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标准化急救护理程序在群体性创伤患者院前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2-08~2013-06间我院急救中心救治的224例群体性创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114例患者采用标准化急救护理程序进行院前急救,对照组110例患者由家属直接护送患者至急救中心就诊。比较两组患者院前病死率、院内病死率、致残率、医务人员急救反应时间及院内反应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院前和院内病死率、致残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医务人员急救反应时间和院内反应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群体性创伤患者在院前急救中实施标准化急救护理程序,可明显缩短急救时间,提高患者抢救成功率,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昆明市院前急救患者流行病学特点,分析其特征,为优化院前急救资源配置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云南省急救中心2020年1~12月院前救治的患者资料,并进行现况调查研究.结果 80169例院前急救患者中,男性47723例(59.5%),女性32446例(40.5%);年龄分布在0.2~ 110岁,以14~44岁多见,2...  相似文献   

3.
68例严重创伤患者院前急救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严重创伤患者院前急救的护理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急救中心2010年8月~2011年10月共68例严重创伤患者的院前急救状况、护理措施.结果 正确及时的院前救治护理,提高了严重创伤患者存活率,结论专业的急救护理队伍和正确的急救护理措施能提高院前急救的存活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院前创伤急救的组织实施及救治技术的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总结2000年12月至2003年12月我院“120”出诊急救的创伤患者6928例救治资料。结果 伤者以21~50岁最多,占79.30%;伤因以交通伤(39%)、斗殴伤(30%)、工伤及坠落伤(10.74%)为主;伤情按院前创伤指数(TI)分:危重患者1454例,中至轻伤5388例;院前急救成功率96.43%,现场心肺复苏成功率12.97%,转运途中死亡率为零。结论控制救治反应时间.落实“三线出诊”机制,实施有效的现场急救技术,完善急救及转运设备,建立管理科学、训练有素的急救队伍是提高创伤救治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常熟市院前急救流行病学特征,对急救培训内容的制定提供依据,提高本地区院前急救处置和管理能力.方法 对2009年我中心全年接诊的院前急救病例进行调查统计分析.结果 2009年中心有效急救出车共接诊患者16459例.其中男性患者、外科急诊所占比例较大;外科急救以中、青年居多,以创伤为主,神经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猝死等以老年组偏多.结论 应加强创伤救治、心脑血管疾病诊治、心肺复苏等能力的培训,对提高院前急救质量与管理水平,提高院前抢救成功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究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急救与相关的护理体会.方法 在本文中主要回顾分析2010年5月~2011年5月经我院急救的5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院前护理资料.结果 通过院前急救护理,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极大的提高急性心肌梗死的治愈率.结论 在急性心肌梗死急诊救治过程中,迅速而准确地对病情进行评估,采取必要的院前急救措施,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的变化,进行细致的护理,保证患者的生命支持,可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救治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严重创伤患者无缝衔接急救模式,以提高严重创伤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方法:对我院2008年1月—2009年5月间,经急诊科处置的319例严重创伤患者的损伤部位、抢救措施、院前及急诊科救治时间等情况进行分析。结果:严重创伤患者在急诊科的救治时间约为(59.25±13.87)min,其中30min以内49例、(31~60)min127例,两部分合计176例(55.17%);61min-90min88例(27.58%)、91min-120min17例(0.53%)、121min-150min30例(0.94%)、(151—180)min8例(0.25%)。严重创伤抢救戍功率92.17%。结论:急救措施的院前延伸加急诊科绿色通道无缝衔接模式是严重创伤患者救治的有效模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解决院前与院内急救数据的传输稳定性问题,提高急救信息互联互通水平。方法:基于5G和人工智能技术,在院内集成平台的基础上,对院前院内急诊系统进行标准化数据传输、医联体院前急救模式改造和统一调度平台建设,打通院前和院内急救系统。结果:院内医生可提前查看院前危重患者的生命体征、心电图等诊疗信息,并通过5G网络与患者或医生进行实时视频沟通或指导。结论:5G的高速率、低时延、大连接特性,可大大缩短抢救响应时间,提高患者救治效率,实现院前院内信息资源共享、院前院内急救系统信息互联互通,为院前急救、智慧医疗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有机磷农药中毒院前急救程序.方法 运用急救程序对56例中毒患者进行院前施治,安全转运.结果 36例患者4日内痊愈出院.20例患者6日内痊愈出院,无1例死亡.结论 院前急救程序在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抢救中,明显提高了救治成功率和救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院前急救网络的优化对救治严重创伤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院前急救网络改造前2015年1月到2016年1月的严重创伤患者104例作为对照组,院前急救网络改造后2015年11月到2016年11月的严重创伤患者104例作为研究组,比较两组患者呼救后救护车到达时间、院前的急救时间及住院期间病死率的差异。结果两组比较发现:研究组患者呼救后到达时间和院前救治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住院期间病死率的比较发现:研究组患者住院期间病死率为6.7%,对照组为11.5%,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化院前的急救网络能够缩短呼救的到达时间及院前的急救时间,降低患者病死率,对救治严重创伤患者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院前心搏骤停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提高急救水平. 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2006-12-30-2009-09-10院前129例心搏骤停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与急救过程. 结果 院前心搏骤停患者,男女比为2.4: 1.以60岁以上、冬季、每日6~12时的心搏骤停患者为主,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有95.00%的第一目击者呼救反应时间在10 min以上,急救车到达现场的平均时间7 min,无社区急救人员参与救治,患者最终自主循环恢复率为3.88%. 结论 院前心搏骤停患者病死率极高,加大对全民心肺复苏普及,开展社区急救是提高院前心搏骤停患者生存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绿色通道在创伤院前急救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1年10月至2012年10月抢救的1 468例危重创伤患者作为对照组,2012年11月至2014年9月抢救的1 532例危重创伤患者作为干预组,对照组患者采取传统的创伤院前急救模式,干预组采用院前院内无缝衔接的绿色通道创伤急救模式,观察两组创伤患者的并发症、致残率、存活率、医务人员接触患者到进行手术的时间。结果干预组患者的存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和致残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等待手术时间明显较对照组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院前院内无缝衔接的绿色通道创伤急救模式比传统的院前急救模式大大缩短了急救反应时间,降低了并发症发生率和致残率,为院内成功救治赢得了时间。  相似文献   

