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 探讨桡骨小头骨折Mason分型和治疗方法的选择.方法 回顾2001年至2011年间治疗的22例桡骨小头骨折患者,按Mason分型均属于Ⅱb和Ⅲa型,采用切开复位微型金属螺钉或可吸收螺钉内固定术.结果 术后22例随访12 ~ 25个月,按Meraizea等的肘关节功能后期疗效标准评定:良好17例,一般5例.结论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是治疗MasonⅡb和Ⅲa型桡骨小头骨折的一种有效方法,通过对MasonⅡ和Ⅲ型桡骨小头骨折的再分型,有利于指导桡骨小头治疗方法的选择.  相似文献   

2.
T型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探讨T型钢板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的疗效。方法对19例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患者采用T型钢板内固定治疗。结果 18例获得随访(1例失访),时间6~23个月,骨折均骨性愈合。疗效根据Dienst et al评分系统进行评定:优9例,良7例,一般2例。结论 T型钢板内固定是治疗桡骨远端不稳性骨折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桡骨远端陈旧骨折一般需要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才能恢复正常的解剖关系,自2003年2月至2007年3月采用经皮穿针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陈旧骨折48例,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内固定术治疗Mason Ⅱ-Ⅳ型桡骨头骨折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内固定术治疗MasonⅡ-Ⅳ型桡骨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2年3月~2012年6月采用内固定术治疗桡骨头骨折患者41例,其中MasonⅡ型18例,Ⅲ型17例,Ⅳ型6例;开放性骨折Gustilo分型Ⅱ和ⅢA各1例。合并他处多发性骨折9例。伤后至手术时间平均6.7 d(3 h~30 d)。采用克氏针固定8例,螺钉固定11例,微型钢板固定15例,可吸收螺钉固定7例。结果本组41例均获随访,平均时间10(4~28)个月;骨折均愈合。按照Broberg和Morrey肘部评分标准判定疗效:优22例,良12例,可4例,差3例,优良率为82.9%(34/41)。2例儿童患者发生克氏针滑脱至皮下,骨折愈合后立即取出克氏针。结论内固定术能够改善MasonⅡ-Ⅳ型桡骨头骨折患者的肘关节功能;骨折端解剖复位、牢固内固定效果、良好修复关节的稳定性、早期功能锻炼能使患者获得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分析不同手术方法治疗桡骨头Mason Ⅲ、Ⅳ型骨折患者的疗效.方法 回颐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08年12月采取不同手术方法治疗且获得随访的30例桡骨头MasonⅢ、Ⅳ型骨折患者资料,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组(切开组)19例,男12例,女7例;平均28.8岁(16~51岁);左侧6例,右侧13例;Mason分型:Ⅲ型12例,Ⅳ型7例;合并尺骨鹰嘴骨折2例,冠状突骨折4例,内侧副韧带损伤3例.桡骨头切除(切除组)11例,男7例,女4例;平均33.2岁(20~55岁);左侧4例,右侧7例;全部为Mason Ⅲ型;合并尺骨鹰嘴骨折1例,冠状突骨折3例,内侧副韧带损伤2例.同时处理合并的尺骨冠状突骨折和内侧副韧带损伤.比较两组患者的肌力减弱发生率、疼痛发生率、关节活动度减少、提携角增加、Broberg-Morrey肘关节功能评分.结果 切开组患者随访1.0~5.5年,平均30个月;切除组患者随访2~6年,平均33个月.两组患者术后腕部疼痛发生率、屈伸活动度减少、提携角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切除组较切开组提携角明显增大,其中改变最明显的1例(切除术后6年者)提携角增大18°.其他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roberg-Morrey肘关节功能评分,切开组:优5例,良9例,可4例,差1例;切除组:优1例,良6例,可3例,差1例.结论 桡骨头MasonⅢ、Ⅳ型骨折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的关节功能恢复满意,且长期并发症较桡骨头切除术少,建议对此类患者应尽量保留桡骨头,行切开复位内固定.  相似文献   

