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9 毫秒
1.
Ⅰ°房室传导阻滞的心电图表现为P—R间期延长,至于其分型的问题则认识不够,有时还可能与Ⅱ°Ⅰ型房室传导阻滞发生混淆。本文通过56例Ⅰ°房室传导阻滞P—R间期的测量与分析,以求对Ⅰ°房室传导阻滞三种类型的认识。 1 临床资料 我们收集了Ⅰ°房室传导阻滞心电图56例。男性  相似文献   

2.
序言 Wenckebach和Hay通过颈静脉搏动a-c间距的分析,描述有两种类型的房室传导阻滞。在采用心电图后,Mobitz分为Ⅰ型和Ⅱ型。Ⅰ型房室传导阻滞亦称为莫氏Ⅰ型或文氏现象,是指在间歇性房室传导中断之前,先有房室传导时间的进行性延长。Ⅱ型房室传导阻滞亦称莫氏Ⅱ型,其特点是间歇  相似文献   

3.
1 心电资料 当由于房室传导阻滞或心室起搏而发生不完全性房室分离时,心室夺获的P-R是变化,还是固定,是区分Ⅰ和Ⅱ型的标志。但人们对这一点往往不甚了解。我们遇到4例,分析报告如下,以引起同道们的重视。 例1男,72岁。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图示:窦性P  相似文献   

4.
隐匿性交接区期前收缩(PNS)和隐匿性室性期前收缩(PVS)引起干扰性房室传导阻滞,临床少见,较易误诊 最近我们遇到2例分别由隐匿PVS和PVS引起假性Ⅱ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报告于后。  相似文献   

5.
本文结合临床及食管调搏检查,对动态心电图检出的33例不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进行分析,结果发现绝大多数Ⅰ度和Ⅱ度一型房室传导阻滞用阿托品后房室传导功能改善,且临床上多无器质性心脏病;所有Ⅱ度二型和少数Ⅰ度、Ⅱ度一型房室传导阻滞用阿托品后房室传导功能不能改善,提示房室结器质性病变,临床上也多伴器质性心脏病。认为食管调搏联合阿托品阻断试验是评价动态心电图检出的不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的一种简单,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老年人缓慢心律失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年人缓慢性心律失常,包括窦性心动过缓、赛房和房室传导阻滞、束支传导阻滞以及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等十分常见;但患病宰尚未确定。近年流行病学研究表明。Ⅰ度房室传导阻滞、Ⅱ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左束支传导阻滞、完全性右柬支传导阻滞和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病窦)的患病率随年龄增高:Ⅱ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左束支传导阻滞和病窦的病死率亦随年龄而增高。上述缓慢性心律失常的患病率随年龄增高可能由心脏传导  相似文献   

7.
近来,我们采用静滴美乐心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43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一般资料:经病史、查体、超声心动图等检查诊断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43例。男29例,女14例,年龄31~78岁,平均46.3±9.4岁。其中缺血性心脏病19例.高血压性心脏病15例,扩张型心肌病6例,风湿性心脏病3例。窦性心律10例,心房纤颤11例,房性期前收缩5例,室性期前收缩8例,左束文传导阻滞2例,Ⅰ度房室传导阻滞2例,Ⅱ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3例,Ⅱ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1例,Ⅲ度房室传导阻滞1例。心功能分级(NY…  相似文献   

8.
本文前瞻性比较二度Ⅰ型(房室结)传导阻滞与二度Ⅱ型(远滞)传导阻滞患者,起搏与不起搏治疗14年随访结果。近来,有人提出心电图呈持久的2:1和3:1房室传导阻滞,可能是二度阻滞的一个特殊类型,并已作为单独一组治疗。病例与方法:标准12导联心电图符合二度房室传导阻滞者共214例,按阻滞类型分3组:组1,二度Ⅰ型,77例(平均年龄69岁);组2,二度Ⅱ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道小儿伤寒并心肌炎9例,全部心电图(EGG)显示Ⅱ°Ⅰ型房室传导阻滞(AVB),较罕见,文章讨论了其可能的发病机制及其治疗方案。Ⅱ°Ⅰ型房室传导阻滞与其心肌损害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非睡眠状态间歇出现的房室传导阻滞(AVB)的原因与临床意义。方法对22例在非睡眠状态间歇性出现Ⅰ度或Ⅱ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Ⅰ度房室传导阻滞7例,Ⅱ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15例,其中5例晚上睡眠加重,大多数于站立或活动(婴儿在哭闹后)或予阿托品或山莨菪碱口服后减轻。结论非睡眠状态下出现AVB原因较复杂,可以是迷走神经功能亢进或交感神经兴奋性低下等自主神经系统紊乱所致,可以是非心脏病变引起的迷走神经损伤,还可以是感染性心肌炎、心肌梗死、先天性心脏病等引起。  相似文献   

11.
第Ⅱ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8例随访分析北京航天中心医院李川峰第Ⅱ度Ⅰ型室定传导阻滞(Ⅱ°Ⅰ型A-VB)临床上相对少见,但对其预后和(或)有无器质性心脏病(ORD)之间的差别,往往需要长时间随访才能得出最后结论,现将我们随访5年以上的8例资料报道如下。对象...  相似文献   

