植物尖头瓶尔小草(Ophioglossum pedunculosum)、狭叶瓶尔小草(O.thermal)和瓶尔小草(O.vulgatum)的HPLC指纹图谱,为科学评价药材质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HPLC方法,Waters Xbridget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甲醇(A)-0.3%甲酸水(B)梯度洗脱,流速1.0 m L·min-1,柱温40℃,检测波长260 nm,进样量10μL,用聚类分析、相似度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方法对一支箭指纹图谱进行分析。结果:15批一支箭中药材归为3类,确定14个主要共有峰,在亲缘关系上狭叶瓶尔小草和瓶尔小草较近,离尖头瓶尔小草较远,利用4个对照品瓶尔小草醇,3-O-甲基槲皮素,瓶尔小草醇4'-O-β-D-葡萄糖苷和3-O-甲基槲皮素7-O-β-D-葡萄糖基-4'-O-β-D-葡糖糖苷的相对含量作为化学分类学标签可区分3个种。结论:一支箭HPLC指纹图谱的构建为其基源植物的质量控制和品种鉴定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