13.
随着现代急诊医学的发展,强调急救医疗服务是一个完整的体系。这个服务体系由院前、院内、急诊和重症监护三大部分组成。其中院前急救是急诊医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而院前急救又是近几年来医院里重视的新的医疗服务,院前急诊救治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着危重病人的生命安危,因此加强院前急救意识,提高院前救治水平,对挽救患者生命、提高抢救成功率有着重要的意义。我院通过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急救知识的学习和护理,明显提高了抢救成功率,现汇报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院前医疗电话指导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2月至2020年1月锦州市紧急医疗救援中心院前救治的246例AM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接诊时间分为对照组(n=120)和观察组(n=126).对照组接到急救电话后未进行医疗指导,只派遣院前急救人员到现场进行院前急救医疗服务;观察组在派遣任务的同时通过电话指导呼救者对AMI患者进行救治;比较两组发病至治疗时间、现场救治时间、急救人员到达时症状缓解率、并发症发生率及1个月内生存率.结果 观察组发病至治疗时间和现场救治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救人员到达现场时,观察组患者症状缓解率为27.8%,高于对照组的1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救治期间并发症总发生率为24.6%,低于对照组的3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1个月内死亡率为7.1%,低于对照组的1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院前医疗急救电话指导可使AMI患者得到无缝式医疗救治,填补"抢救空挡期",减少AMI患者并发症的发生,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5.
创伤是指机械性损伤 ,是机械致伤因子造成的人体组织结构连续损害[1] 。严重创伤常涉及心肺、脑、肝等重要脏器而危及生命 ,或因肢体毁损而致残。据世界卫生组织 (WHO)资料统计证实 ,全世界每年创伤病人中有 2 0 %因创伤没能得到及时现场救治而死亡[2 ] 。因此 ,急需完善快速而有效的院前急救工作、急救理论和技术的课题 ,现浅谈护理程序在院前创伤急救中的应用。1 临床资料2 0 0 1年 1~ 12月 ,院前出诊共 15 6 6次 ,创伤外科5 93次占 37.1% ,其中成批伤 (5个伤员以上 ) 12次占2 % ,死亡 6人 ,现场抢救成功率达 96 .9%。2 现场伤情评估…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院前严重创伤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总结,为院前救治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对我中心2009年1月1日~2013年1月1日院前严重创伤的1466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数据统计,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1466例严重创伤患者中主要病因为车祸外伤(占74.82%)、安全事故(跌落伤)占20.17%;按月份统计,从1月份逐渐增加,在7月份达到最高点,从8月份又开始逐渐减少,呈“弓形”分布;162例严重创伤院前死亡患者中,到达现场已经死亡为93例(占57.41%),途中抢救无效死亡为48例(占29.63%)。结论:车祸外伤、安全事故(跌落伤)是导致院前严重创伤的主要原因;院前严重创伤患者的死亡以现场未得到救治的为主,普及全民的急救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完善急救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可降低院前严重创伤患者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院前急救患者死亡原因,从中吸取经验和教训,降低院前死亡率.方法:对2009年7月~2011年6月期间我中心120院前急救死亡患者的发病时间、病因、年龄分布特点进行分析.结果:院前急救患者因心脑血管疾病与创伤死亡分别占内、外科疾病死亡的75.52%与24.48%.结论:识别高危人群,提高全民的急救知识,合理配备资源,尽可能提高院前复苏的成功率降低院前死亡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院前创伤急救护理的风险因素,并针对性地提出相关对策。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2年12月在我院院前创伤急救的患者539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急救过程中的护理风险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的方法进行应对。结果:539例创伤性患者除13例接诊前死亡,其余均得到了有效的救治;护理的风险因素主要包括:人的因素、社会与患者因素以及管理因素,相关的处理对策应当以对医生、护士、担架员培训为主,并完善相关的护理安全制度。结论:院前创伤患者的急救责任重大,护理风险多,应当多渠道地完善护理风险。  相似文献   

19.
随着现代化人类文明的飞速发展,创伤已成为当今人类一大公害。创伤急救目前没有固定的统一的模式,不同的医院根据自己医院开展着不同形式的创伤急救,究竟是把创伤分到各专科救治,还是由专业化的创伤急救医师救治,目前争论较大,但不管采取何种模式救治,都必须达到2个目的,其一是挽救患者的生命,其二是最大限度地恢复患者的生理功能〔1〕。1我院创伤急救模式我院急诊科含各专科急诊室、抢救室、手术室和简易病房,外科除定编3名外科医师外,另2名由各专科轮转医师组成,负责直接来院或院前运回病人的创伤急救,遭严重创伤可立即通知各专科医师会诊…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为了探讨脑卒中患者的急救与护理。方法 对本中心近5a急诊收治的1269例患者采用院前急救、院内精心诊治与护理。结果 全组抢救成功1160例(91.4%),死亡109例(8.6%)。结论及时的院前、院内精心救治与护理是提高抢救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