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毒性中药的炮制方法及原理浅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毒性中药的炮制是中药炮制的重要内容.通过炮制降低药材中有毒成份的含量,破坏或改变有毒成份的化学结构,从而降低毒性.本文就其炮制方法及原理浅析如下: 相似文献
3.
4.
5.
6.
探讨中药炮制与毒性关系,分析了解中药炮制减毒方法,为中药炮制减毒及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提升对中药炮制理解及安全用药指导,对中药临床应用安全性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7.
8.
9.
10.
我国具有悠久的中医药历史,中医药对我国现代医学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对国际医学也有着很多可借鉴的内容。毒性中药的炮制及临床应用涉及安全有效等关键问题,也是目前中医药研究的热点问题。毒性中药在成分上存在各自的特征,用药后的反应也有不同的差别,这就要求毒性中药的炮制时要遵循不同的原理并在临床上合理应用。毒性中药的炮制对临床应用安全和有效性具有重要影响,笔者对此在本文中进行了系统的分析,旨在为毒性中药炮制提供科学可靠的依据,从而加强毒性中药的安全指导。 相似文献
11.
部分中药有毒,但经过炮制后,毒性降低或消除。但毒性中药炮制前后微量元素的变化却研究的很少,现我们选半夏、天南星、白附子三种中药,关于其炮制前后的微量元素变化未见报道,下面将其炮制前后微量元素作含量测定,报告讨论如下。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很快,特别是中医药从业人员迅速增加,一些没有受过培训的人员参与调配中药,毒性中药的管理出现了令人忧虑的状况。福安市医院曾收治过两例超量服用生乌头引起严重中毒救治无效而死亡的病人。因此,对毒性中药严格管理、加强防范、保证安全,是中医药工作中不容忽视的一项任务。笔者认为,做好毒性中药的安全管理,应当从下面几个方面着手:1 认真贯彻执行《医疗用毒性药品管理办法》该《办法》是国务院1988年发布的重要药品法规,对包括中西毒性药品的管理作了明确规定。医药经营、使用部门都应认真学习和… 相似文献
13.
我国具有悠久的中医药历史,中医药在我国的医学发展史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毒性中药的炮制在目前中医药中处于研究发展阶段,毒性中药的临床应用涉及到了药材的安全及有效使用等问题,这就要求在炮制毒性中药时要遵循炮制原理,降低或消除药材的毒性,保障毒性中药临床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林雪芳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1,5(2):235-235
目的恢复中药临方炮制,确保临床用药安全有效。方法阐述临方炮制对临床疗效的影响,"常规炮制"未能满足临床用药的需要。结果中药临方炮制缺乏不利于提高煎药质量,不利于保存药性,还会造成"药不灵"的后果。结论为提高饮片质量,确保临床疗效,医院还是有必要根据医嘱确实搞好临方炮制。 相似文献
15.
16.
17.
中药大都来源于植物、动物、矿物等天然产品,品种繁多,性能各异。原药材未经炮制加工,一般不能直接供临床应用,只有通过一定的炮制加工降毒增效后方能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有效。现就加强医院中药炮制的质量管理作简要论述。1 药品库房必须严把药材验收及贮藏关 药品库房必须严把进药验收关,这是确保中药质量的前提与保证。由于在产地的采收、加工、贮藏、运输等过程中的各种因素的影响,药材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氧化、变色、潮解,药材的有效成分会减少或丧失,使疗效降低或尽失,甚至使药材产生毒副作用。因此应从正常渠道进药,严… 相似文献
18.
毒性中药都具有两重性,既对患者肌体有积极的治疗作用,同时又能产生强烈的副作用,使用失宜可致中毒,甚至死亡。笔者分析了目前毒性中药的使用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结合医院实际情况,提出了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9.
中药必须经过炮制之后才能入药,这是中医用药的一个特点,也是中医药学的一大特色。近年来基层医疗单位的中药加工炮制工作及质量状况如何?我们带着这个问题对17家县级以上医院进行调查,现将有关情况作如下介绍,以供参考。1基本情况共检查医院17家,其中综合性医院10家,中医院5家,专科医院2家。检查时间为1999年6月。检查内容分中药加工炮制工作开展情况及30种炮制品质量检查。2检查结果2.1中药加工炮制工作开展情况,分四项汇总如下,见表1。表1加工炮制工作开展状况表2不合格饮片统计分析2.230种炮制品质量检查情况,21种不合格饮…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介绍《浙江省中药炮制规范》2015年版中常用毒性中药的增修订情况。方法 基于《浙江省中药炮制规范》2015年版的增修订情况,结合中国药典2015年版的收载情况,对浙江省常用毒性中药(附子、川乌、草乌、半夏、天南星、虎掌南星)的法定炮制方法进行汇总分析,并简述相关质量标准的修订情况。结果 《浙江省中药炮制规范》2015年版仅保留地方特色的炮制方法,并针对性地修订了鉴别、检查、含量测定等项目。结论 《浙江省中药炮制规范》2015年版对常用毒性中药在安全性和质量可控性方面进行了大幅度提高,可更有效地控制其质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