6.
T形钢板内固定治疗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1 材料与方法 1.1 病例资料 本组23例,男9例,女14例,年龄48~71岁.腕关节X线片及CT检查后按AO桡骨远端骨折分型:B2型2例,B3型9例,C1型5例,C2型1例,C3型6例.手术时间为伤后4~7d.  相似文献   

7.
外固定支架结合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外固定支架结合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外固定支架结合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57例。结果57例均获随访,时间5~24(8.6±2.7)个月,骨折均临床愈合。疗效按Dienst功能评估标准评定:优21例,良29例,可7例,优良率87.7%。结论外固定支架结合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能达到骨折端解剖复位、坚强固定、并发症少、术后即刻恢复部分日常生活和工作,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低切迹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极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 采用低切迹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17例桡骨极远端骨折患者.记录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骨折愈合时间,测量桡骨远端掌倾角、尺偏角,采用Gartland-Werley评分量表评价腕关节功能.结果 手术时间45~65(56.8±4.9)min,均未进行植骨.患者均获得随...  相似文献   

9.
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质疏松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质疏松骨折的疗效.方法 2007年2月至2009年8月共收治19例老年桡骨远端骨质疏松骨折,AO分型:C1型13例,C2型6例.所有患者均采用切开复位掌侧锁定钢板内固定术,其中T型锁定钛板15例,L型锁定钢板4例.采用掌侧切开复位17例,掌背侧联合切开复位2例.结果 19例患者术后获平均7.3个月(3~18个月)随访,骨折愈合时间为8~14周,平均11.8周.无骨折不愈合、关节炎表现,掌倾角0~14°,平均8°;尺偏角13°~25°,平均22°;桡骨茎突高度短缩0~0.6 cm,平均0.4 cm,桡骨轴向短缩0~0.4 cm;关节面落差0~1 mm 16例,1~2 mm 2例,大于2 mm 1例.按照Gartland&Werley功能评分:优15例,良2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为88.9%. 结论桡骨远端骨质疏松骨折采用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术,能尽可能地恢复桡骨远端的长度、关节面的解剖关系及掌倾角、尺偏角,术后可以尽早进行腕关节功能锻炼.  相似文献   

10.
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观察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29例,分别于术后3d、4周、8周、12周复查,测量桡骨远端关节面的台阶征、掌倾角、尺偏角、桡骨长度、腕伸屈范围及手握力。腕伸屈范围和手握力结果与健侧比较,取其比值。结果术后12周时桡骨远端关节面的台阶征、掌倾角、尺偏角和桡骨相对尺骨长度与术后3d时相比差异无显著性,腕活动范围差异显著。所有骨折均愈合,患者满意率为100%。按张殿英腕关节综合功能评定法,12周后优良率为100%。结论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可使桡骨远端骨折解剖复位,达到早期关节功能锻炼的目的,并防止愈合过程中复位的丢失。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应用掌侧入路结合斜T型钛板固定治疗严重移位桡骨远端Barton骨折的疗效.方法 对11例严重移位桡骨远端Barton骨折,采用掌侧入路,腕关节面严格解剖复位后,行掌侧斜T型钛板固定.结果 术后随访6个月至3年,平均23.6个月,骨折均在术后3~4个月内愈合.根据腕关节功能评分标准(Gartland-Werley评分)评定:优8例,良2例,可1例;优良率为90.9%.按PRWE评分均在30分以内.结论 对严重移位桡骨远端Barton骨折,应采用手术方法治疗,经掌侧入路结合斜T型钛板固定治疗,可明显缩短治疗时间.  相似文献   

