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胃癌全胃切除术后理想的消化道重建方式。方法:对98例胃癌患者按全胃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方式的不同,分为Lahey+Braun式食管空肠端侧吻合术(Ⅰ组,n=34)、P型空肠袢食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Ⅱ组,n=28)及改良功能性空肠间置代胃术(Ⅲ组,n=36)。比较3种术式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营养指标。结果:Ⅱ组和Ⅲ组术后患者的营养状况均明显优于Ⅰ组,P<0.05;Ⅱ组和Ⅲ组术后并发症也明显少于Ⅰ组,P<0.05。Ⅱ组与Ⅲ组患者的营养指标变化和术后并发症相比,除体重外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全胃切除后P型空肠袢Roux-en-Y吻合术和改良功能性空肠间置代胃重建方式较Lahey+Braun式食管空肠端侧吻合术为胃癌行全胃切除消化道重建较理想的术式,更有利于患者的营养恢复及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全胃切除术对胃癌根治的疗效。方法:对56例全胃切除治疗胃癌的病例进行分析。结果:全组无死亡病例,并发症发生率23.21%,切缘癌残留率3.57%。结论:凡胃癌侵犯食管下段均宜采用胸腹联合切口。联合脏器切除应慎重。间置P形空肠袢代胃术及食管空肠原位间置代胃术是更为合理的消化道重建术式。  相似文献   

3.
目的 总结食管部分断离法在上部胃癌腹腔镜辅助全胃切除术食管-空肠吻合中的手术经验,评价其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普外科行腹腔镜辅助全胃切除术+食管-空肠Roux-en-Y重建手术治疗的28例胃癌患者临床资料。应用食管部分断离法完成圆形吻合器抵钉座包埋。观察患者手术时间、食管-空肠吻合重建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以及吻合口瘘、发热、术后出血、切口感染、吻合口狭窄等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2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腹腔镜辅助全胃切除术+食管-空肠Roux-en-Y手术。手术时间(193±42)min,食管-空肠吻合重建时间(26.2±4.3)min,术中出血量为(109±32)ml,淋巴结清扫数目(28.1±7.2)枚;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4.3%(4/28),其中发热2例、术后肠道动力不足2例;术后排气时间为(3.4±0.8)d,术后住院时间(10.4±1.1)d。所有患者均未发生腹部切口感染、术后出血、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结论 食管部分断离法在上部胃癌腹腔镜辅助全胃切除术食管-空肠吻合中应用,吻合操作简单,且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比较胃癌全胃切除术3种消化道重建方式的优缺点。方法 2000年1月至2009年12月对68例患者施行全胃切除术,消化道重建方式分别为Lahey+Braun式食管空肠端侧吻合术(Ⅰ组,n=46)、P型空肠袢食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Ⅱ组,n=12)及改良功能性空肠间置代胃术(Ⅲ组,n=10),探讨3种消化道重建方式的优缺点。结果Ⅱ组和Ⅲ组术后患者的营养状况均明显优于Ⅰ组,均P<0.05;Ⅱ组和Ⅲ组术后并发症也明显少于Ⅰ组,均P<0.05。Ⅱ组与Ⅲ组患者的营养指标变化和术后并发症相比,除体重外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全胃切除后P型空肠袢Roux-en-Y吻合术和改良功能性空肠间置代胃重建方式较Lahey+Braun式食管空肠端侧吻合术更有利于患者的营养恢复及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全胃切除术治疗胃底贲门癌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全胃切除治疗胃底贲门癌的合理性和消化道重建方式。方法:回顾分析1995年6月-2006年6月对98例病变较晚的胃底贲门癌患者行全胃切除术的临床资料。结果:单纯开腹手术48例,胸腹联合切口50例,全部采用食管-空肠Roux-y吻合,根治性切除86例,姑息性切除12例,术后出现吻合口瘘2例,肺部并发症2例,返流性食管炎3例,膈下脓肿1例,无吻合口狭窄、乳糜胸及死亡病例,并发症发生率为8.2%(8/98)。结论:全胃切除、食管-空肠Roux-y吻合术是治疗胃底贲门癌比较理想的重建术式,病变切除范围广,淋巴结清扫彻底,具有一定的代胃功能和较强的抗返流作用。  相似文献   

