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关键流程在产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0例产妇及新生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按照传统产科护理模式工作流程进行护理;观察组将传统护理流程进行优化再造,建立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关键流程,为母婴进行护理。结果:观察组产妇对母婴护理理论知识、护理技能的掌握情况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母婴床旁护理是新的护理模式,通过优化关键流程可明显提高母婴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2.
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的应用及其效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母婴床旁护理在产科病房的应用及效果,寻求人性化、个体化、家庭化的产科服务模式。方法将160对母婴分为两组,试验组实施母婴床旁护理,产妇及新生儿各项护理操作及健康教育由母婴专科护士在床旁进行,对照组实施传统的护理模式。调查两组产妇及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健康教育知识正确率、新生儿护理技能掌握情况。结果试验组产妇及家属满意度、健康教育知识正确率、新生儿护理技能掌握情况均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母婴床旁护理能提高产妇及家属满意度,促进产妇和家属掌握母婴保健知识和育儿技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母婴床旁护理对产科护理工作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7~12月来我院住院分娩600例产妇,将2011年7~9月分娩的产妇300例作为对照组,将2011年10~12月分娩的产妇300例作为试验组,对照组按传统护理模式护理,试验组实施母婴床旁护理模式,调查产妇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试验组产妇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健康教育知识及新生儿护理技能掌握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母婴床旁护理能提高产妇及家属对护士满意度,促进产妇和家属掌握母婴健康知识和育儿技能,提高产科护理工作满意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新生儿床旁护理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2月至2013年2月在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分娩的200对母婴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对,观察组实施新生儿床旁护理,新生儿各项护理操作及健康教育均有母婴专科护士在床旁进行,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模式。比较两组产妇对护理的满意度及新生儿护理技能的掌握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对护理的满意度、新生儿护理技能及知识的掌握情况,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床旁护理可提高产妇对护理的满意度,促其掌握新生儿护理技能、享受到家庭化、个性化的产科优质护理服务。  相似文献   

5.
母婴床旁护理工作模式的临床应用及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母婴床旁护理工作模式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300对母婴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0对,观察组实行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对照组实施传统的母婴护理模式。比较两组产妇对护理服务满意度、产妇安全感、母婴护理知识技术掌握情况及护士工作满意度、院内感染发生情况的差异。结果:观察组实施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后产妇满意度提高、对母婴护理知识技术掌握程度提高,产妇更有安全感,护士工作满意度提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院内感染发生情况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母婴床旁护理工作模式使产妇享受到家庭化、个性化优质服务,提高了产妇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提高了护理人员综合能力,是提高产科质量的新型护理模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护理中的应用。方法:在研究对象上,选取100例在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进入本院妇产科的产妇。采用随机抽签的方式将这100例产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个组别,并且这两个组的人数相等,各为50例。两组的处理方式不同,其中对照组的产妇进行传统的产后护理模式,而观察组的产妇应用当下较为先进新颖的母婴床旁护理模式,最后将观察组和对照组的婴儿护理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和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产妇不仅健康恢复状况更佳,而且产妇在对产后和新生婴儿的护理的各方面知识掌握情况都比对照组的好,数据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在实际的产后护理中,相较于传统的产后护理模式,母婴床旁护理模式能够有效促进产妇和其家属对产后及婴儿的相关护理知识的学习。  相似文献   