12.
随着交通运输业和工农业的发展,高能量损伤导致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的发生率逐年上升,传统的保守治疗不能完全恢复桡骨远端的正常生理角度、桡骨长度和关节面的完整性,现多采取手术治疗,以减少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最大限度地恢复其功能。手术治疗采用闭合复位或切开复位,经皮内固定或切开复位颇有争议,1998年12月-2004年12月采用切开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32例36肢,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桡骨头颈骨折治疗方法的选择与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不同类犁桡骨头颈骨折的治疗方法,并对其临床疗效进行评价.方法 对2006年2月至2007年3月收治的87例桡骨头颈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其中桡骨头骨折54例,男性36例,女性18例;年龄18~65岁,平均33岁;按照Mason分型:Ⅰ型15例,Ⅱ型23例,Ⅲ型16例;致伤原因:摔伤40例,交通伤8例,坠落伤6例.桡骨颈骨折33例,男性21例,女性12例;年龄9~17岁,平均13岁;按O'brien分型:Ⅰ型8例,Ⅱ型14例,Ⅲ型11例;致伤原因:摔伤29例,交通伤1例,坠落伤3例.桡骨头骨折Mason Ⅰ型给予肘关节功能位石膏固定,Mason Ⅱ型行切开复位微型钉或桥式"T"型钢板固定,Mason Ⅲ型中严重粉碎性骨折行桡骨头假体置换术,而骨折块较大、块数小于3块的MasonⅢ型骨折应用桥式锁定钢板固定,修复损伤的环状韧带.桡骨颈骨折O'brien Ⅰ型骨折行肘关节功能位石膏固定,O'brienⅡ、Ⅲ型骨折均行撬拨复位经皮内固定.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4~12个月,平均7.2个月,参照Wheeler评价系统评定疗效,桡骨头骨折优26例,良20例,可6例,差2例,优良率85.2%;桡骨颈骨折优20例,良9例,可4例,差0例,优良率87.9%.结论 不同类型的桡骨头颈骨折要根据其损伤特点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解剖复位,保留桡骨头结构,早期修复和保护环状切带和早期功能锻炼是桡骨头颈骨折术后功能恢复良好的保证.  相似文献   

14.
经皮撬拨复位髓内固定治疗桡骨颈骨折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桡骨颈骨折是肘部常见骨折,以往多采取手法复位,但不易获得解剖复位,切开复位的疗效不确切。自2005年1月至2007年1月,在采用钢针经皮撬拔手法复位的基础上,髓内固定治疗桡骨颈骨折18例,获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 of internal fixation with absorbable pins on treatment of displaced radial head fractures. Methods: From May 1999 to May 2004, 16 patients with displaced radial head fractures (Mason typesⅡandⅢ) were treated with internal fixation by absorbable pins. The duration of follow-up averaged 22.6 months (12-58 months). The outcome was assessed on the basis of elbow motion, radiographic findings and the functional rating score delineated by Broberg and Morrey. Results:All fractures healed within 10 months without avascular necrosis of radial head. The mean elbow flexion loss was 15°(0°-35°), and pronation and supination decreased by 10°(0°-30°) on average compared with those of the contralateral elbow. Five patients had an excellent result, 6 a good result, and 3 a fair result according to the criteria of Borberg and Morrey. Conclusions: Internal fixation with absorbable pins is an effective method in treating displaced radial head fractures. It can maintain the biomechanical stability of forearm, improve the elbow function and avoid second operation.  相似文献   