6.
采用经左侧胸腔径路,行胃癌根治术,空肠与食管吻合术,治疗残胃癌9例,胃癌术后复发6例。15例胡访5年,生存率26.7%,作者认为:此方法手术视野暴露充分;易于清扫腹腔动脉旁、胃左血管脾动脉干区淋巴结;病变切除范围足够;重建消化道等优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经腹食管裂孔径路进行食管胃交界部腺癌(AEG)根治性手术的合理性、优越性.方法 对264例AEG患者经腹食管裂孔径路行根治性切除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64例AEG经腹食管裂孔径路完成根治术.其中,AEG Ⅰ型2例,Ⅱ型、Ⅲ型共262例.行全胃切除103例,近端胃切除161例,联合脾切除3例,联合胆囊切除或(和)胆总管探查取结石20例.根治性近端胃切除清扫淋巴结8~30枚,平均19.1枚;根治性全胃切除清扫淋巴结8~36枚,平均22枚.无围手术期心、肺功能障碍死亡,术后并发症减少.结论 经腹食管裂孔径路不但能满足AEG根治术中对腹部脏器切除、淋巴清扫的需要,也能满足对第110、111组淋巴结清扫及食管下段切除的要求,减少了开胸手术的创伤,对AEG进行根治手术可以选择经腹食管裂孔径路.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经腹食管裂孔径路进行食管胃交界部腺癌(AEG)根治性手术的合理性、优越性.方法 对264例AEG患者经腹食管裂孔径路行根治性切除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64例AEG经腹食管裂孔径路完成根治术.其中,AEG Ⅰ型2例,Ⅱ型、Ⅲ型共262例.行全胃切除103例,近端胃切除161例,联合脾切除3例,联合胆囊切除或(和)胆总管探查取结石20例.根治性近端胃切除清扫淋巴结8~30枚,平均19.1枚;根治性全胃切除清扫淋巴结8~36枚,平均22枚.无围手术期心、肺功能障碍死亡,术后并发症减少.结论 经腹食管裂孔径路不但能满足AEG根治术中对腹部脏器切除、淋巴清扫的需要,也能满足对第110、111组淋巴结清扫及食管下段切除的要求,减少了开胸手术的创伤,对AEG进行根治手术可以选择经腹食管裂孔径路.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经腹食管裂孔径路进行食管胃交界部腺癌(AEG)根治性手术的合理性、优越性。方法 对264例AEG患者经腹食管裂孔径路行根治性切除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64例AEG经腹食管裂孔径路完成根治术。其中,AEG Ⅰ型2例,Ⅱ型、Ⅲ型共262例。行全胃切除103例,近端胃切除161例,联合脾切除3例,联合胆囊切除或(和)胆总管探查取结石20例。根治性近端胃切除清扫淋巴结8~30枚,平均19.1枚;根治性全胃切除清扫淋巴结8~36枚,平均22枚。无围手术期心、肺功能障碍死亡,术后并发症减少。结论 经腹食管裂孔径路不但能满足AEG根治术中对 腹部脏器切除、淋巴清扫的需要,也能满足对第110、111组淋巴结清扫及食管下段切除的要求,减少了开胸手术的创伤,对AEG进行根治手术可以选择经腹食管裂孔径路。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保留远端残胃后利用食管-残胃吻合联合胃空肠吻合术在近端胃癌根治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68例近端胃癌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3例患者接受近端胃切除联合食管-残胃吻合(Esophagogastrostomy,EG组),25例患者接受全胃切除术联合食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RY组),20例患者接受近端胃切除,利用食管-残胃吻合联合胃空肠Roux-en-Y吻合术( Esophagogastrostomy plus gastrojejunostomy,EGJ组),分别观察三组患者的手术治疗指标、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术后1年的营养状态及生活质量。