12.
本文报告24例以心律失常、束支传导阻滞等心电图改变为主诉而入院的24名患儿的心内膜心肌活检所见.患儿男、女各12名,年龄为1~15岁(平均9.4±4.4岁).心电图异常的表现为莫氏Ⅰ型Ⅱ度房室传导阻滞3例,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及高度房室传导阻滞8例,室性早搏7例,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1例,病态窦房结综合征3例,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1例,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1例.临床诊断分别考虑为肥厚型心肌病,扩张型心肌病,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或是为冠状动脉畸形.全部病例  相似文献   

13.
本文结合临床及阿托品实验检查 ,对动态心电图检出的 2 1例间歇性二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 (Ⅱ°Ⅰ型AVB)传导阻滞进行分析 ,结果发现绝大多数 2 1∶0 0~ 5∶0 0发作的Ⅱ°Ⅰ型AVB用阿托品后房室传导功能改善 ,且临床上多无器质性心脏病 ;大多数在 6∶0 0~ 2 0∶0 0发作的(特别是在运动状态下 )Ⅱ°Ⅰ型AVB用阿托品后房室传导功能不能改善。提示房室结器质性病变 ,临床上亦多伴器质性心脏病。我院自 1997年 10月至 1999年 7月共检出间歇性Ⅱ°Ⅰ型AVB 2 1例 ,其中在较安静状态下 (2 1∶0 0~ 5∶0 0 )发作的Ⅱ°Ⅰ型AVB 12例 …  相似文献   

14.
本文总结86例尿毒症病例,21例发生心律失常,占病例总数的24.4%。其中房性过早搏动3例,房性心动过速1例,心房纤颤2例,室上性心动过速合并室性早搏伴游走心律1例、室性过早搏动6例,Ⅰ度房室传导阻滞2例,Ⅱ度房室传导阻滞1例Ⅲ度房室传导阻滞1例,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3例,左前半束支  相似文献   

15.
1985年1~4月我们收治流行性出血热(EHF)108例,其中70例在多尿期出现一过性心电图异常,异常持续时间为0.5~12天。按《流行性出血热防治方案》分型为轻、中型病人。多尿期24小时总尿量为3,200~8,200毫升。心电图表现主要为窦性心动过缓42例,窦缓并房早8例,Ⅰ度房室传导阻滞7例,Ⅱ度房室传导阻滞5例,Ⅲ度房室传导阻滞3例,窦缓并房室分离,心内膜下心  相似文献   

16.
报道2例预激合并房室正道和旁道同时存在传导阻滞以及2例预激合并束支传导阻滞。例1,男性,54岁,临床诊断:扩张型心肌病、心动过速原因待查。心电图诊断有:房室正道一度传导阻滞;间歇性完全性B型预激综合征,系房室旁道存在长P-R间期二度Ⅱ型传导阻滞所致。例2,女性,33岁,临床诊断:扩张型心肌病、预激综合征、晕厥原因待查。心电图诊断有:间歇性完全性预激综合征;房室正道高度传导阻滞伴3相超常期传导、房室旁道二度Ⅱ型传导阻滞,呈2∶1~3∶2传导。例3,例4均为女性,年龄分别为51,16岁,均诊断为Ebstein畸形。心电图诊断为B型预激综合征,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  相似文献   

17.
患者男性,65岁,发生双束支非同步传导阻滞伴右束支传导文氏现象。当一侧束支完全阻滞时,另一侧束支发生文氏型传导,心电图上仅见Ⅱ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伴一侧束支完全性传导阻滞图形。双束支传导阻滞可以发展为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而出现阿-斯综合征,应及早给患者安装心脏起搏器。  相似文献   

18.
患者女性,33岁。因咳嗽、发热、心悸一周,心电图示Ⅱ度Ⅰ型Ⅲ度房室传导阻滞,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有时呈交界区逸搏心律,拟诊急性心肌炎入院。入院后,置入临时起搏器,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消失,转为窦律伴Ⅰ度房室传导阻滞。体检:心界无扩大,心尖部Ⅱ~Ⅲ/6双期杂音,P_2呈固定性分裂。X  相似文献   

19.
体位性房室传导阻滞临床分析刘侠1吴良金2(1徐州市第四人民医院2徐州市心血管病研究所徐州221009)关键词心脏传导阻滞;迷走神经;心电描记术Ⅰ°或Ⅱ°Ⅰ型房室传导阻滞(AVB)随体位改变而心电图上间歇出现,有时临床上易作为心肌炎等病处理,而使病人精...  相似文献   

20.
目前治疗心脏传导障碍的理想药物不多,我科自1981年始应用烟酰胺治疗本症31例,获得较满意效果,摘要报道如下。临床资料男性18例,女性13例,年龄17~72岁,病程最短10天,最长达25年。病例选择:病毒性心肌炎9例(其中Ⅰ度房室传导阻滞2例,Ⅱ度房室传导阻滞4例,窦缓3例)。冠心病8例(其中房颤合并高Ⅱ度房室传导阻滞3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