16.
股骨粗隆间骨折不同内固定方法的回顾性比较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比较不同内固定方法在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中的优缺点,探讨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选择的策略。方法: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326例行内固定手术,其中动力髋螺钉(dynamic hip screw)固定(DHS组)165例,男78例,女87例,年龄38~98岁;股骨近端解剖钢板(anatomic plate)固定(AP组)103例,男48例,女55例,年龄39~89岁;可膨胀股骨近端钉(proximal femoral nail)固定(PFN组)58例,男31例,女27例,年龄41~92岁。根据Evans股骨粗隆间骨折分型分为I、II、III、IV型及逆粗隆间骨折共5型,各组病例数分别为DHS组(12、35、61、42、15),AP组(9、23、38、25、8),PFN组(6、13、21、13、5)。比较上述3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X线暴露次数、术后引流量、骨折临床愈合时间、术后功能评分、手术并发症等方面的结果。结果:DHS、AP和PFN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X线暴露次数、术后引流量、骨折临床愈合时间、术后功能评分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FN组较DHS、AP组手术时间缩短、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少、骨折临床愈合时间缩短、术后功能恢复好,但术中X线暴露次数明显多。各组手术并发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可膨胀股骨近端钉在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中具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17.
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联合植骨治疗Barton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应用锁定加压接骨板(LCP)联合支撑植骨治疗Bartoll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2年6月-2008年1月,对30例Barton骨折患者,采用切开复位支撑植骨LCP内固定法治疗.术后早期进行合适的康复锻炼.结果 术后30例均获得3-24个月的随访,平均12个月.术后X线片显示骨折全部愈合.掌倾角6°~16°,平均10.4°;尺偏角17°~25°,平均20.1°.桡骨纵向无短缩.采用腕关节功能及X线片测量指标进行综合评定:优20例,良8例,差2例;优良率达93.3%.结论 应用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联合支撑植骨治疗Banon骨折,能最大限度地恢复桡骨与尺骨的相对长度、掌倾角及尺偏角,关节面平整.术后配合合理的康复锻炼,能使腕关节功能达到最大的恢复.  相似文献   

18.
股骨髁上骨折三种内固定方法的临床比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股骨髁上骨折是股骨下端距关节面 1 5cm以内的骨折 ,由于骨折部位髓腔大 ,骨皮质薄 ,尤其老年人骨质疏松 ,内固定困难 ,又因其邻近膝关节 ,容易发生骨折畸形愈合、关节僵硬、创伤性关节炎等并发症。我们选择较有代表性的三种内固定物 :GSHN、DCS与L CCP作临床病例分析 ,认为应用GSHN治疗股骨髁上骨折具有手术时间短、失血量较少、骨折愈合快、肢体功能良好等优点 ,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自 1 995年 1月~ 2 0 0 1年 3月手术治疗股骨髁上骨折1 1 5例 ,术后获随访 82例 ,随访时间平均 2 7月 ,男 49例 ,女33例 ;年龄 2 1~ 69…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T形锁定钢板内固定和外固定支架治疗背侧Barton骨折的临床疗效, 探讨内固定方法选择的策略。方法:选取2008年1月至2013年1月治疗的100例背侧Barton骨折患者, 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男30例, 女20例;平均(33.8±3.6)岁;B型30例, C型20例;采用T形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对照组男32例, 女18例;平均(32.9±3.4)岁;B型29例, C型21例;采用外固定支架治疗。测量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掌倾角、尺偏角和桡骨高度, 并采用Mehara功能评价标准进行疗效评估。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治愈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关节活动、功能评分情况。结果:研究组掌倾角(11.9±2.7)°, 尺偏角(20.8±2.9)°, 桡骨高度(10.9±1.8) mm;对照组掌倾角(9.1±1.6)°, 尺偏角(17.1±2.9)°, 桡骨高度(8.1±1.5) mm;研究组均优于对照组。研究组临床治愈时间(12.0±2.3)周, 少于对照组(18.0±4.1)周;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根据Mehara评价标准, 研究组优20例, 良25例, 可3例, 差2例;对照组优16例, 良14例, 可10例, 差10例, 研究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T形锁定钢板内固定配合术后功能锻炼治疗背侧Barton骨折符合生物力学要求, 具有固定稳定牢靠、愈合快、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功能恢复良好的优点。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AO空心钛螺钉对桡骨小头粉碎性骨折的治疗方法和效果.方法10例病人应用AO空心钛螺钉对桡骨小头粉碎性骨折患者行急诊或限期切开复位内固定,并进行早期功能康复.结果术后随访10~12个月,按Steinberg的主观结果评定方法:优7例,良2例,优良率为90%.骨愈合时间为24周.结论用AO空心钛螺钉对桡骨小头粉碎性骨折作内固定,具有复位满意,固定可靠,易操作,方法简便,利于早期进行功能康复等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