结果 全组病例均无围手术期死亡,三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近期并发症(肠梗阻、吻合口漏、吻合口出血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GJ组手术时间高于RY组及EG组(P﹤0.05),反流性食管炎在EG组中的发生率39.13%(9/23)明显高于RY组8%(2/25)及EGJ组5%(1/20)(P﹤0.05)。三组患者术前及术后3、6、12月体重、血红蛋白、血浆总蛋白及白蛋白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EGJ组患者生活质量优于其它两组(P﹤0.05)。结论 保留远端残胃后利用食管-残胃吻合联合胃空肠吻合是治疗近端胃癌安全可行,术后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生率明显降低,并可有效地提高生活质量,且操作简便,值得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自1980—1985年3月共收治胃癌808例,行全胃切除根治术为60例(7.4%),全胃合并其他脏器切除12例,术后并发症4例,无一例死亡,随访率95%,三年存活率64.33%,五年存活率35.25%。 本文阐述了全胃切除术治疗胃癌比胃大部切除预后为好的三种理由,并介绍了我院常用的全胃切除后消化道重建的五种类型,经短期临床观察,以空肠插入代胃法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12.
早期胃癌相对于进展期胃癌,淋巴结转移发生率低、预后较好,因此功能保留胃切除手术被广泛探索,并运用于早期癌患者的治疗中。对于食管胃结合部早期腺癌,根治性近端胃切除术与全胃切除相比,5年总生存率未见明显差异,同时具有术后胃部分功能保留、患者营养状态好的优点。近端胃癌根治术后消化道重建的方法有很多,如食管 管状胃吻合、空肠间置吻合、双通道吻合、Kamikawa吻合等,以及我国学者开展的giraffe吻合、胃间置吻合,这些重建方式降低了近端胃根治术后反流性食管炎等的发生。但目前尚缺乏重建标准方案。该文回顾了关于近端胃切除术后重建方式的文献,梳理消化道重建方式的演变和研究进展,期望为系统评估近端胃癌切除术后保留胃功能手术的改进及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连续间置空肠储袋代胃术在胃癌全胃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方面的优点,以减少全胃切除术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方法总结自2008年3月至2012年10月,抚顺市中心医院76例胃癌全胃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传统的Roux-en-Y消化道重建及Roux-en-Y+空肠储袋消化道重建术式的并发症、Visick分级指数及营养指标等。结果应用连续间置空肠储袋代胃术行术后消化道重建的32例病例术后恢复良好,与另外两组消化患者比较,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较低;术后1年的Visick分级指数及营养指标较好。结论全胃切除术后连续空肠储袋代胃可以有效地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生活质量,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消化道重建术式。  相似文献   