7.
母婴床旁护理对初产妇自我护理能力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初产妇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6~12月在我科进行分娩的初产妇268例,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产妇134例。对照组初产妇施行传统的母婴同室护理干预模式;而观察组初产妇则施行母婴床旁护理干预模式,并分别对两组初产妇的自我护理能力和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观察组产妇自我护理能力显著高于对照组,且满意度显著提升(P〈0.05)。结论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可改善初产妇自我护理能力,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5月至2013年4月在我院住院的母婴180对,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90对,对照组给予常规模式进行母婴护理,实验组采取母婴床旁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对两组产妇及其家属的新生儿护理方法、健康知识掌握情况以及护理服务满意度进行调查。结果护理服务后,实验组产妇及其家属对新生儿正确护理方法的掌握和母婴健康知识的熟悉程度与对照组相比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实验组非常满意65对,满意20对,不满意5对,满意率为94.4%,对照组非常满意41对,满意23对,不满意26对,满意率为71.1%,实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在产科中实施母婴床旁护理能使产妇迅速牢固地掌握正确的育儿方式,形成了和谐的护患关系,且得到了产妇及其家属的高度认可,应该在产科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产科母婴同室一对一床旁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住院产妇148例,按接诊情况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4例。对照组给予产科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母婴同室一对一床旁护理。比较两组产妇产后4天的新生儿护理知识和技能掌握程度、产后护理知识和技能掌握程度、母乳喂养成功率及护理满意率。结果:观察组产妇新生儿护理及产后护理知识和技能掌握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母乳喂养成功率98.6%和产妇及家属满意率98.6%明显高于对照组,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母婴同室一对一床旁护理应用于产科护理工作中,取得了良好的护理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初产妇中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5~11月在我院住院分娩的初产妇24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120例,试验组给予母婴床旁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两组产妇对新生儿护理知识与技能掌握情况并调查产妇及其家属满意度。结果:试验组产妇对新生儿护理知识与技能掌握情况及产妇及其家属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皆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初产妇进行个体化母婴床旁护理,有利于增强产妇对新生儿护理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提高产妇及其家属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产科家庭一体化病房(LDR)中母婴床旁护理的应用及效果,寻求人性化、个体化、家庭化的产科服务模式。方法将2012年1月~10月入住我院LDR产妇80例作为试验组,由专科护士对产妇及新生儿各项护理操作及健康宣教均在床旁进行。取同一时间段内入住产科普通病房产妇80例作为对照组,实施传统护理模式。并对两组新生儿护理技能、宣教知识掌握情况及护理满意度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试验组对新生儿护理技能、健康宣教知识掌握、护理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LDR母婴床旁护理有利于产妇及家属掌握新生儿护理技能、健康宣教知识,获得了更高的满意度,促进产妇产后恢复和新生儿健康成长,有利于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母婴床旁护理对产科护理满意度与母乳喂养成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8年11月在本院产科分娩的12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母婴床旁护理模式,比较两组产妇产科护理满意度和母乳喂养成功率结果。结果观察组产妇产科护理满意度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产妇产科护理满意度7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母乳喂养成功率为91.67%,明显高于对照组产妇母乳喂养成功率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母婴床旁护理对产科分娩产妇意义重大,可提高产妇产科护理满意度和母乳喂养成功率,加深产妇对产后健康知识及技能的掌握,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5):967-969
将来我院产科分娩的128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其中60例产妇为2014年1月~12月间来我院分娩的产妇,设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模式;其余68例产妇为2015年1月~12月来我院分娩的产妇,设为观察组,给予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产妇的母乳喂养率83.8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0%,且观察组产妇的自我护理能力和护理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在产科护理工作中应用母婴床旁护理模式效果确切,有助于增进产妇与新生儿之间的情感联系,提高产妇的自我护理能力,提高母乳喂养率,并构建和谐护患关系,值得在产科护理工作中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母婴同室产妇床旁康复及新生儿床旁护理在产褥期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把2012年6月~2013年3月足月正常分娩的产妇254例按住院卡末位数单双号分为试验组131例和对照组123例,试验组实行产妇床旁康复性护理及新生儿床旁护理,对照组对母婴采用常规产后护理,比较两组母婴患病率、产妇对母婴健康知识掌握情况及对护理人员满意度。结果:试验组产妇晚期产后出血、尿潴留、乳汁淤积及乳腺炎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新生儿黄疸及新生儿感染等发病率也低于对照组(P〈0.05);产妇对护士满意度、健康教育知识掌握及新生儿护理技能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母婴同室床旁护理新模式应用于产褥期管理中,可减少母婴患病率,促进产妇的康复和产妇掌握母婴保健知识及育儿技能,为出院后产妇自我保健及科学育儿奠定良好的基础,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PDCA循环模式在产科优质护理服务中应用效果。方法:将2011年7月~2012年10月我院614例住院产妇设为观察组,实施PDCA循环模式的优质护理服务;将我院2010年2月~2011年5月587例住院产妇设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对比两组医患满意度和基础护理合格率。结果:将PDCA循环应用于产科优质护理后,产妇满意度由84.16%上升至95.43%,医师满意度由85.44%上升至97.08%,基础护理合格率则由69.23%上升至96.1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DCA循环运用于产科优质护理服务中效果良好,提高了医患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正>母婴床旁护理起源于床旁护理。1945年,国外研究者首先探讨了床旁护理的教育及其效果,这是床旁护理这个名词在世界上的首次出现[1]。1976年,日本率先将床旁护理应用于早产儿出院前的护理,并提出床旁护理可以大大改善母婴关系[2]。2010年卫生部在全国卫生系统广泛开展了"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母婴床旁护理随即应运而生,在不到3年的时间里,已陆续在母婴同室、温馨病房和VIP病房得到了应用,目标人群包括产妇及  相似文献   

17.
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护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在我院产科分娩的产妇3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60例.对照组实施传统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母婴床旁护理模式,选派专科知识丰富、母婴护理业务能力强、素质高、善于沟通的高级护理人员经过标准化职业培训后承担此项工作.新生儿的一切护理均在母亲床旁进行,责任护士对产妇及家属一对一的进行讲述和操作演示,邀请产妇及家属参与共同操作并及时给予指导,对未掌握内容者进行强化训练,直至产妇及家属基本掌握.比较2组对新生儿护理技能的掌握情况.结果 观察组产妇新生儿护理技能掌握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结论 母婴床旁护理模式能有效提高新生儿护理质量,它有利于产妇早日恢复健康,促进新生儿健康成长,有利于护理人员综合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3年1月我院收治的120例产妇临床资料,随机等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产妇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母婴床旁护理。产后2周内采用问卷调查法,比较两组产妇知识和技能掌握情况、生活质量情况及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知识和技能等掌握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生活质量、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母婴床旁护理模式提高产妇生活质量和满意度,促进产妇掌握母婴保健知识和技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产后延伸护理服务模式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2011年2月~2012年2月在我院进行分娩的328例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64例,对照组接受传统的护理服务模式,观察组接受母婴保健延伸护理服务模式。出院后对两组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了解产妇对医院护理服务满意度、产妇身体康复情况、新生儿健康状况、产妇对母婴保健知识的掌握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对医院护理服务满意度提高,产妇产褥期感染、新生儿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产妇泌乳情况、对产褥期保健及新生儿护理方面的知识掌握程度均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产后延伸护理服务模式的构建,拓展了优质护理的内涵,具有实际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母婴同室病房产妇住院期间的体验,探究其主观感受与需求,增进护理人员对她们的了解。方法通过访谈形式收集15例产妇资料,将获得信息进行分析、整理、提出主题。结果对于接受过床旁护理的产妇认为体验有4方面: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得到产妇认可;产妇觉得部分床旁护理操作有待改进;渴望获取更多母婴护理信息;认为护士素质较高,很满意其提供的护理服务。结论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得到产妇好评,产妇希望得到“人性化”的服务,应该向产妇提供更加“个性化”的健康教育信息,保持良好的护士职业礼仪状态,进一步规范护理操作培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