14.
晚期胃癌的手术治疗,过去多以姑息性手未为主,联合脏器切除的应用,目前尚有不同意见。本文报导18例晚期病例行联合脏器切除术,无手术死亡,无严重并发症,生存期延长,为进一步综合治疗创造了条件。指出对晚期病例应分为有根治可能和无根治可能两组,有根治可能者,只要全身情况可耐受较大手术,应积极行根治性联合脏器切除术。并阐述了根据胃部癌肿部位及病变范围,直接侵犯临近器官及淋巴转移情况等几个方面选择具体的手术切除方式,可行胃部分或全胃联合脾胰体尾、横结肠及其系膜、肝不规则切除术等,根据淋巴结转移情况选择R_2、R_2~ 或R_3手术;强调远侧胃切除后多采用Roux-y或毕Ⅰ式吻合,全胃切除后行食管一空肠“P”型加空肠输出入“Y”型吻合术。强调围手术期处理的重要性,术前应提高病人对手术的耐受性,术后常规行全胃肠外营养支持,防治胰腺切除后并发症。术前,术中,术后化疗宜根据病人具体情况进行。  相似文献   

15.
作者分析了1204例胃癌手术,237例施行了全胃切除术,术后满5年者儿0例。文中对手术并发症及切除淋巴结数、转移率、转移淋巴结数及转移度的关系和随访结果进行讨论,认为Ⅱ期以上进行性胃癌,行全胃及胃周围淋巴结清扫,应是胃癌手术的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16.
胃癌根治性切除术38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报告1985年1月—1994年12月382例胃癌根治性切除术的临床资料。其中贲门胃底癌144例,胃体癌52例,胃窦癌168例,皮革样胃癌和胃内多原发癌13例,残胃癌5例。占同期胃癌手术的69.8%(382/547)。行远端胃大部切除术172例,近端胃大部切除术135例,全胃切除术75例。联合脏器切除术42例。术后获随访329例,随访率86.1%。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0.7%、62.9%、50.3%。提出早期胃底贲门癌(I_A期)行近端胃大部切除术;未浸出浆膜层胃底贲门癌(I_B期)5、6组淋巴结无转移者行保留幽门全胃切除间置空肠代胃术,可有效防止返流性食管炎延长食物在代“胃”内停留时间,符合生理;胃窦癌行远端胃大部切除术。浸出浆膜层贲胃底癌,皮革样胃癌、胃体癌、胃内多发癌、残胃癌行根治性全胃切除术。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全胃切除术后两种消化道重建术式手术操作时间、病人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对2003年1月-2007年6月我院施行全胃切除术的218例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全胃切除后消化道重建分别采用P型空肠袢食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PR法)(A组,96例)和改良空肠间置代胃吻合术(FJI法)(B组,44例)。记录术中消化道重建时间、术后12个月营养状况和胃肠道症状(GSRS)评分等。结果消化道重建术所需时间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B组与A组比较,进食量明显增加(P〈0.05),而GSRS评分降低(P〈0.05)。术后12个月B组体重恢复较A组更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空肠间置代胃吻合术有利于维持病人术后生活质量,在每天进食量及体重恢复方面改良空肠间置代胃吻合术优于P型空肠袢食管空肠Rottx—en—Y吻合术。  相似文献   

18.
全胃切除术是胃癌手术治疗的主要术式之一,全胃切除后在消化道功能的重建上过去一直沿用食管空肠吻合术或全胃切除后的替胃手术,较少采用食管十二指肠吻合术。本文就此术式在胃癌治疗上的应用进行探讨。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3例中男2例,女1例,平均年龄60岁,病程3个月至 3年不等。均经胃镜活检、病理诊断。其中未分化癌、低分化腺癌及高分化腺癌各1例。 1.2术前准备术前准备非常重要,应纠正水电解质平衡紊乱,有显著贫血者多次输血,以纠正低蛋白血症及维生素B、C的补充。术前3日每天用高锰酸钾洗胃可使胃部水肿与…  相似文献   

19.
在胃癌根治性切除术中,必须按规范切除足够量的胃,这样一来,胃的切除线需高达食管胃交界处、贲门切迹下方,而留下的少量胃底和食管不直接相通,所以不宜施行Pauchet或Csendes手术,只能改做全胃切除术。近期,有人主张对部分胃窦及体部癌作近全胃切除术,切胃量达90%~95%,文献已有报道。本院自1988~1990年利用残留的少量胃底与食管做侧侧吻合术,再重建消化道,共施行手术6例,效果良好。现介绍手术方法及初步体会。  相似文献   

20.
评价食管胃吻合器胸顶吻合术在全胸段食管切除治疗食管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42例病例随机分为经左胸行食管胃吻合器顶吻合组和经右胸行“三切口”手术组,并对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听合器法具有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手术适应证广等优点,其食管切除以及胸腹部淋巴结的清扫范围与“三切口”术式大致相同,但颈部淋巴结的清扫不如后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